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深圳最新最全133条规划利好提前曝光!

  “

  温馨提示

  关注公众号:深圳回迁旧改房? ?··········获取最新回迁资讯

  2月21日,2023年深圳市工作报告全文发布。

  

  根据2023年深圳市工作报告全文,为你划了133个规划重点:

  1.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8%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新增就业18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

  (一)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

  2.瞄准高端前端顶端,实施产业质量提升行动。坚持制造业立市之本,突出制造业当家,全年完成工业投资超2000亿元、增长20%以上。

  3.做大做强“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巩固提升网络与通信、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软件与信息服务业、高端医疗器械等产业集群领先优势,推动生物医药、工业母机、新材料、智能传感器、精密仪器设备、激光与增材制造等产业集群取得更大进展,抢抓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产业发展风口,积极培育合成生物、细胞与基因、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新增长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1.4万亿元。

  4.提升服装、家具、钟表、黄金珠宝、眼镜等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办好中国设计大展、深圳时装周等活动,建设全球时尚之都。

  5.积极发展金融、研发、设计、会计、法律、会展等现代服务业,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6.高水平打造宝安燕罗、龙岗宝龙、龙华九龙山、坪山高新南、光明凤凰、深汕智造城等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整备工业用地4平方公里以上。高标准规划建设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打造一批“灯塔工厂”。

  7.建设数字经济核心区。积极推进工业软件园、高端电子化学品园区等特色园区建设。建设世界领先的高科技园区,推动深圳高新区“一区两核多园”错位协同发展。加快推进“工业上楼”,新增2000万平方米低成本、优质、定制化厂房空间,加快老旧工业区更新改造。

  

  8.新增中小试基地、概念验证中心等35个,加快建设化合物半导体中试线、智能传感器MEMS中试线,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发展。

  9.建成投产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二期、重投天科第三代半导体等项目,推动中芯国际12英寸生产线达产满产。

  10.加快建设华润微电子12英寸线、华星光电高世代面板配套、九龙山工业园、迈瑞医疗等项目。

  11.新开工建设5个以上百亿元级、10个以上三十亿元级重大工业项目。

  12.全面加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滚动完善并用好招商引资清单,高质量办好全球招商大会、“20+8”产业集群系列招商会等活动。

  13.新增小微企业首贷户2万户以上,新增普惠小微贷款2000亿元、制造业贷款1500亿元、科技型企业贷款2000亿元。完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新增“个转企”2500家、“小升规”工业企业1500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境内外40家、独角兽企业5家。

  14.对标最高最好最优,实施营商环境提升行动。

  (二)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15.实施基础教育百万学位建设计划,新增基础教育学位20万个,建成深汕高中园。提升基础教育优质均衡水平,新组建25个公办中小学教育集团,打造10所以上国内一流的特色高中。

  16.加快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建设,支持南方科技大学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深圳大学建设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办好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中山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等高校,一体规划建设深圳海洋大学、深海科考中心、海洋博物馆,推动深圳理工大学“去筹”设立,开工建设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推进与香港大学合作办学。

  17.出台高等教育学科建设指导意见,促进全市高校学分互认、课程互享,恐怖片推动深圳原创成果融入高等教育体系。

  18.扩大研究生规模,发展留学生教育。

  

  19.争取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成为本科层次职业院校。

  20.探索科技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深圳路径。推动鹏城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产出更多引领性成果,争创更多全国重点实验室。

  21.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投入运营合成生物研究、材料基因组等设施,开工建设鹏城云脑Ⅲ、自由电子激光、精准医学影像、特殊环境材料等设施。

  22.对标世界一流建设全新机制深圳医学科学院,打造集医学前沿科学研究、科技资源管理、临床转化等为一体的战略科研机构,并与深圳湾实验室等一体化融合发展。

  23.办好光明科学城大会和西丽湖论坛。

  24.落实基础研究“深研”规划,实施165个基础研究重点项目,基础研究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提高到7.5%以上。

