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历史之巴拉圭篇(第二期)和智利部分篇

  (一)加勒比共同体是拉丁美洲加勒比地区发展中国家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1973年8月成立,成员国有15个国家,总部设在圭亚那首都乔治敦。组织机构有共同体国家政府首脑会议、共同市场理事会、秘书处等,其宗旨是发展本地区工农业生产,加强经济贸易等方面的合作,协调成员国对外政策,加速地区一体化进程。共同体的目的是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合作,实现地区经济一体化。主要任务是通过加勒比共同市场进行经济合作,协调成员国外交政策,在卫生、教育、文化、通讯和工业等领域提供服务和进行合作。 成员国政府首脑会议为最高决策机构,共同市场部长理事会由成员国指定的部长组成,共同体秘书处为常设工作机构。共同体下设11个部长级常设理事会:卫生、教育、劳工、外交、财政、农业、矿业、工业、运输、科技和旅游等。服务宗旨:将推动经济一体化、加强外交政策协调、促进人文社会发展和深化安全合作为四大支柱,促进地区一体化和成员间合作。政府首脑会议是最高权力和最终决策机构,由成员国政府总理组成(圭亚那和苏里南为总统,蒙特塞拉特为首席部长)。主要职责是制定共同体方针政策;代表共同体对外缔结条约,与其他国际组织或国家建立关系;负责共同体财务安排。

  

  (二)1992年10月政府首脑特别会议决定设立首脑会议局,它由政府首脑会议本届、上届和下届主席及共同体秘书长四人组成,主要职责是推动落实共同体的各项决定;部长理事会权力仅次于政府首脑会议,由各成员国负责共同体事务的部长或其他部长组成。主要职责:制定共同体战略计划,协调地区经济一体化、功能性合作和对外关系。专业部长理事会:贸易与经济发展理事会,主要职责是促进共同体贸易与经济发展,监督单一市场与经济的运作情况;外交与共同体事务理事会,主要职责是负责共同体与国际组织和第三国的关系;人文与社会发展理事会,主要职责是促进人文与社会发展;金融与计划理事会,主要职责是协调成员国经济政策及金融与货币一体化进程。专门委员会包括法律事务、预算、央行行长、使节等委员会,秘书处设秘书长和副秘书长各1人。秘书长是共同体的首席行政长官,由政府首脑会议根据部长理事会的推荐任命,任期5年,可连任。秘书处的主要职能:为共同体上述主要机构的会议提供服务,实施适当的后续行动落实会议决定;提议、组织和进行与实现共同体宗旨相关的专题研究;为成员国收集、储存并提供与实现共同体宗旨相关的信息;协调与共同体相关的捐助机构和国际、地区、国家机构的活动;制定共同体预算草案;根据授权调查成员国相关情况等。

  (三)成员15个:安提瓜和巴布达、巴哈马、巴巴多斯、伯利兹、多米尼克、格林纳达、圭亚那、海地、牙买加、蒙特塞拉特(英属)、圣基茨和尼维斯、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苏里南、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准成员5个:安圭拉(英属)、英属维尔京群岛、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英属)、开曼群岛(英属)、百慕大(英属)。观察员8个:阿鲁巴(荷属)、哥伦比亚、多米尼加、墨西哥、圣马丁(荷属)、库拉索(荷属)、波多黎各(美属)、委内瑞拉。1999年7月4日至7日加共体第20届首脑会议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首都西班牙港举行,13个成员国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出席。此次会议签署关于贸易政策的第四议定书、关于交通政策的第六议定书和关于条件较差国家、地区和部门的第七议定书,重申2000年实现单一市场和经济目标。本次会议批准海地成为加共体正式成员,自治领地安圭拉为联系成员。会议在建立加勒比终审法院问题上取得新进展,特多、巴巴多斯、圭亚那和牙买加4个发起国明确表示支持建立地区法院,同意法院总部设在特多首都西班牙港。会议讨论圭亚那等国局势以及加共体和美国的关系,会议期间加共体各国领导人同与会的西班牙首相阿斯纳尔、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进行会晤,并就加强广泛的合作交换意见。政府首脑会议在巴哈马首都拿骚举行,15个成员国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与会,墨西哥总统福克斯、多米尼加总统梅西亚作为嘉宾出席会议,英联邦、联合国粮农组织、美洲国家组织、加勒比国家联盟等地区组织的代表及古巴外贸部长应邀出席。

  

  (四)会议讨论加共体统一市场和经济、医疗和艾滋病、地区安全以及共同体对外关系等问题并达成广泛共识,会议讨论伯利兹与危地马拉、圭亚那与委内瑞拉的领土纠纷以及多米尼克等东加勒比国家与委内瑞拉领海纠纷问题。声明支持其成员国的领土和领海完整,反对危地马拉对伯利兹、委内瑞拉对圭亚那等国的领土、领海要求。完成对《查瓜拉马斯条约》的修改工作,全部9项议定书均获通过。会议提出将制订新的补充议定书以规范电子商务、政府采购、自由区贸易以及人员和货物的自由流通等内容,与会各国同意出台有关计划,对各自国民进行地区经济一体化知识普及教育以改变传统的国家界线观念,并保证完成建立加共体统一市场和经济的国内立法。会议决定筹资2200万美元用于加勒比法院最初5年的经费,15个成员国中的13个国家和地区已签署建立加勒比法院的协定。2002年2月3~5日加勒比共同体第13次届间首脑会议在伯利兹举行,15个成员国的政府首脑或代表与会。会议讨论加快地区一体化进程、地区安全、特多和海地政局等问题,并就有关国际会议协调立场,会议签署完备统一市场和经济的三项法律文件。会议决定各成员国自2002年3月1日开始履行建立单一市场和经济第二议定书规定的有关取消对公司注册、服务业和资本流动限制的义务,并在2005年前取消一切限制,最终完成商品、服务、资本和人员统一市场的建设。会议重申支持2003年3月建立加勒比法院,会议正式接纳开曼群岛和百慕大为准成员。

  (一)何塞·加斯帕尔·罗德里格斯·德·弗朗西亚·伊·贝拉斯科(1766年1月6日——1840年9月20日)是巴拉圭律师、政治家、最高元首,1766年1月出生于巴拉圭的亚松森,他的父亲是一名商人,母亲是瓜拉尼人。弗朗西亚早年在亚松森完成学业,1785年前往阿根廷的科尔多瓦大学就读,并掌握瓜拉尼语、西班牙语、法语、拉丁语、英语,后获得神学博士学位。大学毕业后弗朗西亚回到亚松森,在圣卡洛斯神学院教授神学和拉丁文,不他久便从事律师工作,颇有声誉。1807年弗朗西亚当选亚松森市议会审判官,不久后当选为出席西班牙加的斯议会的巴拉圭代表和代诉人,但因遭到陷害未能成行,之后他积极参加巴拉圭的独立运动。1808年拿破仑·波拿巴俘虏西班牙国王费迪南七世,任命他的弟弟约瑟夫·波拿巴为新国王,西班牙成为法国的卫星国,没有国王后整个殖民体系便失去合法性。1810年的5月25日布宜诺斯艾利斯废黜费迪南七世任命的总督,巴拉圭保王党人不愿听任布宜诺斯艾利斯掌握他们的命运,向葡萄牙人提出给予援助的请求,以便抗击布宜诺斯艾利斯派来的曼努埃尔·贝尔格拉诺的军队。正是这一事件引发1811年5月14日由弗朗西亚策划领导的反对都统贝尔纳多·德贝拉斯科的起义,弗朗西亚为起义做了很多工作,在短短的两天里起义获得胜利,巴拉圭于5月17日宣布独立。

  

