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四川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发言摘登

  编者按

  5月11日,四川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在成都召开。会上,共青团四川省委书记张荣,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民主镇雪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立克拢拢,中铁二院高原铁路项目副总设计师、青年突击队负责人毕强等7人作交流发言。他们纷纷表示,将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奉献,勇于开拓创新,坚持勤学笃行,弘扬新风正气,争当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业中续写青春荣光。

  今日,四川日报全媒体摘登他们的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牢记重要嘱托 赓续红色事业为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不懈奋斗

  张荣(共青团四川省委书记)

  昨天,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受教育,倍感振奋。讲话高屋建瓴、气势恢宏,深刻阐释党领导中国青年运动、缔造发展共青团的里程碑意义,高度评价共青团在党的领导下引领团员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作的重要贡献,全面总结共青团组织面向未来、再立新功的根本遵循。讲话饱含深情、殷殷嘱托,站在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战略高度,对新时代共青团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对广大共青团员和团干部寄予殷切期望,对亿万中国青少年树立入队入团入党的正确价值取向、追求政治进步指明奋进方向。讲话激荡人心、催人奋进,闪烁着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真理光芒,把党对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是指引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做好党的青年工作的纲领性文献。

  回首百年征程,听党话、跟党走始终是共青团坚守的政治生命,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始终是一代代共青团员的政治信念。历史昭示我们,没有党的坚强领导,就没有团的壮丽事业,就没有朝气蓬勃的中国青年运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青年工作,多次参加青少年和共青团活动,发表重要讲话、提出重要要求,领导召开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指导制定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青年发展规划、首次以党中央名义下发加强少先队工作文件,为我们工作把脉定向、掌舵领航。

  在省委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团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把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转化为引领青年助推四川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具体行动。我们初心如磐,全省每周400多万团员青年和少先队员参与网上主题团队课,打卡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一种新常态。千万级的青少年新媒体平台粉丝在网上传播正能量,构建清朗网络空间成为一种新风尚。我们使命如山,每逢大灾大难、大战大考,广大团员青年总是主动请缨、冲锋在前,全省超过600万团员青年成为注册志愿者、6200余支青年突击队助力常态化疫情防控,在急难险重任务中诠释了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我们踔厉奋发,通过一个个项目传递党的关怀和温暖,曾经代际贫困的农村青年蝶变为乡村振兴的致富能手,曾经孤立无援的留守儿童成长为自信自强的追光少年,曾经总被质疑的“温室花朵”化身为逆行出征的抗疫斗士,每一份付出和收获都更加激励着我们,为这份深爱的青年事业矢志前行。

  站在百年新起点,我们将始终铭记党缔造共青团的革命初心和时代使命,传承百年来无数革命先辈的红色血脉和光荣传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关怀和殷殷嘱托,勇担历史重担,赓续红色事业,书写好新时代更加优异的青春答卷。

  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为党育人”的重要嘱托,努力建设引领青年思想进步的政治学校。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教育引导广大团员青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好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构建党团队相衔接的育人链条,源源不断地为党培养一批批先锋分子和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自觉担当尽责”的重要嘱托,努力成为组织广大青年永久奋斗的先锋力量。紧扣“国之大者”“省之要者”,动员广大团员青年奋力投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部署,努力攻克创新驱动、绿色低碳等科技前沿关卡,踊跃参与疫情防控、防汛减灾等急难险重任务。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积极投身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在奉献社会、服务人民中擦亮永久奋斗的青春底色。

  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心系广大青年”的重要嘱托,努力当好党联系青年最为牢固的桥梁纽带。落地落实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在青年急难愁盼方面提供关心帮助。突出青年优先发展理念,在“十四五”时期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创建。聚焦重点青少年群体,开展心理健康和生命教育,强化权益维护保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勇于自我革命”的重要嘱托,努力锻造紧跟党走在时代前列的先进组织。坚持政治建团、思想立团、固本兴团、改革强团、从严治团,以改革创新精神和从严从实之风加强自身建设。围绕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持续深化共青团改革,全面夯实基层基础。围绕“五个模范”加强团员队伍建设,紧盯关键少数抓班子带队伍,努力建设青年政治机关、学习机关、服务机关、示范机关。

