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活动《小树和小精灵》教学设计

  

  内容分析:

  《挪威舞曲》是一首十分优美、形象鲜明的乐曲。全曲ABA三段式结构明显,变化清晰, A段舒缓连贯,B段紧张急促,适合中班幼儿欣赏。《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有其规律与特点的,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创造一个充满爱和尊重的、理解和激励的、宽松而安全的、积极互动的环境,引导幼儿在生活与游戏中快乐地动手动脑、感知体验、交往合作、探索创造,是保证幼儿学习的最好条件”。故事是把音乐作品介绍给幼儿的最简便的途径,通过语言描述,可以使幼儿联系已有的经验产生新的联想、展开想象,激发幼儿产生对欣赏音乐作品的兴趣。 因此,在活动中,赋予乐曲音乐形象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结合乐曲特点创设了《小精灵的家》这一故事主题。活动中创设音乐情景和游戏贯穿整个活动,并结合故事、肢体语言等多种方式,赋予音乐小树和小精灵的音乐形象,让幼儿进行有主题的音乐想象与表现,帮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表现音乐,感受音乐带来的美感和乐趣。

  学情分析:

  音乐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中班的幼儿,仍然以形象思维活动为主,抽象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增强,我们知道由于幼儿的知识经验贫乏,欣赏水平较低,音乐欣赏教学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是比较有难度的领域。音乐兴趣不仅要保持还须使幼儿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其音乐学习领域有必要拓宽接触的音乐曲目需要更加丰富。用心启迪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人、培养人,但我们决不是把每个孩子都有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为众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幼儿是音乐欣赏活动的参与者、表演者,通过欣赏音乐作品,能有效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并能丰富音乐的想象力,同时更强烈地感受到音乐实践过程所带来的快乐。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曲调,初步感知乐曲ABA的曲式结构和乐曲舒缓、缓慢、柔和、连贯与快速、紧张的音乐性质。

  2.能结合音乐形象创编小树生长和小精灵跳舞的动作并加以表现。

  3.让幼儿体验参与、创造和合作表演的快乐。

  活动重点:

  1.熟悉曲调,并能借助故事情节,结合音乐形象尝试用形体的动作来表现树和各种动物小精灵的形象。

  2.感知三段体音乐的结构与乐曲的音乐性质,并初步学习给三段体音乐分段。

  活动难点:在游戏活动中有一定的自控能力,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魔法笔、黑板、小树和小精灵图片和头饰。

  活动学时: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 师幼问好。

  2、 情境激趣。

  ① 谈话。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来了这么多的客人老师,我们跟她们打声招呼好吗?(学生打招呼)老师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件礼物,小朋友们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停顿)

  ② 课件出示音乐盒。。

  3、奇妙的礼物。

  师:哦,是一个音乐盒,这可是一个魔法音乐盒,这个音乐盒除了能播放好听的音乐,还能召唤出一群可爱的小伙伴和我们一起学习,大家想认识他们吗?

  设计目的:结合教学环境自然过渡,消除幼儿的紧张感和陌生感,结合多媒体优势创设“礼物”情境,形成课堂悬疑,丝丝入扣,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二、新知新觉。

  (一)初步感知音乐。

  1.初听音乐。

  ①师: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吗?老师要打开音乐盒了。

  ②课件播放音乐。

  ③幼儿聆听。

  ④反馈。

  师:这首乐曲您听上去有什么感觉?你想到了什么?

  教学预设:

  A学生能有一些自己的感受,如:快慢、变化、乐器等,教师结合学生回答适时评价,过渡到下一环节。

  B学生短暂停滞,教师降低难度,过渡提问“这首乐曲听起来有变化吗?快一些?还是慢一些?”“老师听了这首乐曲,好像到森林草地上玩耍呀,你们感觉到了吗?”

  2、情境故事。

  ①师:咦,不对呀,不是说这是一个魔法音乐盒吗?里面能召唤出一群小伙伴,小伙伴哪去了呢?要不我们再试试,看看这一次能不能把他们叫出来。

  ②课件播放。

  课件说明:出现动画情境配乐故事,教师配合情境,讲授故事。

  教学说明:教师注意语气变化,配合画面生动描绘情境。

  师:森林里长着许多的小树苗,还有一群活泼可爱的小精灵,他们每天看小树生长,给小树浇水,为小树唱歌、跳舞和小树做游戏,小树越长越大、越长越高,最后成了一片大森林,这里成了小精灵快乐的家,小精灵在树林里飞舞、玩耍,快乐极了。

  3、思考。

  ①这个故事里都有谁?

  ②小精灵的家在哪里?

