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卫青从草根到顶流,为何死后惨淡收场?都是汉武帝的三种渴望

  原标题:卫青从草根到顶流,为何死后惨淡收场?都是汉武帝的三种渴望

  汉朝在中国历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汉武帝则是汉朝最耀眼的帝王,有“秦皇汉武”的并称,其光芒甚至超过汉高祖刘邦。

  在汉武帝执掌帝王权柄的岁月里,卫青又是富有传奇色彩的能臣名将,帮助汉武帝实现开疆拓土、打击匈奴的夙愿。凭借战场上的军功,卫青一路青云直上,卫氏家族也无限荣耀,然而在卫青去世后,卫氏家族遭到汉武帝的重拳打击,从此销声隐迹。

  这里有个误区,需要先说明一下。《汉书》中记载“卫氏悉灭”,也正是因此导致类似“卫氏被灭族”的说法广为流传,其实不然,卫氏并没有被灭族,只是受到诸多牵连,结局非常悲惨。

  既然如此,有人不禁要问:卫青死后,汉武帝为什么要诛杀卫氏家族?根本原因在于汉武帝不愿受制于人的思想,具体表现在摆脱外戚专权、消除匈奴威胁、限制权臣擅权。

  卫青崭露头角,离不开汉武帝摆脱外戚专权的渴望。

  刘彻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可惜的是他排行第十,按照古代嫡长子继承的习俗,刘彻和皇位是没有交集的,因此被汉景帝封为胶东王。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刘彻的母亲王娡想方设法帮助儿子建立资本,馆陶公主刘嫖成为巴结讨好对象,年幼的刘彻演绎了历史上金屋藏娇的故事。

  在馆陶公主刘嫖的斡旋帮助下,刘彻成功于公元前141年登基称帝,史称汉武帝。

  然而登基初期的汉武帝却开心不起来,甚至感到非常压抑,有种如芒在背的感觉,原因在于太皇太后窦漪房和皇太后王娡两人。

  以窦漪房和王娡为代表的外戚集团在朝堂上具有很大的影响,背后的关系也是千丝万缕、盘根错节,汉武帝虽然已经登基称帝,但是却因“即位不久”为理由,朝中事务都要向太后禀报。

  纵观汉朝历史,尤其是王朝前期阶段,冲在国家政治舞台上的女性数量相对较多,每位人物背后都是所代表的外戚势力,这也是皇帝集中皇权需要不断削减的部分。

  太皇太后窦漪房崇尚的治国理念是黄老之术,这在汉朝初期是符合国情的政策理念,历经文景之治后,汉朝国力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库充盈、实力雄厚。

  汉武帝本身具有自己的治国思想,他崇尚儒家学说,这与控制朝政的窦漪房就出现严重冲突。此外,帮助刘彻登上皇帝宝座的刘嫖也恃功而骄,让刘彻感到无比厌烦。

  汉武帝苦于初登皇位,根基不稳,雄才大略的汉武帝选择韬光养晦,整日沉迷于微服出访和打猎游玩。汉武帝并不简单,他的这些活动都有自己的用意,都在为将来大展宏图做准备,期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严助讨伐闵越地区。

  汉武帝一直渴望挣脱束缚,能够实际掌握大汉王朝的控制权,做真真正正的皇帝。

  卫青平步青云,离不开汉武帝消除匈奴威胁的渴望。

  匈奴是古代游牧民族之一,他的影响力非常大,在历史上对战国时期、秦朝、汉朝都有重要影响,因为匈奴自身以马征战和结盟的特性,注定对农耕文明的冲击力很大。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派遣大将蒙恬出兵打击匈奴,成功将匈奴赶出河套地区,为此还修建闻名于世的长城和通往边关的高速公路。

  秦朝末年,中原地区烽火再起,匈奴趁机南下劫掠,实力大增。汉朝建立之初极度贫穷,汉高祖刘邦无奈屈服匈奴,以美女金钱换取发展空间。

  汉武帝登基之后,国富民强的汉朝已经今非昔比,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决心扭转这种局面,建立开疆拓土的不朽功业。