  青春心向党,百年再启航。下一步,我们将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举办各族各界青年座谈会,组织化推动全省21万个团支部迅速掀起学习热潮,满怀信心投身治蜀兴川生动实践,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激扬青春 筑梦高原 勇做新时代青年“开路先锋”

  毕强(中铁二院高原铁路项目副总设计师、青年突击队负责人)

  我叫毕强,来自中铁二院,是高原铁路项目青年突击队负责人。昨天,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更加深刻理解了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时代意义。

  中铁二院作为高原铁路勘察设计总体牵头单位,第一时间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要求,成立了高原铁路项目青年突击队。10年间,这支以团员青年为主的突击队伍,已从寥寥几人壮大成有着292人、平均年龄33岁的高素质青年技术团队。冰天雪地、旌旗翻卷,雪域高原便是我们奋战的疆场;测绘勘探、建筑土建,勘察设计就是我们拼搏的战役。我们发扬“开路先锋”精神,用青春热血浇筑了高原天路,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并在去年荣获了第25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借此机会,我向大家汇报几代二院人夙兴夜寐、日夜守望的新时代高原天路的有关情况。

  这是一条挑战极限、经天纬地的世纪天路。部分线路地处海拔3500米以上地区,甚至无人区,如此之高海拔的工程勘察难度前所未遇。10年间,我们穿梭于高寒缺氧的原始密林和无人区,风餐露宿、饮冰卧雪是家常便饭,蚊虫毒蛇、豺狼野兽已屡见不鲜,稀薄的空气更让我们举步维艰、彻夜难眠。但“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斗志更高”,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反复比选优化,设计出一条安全、经济、可靠的最优线路。

  “我们没有走过的路,怎么放心让火车开过去”——这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我们的坚守!远离现代都市生活,作为“80后”“90后”青年技术人员的我们,义无反顾地接过了历史的接力棒,用热血初心在雪域高原续写着属于自己的高原传奇!

  这是一条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的科技之路。穿越全球板块最为活跃的地区,高烈度地震频发,既需要克服频发的地质灾害,也需要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这是全球地质条件最为复杂艰难的超级工程,工程规模和建设难度史无前例。

  为攻克工程建设难题,我们坚持用科技创新推进智慧高原铁路建设。先后成立了多个科研团队,分层次进行极端环境下高原铁路全寿命周期科研规划,取得发明专利和省部级工法200余项、行业技术标准16项。在高原强震高墩大跨桥梁建设、超长深埋复杂地质隧道建设、复杂地形空天地综合勘察等6大关键领域取得18项重大科技成果,解决了像极高应力隧道变形控制、近活动断层强震区桥梁抗震等国外专家认为不可能解决的难题,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瓶颈,节约投资数百亿元。

  这还是一条民族团结、开放融合的幸福之路。建好这条团结路,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记得有一次,我们在大山深处进行勘测,不知不觉天色已晚,便循着山间微弱的灯光来到一位藏族同胞家里。淳朴的藏族阿爸阿妈见到我们这群手里拿着各种仪器的陌生人很是警惕。但得知我们是铁路勘察队员时,他们不仅热情地拿出糌粑、酥油茶,更是坚持将家里唯一的床让给我们……在他们期盼的眼神、真切的话语中,我深刻体会到,高原铁路是连接路、团结路,更是幸福路、复兴路!

  不忘初心,拼搏奉献开辟世纪天路;牢记使命,精心勘设描绘宏伟蓝图。我们一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继承和发扬青年突击队的优良传统,带头立足岗位、苦练本领、创先争优,努力成为业务骨干、青年先锋,充分发挥铁路建设“国家队”的优势,服务好四川“四向八廊”战略性综合交通走廊建设,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贡献磅礴的青春力量!