  (二)同年6月18日弗朗西亚和其他起义者在亚松森召开“省议会”,又称“大洪达”。弗朗西亚在起义取得胜利后举行的具有重要意义的大洪达会议上发表演说,这次会议的决议成为巴拉圭的临时宪法。会议废黜前都统贝拉斯科,由一个五人组成的洪达取而代之,作为国家的最高管理机构,弗朗西亚当选为洪达成员之一,会议还取消西班牙王室在商业上设置的种种限制。在会议上洪达成员集体宣誓,承认费迪南七世为国王,不再服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任何管辖。亚松森组成新的市议会,由两名主席和七名参政员组成,负责管理亚松森的一切事务。不久后弗朗西亚起草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条约,还参加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召开的总议会。弗朗西亚深受启蒙思想影响,在1811年“洪达”的演讲上他还表现明显的革命理想主义和民主思想。1811年7月由于对洪达在独立政府的人事安排由不同意见,弗朗西亚愤而辞职。这时国家正处于危难之际,葡萄牙人正在威胁巴拉圭的北部边境,阿根廷也在试图以征税和没收船舶的方法封锁巴拉圭。洪达政府既无能力抗击葡萄牙的威胁,也无力维持国内秩序,革命成果危在旦夕。在此危急关头中许多政府官员和知名人士认为只有弗朗西亚才能力挽狂澜、外抗敌侵、内治混乱,于是他们一再恳请,合力邀他出山。1812年末弗朗西亚接受请求重返洪达,此时巴拉圭全国几乎处于无政府状态。面对危局时弗朗西亚认为必须采取铁腕手段才能稳定局势、拯救国家。

  (三)弗朗西亚首先是取得民众的支持,1813年9月30日洪达召开代表大会,1100名来自农民、市民和上层人士的代表参加会议,讨论是否支持弗朗西亚执政。在这次大会上弗朗西亚赢得包括军官在内的大部分代表的支持,同时议会通过巴拉圭第一部宪法,根据这项法案时弗朗西亚和富尔亨西奥·耶格罗斯共同担任共和国执政官,行使政府职权。会议的1100名代表组成议会,行使立法职责。由于当时的巴拉圭处于敌人的四面包围之中,军队对国家至关重要,宪法授予每一个执政官准将军衔,并把武装部队和兵工厂平均分配给他们。之后弗朗西亚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重组政府,任命忠于自己并有能力的人担当重任;改组军队,清除图谋不轨的军官;设立边防哨所,监视外敌动态,加强威慑力量;改革财政制度,清理收人支出;抑制教会势力,建立情报机构。富尔亨西奥·耶格罗斯是巴拉圭军人,巴拉圭独立后的首任国家元首。耶格罗斯出身于军人传统家庭,曾在亚松森加入军队。1802年起参加英国入侵巴拉圭的战争,1810年出任米西奥内斯省省长。1811年5月获得巴拉圭的独立,出任首任国家元首,独立后建立巴拉圭第一军事学院。他与何塞·加斯帕尔·罗德里格斯·德·弗朗西亚为两个国家元首之一,1814年6月卸任。1820年他试图推翻加斯帕尔·罗德里格斯,被捕入狱,后死于狱中。

  

  (四)在1814年10月召开的议会代表大会上弗朗西亚迫使耶格罗斯辞职,并被议会推举为最高独裁者,获得为期3年的绝对统治权。到了1816年弗朗西亚逼迫议会取消对其任期的限制,这便使弗朗西亚成为终身独裁者。从这时起弗朗西亚一手控制议会,议会实际上成立摆设,成为弗朗西亚手中的玩物,何时开会、通过什么决议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不久弗朗西亚便解散议会,部长、省长和法官也都成为傀儡,没有弗朗西亚的命令时什么都不敢做。此后弗朗西亚深居简出,并独揽政治、经济和军事大权,一直将他的独裁统治延续到1840年。弗朗西亚当政后确实显示出过人的才干,当时巴西帝国一直对巴拉圭北部的领土垂涎欲滴,而拉普拉塔也对失去曾为其一部分的巴拉圭而耿耿于怀。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执政者和巴西的王族都在千方百计的寻找机会,特别是当巴拉圭国内出现阴谋叛乱时他们总是试图乱中得利。阿根廷还采取限制和封锁巴拉圭货物出口的措施,弗朗西亚对来自外部的威胁有清醒的认识,从不抱幻想,他认为邻国对弱小的巴拉圭都怀有虎狼之心。历史也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因此弗朗西亚长期奉行闭关自守的政策,限制与外界的交通通讯和贸易往来。

  (五)虽然1811年10月11日巴拉圭和布宜诺斯艾利斯签订的条约清除阻碍两国进行贸易的障碍,但是此后弗朗西亚还是以支持联邦和联盟的含糊说辞换取布宜诺斯艾利斯对巴拉圭独立的承认,然而巴拉圭实际上结束与其他国家的来往。1820年乌拉圭独立之父何塞·赫瓦西奥·阿蒂加斯流亡至巴拉圭,弗朗西亚给予其庇护。1825年伟大的南美解放者西蒙·玻利瓦尔亲自督促弗朗西亚与新建立的共和国发展友好关系,但弗朗西亚还是坚持认为巴拉圭应该坚持走独立发展的道路。1838年12月乌拉圭临时总统派特使求见弗朗西亚,要求与巴拉圭建立反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联盟,弗朗西亚却根本没有让他跨过国界。应该说弗朗西亚的政策对保持巴拉圭的独立起到重要作用,这对当时四面楚歌的巴拉圭至关重要,但客观上弗朗西亚的闭关自守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巴拉圭的发展。在闭关自守的情况下巴拉圭作为一个内陆国只能走以农业为主的道路,除了畜牧养殖规模很大以外巴拉圭在闭关自守期间只有一些低效率的船舶制造业和纺织工业。在国内弗朗西亚在农业和工业方面实行多样化政策,以保证最大限度的自给自足。大力发展农业和民族工业,同时严厉打击土生白人贵族,禁止土生白人与克里奥尔人通婚。实行与宗教分离的义务教育,规定瓜拉尼语为官方语言。

  

  (六)为教育提供大量的经费,规定所有男性都要接受教育,同时建立大量的图书馆和学校,在弗朗西亚统治期间巴拉圭国内几乎没有文盲。弗朗西亚在促进巴拉圭发展的同时也实行专制独裁统治,为此他需要有一支全力支持自己的军队。首先他建立一支短小精干的军队,这支常备军的人数不到6000人,却是在30万人口中精心挑选的。它精悍有效,既有能力镇压国内的叛乱,也能够抵御虎视眈眈的阿根廷人和贪婪的巴西人的入侵。其次弗朗西亚对军队进行重新改组,实行层次分明的军阶制度和严格的纪律,要求军队保证绝对忠诚于他个人,使军队完全在他的控制之下。他制定征兵计划,扩大军队规模,创建了一支拥有11艘战舰的海军,并把从反对派手中没收的土地交给军队支配,使军队可以通过耕种土地或土地出租的方式满足自身的需求。弗朗西亚还为军队设计军服,经常训练和检阅军队,尽全力为军队配备良好装备。特许向阿根廷出口木材以换取武器和军需品,同时弗朗西亚也采取措施鼓励本国自行研制和制造各种武器装备,1815年巴拉圭成功制造出第一艘军舰。弗朗西亚还建立一支拥有1.5万人的民兵和禁卫队,禁卫队全部由精明强干而又可靠的人组成,是一支政治警察部队,主要用于镇压反对派。在弗朗西亚的领导下陆军和海军不但发展成为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而且成为其实现独裁统治的基础和支撑。