  卫青能够进入汉武帝的视野是非常巧合的。汉武帝外出做客平阳侯府,宠幸美人卫子夫,后来卫子夫先于金屋藏娇的王皇后怀孕,导致馆陶公主准备杀掉卫青泄私愤。

  汉武帝得知事情原委后,立即提拔卫青做建章监、侍中,卫氏家族多人也受到提拔,史书记载,汉武帝连日赏赐卫青达千金之多。可以说,汉武帝的行为是被压抑太久的释放,是对外戚势力的报复,而卫青是无厘头的受益者。

  后来,事实证明,卫青不负汉武帝的期望。

  公元前129年,匈奴再次入侵,汉武帝决定派出四路大军还击,这次是汉武帝顶着各方压力证明自己的一次战役,而只有卫青取得龙城之战胜利,被封为关内侯。

  公元前127年,卫青突袭匈奴,收复河套地区,汉武帝在此设立朔方郡,汉朝版图开始稳步扩大。公元前124年,卫青再破匈奴右贤王,拜大将军,他的三个儿子卫伉、卫不疑、卫登全部被封为列侯。公元前119年,卫青和外甥霍去病一起出击匈奴,从此“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卫青被封为大司马大将军。

  汉武帝的宏大抱负是开疆拓土,匈奴只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可以说,汉武帝和卫青是相互成全的,但是危机也在悄悄积蓄。

  卫青跌落神坛,离不开汉武帝限制权臣擅权的渴望。

  纵观封建王朝的上百位皇帝,保证权力的高度集中和皇权不容染指,是他们孜孜不倦地追求。细读历史还可以发现,越是建立功业的帝王,对加强皇权的渴望越强烈。

  显然,汉武帝就是其中一位代表。

  历史上多少贤臣能够辅佐帝王建立不朽之功,随着权力地位的提升日渐膨胀,又有多少人能够保持住谦虚谨慎的态度,无数个居功自傲、恃宠生骄的悲惨例子。

  有时候,阅读古人生平不得不让人感叹、敬佩。卫青生长在卑微的草根阶层,但他却拥有大智慧。卫青深知帝王权力不容欺侮,虽然自己身居高位以及卫氏家族荣耀无比,但是始终都保持谨慎低调。

  自战国时期以来,地位尊崇、战功显赫的人都喜欢养一些门客,这样会得到天下赞扬的好名声,而卫青坚决不这样做,认为养门客会让皇帝忌讳。

  卫青爱惜贤才,却从不拉帮结派,他多次向汉武帝举荐主父偃,就算是在购买马匹的间隙也能发现人才,也就是咸宣。对待建功青年霍去病同样如此,丝毫没有距离感,反而是相互帮扶。

  冯梦龙在《智囊全集》中这样评价:卫青握兵数载,宠任无比,而上不疑、下不忌,唯能避权远嫌故。

  人心隔肚皮,虽然卫青已经做到这步田地,但是汉武帝仍然不放心,他也采取相应的行动,其中提拔霍去病就是限制卫青权力的重要一环。

  史书记载“自是后,青日衰而去病日益贵。青古人门下多去,事去病,辄得官爵。”

  晚年的汉武帝没有昔日的清醒,对权力和死亡的恐惧,导致他被奸佞小人利用,做下很多懊悔的错事,危害最大的莫过于巫蛊之祸,卫青家族也是因此受到严重牵连打击。

  卫青长子卫伉因假传圣旨被免去爵位,卫青死后,卫伉继承卫青长平侯爵位,在巫蛊之祸中,卫青的外甥太子刘据、姐姐卫子夫、长子卫伉全部死亡。

  卫青的另外两个儿子卫不疑和卫登后来也被削掉爵位,名义上是因为献给皇帝的贡金分量不足、色泽不好,真实原因是汉武帝要杀一儆百。

  公元前106年,汉朝知名大将卫青去世,汉武帝刘彻特意让其陪葬茂陵,并且命人按照阴山的形状为卫青建造陵墓,以此表彰卫青的功劳。

  实事求是地讲,汉武帝对待卫青并不算刻薄寡恩,反而是恩赏有加,汉武帝晚年犯下的糊涂事导致卫氏家族悲惨结局,但从心底来说,汉武帝可能真的将卫青视为并肩作战的好兄弟。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