  带着群众一起干 振兴乡村作示范

  立克拢拢(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民主镇副镇长、雪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我叫立克拢拢,是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民主镇副镇长、雪峰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是一个从大山走出去又回到大山的青年。乘着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春风,我和许多像我一样的年轻人一起挥洒汗水、追逐梦想。昨天上午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很振奋、很温暖。身为一名彝族青年,我更加深切感受到党对我们的关心,一定会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一个更美好的中国。作为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奖者,借此机会,我想用“三段经历”来汇报自己的成长感悟。

  第一段经历:返乡创业,做迎难而上的“逆行者”。我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2013年,大学毕业后,我与朋友在成都合伙创办了一家小公司,家也安在了成都。可是家乡依然是我的牵挂,特别是逢年过节回家时,看到泥泞的小路、破旧的房子,想到村里的孩子还要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总觉得不是滋味。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念头,在我脑海里渐渐地生了根。

  2015年,在先后考察了养猪、养羊、养鸡等项目后,结合雪峰村的自然条件,我毅然决定回乡发展肉牛养殖。对于我的决定,起初父母并不理解,但还是拿出了全家仅有的7万元支持我。我和村里的几个年轻人一起成立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流转100亩土地种草,建起1300平方米的养牛场。其间,相关部门主动帮我协调解决困难,团县委安排我参加了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培训,并帮我申请了30万元返乡创业贷款。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学了养殖技术,加入合作社,大家的收入增加了,日子也变好了。

  第二段经历:脱贫摘帽,做沧桑巨变的“亲历者”。经过一年多的发展,我这个“小年轻”获得了党组织的信任和乡亲们的信赖,当选为雪峰村党支部书记。从那时起,我感觉肩上的责任更重了,让乡亲们过上更好的日子成了我最大的梦想。

  要致富,先修路。雪峰村通往外界的路崎岖难行,村民到邻镇赶集不是蹚河就是爬山。我动员党员带头,组织群众成立道路攻坚队,义务投工投劳,仅半年时间,就全线硬化了13.6公里的通村公路。脱贫致富,发展产业是关键。我们提出了“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思路,以村级扶贫资金和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入股肉羊、肉牛养殖等产业。通过“保底分红+效益分红”模式,贫困户实现了稳定增收,村集体经济实现了“零”的突破,如今达到了253万元。

  在脱贫攻坚中,我们与到村里和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的驻村工作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工作队中绝大多数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都是年轻人,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让我们彝家旧貌换新颜。2017年,雪峰村顺利出列。

  第三段经历:乡村振兴,做守土有责的“答卷人”。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大凉山腹地调研,让我们彝族同胞倍感温暖,也更加坚定了我们持续奋斗感党恩的信心。2021年,马边县从乡镇事业人员、优秀村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等“三类人员”中选拔乡镇班子成员,我有幸当选民主镇副镇长,继续兼任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还被评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我深知,这是党组织对像我这样扎根在基层的广大年轻人的认可,是新时代给了我们广阔的舞台和出彩的机会。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我们一定更加珍惜中央、省委的关心,撸起袖子加油干,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壮大牛羊产业,扩大白竹种植面积,持续做好农村集体经济,带领更多群众发家致富。

  在共青团建团100年之际,我荣获了团中央授予中国青年的最高荣誉,感到无上荣光。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大力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带领更多的年轻人扎根基层,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加快推进乡村振兴,让老百姓的钱袋子再鼓一点,让乡亲们的小日子再美一点!

  投身国家战略亟需 勇担强农兴农使命

  刘江(四川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是来自四川农业大学“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与循环利用”科研团队的青年教师刘江。非常荣幸,能够作为第25届四川青年五四奖章获奖者代表发言。这是对农业“卡脖子”难题取得突破性成果的肯定和褒奖,也是对我们的鼓励与鞭策。昨天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感只有当青春同党和人民事业高度契合时,青春的光谱才会更广阔,青春的能量才能充分迸发,也更加坚定了我投身农业科研的决心。今天,我想给大家汇报我的青春感悟。

  第一个感悟:青春要担得起使命,干国家最亟需的科研。

  粮食安全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关注的一件大事。他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和消费国,我国大豆种植面积逐年减少,产量逐年降低,大部分需要从国外进口,面对越来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大豆自给问题显得愈发迫切。但是国内耕地面积非常有限,同为旱地作物,玉米、大豆争地矛盾突出。

  2013年,获得药学博士学位从日本回国时,我曾犹豫,是继续从事药学研究,还是投身农业科研?当了解到四川农业大学正在开展玉米大豆间套作研究,有望破解国内大豆危机,而四川又是农业大省,是新技术的天然实验室,我当即决定转向这一研究领域,选择把科研论文写在试验田上。这就是我对青春的理解,胸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做国家最亟需、对人民最有价值的科学研究。