  (七)弗朗西亚统揽政府的一切权力,除他之外任何人都没有决策权。财政部长只负责管账本,警察厅长的权力只在于维护公共秩序,外交部长和司法部长由其秘书兼任,一切听命于他本人,省长和区长也必须对弗朗西亚唯命是从。为维持他的专制统治,弗朗西亚不惜采用恐怖手段,凡是反对他的人都没有好下场。弗朗西亚在镇压1820年~1821年的反叛密谋后削弱教会势力并没收其财产,取消什一税,封闭所有的修道院和神学院,并将巴拉圭独立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佩德罗·胡安·卡瓦列罗投入监狱,将其迫害致死。弗朗西亚禁止对外移民,迫使人民在国内从事各项事业。对外贸易仅限于一两个港口,贸易需要得到苛刻的批准。最高元首从货单里选出他所需要的,按他所决定的价格付款,然后才允许商人买卖。通过强制捐款、重罚金、重税、没收教会收入和外国侨民财产增加岁入,进入巴拉圭的外国人必须有特别的批准才能离开。弗朗西亚于1840年7月因暴雨染病,但弗朗西亚不听医生的忠告,继续高强度处理国家事务,导致健康状况不断恶化。同年9月20日弗朗西亚因病情恶化逝世,享年74岁。弗朗西亚去世后巴拉圭为其举行国葬,数年后弗朗西亚的反对者掘开其坟墓,抛尸于巴拉圭河。

  (一)卡洛斯·安东尼奥·洛佩斯·因斯福兰(1792年11月4日——1862年9月10日)是巴拉圭律师、政治家、独裁者,1792年出生于当时隶属于拉普拉塔总督区的亚松森附近的马诺拉,其父是美洲出生的西班牙人,母亲是印欧混血人。洛佩斯早年生活在亚松森郊外,8岁时他在父亲朋友的支持下到圣卡洛斯学院读书,学习哲学和神学。由于聪明好学,洛佩斯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律师。洛佩斯曾与当时的独裁者何塞·加斯帕尔·罗德里格斯·德·弗朗西亚发生矛盾,被迫躲藏多年。1840年9月20日最高元首何塞·加斯帕尔·罗德里格斯·德·弗朗西亚逝世,次年洛佩斯与马里亚诺·罗克·阿隆索共同执政。1844年洛佩斯被议会提名为共和国总统,成为巴拉圭第二位独裁者,他的独裁统治一直持续到1862年。洛佩斯任上最重要的政策莫过于结束前任元首弗朗西亚时代的闭关自守政策,当时巴拉圭人对外国人非常厌恶,实行这样的政策的确需要很大的政治勇气。他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外来移民,欢迎外国人(尤其是欧洲的投资者、机械师、工程师和医生)移民巴拉圭。洛佩斯选派留学生到外国学习,同时招聘外国工匠来巴拉圭工作,亚松森的兵工厂差不多都是在英国的帮助下建立的。

  

  (二)洛佩斯还取消多年的拉普拉塔水系各河流不对外国船只开放的做法,允许外国船只通行。洛佩斯执政期间努力加强国际联系,积极开展外交活动。洛佩斯曾努力与布宜诺斯艾利斯加强联系,建立友好关系,希望阿根廷的独裁者胡安·曼努埃尔·何塞·多明戈·奥尔蒂斯·德·罗萨斯承认巴拉圭的独立,但被罗萨斯拒绝,直到1852年罗萨斯下台以后巴拉圭与阿根廷的对立才宣告结束。这一年巴拉圭和阿根廷签订条约,确定以巴拉那河为两国的东部边界,同时洛佩斯还同美国和英国、法国、撒丁王国、普鲁士等欧洲国家建立友好关系,推动它们承认巴拉圭独立。洛佩斯的对外开放和加强对外交往的政策大大缓解巴拉圭在国际上的孤立地位,使巴拉圭的国际坏境逐渐改善,然而此时巴拉圭与巴西帝国的关系却因两国西北部边境地区的领土纠纷而紧张起来。后来双方于1856年签订条约,同意在6年内讨论巴拉圭河与巴拉那河的航行自由问题并裁决两国边界,但是实际上两国都不打算履行这一协定,这为后来的巴拉圭战争留下隐患。洛佩斯上台以后要求立法机关修改宪法,1844年新宪法颁布,该宪法赋予洛佩斯与前任执政官何塞·加斯帕尔·罗德里格斯·德·弗朗西亚同样的权力,除了规定总统的任期为10年以外宪法对总统的权力没有任何限制。

  

  (三)议会能够制定和解释法律,但只有总统才能公布和实施宪法,实际上就是这点限制在议会也不能保住,宪法颁布后不久议会就被迫提名洛佩斯为终身独裁者。洛佩斯执政后大力促进经济和贸易发展,消除耶稣会的残余势力和影响。初步建立司法制度,1846年规定《巴拉圭人:不自由,毋宁死》为巴拉圭国歌。兴办交通通讯设施,修建铁路,派包括他儿子在内的留学生去国外学习军事。进口先进的武器装备,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洛佩斯依赖军队的支持,在政治上实行独裁统治,对外足以抵抗强大邻国的入侵。洛佩斯在任上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民的教育水平。由于弗朗西亚执政时采取镇压和迫害国家精英,尤其是文化人士的政策,以致巴拉圭的教师少得可怜,发展教育职能从零开始。洛佩斯港执政时亚松森只有一所小学,到1860年巴拉圭已经建立起500多所小学,在校学生达两万多人,此外还建立几所中学。1861年洛佩斯发布命令要求每个治安官都必须把自己辖区内的9~10岁的孩子送进学校,接受正规教育。洛佩斯执政时期巴拉圭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政府修建公路,铺设电话线路。

  (四)1858年英国公司还在巴拉圭修建铁路,这是南美最早的铁路之一。对外贸易的开展增加国家的收人,使政府可以比较容易地从国外购买武器装备和其他工业产品。在外国专家的帮助下巴拉圭兴建钢铁厂和兵工厂,巴拉圭还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常备军。外国移民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使巴拉圭的人口急剧增加,从1840年的22万人增加到1860年的40万人。洛佩斯还着手解决殖民地时代遗留下来的奴隶制问题,巴拉圭的奴隶主要来自非洲。开始殖民地的定居者买奴隶是在家里做仆人,对他们的束缚并不太多,1700年以后大约有5万非洲奴隶被卖到巴拉圭,从事高强度的农业劳动。他们的生活非常艰苦,没有任何权利和自由,后来弗朗西亚还曾把一批奴隶充为国家财产。1842年洛佩斯颁布自由包容法,不允许进行买卖奴隶的贸易,并保证奴隶的子女在25岁时获得自由。1862年9月10日洛佩斯在亚松森逝世,他的长子弗朗西斯科·索拉诺·洛佩斯接替总统职位,继承其父衣钵,继续实行家族独裁统治。

  (一)弗朗西斯科·索拉诺·洛佩斯·卡里略(1827年7月24日——1870年3月1日)是巴拉圭政治家、军事家、独裁者,1827年出生于巴拉圭的亚松森,是卡洛斯·安东尼奥·洛佩斯的长子。洛佩斯早年生活优越,他自学英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瓜拉尼语,其父1844年当选为巴拉圭总统。1845年年仅18岁的洛佩斯就被授予准将军衔,随后受父之命率巴拉圭军队赴阿根廷的科连特斯,对抗阿根廷独裁者胡安·曼努埃尔·何塞·多明戈·奥尔蒂斯·德·罗萨斯。1853年老洛佩斯派洛佩斯率使团访问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招来移民,邀请欧洲技术人员,考察军事并购置武器。洛佩斯在欧洲学习军事,了解到军事技术的新发展,知道军队建设的重要性。他崇拜拿破仑·波拿巴,对当时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也极为推崇。在巴黎期间洛佩斯遇见高等交际花——爱尔兰妇女埃丽萨·林奇,不久林奇成为洛佩斯的情妇。洛佩斯回国时,不不仅带回大量的武器和军用物资,还将林奇带回国内,林奇后来对洛佩斯雄心勃勃的计划有强烈影响。洛佩斯回国后,1855年被父亲任命为了陆军部长,两年后又被任命为副总统,之后被其父指定为总统的法定继承人。1855年巴西帝国军舰入侵巴拉圭领土使洛佩斯的自尊心深受伤害,同时对巴西产生仇恨,1859年负责调停阿根廷联邦与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的内战。

