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分享!语文很差的高中生考上了上海交大,他怎么做到的?
高一的他,语文在全校400个同学中排名390;高考的他,以全年级第8的成绩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他是怎么做到的?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他的特点:差,一般只有60分左右;理科非常好,数学物理年级前10,属于典型的偏科学生。
其次,我们要分析一下什么叫语文差?
要解决问题就要找准问题点。语文差,这不是问题点,太笼统,差在哪里?根据数据分析,最大的失分项在阅读理解。但阅读理解差也不是问题点,还不够具体,那是什么?那就是读不懂文章和不知道如何答题才是问题点。
那么,语文差的问题点找到了,接下来怎么做?让他不停地做语文功课和刷语文卷子?当然不是。
首先,孩子是很努力的,只是没有找到学习好语文的方法,因此,作为家长,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时,正确的方式是坐下来和孩子一起探讨和分析找到问题点,然后找出解决方法。
由于孩子不是学霸,尚不具备整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找到问题点是家长的事,整理和分析数据也是家长的事,拿出解决方法还是家长的事,只有执行和效果反馈是学生的事。
具体怎么做呢?其实也很简单。我们做法是:把语文考卷上不会的阅读理解题,在百度或教辅上找到标准答案,然后再找10道这样类似的题和标准答案,和孩子一起讨论和分析它们的共同点在哪里。由于孩子是思维,想让他一夜之间从文科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采用的理科解决方法。当我们分析了10道题的答案后,发现它们有很多共同点,比如一般答题基本要从3-4个方面来答,而这3-4个方面都是有规律的,那么我们只要像记公式一样把这些规律记住,将来遇到A类题目就用A公式,遇到B类题目就用B公式,比如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无非就是看到好的景色代表好的心情,看到不好的景色代表失意的心情,整理成公式往里套就是了。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久而久之,多少总会找到一些语感的,阅读理解的能力多少也会增强的。当阅读理解的能力增强了,看的也多了,那么对作文的帮助也是很大的。
在这里,要强调一点,语文是要找感觉的,只在家里读书不行,开眼界很重要。因此在每个周末,我会带着孩子去各种地方,步行街、博物馆、科技馆、地铁站、机场、酒店、古城小镇、大山大海等。要让孩子接触社会,感知世界,多看,多想,多思考。这样的好处是孩子的眼界开阔了,脑洞也打开了,再回到阅读理解时认知也广了理解也深了,同时作文素材也多了。
这时候,再辅导孩子写作文就容易很多。本来孩子就是理科思维,作文又是议论文,议论文是很有规律的,提出论点,提供论据,最后总结。这些难不倒理科生,世界看多了,素材丰富了,按着这个“公式”往里填东西就是了。由于阅读理解时文章看多了,多少可以借鉴引用一些好的语句和成语,文采也就有了。
就这样在高二坚持不懈了一年,孩子已经自己学会了如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养成了自己去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方法的习惯,在高三时学业上已经不需要我介入了,我唯一要做的事就是一如既往地带他看世界。
每周每月学校的周周练和月考就是我们评判方法对不对的参考依据,就这样周而复始,从阅读理解题一开始的0分1分变为了3分4分,作文也从一般变成了优秀,最后高考语文成绩达到了理想的120分,折合150分制比高一整整提高了30分。
凭着这高出的30分,他终于站在了上海交通大学凯旋门下露出了喜悦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