  第二个感悟:青春要耐得住寂寞,攀科学最艰难的高峰。

  作物栽培研究,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短期内出不了大成果,而我们的研究更是涉及两种作物的耕作栽培、品种选配、农业机械等多个领域。研发过程中,我们从最初满怀信心到后来大豆几乎绝收,从农民满心期待到口中的“歪专家”,团队一度陷入低谷。在最孤独、最困难的时候,我们选择坚守,一起顶烈日、下大田、做试验、采数据……在历经无数失败后,最终以“紧凑型玉米搭配耐荫型大豆,小株距带状密植”的方式,提高了大豆产量。后来,我们还研发了“减量一体化施肥、化控抗倒、绿色防控”等配套技术,突破了机械化瓶颈,在间套作理论、技术、机具和应用等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如今,我们研发的新技术,在玉米不减产的情况下,每亩还能多收100多公斤大豆,相当于1亩地产出了1.5亩地的粮食,为四川成为全国大豆产量第三大省、西南成为全国第三大优势产区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目前,我们的技术已推广到甘肃、山东等20多个省份,应用面积总计8960万亩。这项技术也两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技术支撑。正是因为我们团队“十年磨一剑”,始终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不怕挫折、勇攀高峰,才最终把“冷板凳”坐出了“热效应”。

  第三个感悟:青春要守得住初心,做学生最明亮的灯塔。

  “五四”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调研时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这也是我们科研事业后继有人的应有之义,更是我教书育人的准则。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我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等党团组织思政教育,提升政治素养,厚植家国情怀,以“兴中华之农事”为己任,把个人理想和国家前途、民族复兴紧密结合起来。我的研究生到国外深造后,都陆续回国投身到农业科研中。他们出彩的人生,就是对我这些年坚守、奋斗和奉献的最好回馈,也是激励我做一名有信仰、爱学生、有能力、负责任的好老师的不竭动力。

  当前,党领导下的科技事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好时期,我们一定会锚定国家重大战略亟需,坚持不懈、努力奋斗,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持续奉献青春力量!我也坚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做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模范,主动投身农业科研,把奋斗足迹镌刻在壮美的祖国大地上!

  守护生命健康 彰显青春担当

  胡辉荣(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

  我叫胡辉荣,是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医生,所在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被评为今年第25届四川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这不仅是崇高的荣誉,更是莫大的激励。两年多来,我们科室先后有42人次参与武汉、西安、成都和甘孜道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昨天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深刻体会到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

  一、应急出征,我们冲锋在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际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时代使命。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科室的年轻人纷纷按下红手印,向医院党团组织递交请战书,第一时间前往武汉投入救治工作。作恐怖片为四川省第三批、成都市卫健委直属公立医院首支援鄂医疗队的成员,我们科室1名医生、3名护士全力投身到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担任护理小组组长的任惠,是个瘦小的女子,面对生命离去而自己又无能为力,内心崩溃过、哭泣过。但一想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她又振作起来,变成了一名女战士。队员范玮在抗疫前线收到了父亲不幸病逝的消息,他只有面对家乡的方向默默告别,然后忍着失去至亲的痛苦,选择留守战地,去救治像亲人一样的患者。“90后”护士梁雪梅在火热的战斗中,看到一批又一批胸戴党员徽章的人舍生忘死,深受触动和教育,在抗疫火线申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团员成长为党员的梦想。除了治疗身体疾病,他们还开展生活照料和心理抚慰工作,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重新生活的信心。59天一线战斗,8面锦旗、10封感谢信、无数个生命奇迹,是对我们这支医疗队最好的奖励。

  二、护卫生命,我们竭尽全力。立足成都,服务全川,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在成都出现的几轮疫情中,我们都积极参与救治工作。尤其难忘在金堂的抗疫工作,当时刚刚新婚的我,也有对家庭的依恋和不舍,但在妻子的支持下,我毅然选择加入防疫队伍,以最快速度投入战斗,在隔离区域奋战了40多天。隔离病房里我们全副武装,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里三层外三层。每一次战斗,防护服里都是汗水,防护镜里都被蒸汽笼罩。这些,虽然难以承受,但看到有那么多的党员干部日夜奋战,看到有那么多的青年志愿者在卡点执勤,开展物资配送和秩序维护,我便明白了自己工作的意义和坚守的价值。面对疫情,只有去战胜,而不能有半点的犹豫和退缩。因为哪怕有丝毫的懈怠,都可能会有更多的生命逝去。在随后的甘孜道孚疫情防控中,我们克服缺氧、缺医疗资源等困难,实现了高海拔新冠患者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创造了高海拔地区新冠肺炎救治的奇迹。

