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2023:愿正常

  

  A股最后一个交易日晚间公布了一条消息,说秦大使升部长了。这给人们带来一点新的念想,毕竟他在欧美浸泡很久,也毕竟大家太期待改变了。

  2023年元旦前,第一批阳康的人已恢复上班,很多城市的地铁开始拥挤,道路拥堵也在增加。这与封城后车流恢复的场面很相似,但人们明白这回的性质已完全不一样:生活的正常化已不可逆转,封控不大可能再现,大病初愈后会逐渐好起来。

  一系列的经济调整政策陆续出台并将显效:支持平台企业大显身手、而非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支持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而非清理整治培训机构;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而非划定“三道红线”;“一贯支持民营企业”、而非“民营经济已完成历史使命而应退场”……

  在这个特别的时间节点上,又让人想起2019年底的那句曾广为人知的“预言”:2019,可能是过去十年里最差的一年,也可能是未来十年里最好的一年。

  人们不相信这是谶语。大疫三年即将结束,向好的、积极的因素不断累积,人们宁愿相信日子将好起来:2022年是经济底,来年必将触底回升。正如知名公共卫生与流行病学专家曾光所预言的那样:疫情会持续两三个月,会横跨元旦、春节,也就是到春天来临的时候,是全国疫情好转的时候。

  最美人间四月天。相信那时候,一切都将恢复如常。2023年4月的上海,决不可能重现2022年4月的那样。

  但2023年4月之前的这段时光,是黎明前的最黑暗时期。很多人将会死去。这个惨痛的代价本来是可以减轻的。

  想到这个,以及回顾过去的三年,让人永生难忘。钉子可以拔掉,可留下的洞才是永远不可能抹平的伤痛。在这里,我们不妨从秦大使待过的欧美抗疫作一复盘。

  2020年4月,英国科学大流行病流感建模工作组主席梅德利再次重提“群体免疫”:英国已因封城而“陷入困境”,不可能在解除封锁的同时还控制住疫情,英国应该考虑让人们以“安全的方式”感染新冠病毒。“控制(疾病)的措施会导致伤害。主要是经济方面的,我不是指总体上的经济,我说的是那些依赖持续不断的(劳动)收入生活的人们,以及他们的孩子。”梅德利补充说,封锁措施还可能引发心理健康、家庭暴力、虐待儿童等方面的危害。

  从2021年从4月开始,英国坚定地放宽服务业限制,7月不再强制要求民众佩戴口罩,夜店、酒吧、体育馆等场所获准开放,社交聚会人数不再受限。美国、意大利从5月起也大幅放松。

  再看新加坡。同为华人,同样高人口密度,新加坡的抗疫历程可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是冠病疫情暴发初期(从2020年4月7日到6月1日的“病毒阻断期”)至2021年8月,这段时间的抗疫重点是控制病毒传播。其间,2020年12月启动接种mRNA计划,2021年从5月8日重回解封第二阶段,又在5月16日进入“高警戒”解封第二阶段,直至6月13日。6月24日新加坡三位部长在报章上发表专文《与冠病共处,如常生活》,新加坡防疫策略从“清零”步入一个以疫苗接种为关键、检测与治疗三管齐下的新阶段。第二阶段的抗疫策略转向学习与病毒共存。新加坡推出轻重症分流的“冠病卫生方案”,针对有明显症状者、无症状或轻微者以及密切接触者,一次性公布让民众看得懂、基层做得到、医护能放心地分级防疫指引。随着2021年底新登场的奥密克戎的迅速扩散,各地传来的疫情数据不断攀高,但染上奥密克戎不再令人恐惧。从2022年2月22日起,新加坡不断放宽防疫措施,社会生活逐渐恢复疫情前状态。

  到2022年9月,新加坡超过香港,成为全球金融中心第三(详见文末“延伸阅读”《恒指新低与香港调整:在坡国赢两次之后》)。2022年世界杯于2022年11月20日至12月18日在卡塔尔举行,异域的正常与狂欢让人恍若隔世。

  反观大国,直到2022年12月初,才开始实质性地与病毒共存,“动态清零”也实质性地“完成历史使命”。大疫三年,可能是经济寻底筑底的三年、并将开启经济新周期。

  随着社会逐渐恢复正常,对中国经济复苏的提及也更频繁。甚至有人已提出2023年增长7%-8%的愿景,原因是中国潜在增长率在5.5%左右,考虑到2022年的低基数,增速或不足3%,如参照2020的2.2%和2021年的8.4%的GDP增速,2023年增速有望接近2021年。

  但大病初愈,不应高估内生动力。疫情风险仍在,消费动力不足,出口大概率会萎缩,经济重启的艰难和复苏之路坎坷。2023年的财政政策必须积极,货币政策保持冒险片定力,加息、降息的概率都极小,2022年3月16日国务院金融委强调的“慎重出台收缩性政策”仍将有效。通过发动股市、引领经济复苏,这种可能性却在变大。美国有过先例,2008年次贷危机后通过刺激股市、让放贷恢复正常而走出衰退。

  据说在纽约中央公园的一排长椅上有这么一句话:“In memorial of Dr.LI WenLiang who sounded the alarm on COVID-19 .一个健康的社会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当下还不奢望社会的健康,而是先期望社会的正常。

  对于一个超大经济体来说,经济能保持5%的增长,消费占GDP的比重能接近60%这一世界平均水平(2019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7.8%),如果这两项指标能达标的话,起码经济可算正常了。

  新的一年,祝正常、明天会更好!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