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工程加力百姓幸福指数加码

  □高辉本报记者姚建平

  克东县坚持以人为本,把为百姓谋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县域经济长足发展的基础上,把有限财力更多投入到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事业中,通过实施一项项惠民工程,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生活档次不断提升,百姓幸福指数不断加码。

  新年伊始,家住克东县宝泉镇德胜村的吕文财和老伴别提多高兴了。因为2017年在多项扶贫政策和措施的帮扶下,家里生活大变了样:加入了村里的养牛合作社享受了分红;新农合不用自己交钱,看病还能先住院后付费;告别了原来的旧房子,搬进了温暖的新居,如今吕文财一家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彻底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为使广大贫困群众早日脱贫,克东县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天字号”工程来抓,构建了上下联动的扶贫推进体系。深入实施“1237”精准脱贫工程,抓好经营主体带动,190个涉农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参与扶贫,共带动贫困人口1.7万人。以产业扶贫为主导,投入2.67亿元,融通金融资金1.75亿元,大力推进各项产业扶贫措施。实现了全县光伏项目全覆盖;开展了“我有半亩园”“首届提子节”等系列活动,全县电商销售额预计达3亿元;扎实推进满绣培训,全年培训贫困妇女397人,安置就业193人。大力推进农村道路、安全饮水、危房改造、文化活动场所、卫生室、电视网络等设施建设,实现了贫困村“三通三有”。筹措社会捐款270万元作为扶贫奖励资金,做活孝亲敬老、“三好家庭”评选、爱心超市等载体,群众内生动力和脱贫信心明显增强。靠实教育、健康、民政等七大保障政策,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额补贴新农合个人缴费部分,设立了慢性病救助基金、教育扶贫基金;发放城乡低保金、特困救助金9350万元,解决了贫困户就学难、治病难、保障难等系列难题,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2017年,实现贫困村退出7个,贫困人口退出6554人,为脱贫摘帽奠定了坚实基础。

  百姓的衣食住行看似小事,可对于克东县委县政府来说,却都是工作日程表上的头等大事。

  2017年,全县教育事业长足发展,教学质量全面提升,高考再创佳绩;完成了实验小学教学综合楼、宝泉中心幼儿园教学楼、昌盛中学食宿楼建设任务,城乡办学条件得到改善,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评估验收,为克东县创建教育强县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医疗方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医疗费用药物占比下降到30%;全面施行贫困人口“先住院,后付费”制度,全年共收治患者2086人次;实施了县人民医院病房楼建设工程,完成村级卫生室建设任务,改善了城乡医疗卫生条件。在文化方面,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文体活动,完成送戏下乡、放映电影1262场次,全民健身运动和群众文化生活极大丰富;共举办2场旅游宣传推介会,接待正规旅游团队12个,旅游产业迈出可喜步伐。在就业方面,全年新增就业4205人,下岗再就业3025人,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14%以下;创建了一联科技众创空间,发放创业贷款3845万元,培育大学生、下岗工人、贫困人口创业典型70人;积极举办各类就业技术培训班,开展“满绣”“月嫂”培训近千人,打造家政村、月嫂屯、电商户等创业、就业典型47个。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医疗救助范围更加广泛,共发放救助金1466万元,人民群众获得感普遍提高。

  通过加大民生工程建设力度,全县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教育、医疗、居住、养老、就业等各类保障能力日益增强,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升,群众获得感更加强烈,人民生活已步入更为殷实、更有品质、更加幸福的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