  三、防患未然,我们枕戈待旦。如果说应急状态下的领命出征是对我们的检验,那么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则是对我们更大的考验。这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唯有持之以恒的坚守;没有振聋发聩的豪言,唯有掷地有声的承诺。抗疫两年多来,变异毒株更多、传播更快、隐匿性更强,对防疫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我们懂得,只有医生更专业、更强大,群众更支持,志愿者多参与,才能早日战胜疫情,恢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当前,尽管全球疫情形势复杂多变,但我们始终坚信,有党组织的坚强领导,有一个个专业“大白”和青年志愿者“熊猫侠”的积极参与,我们一定能经受住各种考验,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青年,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我们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时刻牢记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初心和使命,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冲得出来、顶得上去,在平凡岗位上干好不平凡的工作。

  筑牢黄河生态屏障 夯实绿色发展根基

  作玛木(阿坝州若尔盖县黄河护河队中队长)

  我叫作玛木,是阿坝州若尔盖县的一名藏族青年,现担任若尔盖县黄河护河队中队长。昨天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备受鼓舞。作为一支基层青年队伍,我们深感当代青年必须到艰苦环境和基层一线去担当、担难、担重、担险。

  若尔盖湿地每年为黄河补水44亿立方米,枯水期补水占总径流量的45%,是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要求,沿黄河省区要落实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创建若尔盖国家公园,县里成立了全省首支黄河护河队,负责黄河源头生态保护工作。下面,我用“三个一”,向大家汇报我们的工作情况。

  第一,练好一支钢铁队伍。黄河从巴颜喀拉山自西向东流入四川,在川境内干流长度174公里,流经若尔盖县148.8公里。我们这群平均年龄不到26岁的藏族小伙个个身强体健,壮如“牦牛”,大家对保护黄河的工作满怀激情和信心。成立初期,大家都觉得守卫好这百里湿地,只要有好的身体就行。可是,一场综合应急演练让我们看到了差距:要完成决堤封堵、人员疏散、物资分发、伤员安置等任务,仅有强健的体魄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专业的技能。

  我们开始每月2次以上的长途拉练,坚持徒步“行军”30公里;我们开始每月1次以上的应急演练,重装5分钟紧急集合,夜晚12小时野外露营。现在,只要哨声一响,50名队员都能按照预案第一时间集结、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第一时间处理问题。我们已经成为一支有铁的纪律、钢的意志的队伍,有能力、有信心在急难险重的护河任务中,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第二,筑起一道坚实防线。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养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然而,近年来,黄河沿线的若尔盖湿地水土流失不断加重,湿地面积不断萎缩。若尔盖湿地就像生了病的母亲,让我们这些孩子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保护“母亲”,成为我们这些“孩子”共同的心愿。我们主动担负起全县73条河流、6个湖泊及3个重要湿地的巡护任务,坚持每周开展2次大规模的巡河(巡湖)工作,对非法捕鱼、乱排乱放、安全隐患等问题进行排查、监督、治理,对沿河垃圾进行清扫处理,在汛期还参与应急救援。慢慢地,我们和沿途村民成了熟人,我们的行动感染和影响了他们。他们从最初的质疑与不解,转变为现在的理解与支持,甚至亲身参与,和我们一起保护母亲河,为筑牢黄河上游的生态防线努力。

  第三,种出一片绿色希望。保护母亲河,仅仅靠巡河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从根本上解决水土流失问题。按照我们的经验,植树造林是最好的选择。结合巡护工作中掌握的情况,在林业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制定了植树计划,划分了种植区域,选定了树木品类。我们主动争取县林业局的帮助,并通过团县委联系爱心人士,解决了树苗来源问题。我们还动员青少年积极参与“青春志愿靓在乡村”活动,开展义务植树。现在,我们已种植云杉、高原柳等5000多株,计划继续种植8800株。尽管种植的树木总量还不大,但看到成活的树苗,我们想,种下一棵树,就能增添一份绿意;种下一片林,就是播下一片希望。未来,我们一定会将这片希望播撒得越来越宽广!