  25.开展20个重大科技专项、300个科技攻关项目,加强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前沿技术创新应用,高水平建设好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5G中高频器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超高清视频等创新中心。

  26.组建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27.打造创新人才高地示范区。积极培育引进战略科学家、青年科学家和实用型、工匠式人才,力争研发人员全时当量达38万人年。

  28.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高标准建设深圳零一学院、科创学院。

  29.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组建技工教育集团。

  30.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

  31.完善全方位、全周期人才服务体系,切实解决好人才关心的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问题。

  (三)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32.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力争迈上1.0万亿元新台阶。适度超前推进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投资2300亿元。

  33.开展“极速先锋城市建设”行动,新增5G基站1万个以上,推进无线政务专网、政务云二期等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投资超1100亿元。

  34.加快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香蜜湖新金融中心、北站国际商务区、空港新城、海洋新城、大梧桐生态融合区、清水河总部新城、坂雪岗科技城、光明中心区、坪山燕子湖、盐田海洋产业集聚区、坝光国际生物谷等重点片区规划建设,重点区域投资2400亿元。

  35.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争取发行地方专项债700亿元、离岸人民币地方债券50亿元、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50亿元以上,盘活市区两级资产100亿元以上。

  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消费中心:

  36.加快推动住宿餐饮、批发零售、文化旅游等行业复苏,办好深圳购物季等活动,建设罗湖全域、福田中心、后海-深圳湾、前海湾、大空港等世界级商圈,新增首店、旗舰店、新概念店1000家以上,建成开市客环球商业中心等项目,培育大型网络零售平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0%。

  

  37.打造国际会展之都,提升高交会、海博会等展会国际影响力,高水平举办粤港澳国际汽车博览会、消费电子展、国际高性能医疗器械展、全球数字能源展会,建设深圳工业新产品、时尚消费品展销平台,推动工业生产与消费、外贸、会展联动发展。

  38.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国际一流滨海旅游度假胜地,高标准规划建设大鹏环龙岐湾片区、金沙湾度假集群、乐高乐园等重大项目,推进东部华侨城等景区升级改造,把深圳打造成为滨海休闲旅游、都市观光旅游、粤港澳联游的首选地。

  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物流中心:

  39.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打造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引进高端航运机构,新增大湾区组合港和内陆港10个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3100万标箱。

  40.建设国际航空枢纽,推进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打造世界级临空经济带,培育一流的主基地航空公司,机场旅客吞吐量4500万人次以上。

  41.建设低空经济中心,打造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推广无人机末端配送业务,培育发展低空制造、低空飞行等新增长点。

  42.建设供应链组织中心,打造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发展保税物流、冷链物流、绿色物流、智慧物流,提升全球供应链资源配置和贸易服务能力。

  加快建设与经济中心城市相匹配的金融中心:

  43.打造创新资本形成中心,争创国家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支持深交所建设世界一流;推进福田香蜜湖、南山深圳湾、前海桂湾等风投创投集聚区和罗湖红岭金融产业带建设;实现“20+8”产业“一集群、一基金”全覆盖;持续提升深圳创投日活动品牌影响力。

  

  44.打造国际财富管理中心,争取财富管理规模超28万亿元。

  45.打造金融科技中心,举办金融科技节,开展数字货币研究与移动支付等创新应用。

  46.打造可持续金融中心,争创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绿色贷款增长20%。推动设立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和国际海洋开发银行,新引进持牌金融机构10家以上。

  (四)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

  47.深化深港澳更紧密合作,主动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澳门“1+4”适度多元发展策略,携手建设世界级湾区、发展最好的湾区。

  48.强化基础设施“硬联通”,加快皇岗口岸重建,优化莲塘口岸货检功能,推进罗湖口岸片区升级改造,推动港深西部铁路、前海口岸规划建设。

  49.加快规则机制“软联通”,提高港澳专业人士在深执业便利度,打造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平台,联动香港建设国际法律服务中心和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心。