  

  (二)1862年9月10日卡洛斯·安东尼奥·洛佩斯去世后洛佩斯接替总统职位,继承其父衣钵,实行家族独裁统治。为了镇压反对势力,巩固执政地位,将数百名反对者投入监狱。洛佩斯执政时经济繁荣,兴建一批公共工程,还复制收藏拿破仑的皇冠。为了对抗阿根廷和巴西的领土野心,争取到拉普拉塔河出海口,洛佩斯大力扩充军备,他上任后对其所继承的由7000人组成的军队进行重新改组,同时实行一项迅速扩军的计划。由于其本人对拿破仑的崇拜,要求自己的军队装备拿破仑的军服。两年以后巴拉圭军队的总人数就达到3万人,仅陆军就达到2.5万人,足以与巴西和阿根廷对抗,这是巴拉圭军队已包括30个步兵营、23个骑兵团和4个炮兵团。此外洛佩斯也很重视海军的建设,要求国内造船企业建造世界一流的汽船用作军舰,更新海军装备,增强海军力量。这时海军实力有了较大的增长,有1个水兵营和1个炮兵营,舰队使用蒸汽船舶,小洛佩斯对军队的重视反映他试图增强巴拉圭在南美地区影响的雄心。洛佩斯执政期间最重要的行为是发动血腥的巴拉圭战争,这场战争又被称为三国同盟战争,是南美历史上耗时最长、最为血腥的战争。

  (三)对领土与资源的争夺是战争爆发的深层原因,巴西要夺取巴拉圭东北帮盛产马黛茶的马托格罗索地区,使该地区获得通过巴拉那河和巴拉圭河到大西洋的通道。阿根廷仍然不愿意承认巴拉圭的独立,并向它提出领土要求,而巴拉圭则向阿根廷要求通过巴拉那河到大西洋的航行权。虽然各方进行过很多的外交努力,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随着彼此怨恨的积累,各方都在厉兵秣马,一场战争不可避免。1828年为解决巴西和阿根廷在殖民时代留下来的领土问题,在两国之间建立缓冲国——乌拉圭。1864年3月乌拉圭发生由红党的考迪罗将军维南西奥·弗洛雷斯推翻白党的贝尔纳多·贝罗的事件,由于1861年阿根廷内战时乌拉圭红党曾支持过政治阿根廷执政的自由党的巴托洛梅·米特雷总统,所以阿根廷支持叛乱的乌拉圭红党。因为乌拉圭白党政府对巴西在乌拉圭的移民采取限制政策,巴西也支持红党叛乱。洛佩斯严厉指责阿根廷和巴西对乌拉圭的帝国主义政策,并警告它们不要破坏地区战略平衡,并向巴西帝国政府发出最后通牒。巴西不但对巴拉圭的通牒熟视无睹,还出兵乌拉圭进行干预,洛佩斯命令巴拉圭军队袭击巴西商船。1864年12月13日巴拉圭向巴西宣战,出兵马托格罗索地区。由于阿根廷拒绝巴拉圭军队穿过阿根廷援助乌拉圭,巴拉圭又在1865年3月18日对阿根廷宣战,出兵阿根廷的科连特斯省。

  

  (四)同年5月阿根廷、巴西和乌拉圭结成三国同盟,共同对抗巴拉圭,巴拉圭战争正式爆发。战争一开始双方的整体实力就相差悬殊,盟国明显占据优势。巴西有人口1000万,阿根廷有150万,乌拉圭有30万,而巴拉圭只有40万。在自然资源、领土面积和武器装备的制造能力方面巴拉圭与盟国相差甚远,然而在军事力量方面至少是在战争伊始巴拉圭并不逊色。巴拉圭常备军在2.8万~5.7万人之间,还有2万~2.8万人的后备役军人。战争期间巴拉圭仅陆军人数便达到50000人,实际上巴拉圭男子已经全民皆兵。而阿根廷有军队2.5万~3万人,乌拉圭最多有5000人,巴西有1.7万~2万人。巴拉圭的军队在开始时的装备和训练都要优于盟国,加上巴拉圭拥有规模庞大的军队,并且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在战争开始阶段也取得一些胜利。但它的对手是三个国家,而且仅巴西一国在经济上和人力物力资源上就远远超过巴拉圭,很快巴拉圭的劣势便显现出来,巴拉圭难以应对持久的战争。随着人力和资源的日益匮乏,加上盟国方面的封锁,补给严重不足,带给巴拉圭灾难性的后果。1865年4月巴拉圭军队穿过米西奥内斯,进入南里奥格兰德地区,然而巴拉圭军队还没有打到乌拉圭就受到盟军的顽强阻击,被迫退回巴拉圭边境。另一支巴拉圭军队在埃斯蒂加里维亚上校的率领下孤军深入,进抵巴西境内,结果与国内失去联系,被围困后向盟军总司令米特雷投降。在战争第一年结束的时候巴西海军摧毁巴拉圭海军,建立阻止巴拉圭军队前进的河障。

  (五)除了在马托格罗索的战斗还在继续外巴拉圭军队已经基本退回到本国境内,转入防御。1866年4月盟军攻入巴拉圭,在巴拉那河和巴拉圭河的图尤蒂扎营。5月24日盟军重创前来偷袭的巴拉圭军队,取得陆上首场重大战役的胜利。图尤蒂之战是巴拉圭战争的转折点,然而由于巴拉圭军队的顽强抵抗,而且巴拉圭人万众一心,加上盟军指挥官的无能以及三国缺乏协调一致的工作,盟军在后来的三个月里再没有能够前进一步。洛佩斯曾向盟军求和,但遭到拒绝,10天以后在巴拉圭河沿岸的库鲁派蒂,盟军遭到战争中的重大失败。直到1867年7月盟军才重新组织起来,进攻通往巴拉圭河和亚松森的大河堡垒乌迈塔。乌迈塔之战是巴拉圭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乌迈塔位于巴拉圭西南部巴拉圭河左岸,离巴拉圭河与巴拉那河汇流处不远,为进入巴拉圭的必经之路,有“美洲的塞瓦斯托波尔”之称。19世纪50年代卡洛斯·安东尼奥·洛佩斯在这里建立坚固的要塞,装备有380多门大炮并围以堑壕,是巴拉圭军队保持前后方联络和守卫亚松森的要津。5个月后主要由巴西人组成的盟军在马基斯·德·卡西亚斯的指挥下突破乌迈塔防线,巴拉圭军队从此失去整体作战的能力而彻底溃败,洛佩斯不得已率领大部队突破重围,1869年1月盟军占领亚松森。

  

  (六)盟军攻陷亚松森后逃出亚松森的洛佩斯在亚松森东面的科迪耶拉重新组织军队,率领1.3万人的军队继续打游击战。巴拉圭军队“宁毁其国也不投降”的精神和顽强不屈的斗志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实力上的不平衡,多次成功的袭击盟军。1869年8月16日洛佩斯在亚松森东北部战败,洛佩斯和其伴侣林奇夫人一起继续在东北部坚持战斗,而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军队人员损失惨重,洛佩斯不得不用强迫手段逼迫人民参加战争。他把应征者的年龄下调到12岁,甚至连10岁的男孩也可以志愿入伍,8岁的孩子也戴上假胡须跟成年人一起作战。而此时的洛佩斯陷入走投无路的境地,开始怀疑很多人在出卖他,处决他最亲密的追随者。1870年2月27日他被包围,但他拒绝投降,还下令将他的母亲和姐妹处决掉。3月1日他被巴西军队俘获,巴西士兵们用大刀将他砍死,随后巴西士兵将他乱葬在丛林中,至此战争全部结束。巴拉圭战争使巴拉圭丧失15.4万平方千米的领土(约占其总面积40%),损失最大的是人力资源,据统计巴拉圭1865年的人口为52.5万人,而1871年为22,1079人,其中妇女为1,06254人、儿童为8,6079人,成年男子仅为28746人。这种情况对巴拉圭日后的发展极为不利,由于男女比例失衡,妇女为取得男人的欢心展开激烈竞争,结果造成普遍的乱婚、私生现象以及男人的懒惰。与战争随之而来的还有霍乱和黄热病等疾病,给社会经济带来极大的破坏。