  3、 师评价,过渡小结。

  师:原来我们的好伙伴小精灵居住在大森林里,大树就是他们温暖的家。小朋友们想不想去小精灵的家里玩耍?(停顿)这群小精灵每天都给小树浇水,和小树唱歌跳舞,小朋友你们也可以和他们一起玩耍。

  设计目的:初步感知音乐,赋予乐曲音乐形象,在音乐情境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凸显音乐主题“小精灵的家”为课堂埋下情感伏笔。

  (二)音乐结构学习。

  1、师:我们再来听一听这首好听的乐曲,小朋友们一边听一边对照图谱看一看,小精灵在哪里出现,这段音乐听起来有什么变化?

  2、课件播放乐曲。

  课件说明:课件做了动画处理,首尾用小树逐渐成长的画面表示相同,中间快节奏部分用小精灵快乐舞蹈表示,同时配以颜色区分,加深幼儿对音乐结构的理解。通过事物形象、动作、颜色综合展示,版主幼儿清晰理解音乐。

  4、 探知乐曲音乐结构。

  ①思考:

  A这首乐曲听起来有什么变化?(预备问题:这首乐曲听起来有时候怎样?有时候怎样?(快慢)。

  B你能对照画面说说什么地方是慢的,什么地方是快的吗?

  C慢的地方表示什么意思?(小树慢慢生长)快的地方又表示什么呢?(小精灵游戏、跳舞)

  ②图示标注乐曲结构。

  A复听乐曲。【课件播放】

  B提问:你知道这首乐曲分几段吗?

  教学建议:教师提醒幼儿注意颜色的变化,根据乐曲节奏的变化来分,把慢的地方分为一段,快的地方又分为一段。

  C小结。

  师:这首乐曲分为了三段,有两段音乐是一样的,你能说说是那两段吗?(停顿,学生回答)中间一段不一样,节奏比较快,头尾两端相同,节奏舒缓一些。

  ③对照聆听,完美感知。

  A幼儿分别对照图谱感知A段和B段。

  (三)音乐处理及表现。

  1、赏析A段

  ①欣赏A段,并创编动作表现小树的生长过程。

  师:小树苗生长的很缓慢,它是在小精灵的帮助下一点一点长大的,你能用动作表现一下小树是怎样长大的吗?

  ②幼儿尝试对照小树逐渐长大的动画画面,表现动作,感受音乐节奏缓慢、柔和的特点。

  教学建议:根据学生情况教师做教学预判准备:

  A学生能力强能自主表现和展现,教师可在学生自主表现后,配合音乐带动展现。

  B反之教师配合音乐带动学生舞动。

  ③幼儿随音乐用身体动作表现小树的生长过程。

  2、欣赏B段,创编动作表现小精灵的形象。

  ①播放音乐,引导幼儿感受音乐节奏快速,紧张的特点。

  ②鼓励幼儿创编小精灵跳舞的动作,并随音乐表演。

  3、完整欣赏音乐,用动作完整地表现音乐。

  ①师:小朋友们真厉害,小数在小精灵的精心照顾下,小数长成了大树,随风舞动。乐曲第三段和第一段旋律是一样的,我们可以用第一段的动作来表演,只不过动作要大一点,舒展一点,这样才能表现出大树的样子,跟着老师表演一下好吗?

  ②教师带动幼儿,加大动作幅度表演。

  ③师、幼儿完整地跟随音乐做动作。

  教学建议:在节奏上可适当提醒,但不做硬性要求。教师用语言、动作提示幼儿音乐的变化,引导幼儿相应变化动作。

  ②音乐游戏:“小精灵的家”

  A教师出示头饰:小树、小精灵.

  B游戏规则:随音乐表演,男孩扮演小树,女孩扮演小精灵。小树跳舞时小精灵不动,小精灵跳舞时小树静止。

  游戏建议:

  A幼儿分角色随音乐做游戏。师及时提醒幼儿站立的空间适当,动作的多样,造型的完美。B教师可以鼓励小树、小精灵2、3人互动合作表演。

  C头饰。准备3-4个,带动展现即可。

  D根据教学时间确定可重复表演或指定幼儿汇报表演。

  三、 活动情感拓展。

  1、 小精灵回家。

  师:多么快乐的小精灵呀,天色暗了下来,小精灵要回家了,小精灵会在那里睡觉呢?(停顿)有一只顽皮的小精灵还没玩够又悄悄的跑了出来,他这么做对吗?你会和他说什么呢?

  2、 学生尝试说一说,师适时评价。

  师:小精灵有一个温馨的小家,小朋友有一个快乐的大家,有爸爸、妈妈很多亲人陪着您们,小精灵住在树上,他的家很小,小朋友平时可不能去折断树枝,那样小精灵就没有家了,你能做到吗?

  四、 师总结,活动结束。

  很高心认识各位小朋友,老师期待着和你们再一次快乐的跳舞,小精灵回家了,老师也要和你们说再见了,希望您们都是快乐的小精灵,再见。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