  50.促进湾区群众“心联通”,建设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

  

  51.扎实推进与汕头、河源、汕尾、潮州等帮扶协作,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做好援藏援疆、东西部协作、对口合作等工作,提升对全国全省的辐射能力。

  52.深化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坚持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推动出台第二批授权事项清单,推出更多战略战役性改革和创造型、引领型改革。

  53.争创首批国家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深化盘活利用存量工业用地等改革,推动深圳数据成为全国性数据交易平台,推进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

  54.全面落实放宽市场准入24条特别措施,争取放宽基础电信业务等事项取得突破。

  55.推动设立国际船舶登记中心。

  56.建设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

  57.建立深圳电子处方中心。

  58.开展污水收集处理收费改革试点。

  59.坚持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推动出台新一轮前海总体发展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深化与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和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60.实施前海全球服务商计划,建设融资租赁、跨境电商等集聚区。建成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北区二期,推进前海石公园、前海深港广场、“互联网+”未来科技城等项目建设,推动前海妈湾、赤湾片区老旧工业设施搬迁改造。

  

  61.加快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推动出台深圳园区发展规划,引进重点企业研发中心20家、港澳科研机构10家以上。

  62.规划建设沙头角深港国际消费合作区,推进沙头角口岸重建等项目,打造跨境旅游消费目的地。

  促进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

  63.建设贸易强市,提升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国际交易中心、大豆离岸现货交易平台、国际珠宝玉石综合贸易平台能级;

  64.打造天然气贸易枢纽城市,天然气贸易额力争达500亿元;

  65.新能源汽车出口30万辆;联动工业生产端促进外贸稳增长,做大做强跨境电商,发展市场采购等外贸新业态;全年进出口总额增长4.0%。

  

  66.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引进更多先进制造业项目,实际使用外资120亿美元。推动外包提质增效,建设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发展软件开发、工业设计等高端生产性服务外包。

  67.优化外经布局,支持企业高质量“走出去”,在海外布局建设研发中心、营销网络和物流基地,积极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

  68.面向全球招才引智,精准引进一批“高精尖缺”人才。

  69.在全球市场中抢占发展先机,在全球价值链中打响“深圳品牌”。

  (五)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不断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

  高品质打造宜居城市:

  70.实施面向2035年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建设国际红树林中心,开工建设红树林湿地博物馆。争创国家植物园。

  71.加快推进“山海连城绿美深圳”和“公园城市”建设,贯通“一脊一带二十廊”,打造“鹏城万里”多层次户外步道体系,打造100条特色步道,新建改造公园30个、绿道330公里,新增碧道100公里。

  72.实施莲花山公园-笔架山公园-中心公园-梅林山公园-银湖山公园“五园连通”工程,建成西湾-前海湾等慢行连通工程,建成环西丽湖等碧道。

  73.突出整体协调、特色鲜明,启动首批40个城中村统筹规划和整治提升试点。

  完成20个城市第六立面改造提升试点项目。

  

  高水平打造枢纽城市:

  74.加快建设盐田港东作业区和平盐铁路电气化改造等项目,开工西部港区出海航道二期等项目,建成宝安综合港区一期。

  75.加快建设深圳机场三跑道和龙华樟坑径直升机场。推进深江铁路、深汕铁路、深大城际、深惠城际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西丽高铁、机场东、罗湖北等枢纽,推进广深第二高铁、深南铁路等前期工作。

  76.建成开通地铁8号线二期,加快13号线等12条线路建设,推动轨道交通五期获批并尽快开工建设。

  77.建成盐港东立交、深汕通港大道等项目,推进深中通道、春风隧道、妈湾跨海通道、侨城东路北延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龙大高速市政化改造、鹏坝通道、罗沙路复合通道改造、沙河东路北延、107国道市政化改造先行段等项目。