  (一)智利共和国,简称“智利”,位于南美洲西南部,安第斯山脉西麓。东同阿根廷为邻,北与秘鲁、玻利维亚接壤,西临太平洋,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是世界上地形最狭长的国家,国土面积为75,6715平方公里。智利共分为16个大区,下设54个省和346个市,首都是圣地亚哥。智利原有居民是印第安人,16世纪处于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阶段,其中北部的乌鲁人、孔萨人和中部的阿劳坎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兼营渔业,有的已能制造铜器和金银器;南部的奥纳人、雅甘人等靠渔猎为生。16世纪30年代西班牙殖民者弗朗西斯科·皮萨罗征服秘鲁以后派他的伙伴阿尔马格罗于1535年侵入智利,因遭印第安人袭击在1538年逃回秘鲁。1540年皮萨罗又派巴尔迪维亚再次侵入智利,陆续建立圣地亚哥、康塞普西翁和瓦尔迪维亚等城镇,智利遂沦为西班牙殖民地。此后印第安人继续坚持战斗,其中间劳坎人长期控制着比奥比奥河以南的领土。智利初由秘鲁总督管辖,1778年西班牙王室设置智利都督府和检审庭,作为智利的最高统治机构。殖民统治时期智利经济以农业为主,生产小麦、玉米,畜牧业也占有重要地位。西班牙殖民者侵占大片土地,推行委托监护制,强迫印第安人从事农业劳动或采掘贵重金属。他们使用各种手段搜刮财富给当地人民造成严重灾难,智利人民曾在1651、1655、1723、1766、1780年多次举行起义。

  

  (二)1810年9月18日圣地亚哥的土生白人推翻殖民政权,成立独立政府。1814年10月秘鲁总督派兵前来恢复殖民统治,智利民族志士在奥希金斯领导下越过安第斯山,与圣马丁的军队会合。1817年这支军队在圣马丁指挥下进军智利,2月12日在查卡布科大败西班牙殖民军。同年奥希金斯被推举为智利最高执政官,1818年2月12日奥希金斯正式宣布智利独立,成立共和国。智利独立后政权为土生白人地主所掌握,奥希主斯政府采取一些进步措施,如取消贵族爵位、允许传布新教、发展公立学校、鼓励对外贸易等,引起地主阶级和天主教会不满。1823年奥希金斯被迫辞职,流亡秘鲁。此后由于不同政治派别之间的斗争,国家一度陷于动乱。1831年保守党上台执政,1833年制定宪法,赋予总统以极大权力,以天主教为国教,巩固大地主阶级的统治,开始此后30年比较稳定的政治局面。在这期间保守党政府鼓励来自欧洲各国的移民,侵占印第安人的土地,开发阿塔卡马和科金博铜矿,使智利成为世界重要的产铜国。矿产和粮食的出口增加,教育也有所发展,与此同时大量英美资本投入硝石、铜矿开采业以及铁路。1836~1839年间智利进行反对玻利维亚一秘鲁联邦的战争,19世纪40~50年代自由党在自由派地主和矿业资本家支持下强大起来。

  

  (三)1861~1891年自由党执政期间政府极力削弱天主教势力,开发阿塔卡马沙漠的硝石区,并改进交通。英美资本进一步侵入,控制铁路和主要生产部门。1865~1866年智利与秘鲁、厄瓜多尔和玻利维亚结成同盟,进行反对西班牙的战争,在南美太平洋战争中智利吞并秘鲁的塔拉帕卡省和阿里卡省以及玻利维亚的安托法加斯塔地区。1891年海军军官蒙特发动内战,夺取政权,此后地主阶级联合大进出口商通过国会控制政府,开始所谓“国会共和时期”(1891~1920),这个时期智利经济有所发展。1920年自由联盟候选人亚历山德里·帕尔马当选为总统,1925年召开制宪会议,制定新宪法,规定选民直接选举总统。实行政教分离,征收累进税,政府有权征用私人财产,工人运动日益发展。1922年社会劳工党改名为共产党,并加入共产国际。1932年亚历山德里·帕尔马再次当选总统后反民主倾向加剧,法西斯势力日益猖獗。1936年激进党、共产党、社会党、民主党和劳工联盟组成人民阵线,激进党在人民阵线支持下执政,塞尔达(1938~1942)、里奥斯·莫拉莱斯(1942~1946)和加夫列尔·冈萨雷斯·魏地拉(1946~1952)相继任总统。前两届政府曾大力兴办学校,成立“生产开发公司”,发展民族工业。向农民贷款,发展对外贸易。与此同时无产阶级更加壮大,1941年国会选举时有18名工人代表被选入国会。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智利保持中立,1945年对轴心国宣战。冈萨雷斯·魏地拉执政初期曾吸收左翼人士入阁,1947年起政策右转,1948年颁布《保卫民主法》,1952年卡洛斯·伊瓦涅斯·德尔·坎波当选总统后继续在外交上追随美国。1958年自由党和保守党支持豪尔赫·亚历山德里·罗德里格斯当选总统,1960年智利发生8.9级特大地震,给智利造成毁灭性的伤害。1964年基督教民主党领袖爱德华多·弗雷·蒙塔尔瓦当选总统后迫于人民的压力,曾对美资铜矿公司实行“智利化”(即合营),同时征收地主的部分土地分配给农民。1970年左翼6个党组成人民团结阵线,支持社会党人阿连德·戈森斯当选总统,执政期间实行一系列激进的经济和社会改革。1973年9月11日军人发动政变,推翻阿连德政府,陆军司令奥古斯托·皮诺切特任“军人执政委员会”主席。进行长达16年的军政府统治。1989年智利举行差额选举的总统大选,帕特里西奥·艾尔文·阿索卡尔获胜,于次年接替皮诺切特出任总统。智利有着富饶的矿产资源,特别是硝石和铜矿曾先后在智利经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6世纪智利发现金矿,17世纪发现银矿,18世纪发现铜矿。此后智利矿业不仅在拉美,甚至在世界上也都占有重要地位。铜矿业是智利经济的重要支柱,智利铜的储量达1.5亿吨左右,占世界储量的近30%,排名第一位,大大超过排名其后的秘鲁(12%)、墨西哥(7%)、美国(7%)和中国(6%)。产量达到540万吨,远远超过秘鲁、美国、中国、俄罗斯和澳大利亚,这些国家产量占世界产量比重都不足10%。

  

  (五)智利的铜资源绝大多数集中在中、北部的斑岩型铜—钼—金矿化带中,走向南北延续2000多公里。北起安第斯高原山脉向南延伸到中部圣地亚哥以南的海岸山脉,再向东延伸到接近阿根廷边界。矿带相当于智利领土长度的二分之一,位于秘鲁—智利—阿根廷安第斯斑岩铜矿带。智利共有矿床400多个,其中大型和超大型矿床10多个,如世界驰名的丘基卡马塔矿、厄尔特尼思特矿、厄尔萨尔瓦多矿、安迪纳矿、埃斯贡地达矿、洛斯布隆塞斯矿等。矿床覆盖岩层较薄,水文地质条件好,易采易选。矿石含铜量较高,铜品位在0.55~5%之间,平均品位为0.94%。智利是世界上唯一生产天然硝石的国家,主要产在北方的阿塔卡马沙漠地区,自从发现硝石后这块荒漠就成为智利历史上最富庶的地区。智利的硝石矿分布区域十分广阔,在沿海高原后面,秘鲁边界与安托法加斯塔省之间。硝石矿带长750多公里,宽25~30公里,在离地面0.5~2米的地下埋藏着1~3米厚的硝石层。硝石是提炼氮、钾、钠、硫等肥料及碘元素的天然原料,也是军事工业必不可少的原料,此外在炼铜时加入一定比例的硝石可以使铜的纯度提高。世界已探明锂矿储量在400万吨至3000万吨之间,总储量在800万吨至5600万吨之间,而智利储量约占世界总量17.8%。2011年澳大利亚取代智利成为锂矿产量最大的国家(产量6.2万吨),智利退居世界第二位,产量为5.9万吨,占世界总产量37%。