  保护母亲河,没有终点;筑牢生态屏障,只有进行时。今年,我们荣获了第25届四川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这是对护河队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我们藏乡青年莫大的激励。我们将以此为新的起点,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培养担当实干的作风,不尚虚谈、多务实功,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和我们一起做好黄河源头生态保护工作,造福黄河流域各族群众,在助力生态振兴中作出我们藏族青年应有的贡献。

  践行志愿服务精神 奋力书写青春华章

  高梓霏(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8级历史学基地班学生)

  我是来自四川大学2018级本科生高梓霏,也是成都市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一名骨干志愿者。昨天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深切感受到青年之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将努力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很荣幸,能作为青年大学生代表发言。借此机会,我想给大家汇报我的青春志愿故事。

  一、心怀一份感动,传递志愿服务的青春温暖。四年前,从未离开过父母的我站在川大校门前,面对陌生的环境,心中很是忐忑。这时,一位身穿红色马甲、胸前绘着心手标志的学姐迎了上来,帮我办理报到、搬运行李、快速了解学校情况……我没有记住她的名字,但却记住了“志愿者”这个称呼。于是,成为一名志愿者便成了我的向往。2019年初,我在“志愿四川”平台注册成为一名青年志愿者,并投入到“青春志愿·爱在社区”的火热实践中。我们从最简单的服务——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开始。起初,一个操作要反复演示十几次,我感到很挫败。但当一位独居老人在我的帮助下,自主拨通视频看到孙子时,他眼角泛起的泪光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一定要更加耐心细致。现在,我和青年志愿者小伙伴们有了一个专属名字——“熊猫侠”。后来,随着社区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校团委还陆续推出心理健康、禁毒防艾、普法宣传、消防安全等30余个项目,我们5000余名“熊猫侠”先后结对50个社区服务居民。其中,“儿童健康公益科普计划”获得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项目团队荣获2021年度全国学雷锋“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二、扛起一份责任,留下志愿服务的青春足迹。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国。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线上学习之后,我们终于重返校园。面对从全国各地返校的师生,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压力巨大。校团委牵头组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300人的志愿者需求,不到1小时就迅速招满。我和小伙伴们在炙热的太阳下,协助老师查码测温、维护秩序和录入信息,两天就完成了近7万名师生的核酸检测工作。后来,在得知习近平总书记称赞了社区工作人员、广大志愿者等为抗疫作出的贡献时,作为其中的一员,我感到无比骄傲,与此同时,也感受到了社会各界对志愿服务的关注和支持。去年,省上给我们“熊猫侠”送了一个大礼包,包括考学评优、就业创业、信用评价等7个方面的激励政策。目前,我在“志愿四川”平台记录的服务时长超过300小时,被学校纳入了大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如果我想创业,还能获得金融机构提供的“绿色通道”和优质担保服务。当一名志愿者,真是既光荣又幸福!

  三、怀揣一份憧憬,成就志愿服务的青春梦想。2018年,成都成功申办大运会的那一刻,我至今记忆犹新。作为一名成都人,无比期待能为大运会的成功举办作一点贡献。2019年,大运会志愿者开始招募,我第一时间就报了名。经过层层选拔,我有幸成为首批大运会骨干志愿者。我们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和各种模拟演练,但因突如其来的疫情,大运会延期举办,有些小伙伴因考研、就业等压力不得不退出。当时,我也面临考研压力,也曾考虑过放弃,但为大运会全情投入的那段准备时光,已经成为我奔赴青春之约的见证,让我难以割舍。于是,我咬牙坚持了下来。白天,我参加志愿者培训,跟着老师反复练习、精益求精;夜晚,我拿着同学的笔记奋笔疾书,尽力赶上各科学习进度。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底,我顺利获得了保研资格。现在,虽然大运会又再次延期,但我无怨无悔,因为这是一段最难忘的青春经历,是志愿服务让我学会了在困难面前要拼尽全力、勇敢前行。如果还有需要,我还会义无反顾地选择做一名大运会志愿者。

  作为当代大学生,“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已融入我们的生活,滋养着我们的生命。站在新的起点,我们将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以志愿为桨,以梦想为帆,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努力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让青春在奉献中焕发绚丽光彩!

  本版文字由 周洁 记者 吴浩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