  78.打通断头路20条,新改建非机动车道400公里,新增停车位20万个。

  高质量打造韧性城市:

  79.建成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深圳段,加快推进罗田水库-铁岗水库输水隧洞工程、公明水库-清林径水库连通工程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沙湾河深圳水库截排工程,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新增海绵城市面积60平方公里,改造63公里老旧市政供水管网,完成500个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提标改造。

  80.加快光明燃机电厂、妈湾电厂升级改造、华润深汕电厂扩建、东部电厂二期、中海油深圳电厂升级等项目建设;推动藏东南清洁电送深工程开工建设、粤东海上风电在深汕登陆;

  81.建成投产500千伏深汕输变电工程;推进110千伏架空线下地改造。加快国家管网深圳LNG应急调峰站、天然气储备与调峰库二期项目建设,新增管道天然气用户40万户。

  82.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进国际食品谷、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深汕粮库等项目建设。

  高标准打造智慧城市:

  83.夯实以城市信息模型为核心的全市域统一时空信息平台和数字化底座,建设城市级物联感知平台,有序建设全自主可控的数字孪生城市和鹏城自进化智能体。

  84.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出多语种版本“i深圳”等政务APP,新增“秒批秒报一体化”事项30项、免申即享事项100项,推动30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省内通办、湾区通办、跨省通办”,实现文化设施、公共场所停车位等“一键预约”全覆盖,加快推动公立医院、社康中心检查检验结果互通互认。

  85.深化治理“一网统管”,拓展基于全市域统一时空信息平台的深度应用,新推出智慧化应用场景30个以上。

  86.深化运行“一网协同”,推动政务办公统一化、移动化、便捷化。

  (六)坚持文化自信自强,加快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

  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建设:

  87.争创首届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和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实施文艺精品攀峰计划,推出更多讴歌新时代的精品力作。

  88.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

  89.擦亮志愿者之城、钢琴之城、图书馆之城、博物馆之城等城市名片,建设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涵养城市科学精神、人文精神、艺术精神。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高地:

  90.建成深圳美术馆新馆、图书馆北馆等文化设施,加快建设科技馆新馆、深圳湾文化广场等项目,开工建设深圳歌剧院等重大文化设施,创新文化场馆运营机制。

  91.加强凤凰古村落、马峦山古村落等保护与活化利用,推进特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和国际化街区建设。

  92.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新增公共文化设施面积20万平方米。

  93.培育数字创意产业集群,实施设计之都建设行动计划,建设国际艺术品拍卖中心,继续办好文博会、“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等品牌活动。

  94.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加大城市形象推广力度,深化与紫荆文化集团等联动合作,发挥大湾区之声等平台作用,讲好中国故事、大湾区故事、深圳故事。

  打造国际著名体育城市:

  95.办好中国杯帆船赛、女子冰球世锦赛甲级A组赛事、世界羽联超级750赛事、深圳马拉松等赛事。

  96.建设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加快中国足协足球训练中心、市青少年足球青训基地规划建设。

  97.推进国家羽毛球队深圳基地、宝安冰雪大世界、深圳体育中心改造等项目建设,打造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

  98.建设更多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新建180个都市型、楼宇型体育场地,新增体育场地面积150万平方米,扩大体育场馆“一键预约”范围,打造“15分钟健身圈”。

  (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

  99.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重点向相对薄弱区域倾斜,开工建设市人民医院宝安医院、南方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市第二眼科医院等项目,加快建设新华医院、吉华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七院二期、大鹏新区人民医院、深汕人民医院等项目,建成市第二儿童医院、市中医院光明院区等医院,全年新增床位3200张。

  100.加强基层基础补短板,实施社康服务扩容提质行动计划,新增社康机构35家,构建“15分钟社康圈”。

  101.打造从基础研究到临床救治一体化的医疗卫生高地,加快2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支持深圳医学科学院开展重点疾病防治技术研究,打造10家研究型医院,建设7家省高水平医院,新增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创建国家中医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开工建设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

