天目Tech+ 把“显示屏”穿在身上 复旦大学研制出全柔性织物显示系统

  天目新闻 记者 曾杨希 见习记者 谢履冰

  提起显示屏,不少人会想到手机、电脑、电视。但你能想象吗?你的衣服也可以成为“显示屏”!

  复旦大学彭慧胜团队就发明了一种具有显示功能的智能电子织物。初看上去,它和普通织物并无太大区别,却可以像手机一样,用来浏览资讯、收发讯息等,有望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全新变革。

  北京时间3月11日凌晨,相关成果登上《自然》杂志,审稿人评价其“创造了重要而有价值的新知识”。《天目Tech+》第一时间联系科研团队,揭开这种智能电子织物的神秘面纱。

  多彩织物质感柔软,在扭曲变形下稳定发光。 采访对象 供图

  柔性屏时代背景下

  打破纺织物与显示屏的“次元壁”

  近年来,显示屏正走向柔性时代。从苹果公司申请“采用柔性屏幕的双向稳定设备”的专利,再到三星等公司发布的柔性屏产品,柔性屏一直备受瞩目。

  柔性屏是用柔软基板制成的可弯折、不怕摔的薄膜器件。制成柔性屏的材料可以是塑料、超薄化玻璃或金属片等。

  柔性屏虽可弯折,但仍难以和纺织品柔软、透气、不规则表面等功能有效兼容。十多年来,复旦大学的彭慧胜一直带领团队,致力于打破二者之间的“次元壁”。

  “智能电子织物可有力推动传统纺织制造和物联网、人机交互、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快速融合发展,有望催生新兴技术,有望在某些方面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全新变革。” 彭慧胜说。

  早在2009年,彭慧胜团队就曾研制出一种新型电致变色纤维。不过这种纤维只在白天发光,使用时间受限。

  6年后,该团队在技术上又取得突破,研制出纤维聚合物发光电化学池。用此材料编成的织物,能显示预先设计的图案。

  经过持续探索,彭慧胜团队最终将显示器件的制备与织物编织过程实现有效融合,实现了大面积柔性显示织物。

  这种织物的高分子复合纤维直径不足0.5毫米,乍一看与生活中的寻常纱线类似。用它们做成电子纺织物,通上电,就会发出明亮的光。

  大面积织物显示器 采访对象 供图

  两种特殊纤维织就

  电子纺织品不怕水洗与弯折

  将经纱和纬纱不断交织在一起,方能织出一块纺织物,这也是让纺织品变成显示屏的关键。

  “在织物编织过程中,经纬线的交织可以自然地形成类似于显示器像素阵列的点阵。” 彭慧胜说,以此为灵感,团队着眼于研制两种功能纤维——能发光的高分子复合发光纤维,与能导电的高分子凝胶纤维。

  把两者经纬编织,织物上就形成了电致发光单元。施加交流电压后,织物上的电场激发,发光单元就形成了一个个发光“像素点”,可实现有效发光。

  比起传统的平板发光器件,发光纤维直径可在0.2毫米至0.5毫米之间精确调控,具有“超细超柔”的特性。以此纤维材料编织而成的衣物,可像普通织物一样轻薄透气。

  同时,采用这种纤维纬线制成的电子纺织品,不怕水洗,即使扭曲、变形、打结,仍能继续均匀发光。哪怕将纺织品露天放置一个月,其发光亮度也不会有明显下降。

  在安全性上,这种织物发光所需的功耗很低,以至于产生的热量可以忽略不计。该团队还在导电纬纱和发光经纱上涂覆一层透明的绝缘聚合物,从而确保证这些织物具有更优的安全性和耐候性。

  团队利用工业织机,已生产出了长6米、宽0.2米、含约50万个发光点的显示织物,能满足部分实际应用的分辨率需求。

  织物显示系统与智能手机信息收发 采访对象 供图

  多种功能集成

  有望在人机交互等领域大显身手

  能穿戴、可显示的电子纺织品,未来有望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

  除了显示织物以外,该团队还做出了光伏织物、纤维电池织物、触摸传感织物等,实现了发电、储能、感应等功能。将这些织物按需接入驱动器与蓝牙,就形成了多功能集成纺织系统。

  这意味着,未来,人们的衣物可以像手机一样,实时定位、智能通讯都不在话下。比如,在未来极地科考、地质勘探等野外工作场景中,只需在衣物上轻点几下,即可实时显示位置信息,地图导航将可由“衣”指引。。

  彭慧胜认为,在医疗、保健领域,这种电子纺织品也将大有可为。例如,语言障碍者可以借助显示织物与他人进行更加便捷的沟通;把显示器“穿”在身上,结合脑机接口技术,将穿戴者的脑电波转换成文字或图像,传递心理状态信息……

  不仅是衣物,基于这项技术,未来的床单、窗帘、沙发套等都有可能成为具备新功能的系统,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可能因此改变。

  “我们也期待着产业界的合作者们加入,共同解决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问题。”谈及电子织物的未来发展道路,彭慧胜充满期待。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