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不要接触电子产品

  作者:二环一路

  孩子该不该看ipad?

  当大人和孩子在一起时,丢一个手机或者ipad给孩子是止噪利器。但是...

  很多人是把电子产品是为电子鸦片、洪水猛兽的,有的人把网络资源当成教育利器,你怎么看?

  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

  随着社会的变迁,小时候身边有田野,一大群的小伙伴没有了,孩子的生活也是需要乐趣的。而电子产品带来了虚拟世界,那种沉浸式的体验,很容易让人沉溺其中,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是必然结果,谁也阻止不了,既然阻止不了,我们就只能去适应。

  孩子最大的学习就是模仿,作为家长,你现在能离开电子产品吗?自己做不到就没有足够的理由去说服孩子。并且孩子长大后本来也被电子产品围绕,这其实已经是人们主要的信息渠道了,社交网络本身已经成为人类精神层面的组成部分了,那孩子如果长大后,跟同龄人的共同话题全都没有,幼年记忆也会全然不同,很可能会造成孩子社交、心理上的问题。

  其实电子产品还是有很多好处的。影像引起的大脑刺激模式比之前任何的学习方式都更容易上手,比单纯的看书学习更深刻。网络上的各种资源丰富到只要你想,基本上都能找到的地步,极大的拓展了孩子的学习范围和深度。

  所以我们既没必要排斥电子产品,又要规避它的风险。最主要的是搞清楚看什么、什么时候看,看多久。

  看什么

  我们小时候看过葫芦娃、黑猫警长、聪明的一休,不也是让我们体会到不畏困难、坚强勇敢吗?

    网络上资源精华和糟粕掺杂其中,如果缺乏对孩子所观看内容的筛选,甚至还会让孩子学到坏毛病或者早熟,小学课本插画事件就是一个典型,所有给孩子看的内容,家长至少要看一遍。

  现在孩子们爱看的动画,熊出没、小猪佩琪、螺丝钉、大头儿子小头爸爸、超级飞侠,每一部动画都会有一个需要完成特定任务的主人公。他们通过自己遇到的生活问题、一段困难经历、甚至是冒险之旅,通过朋友和家人的帮助度共渡难关。相比70、80后的动画,不但画风有很大差异,风格和承载的价值观也有所改变,我们不要太纠结这些,只要是积极向上的,只要能正确引导孩子就行。

    当然了动画片毕竟还是动画片,不是现实存在的,在让孩子看动画片的同时也要提醒孩子不要过度融入。

    什么时候看

  在孩子进幼儿园之前,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往往也比较多。既然能陪,那就多出去走走,这时孩子哪怕对着一块石头都感到新鲜,什么都好奇,什么都想学,又何必急急忙忙的递给他ipad把他框进这个方寸之间呢?不要错过美好的亲子时光!最重要的是,不要把电子产品当做救急的工具。孩子一闹,就扔给孩子,这样做就完全脱离了初衷。

  小一点可以看一些益智动画片《萌眼看世界》等,动手点点的模拟乐器,简单的图文识字等等。

    等孩子上小学以后,可以看一些纪录片如《航拍中国》等。

    社科类的可以等孩子开始学基本的逻辑时再开始,如《像乌鸦一样思考》等。

    其实在玩乐的同时也可以把电子产品做为一个工具,可以和孩子一起共同学习的软件,如学外语的《多邻国》、学编程思维的《scratch》等,运用得当也是亲子的纽带,寓教于乐。

    看多久

  看多久也是因人而异,

  ,你有没有帮助孩子充实的生活,以及让孩子明白每天要先做完重要的事情。

  这两个话题其实很大。如果你能自然而然的带孩子每天开心的一起学习与生活,让他把电子产品看成一个普通的物件儿,固然好玩,但还有更好玩的事情,那是最好。上学的孩子,明白先得做完作业,做完家务,再在很多好玩儿的事情当初做出选择,这是前提。当然,出于对视力的保护,咱们得提醒孩子,五分钟就休息一下眼睛。

  若不能让孩子完全远离手机游戏,建议家长一方面和孩子约定游戏时间,让孩子有选择地掌握时间,另一方面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多鼓励孩子参与集体活动,与同龄人交往,参与户外的活动,与家人一同出游旅行也是不错的选择呦~

    主动挑选接触内容

  孩子的模仿力很强,不光是现实生活中,对于动画片孩子们不但能立刻记住角色的名字还会有自己的怪想法。从简单的模仿到有自己的想法,这其中是需要过程的,而且在书本中学不到的呦~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粑粑麻麻也要对孩子的想法加以引导,单纯的打打杀杀还是要及时指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