  

  102.供应居住用地3.3平方公里,新开工住房面积1300万平方米。出台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和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管理办法,完成保障性住房投资400亿元以上。

  103.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力度,新开工建设60个项目,建设筹集16万套(间)。

  104.启动保障性住房“租购同权”试点工作。

  105.完成100个以上老旧小区改造。我们要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缓解住房困难,让年轻人更有盼头、更加安居乐业。

  

  106.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就业服务,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

  107.完成1万户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新增20家社区长者服务站,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

  108.新建托幼一体化幼儿园50所,新增托位1.6万个。

  109.完善生育支持措施,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举办首届儿童友好博览会。

  110.建设无障碍城市,健全残疾人等群体关爱服务体系,加快市社会福利救助综合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

  111.开展个人养老金试点。实现异地参保人在社康中心刷卡就医购药。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办好中国慈展会。

  (八)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

  112.扎实开展“深圳蓝”可持续行动,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完成50家以上重点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淘汰国三以下老旧车6万辆,力争PM2.5年平均浓度降至15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5%以上,推动臭氧浓度尽快进入下降通道。

  

  113.深入开展碧水巩固提质行动,新建修复污水管网80公里,推进滨河二期等5座水质净化厂建设,污水集中收集率达85%以上。

  114.实施入海河流总氮排放总量控制,推动西部海域水质逐步实现四类及以上。推进玉龙填埋场环境修复等项目。

  115.开展“宁静城市”建设行动,加强噪音综合治理。

  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

  116.打造世界一流新型储能产业中心,加快发展新型储能全产业链,出台实施电化学储能产业支持政策,大力推进先进储能技术研发、储能产品规模化智造、多场景应用示范、一站式解决方案供给,加快建设电力充储放一张网,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开展车网互动、超级快充、柔性充电、光储直柔、共享储能等新模式新业态应用,推动新型储能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117.发展安全节能环保产业,实施节能环保技术装备提升工程,打造国际低碳城绿色低碳技术一体化示范项目,推进深汕生态环境科技产业园、求雨岭氢能产业园等建设。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118.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稳步推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119.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提高清洁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比重,新增光伏发电装机40万千瓦,新建综合能源补给站10座。

  120.发展绿色交通,新推广新能源汽车12万辆以上,加快环卫车、港口拖车等清洁化替代。

  121.构建绿色建造体系,推进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以新型建筑工业化带动建筑业转型升级,打造建筑产业生态智谷,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600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面积1500万平方米。

  

  122.提高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建设森林城市。开展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试点示范。发展碳排放交易市场。

  123.选择“双碳”就是选择可持续发展,我们要抢抓机遇、先行示范,让绿色低碳成为发展新底色。

  (九)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城市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124.提高重大风险防范化解能力。

  125.稳妥处置重点房企债务风险,落实金融“16条”等政策,继续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

  126.依法加强地方金融机构监管,加强非法集资、涉众金融等风险防范,构建预付费等资金监管长效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127.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争创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强化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城镇燃气、自建房、消防等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全面完成“瓶改管”和老旧燃气管道更新改造,全面完成城中村供用电安全隐患问题整治,加强泥头车、电动自行车等管理,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128.实施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升行动,做好防汛防台风等工作。

  129.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强化食品药品全链条监管,全力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130.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建设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华南分中心,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深圳。

  131.打造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标杆城市。

  132.推进全国退役军人工作先行发展示范区建设,争取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持续加强自身建设

  133.旗帜鲜明讲政治。打造更高水平法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升工作效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无论你是需要购买小产权、回迁房

  还是需要出售指标、小产权

  把控交易安全、杜绝风险

  更多细节一篇文章也不能解释全面,也可预约直接去项目实地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