  (六)智利锂矿藏主要集中在北部的塔拉帕卡, 安托法加斯塔和阿塔卡马等大区,共有约60个盐湖和咸水湖。Atacama盐湖面积280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知名的最大盐湖,估计储量为4000万公吨,其余6600平方公里的盐湖面积从0.5平方公里至253平方公里不等,这些盐湖大部分没有进行系统的勘探。智利还是第一大铼生产国、第三大钼生产国、第七大银生产国和第十四大金生产国,随着一个投资90亿美元的金矿投产,智利很快将跻身十大产金国之列,在非金属矿产方面智利在碘的生产中排名世界第一。除上述矿产外,智利还有铁、煤、铅、锌、锰、水银和石油等矿藏。尤其是铁矿石品位很高(含铁量在60%以上),可以跟瑞典铁矿石媲美。智利共分为16个大区,下设54个省和346个市。大区主席和省长由总统任命,市长由直接选举产生,任期4年,可连任。各大区名称如下:阿里卡和帕里塔戈塔(第十五大区)、帕拉帕卡(第一大区)、安托法加斯塔(第二大区)、阿塔卡马(第三大区)、科金博(第四大区)、瓦尔帕莱索(第五大区)、解放者奥希金斯将军(第六大区)、马乌莱(第七大区)、比奥比奥(第八大区)、阿劳卡尼亚(第九大区)、洛斯·理约斯(第十四大区)、洛斯·拉格斯(第十大区)、伊瓦涅斯将军的艾森(第十一大区)、麦哲伦(第十二大区)、圣地亚哥首都大区。

  

  (七)智利实行单一总统制,自军人“还政于民”以来智利政局保持稳定。中左政党联盟连续执政20年,历经四届政府。智利现行宪法于1981年3月11日生效,后经过1989年、1991年、1993年、2005年四次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2005年修宪将总统任期改为4年,并取消终身参议员和指定参议员。智利国民议会实行参、众两院制,议会由直接选举的50名参议员、155名众议员组成。参议员任期8年,每四年改选其中1/2,众议员任期4年。1973年军事政变后议会被解散,1990年3月11日恢复。智利司法独立,全国设最高法院、17个上诉法院和1个军事法庭。智利是拉美经济较发达的国家之一,矿业、林业、渔业和农业是国民经济四大支柱。1974年皮诺切特政府执政后实行经济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全面开放市场,拓展全方位自由贸易。智利经济多年保持较快增长,其综合竞争力、经济自由化程度、市场开放度、国际信用等级均为拉美之首,被视为拉美经济发展样板。智利矿藏、森林和水产资源丰富,以盛产铜闻名于世,素称“铜之王国”。铜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均为世界第一,已探明蕴藏量达2亿吨以上,约占世界储藏量的1/3。铁蕴藏量约12亿吨,煤约50亿吨,此外还有锂、铼、硝石、钼、金、银、铝、锌、碘、石油、天然气等。盛产温带林木,木质优良,是拉美第一大林产品出口国。渔业资源丰富,是世界上人工养殖三文鱼和鳟鱼的主要生产国。

  (八)智利主要工业部门有食品加工、饮料、纺织服装、制革、木材加工、造纸、石油化工、橡胶塑料、玻璃、钢铁、家用电器、交通运输工具、金属制品、建材和非电力机械等,近年来电讯业发展迅速,多为出口型企业。工业品出口占出口总值的比重逐年增加,近年来一直占据首位。智利主要水果有苹果、葡萄、车厘子、油梨、蓝莓、李子、桃、梨等,水果种植面积超过34万公顷,年产量约500万吨。智利森林覆盖面积约2500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32%。主要树种是辐射松(54%)和桉树(29%),主要林产品为木材、纸浆、纸张等。智利牧场面积约12.9万平方公里,智利海产品捕捞量为443.5万吨,其中鱼类342.8万吨、贝类58.9万吨、藻类41.8万吨。外国游客主要来自巴西、阿根廷等周边国家,北美和欧洲。智利政府不仅在电信领域积极投资(占GDP的0.9%),其监管机构Subtel根据服务质量监测结果,提供运营商在服务质量上的表现的相关详细信息。这能推动创新的原因是如果终端用户不需要担心网络联接权限或质量,就将聚焦于利用互联网创造价值。由于智利整体成熟的宽带基础设施和高质量的服务,智利政府通过建立“智利硅谷”,使智利跃升为拉美的创新中心。

  (九)这是政府加速器项目,每年扶持100家新成立的公司。该项目旨在建立一个推动创新的生态系统,共有来自60多个国家的800多家新公司加入该项目,促进“智利硅谷”的崛起,创新的成果在电子医疗领域凸显。智利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左右,实行统一的低关税率(2003年起平均关税率为6%)的自由贸易政策,同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对外投资活动始于20世纪70年代,90年代以来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一批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为开拓国外市场和争取有利发展环境,开始在厄瓜多尔、阿根廷、墨西哥、秘鲁和巴西等周边国家投资。根据智利外交部经济总司报告,目前智利超过1000家企业在海外投资项目达2500个,分布于全球70多个国家。据智利外交部国际合作署统计称2012年智通过“发展中国家技术合作项目(CTPD)”对外提供援助金额共计29.14亿比索,其中14.18亿比索用于智利政府奖学金项目,14.96亿比索用于开展双边、三边和区域合作项目,主要受援对象为拉美和加勒比国家。2000年拉戈斯政府宣布取消外资保证金制度和外资审批制度,外资主要来源地为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日本,外资投资主要领域包括服务业、矿业、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

  

  (十)据智利外交部国际合作署统计称对智提供合作项目援助的主要国家有德国、日本、西班牙等,国际组织主要包括欧盟、联合国和美洲国家组织等,援助项目涉及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国家建设、公共管理、科技创新等领域。智利武装部队分为陆、海、空三个军种,总统为武装力量最高统帅,通过国防部对全军和武警实施行政领导和作战指挥。国家安全委员会是国家安全事务的最高决策机构,国防部长由文人担任。下辖的国防参谋部是国防咨询机构,负责协调和制定三军的作战、训练、情报、军事预算和军购等事宜。国防部长和国防参谋长均无权调动和指挥军队,由各军种司令直接领导和指挥部队。实行志愿兵与义务兵相结合的兵役制,陆、空军士兵服役期为12个月,海军士兵服役期为18个月。智利没有统一的军区划分,各军种根据防务需要划分为不同的军区。智利公路交通便利,以圣地亚哥为中心,全国公路贯通南北,总长约10万公里,其中泛美公路长达3600公里。在智利所有公路中柏油路占近四分之一,其余为土路或碎石渣路。智利北部公路与秘鲁和玻利维亚连结,通往秘鲁的公路条件较好。东部有多条公路穿越安第斯山与阿根廷相连,最重要的公路是通过解放者关口的中部公路,但通道易受降雪等气候条件影响。

