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观改了 新问题来了扫码阅读手机版

  天津北方网讯:调查显示,大多数居民正在形成全面健康的新观念,不少常见的健康问题困扰着现代人的生活;当家庭成员之间出现健康观冲突时,能通过协商讨论达成一致的家庭不足两成——

  

  健康观改了 新问题来了

  过往三年的抗疫经历,让公共卫生与公众健康成为人人关心的话题。与此同时,居民健康观念也在经历变革、更新、升级迭代的进化。人们能感受到这种改变,却常常意识不到最明显的改变及其影响;人们受益其中、坦然处之,却在应对与之相伴而来的新问题时左支右绌、招架不住;人们追寻、探究、学习知识,却往往难以完全消化,更无法直接用以统领行为习惯。

  就此,本期“今晚调查”围绕市民健康观变化展开问卷调查,通过掌上天津App和腾讯问卷网络渠道收回有效调查问卷共计392份,在充分了解居民健康观的基础上,也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追求身心全面健康

  全部受访者中,男性占38.52%,女性占61.48%;在年龄分布方面,19岁至35岁占26.28%,36岁至50岁占17.35%,51岁至65岁占25.77%,66岁及以上占26.53%,18岁及以下占比较低。

  在对于健康标准的讨论中,七成以上(75.26%)受访者认为,健康的人应该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生活习惯和社会适应性等方面均维持良好的状态;17.60%的受访者认为没有重大伤病就算健康,6.63%的受访者认为没有任何伤病才算是健康;对健康标准不关心也不了解的受访者占比不足百分之一(0.51%)。超六成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健康状态较为理想,两成多受访者自认健康水平一般,一成多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健康状态较差。

  随着时代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认知越来越全面,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明确:不仅要追求身心健康,也要追求生活、环境以及感知、情绪等各方面全面健康的最佳状态。正因如此,人们对健康水平的变化、健康问题的出现也表现得更加警惕和敏锐。

  普通遭遇健康困扰

  与一年前相比,足有超半数受访者感觉自身的健康水平有所下降。在困扰人们的健康问题中,疲劳感、睡眠质量差和超重肥胖最受关注;视力变差、“三高”问题和食欲不振也频繁发生;此外,部分受访者还遭遇了感官迟钝、内分泌失调、肠胃不适、伤痛折磨等健康问题。

  大大小小、或多或少的健康隐患成为现代人的常见困扰。对此,受访者希望获得更多的公共健康服务,其中主要包括:社区诊疗(56.89%)、中医药保健指导(54.59%)、老年人免费健康检查(53.57%)、公共环境消杀(47.70%)、家庭医生(41.07%)、预防接种(40.82%)、义诊服务(39.03%)、健康讲座(38.78%)、食品安全标准跟踪监管(38.01%)、慢性病用药指导(34.44%)等等。

  签约家庭医生 便利取药用药

  年初,高老师在社区微信群里看到关于家庭医生签约的公告,当即拨打电话咨询,很快就顺利签约。等其他老朋友磨磨蹭蹭地来问他的意见时,他已经和家庭医生见过几次了,享受到日常取药、慢性病管理的便利。“我住得偏远,每天都得吃药,取药就很麻烦,离家近的医院药不全,大医院还要挂号排队,我最不耐烦排队!这段时间,家庭医生总在巡诊,可以给我送药上门。要想方便,还是得赶早儿、赶好儿!”在高老师的热情鼓励下,很多老年朋友也签约家庭医生,获取快捷的医疗健康服务。

  健康知识快速普及

  新冠疫情对居民健康来说是一次“大考”。近九成受访者认为,新冠疫情的出现让人们更加积极地学习、获取公共卫生健康知识;全体受访者都认定严格防疫的经历对人们学习、获取公卫健康知识不存在消极负面影响。在满分为5的情况下,新冠对公卫健康知识普及的影响均值为3.69。经此一“疫”,人们获得了更多有益的资讯与知识。

  近六成(58.42%)受访者认为,对公卫健康知识的学习不可停滞,而应该随时补充、不断更新;约两成(20.66%)受访者认为公卫健康知识比较庞杂,只要对适合自身情况的知识充分掌握就行,有些知识则可以“轻轻放过”;各有约一成受访者认为学习公卫健康知识没有特别的必要性,相关知识差不多知道一些就可以了。

  卫生习惯得到保持

  除少数未感染新冠病毒受访者,近半数受访者在新冠愈后一个月时间里才恢复到平日的健康状态;三成多受访者的康复周期从一周到三周不等;数日痊愈和长久未愈的受访者占比均较低。因此,超七成新冠康复者表示不会忽视、放弃采取个人卫生防疫措施,也有两成多受访者认为可以适当放松个人卫生防疫措施了。

