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开国皇帝,三国两晋时期

  皇帝是中国帝制社会中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专制统治的象征与代表。

  据相关统计,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称帝,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在2132年中中国共有皇帝422人。

  而开国皇帝作为历朝历代的开创者其地位更加不同。对这422位皇帝进行梳理,以下是三国两晋时期的开国皇帝。

  三国时期

  曹魏·高祖文皇帝·曹丕

  

  文武双全,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累迁五官中郎将。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成为魏国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继任丞相、魏王。同年即位,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了魏国。在位期间,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制定实施九品中正制,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割据势力,最终完成了北方地区的统一。对外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在西域的建置。

  黄初七年五月丁巳日(226年6月29日[99]),曹丕病逝于洛阳,时年四十岁,谥号文皇帝,庙号高祖,安葬于首阳陵。曹丕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擅长于五言诗,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建安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著有《典论》,当中的《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

  蜀汉·烈祖昭烈皇帝·刘备

  

  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遭失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但因其始终坚持以德服人的行为准则,受到了四方名士的尊敬,至有陶谦、刘表等放弃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基业,而是选择将自己的领地徐州、荆州让给刘备统领。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最终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晋书·王弥传》称之为烈祖,葬惠陵。

  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其临死前举国托付给诸葛亮的行为被陈寿赞为“古今之盛轨”,后世众多文艺作品以刘备为主角。成都武侯祠有汉昭烈庙为之纪念。

  东吴·太祖大皇帝·孙权

  

  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掌事,被曹操表举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在张昭、周瑜等人的委心服事下,孙权招延俊秀,聘求名士,分部诸将,镇抚山越,征讨反抗势力。建安十三年(208年),占有荆州的曹操挥兵南下,议者多劝孙权降曹,惟有周瑜、鲁肃坚决主战,遂与刘备联军,于赤壁之战大破曹军。[114]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又派吕蒙成功袭取荆州,使领土面积大增。黄武元年(222年),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建立吴国。同年,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黄龙元年(229年),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不久后迁都建业。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黄龙二年(230年),派将军卫温、诸葛直抵达夷州(今台湾)。

  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于神凤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岁,在位二十四年,葬于蒋陵。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

  孙权亦善书,唐代张怀瓘在《书估》中将其书法列为第三等。

  两晋时期

  西晋·世祖武皇帝·司马炎

  

  东晋·中宗元皇帝·司马睿

  

  

  三国?魏(220年——226年),曹丕(汉族)

  三国?蜀(221年——223年),刘备(汉族)

  三国?吴(222年——252年),孙权(汉族)

  晋朝(265年——420年),司马炎(汉族)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