  (十一)智利铁路总长4032公里,线路从智利中部首都大区运行至第八大区。目前智利尚无高速铁路,智利中部和北部地区部分矿业企业建设自有支线铁路。智利北部铁路通往玻利维亚,运输条件较差,运力较小。智利货物水上运输主要以海运为主,美洲和亚洲是最重要的目的地。智利全国有27个重要港口,北部港口以矿产品运输为主,中部港口多运载各类固体和液体散货以及杂货。多数港口为多功能型,可承担集装箱、固液体散货的装载,部分私人港口仅提供矿石和硫酸等特定货物的装卸服务。智利实行12年义务基础教育,中等学校分为两种:一种是科学-人文学校,即普通中学,学生毕业后绝大部分报考大学;另一种是技术-职业学校,分工业、商业、技术和农业等门类,从这类学校毕业的学生既可参加工作,也可升大学。全国有各类教育机构1.08万所,其中高等教育院校298所、职业学校82所、技术培训中心156个,著名大学有智利大学、智利天主教大学、圣地亚哥大学。智利的医疗保险体系相对完善,已形成公私结合和以公立为主的医疗及医疗保险体系。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1年智利全国医疗卫生总支出占GDP的7.1%,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时人均医疗健康支出1478美元。2006~2013年间平均每万人拥有医生11人、护理和助产人员2人,2006-2012年间平均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21张。拉美文化艺术水平较高的国家之一,2012年全国共有公立图书馆448家,图书借阅量91.37万册。电影院有305家,观影人次为2012.26万。全年共举行文化演出1.94万场,首都圣地亚哥是全国文化活动中心,有25个美术馆。

  

  (十二)1945年诗人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个获此奖的南美作家,1971年诗人巴勃罗·聂鲁达获诺贝尔文学奖。智利主要科研机构有科学院、全国科学技术研究委员会和核能委员会,科学工作者人数占全国总人数的3.68%,居拉美第四位。据联合国开发署2013年报告称智利人类发展指数为0.819,为拉美地区最高。智利社会贫富差距相对较小,中产阶级约为110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一半以上。智利最低月工资标准约为30万比索,全国共有劳动力837.9万人,贫困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6%。近年来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已建立起公私互补、相对完善的医保体系,其中公共医保占66%、私营部分占34%、医疗保障金占收入的7%。全国有公立医院213家,床位2.91万张;私人医院105家,床位7053张。全国共有医生2.64万人,平均659人拥有1个医生,医疗卫生支出约占GDP的5.6%。奉行独立自主的多元化务实外交政策,主张尊重国际法,和平解决争端,捍卫民主和人权。大力推行全方位的外交战略,优先巩固和发展同拉美邻国和南共市国家的关系,积极推动拉美一体化。重视与美、欧的传统关系,积极拓展同亚太国家的关系,同世界上172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重视双边自由贸易谈判,目前智已同绝大多数拉美国家及美国、加拿大、欧盟、中国、日本、韩国等65个国家签署27个自由贸易协定。

  (一)贝尔纳多·奥希金斯·里克尔梅(1778年8月20日—1842年10月24日)是智利政治家、军事家、民族独立运动领袖,智利独立后第一任最高执政长官。1778年8月20日贝尔纳多·奥希金斯·里克尔梅出生于智利的奇廉城,他是爱尔兰移民的后裔。父亲安布罗西奥·奥希金斯(1720年—1801年)是西班牙高级殖民官吏,曾任智利总督(1788年—1796年)和秘鲁总督(1796年—1801年)。母亲玛丽亚·伊莎贝尔·里克尔梅(1758年—1839年)是奇廉城的名门闺秀,但奥希金斯的父母没有举行过婚礼。贝尔纳多·奥希金斯·里克尔梅被认为是私生子,在社会上没有地位。他和父亲也从没有见过面,这种处境赋于他奋发向上的性格。他幼年时曾随母亲在塔尔卡生活,母亲在奥希金斯2岁时同菲利克斯·罗德里格斯结婚。奥希金斯5岁时在塔尔卡接受洗礼,期间葡萄牙商人胡安·阿尔瓦诺·佩雷拉(老奥希金斯的朋友)作为奥希金斯的监护人照顾奥希金斯。1788年奥希金斯返回奇廉,在奇廉城法兰西斯教派(方济各会)的修道院接受初等教育。在奇廉接受教育期间他与同母异父的妹妹罗莎·罗德里格斯·里克尔梅交往密切,还前往马普切人生活的区域,学会马普切语。1790年12岁的奥希金斯被父亲送往秘鲁利马,前往秘鲁利马国立圣马科斯大学圣卡洛斯学院学习神学,期间商人胡安·伊格纳西奥·布莱克作为他的监护人。

  

  (二)1794年奥希金斯前往西班牙加的斯学习,在加的斯生活期间尼古拉斯·德·拉·克鲁斯(老奥希金斯的朋友,军旅作家)作为他的监护人来照看他的饮食起居。1795年奥希金斯遵从父命到英国接受高等教育,手表制造商斯宾塞和帕金森作为他的监护人,而老奥希金斯只是向奥希金斯提供学习的费用。在英国期间奥希金斯就读于伦敦郊区里奇蒙的一所教会寄宿学校,他勤奋好学,攻读历史和地理,能通晓英语和法语,对美术和音乐也有所研究。在伦敦学习期间他深受欧洲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阅读许多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著作,思想逐渐倾向革命。他喜好结交,认识不少象弗朗西斯科·德·米兰达那样的拉丁美洲旅欧的革命志士。奥希金斯在他们的影响下接受西班牙美洲殖民地应该独立的主张,1798年参加为了争取拉丁美洲独立的秘密组织“劳塔罗社”。1798年夏奥希金斯前往英国南部海滨城市马盖特度假,他向斯宾塞和帕金森索要旅行经费,但遭到他们的拒绝。他们指责奥希金斯浪费钱财,奥希金斯由此和他们决裂。1799年4月底奥希金斯从英国法尔茅斯港启程前往葡萄牙里斯本,后从里斯本前往西班牙加的斯。在前往加的斯的路上奥希金斯发了高烧,一度处于死亡边缘,但之后却奇迹般的康复。

  (三)回到加的斯后奥希金斯和他的老朋友、昔日的监护人德拉·克鲁斯相遇,在西班牙期间奥希金斯与更多的拉美爱国者和著名人士交往,进一步增强他为智利争取独立而斗争的信念。他启动“劳塔罗社”在加的斯的分支,但这却引起身为秘鲁总督的父亲的不满和愤怒。1801年3月19日老奥希金斯去世,奥希金斯获得遗产继承权,他获知消息后启程回国继承遗产。1802年4月19日抵达瓦尔帕莱索港,后前往圣地亚哥。在圣地亚哥期间他受到表兄托马斯·奥希金斯的欢迎,之后他在表兄家暂住,后将母亲和同母异父的妹妹等亲人接到圣地亚哥定居。奥希金斯整理父亲的遗产,他先是在获得父亲在奇廉的庄园,后又获得4300头牛、540匹马和16689块土地。整理完父亲的遗产后他将老奥希金斯的遗产与家人平分,并和家人共同经营产业。他引入外国农作物和先进农业技术,收获颇丰。到1810年奥希金斯家中已经拥有10228头牛,还有了葡萄园和葡萄酒庄,并雇佣400个佃农耕地来种植土豆和小麦等农作物。他们和当地的马普切人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并与马普切人的酋长有友好往来。奥希金斯在经营产业的同时还积极投入政治活动,他后来在智利南部康塞普西翁省当了一名低级官吏。

  