  迄今为止,受访者日常保持比较好的卫生健康习惯包括:佩戴口罩(85.46%)、经常洗手(79.59%)、开窗通风(77.04%)、早晚刷牙(68.37%)、不随地吐痰(60.71%)等等。半数左右受访者注重饮食安全、勤换洗织物、配备常用药物、咳嗽和打喷嚏时避开他人,并正在调整作息、避免熬夜。

  坚持佩戴口罩 保障家人健康

  过去三年,小希一直坚持在公共场合佩戴口罩。她本就患有鼻炎,戴口罩虽然有些不方便、不舒适的小问题,但却避免了鼻炎因为接触到过敏物而加重。“有件事我特别有感触,那就是这几年大家都不感冒了,我妈妈以往几乎每年秋冬都感冒,这几年还很高兴,觉得自己身体好了、免疫力强了,不感冒发烧了。我对她说,你要不想感冒,还得继续戴口罩。”小希感染新冠病毒期间尽量做到自我隔离,生活环境随时消杀。她让妈妈在家也戴口罩,保持开窗通风。严谨、认真的家庭防疫措施发挥了作用,小希妈妈并未出现任何身体不适的症状。

  健康观念得到强化

  半数左右受访者在日常社交、恋爱婚姻、家庭教育、亲友往来中关注他人的身心健康程度;四成多受访者认为在兴趣培养、社区互助、孕产育儿以及公益活动中,需要充分考虑自己和他人的健康状况;三成多受访者指出在职位晋升、单位招聘、创业发展、运动竞技等方面,健康正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考量标准。

  在全社会范围内,人们对健康的价值认知正在加强。近七成受访者认同“预防胜于治疗”的健康观;近六成受访者赞同“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半数左右受访者分别支持“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理想的人是品德、健康、才能三位一体的人”“规律的生活是健康和长寿的秘诀”“生命在于运动”等健康箴言。

  观念冲突如何应对

  九成以上受访者对家庭成员的健康状态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其中七成多受访者了解得比较详细充分,近两成受访者了解程度较为泛泛;只有不到一成受访者对家庭成员的健康状态关心不足、了解太少。

  相较于个人健康问题,认为家人健康问题更让自己感到担忧的受访者仅为17.09%;44.39%的受访者应对家人健康问题的心态较为平稳;29.85%的受访者对家人健康变化保持密切关注;只有不到一成的受访者对家人的健康状况感到乐观。

  在公共卫生和健康养生类问题上,当家庭成员之间出现观念冲突时,46.94%的受访者遇到的情况复杂多样,需要在不同情境中随机应变;18.62%的受访者家庭可以通过互相交流、讨论协商达成一致;16.84%的受访者遇到了家庭成员互不相让、各执己见,无法达成一致的情况;16.07%的受访者家庭放弃了无效交流,家庭成员们默认坚持自己的想法;调查同时显示,只有极少数(1.53%)受访者会选择听从家人的意见。

  改变步伐仍然缓慢

  从对体检周期的调查来看,能够每年或更频繁体检的人群规模较为稳定,有小幅上升;间隔周期较长但会参与体检的人群和五年前相比翻了一倍多;缺乏体检意识、几乎不体检的人群迅速萎缩,如今已不足一成。

  随着体检意识的上升,愿意花费更多的费用做更全面、深入、专业体检的受访者占比从57.68%下降至36.48%,不愿意这样做的受访者占比也从15.73%上涨至36.22%,对此尚未有明确意见的受访者占比变化不大。也就是说,很大一部分定期体验的人群主要依赖单位、社区提供的个人免费体检,对于充分、全面的体检项目重视程度并不高。

  绝大多数受访者对过往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有所反思,但69.39%的受访者表示会“在能调整的地方尽量调整,如果改变起来困难也无需勉强”;希望马上改变和认为没有多大危害、无需改变的受访者占比接近,两种意见各有支持者,难分高下。

  在健康观念进步的过程中,民众仍然需要经历信息差、资讯混乱、代际冲突等小波折,同时也要面对各类健康隐患以及行为改变滞后于观念等新问题。《“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今天,居民健康素养、健康意识、健康观念加速进化转型,因此更需要有科学的规划引导、系统的科普工作、优化的医疗资源和服务供给,才能确保每个人都能树立和强化健康责任观,更好地享受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热爱健康、追求健康、促进健康的社会氛围。(今晚报记者 张译丹 摄影 曹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