  (四)1804年担任奇廉市市长,1806年被任命为拉哈市市政厅代表。奥希金斯在这期间把主要精力放在革命的宣传活动上,他与康塞普西翁省的革命领袖胡安·马丁内斯·德·罗萨斯一起成立“文艺”俱乐部,团结一大批有革命思想的爱国志士,为智利的独立积聚力量。19世纪初期拿破仑战争动摇伊比利亚半岛上两个国家君主政体的基础,1809年法国占领西班牙并派代表接管西班牙拉丁美洲殖民地,到1810年西班牙本土大部分已被拿破仑军队占领。由于国王被囚禁,西班牙出现政治真空,中断与拉丁美洲的联系。各殖民地人民受到极大鼓舞,西属美洲的独立运动就此拉开帷幕。智利人民也乘宗主国混乱,殖民力量削弱的机会,掀起独立运动。1810年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人民发动起义(五月革命),解除当地总督的职务,成立中央政府“洪达(执政委员会)”的消息传到圣地亚哥,激发智利爱国者的斗争热忱。奥希金斯等革命者四处奔走,不知疲倦地进行爱国宣传活动。7月11日圣地亚哥市民集会游行,抗议总督的镇压,并和爱国者一起要求建立智利的“洪达”,这迫使加西亚·卡拉斯科取消放逐令。7月16日加西亚·卡拉斯科辞职,将总督职位交给已经83岁的智利土生白人军官马特奥·托罗·德·桑布拉诺。而此时奥希金斯认为争取智利独立的时机已经到来,开始在康塞普西翁一带组织民兵,他组织两个骑兵团的兵力。

  (五)在智利人民的压力之下智利总督同意召开公开的市政会议,1810年9月18日在圣地亚哥中心商业法庭大厦,召开由400多位市民代表组成的市政会议。市政会议在“我们要洪达”的呼声中成立由9人组成的第一届智利洪达政府,前总督马特奥·托罗·德·桑布拉诺成为智利第一届洪达政府主席,其余8名成员是何塞·安东尼奥·马丁内斯·德·阿拉杜纳特(圣地亚哥大主教,洪达副主席)、加斯帕尔·马林(秘书)、何塞·格雷戈里奥·阿戈梅多(秘书)、胡安·马丁内斯·德·罗萨斯、费尔南多·马尔克斯·德·拉普拉塔、伊格纳西奥·德·拉·卡雷拉、弗朗西斯科·哈维尔·德·拉纳、胡安·恩里克·罗萨莱斯。这标志着第一个由智利人选出的政府机构的诞生,智利人民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把9月18日定为智利的国庆日。当奥希金斯得知智利第一届洪达政府成立后立即离开康塞普西翁前往圣地亚哥,与自己的朋友、身为洪达成员的罗萨斯会面,奥希金斯提议实行自由贸易制度、召开国民大会、预备军队,以应对西班牙保王派的入侵。1811年2月28日洪达政府授予奥希金斯中校军衔,将他在康塞普西翁组织的民兵正式编入洪达政府军队当中,同时任命奥希金斯为这支军团的指挥官。4月5日奥希金斯当选为洛斯安戈斯市国民大会代表前往圣地亚哥,筹备将要召开的智利第一届国民大会,但筹备工作在地方代表人选问题上产生争议。

  

  (六)4月30日各省代表参加表决,一致抗议圣地亚哥市将参加国民会议的代表由6人增加至12人。这一争议差点中断国民大会的筹备进程,最后各方达成妥协后筹备进程才得以继续。1811年7月4日第一届国民大会在圣地亚哥召开,在国民大会中保守派和温和派占大多数,爱国派仅13名代表,奥希金斯作为爱国派的代表,成为激进派的领导人之一。在大会上奥希金斯等爱国派激烈反对从国库中拿出资金资助西班牙抵御法国皇帝拿破仑,会后洪达与国民大会合为一体,至此洪达政府的使命已经完成。智利革命的消息传到西班牙后在西班牙服过役的何塞·米格尔·卡雷拉认为这是在政治舞台攫取权力的好时机,他不顾受伤未愈,赶回智利参加革命。1811年9月4日卡雷拉利用他所掌握的军队发动兵变,强迫国民大会进行改组,成立新的执政委员会,使爱国派在国民大会中占多数。同时任命他的兄弟为军事指挥官,奥希金斯成为执政委员会成员之一。当年11月15日和12月2日卡雷拉又连续发动两次兵变,达到独掌政府权力的目的。奥希金斯、加斯帕尔·马林和罗萨斯等人对卡雷拉表示不满,辞去执政委员会职务。12月14日奥希金斯离开圣地亚哥,前往康塞普西翁与卡雷拉分庭抗礼,奥希金斯等人领导的康塞普西翁省反对卡雷拉的独裁统治。

  (七)1812年3月双方调动军队至毛莱河前线准备交战,4月奥希金斯提议攻打圣地亚哥,但遭到罗萨斯的反对,最终罗萨斯选择妥协,从毛莱河前线撤军。而康塞普西翁省的军队不满罗萨斯的退让而举行暴动,推翻罗萨斯的领导,之后一部分人归附卡雷拉,一部分人继续在康塞普西翁省坚持斗争。而奥希金斯在4月底选择隐退,回到他在洛斯安戈斯的庄园。1813年初西属秘鲁总督辖区的殖民当局向智利人民反扑,派遣安东尼奥·帕雷哈将军镇压智利革命。帕雷哈从奇洛埃岛登陆,不久就占领瓦尔迪维亚,攻下塔尔卡瓦诺。3月末帕雷哈已经率西班牙军占领康塞普西翁省至毛莱河一带的许多城市,而执政官卡雷拉在军事上却镇压保王党不力而节节败退。1813年3月底当奥希金斯得知帕雷哈已率军占领多座城镇后立即离开庄园,重新集结旧部,前往塔尔卡增援爱国军。4月5日奥希金斯抵达塔尔卡,而卡雷拉也同时抵达,卡雷拉此时担任爱国军总司令。在西班牙军的进攻面前奥希金斯不计较个人恩怨,带领军队支持卡雷拉,当天晚上奥希金斯率军侦察保王党在利纳雷斯的驻军,这是他在智利独立战争中参加的第一场战役。而后奥希金斯率军骚扰毛莱河以南的保王党军队,并在利纳雷斯和帕纳尔招募成年男性参加爱国军,不久他获得洪达政府授予的上校军衔。

  (八)5月中旬他继续率军进攻盘踞在圣卡洛斯的保王党军队,而后继续向南进攻。与此同时何塞·米格尔·卡雷拉在人民的支持下在同西班牙军队作战时也取得一些胜利,收复康塞普西翁、塔尔卡瓦诺等城市,西班牙军龟缩到奇廉城。5月27日奥希金斯前往洛斯安戈斯招募1400余人,为进攻奇廉做准备。1813年7月初爱国军在卡雷拉的领导下进攻奇廉城 ,奇廉城在保王派军官胡安·弗朗西斯科·桑切斯的控制之下城防坚固,爱国军发动多次进攻,但均以失败告终。由于军事失利,军队士气不断低落,使卡雷拉的声誉下降。当年10月16日保王军进攻驻扎在伊塔河附近的何塞·米格尔·卡雷拉的军队,卡雷拉的军队一片混乱,爱国军遭到惨败,卡雷拉被包围,被迫跳到了河里以求自救。而此时奥希金斯率领爱国军前来增援,之后奥希金斯的军队击退保王军,营救身陷困境的卡雷拉,卡雷拉在事后承认奥希金斯的举动是英雄的举动。1813年10月21日由于卡雷拉镇压保王党不力,加上他专横跋扈,执政委员会以革命的名义剥夺他的军事指挥权,同时任命奥希金斯为爱国军总司令。1814年1月西班牙的援军由加维诺·盖恩萨将军率领,向智利发动新的军事进攻。盖恩萨的军队在阿劳科登陆,奥希金斯的母亲和同母异父的妹妹被保王党抓获。

  

  (九)3月奥希金斯同意与保王派互换战俘,母亲和妹妹得以被释放。与此同时何塞·米格尔·卡雷拉和他的兄弟路易斯·卡雷拉在彭科港兵败被俘,并于当年3月押往奇廉城。而后奥希金斯率领军队向北方挺进,他在伊塔河成功阻击保王党军队,在紧急关头保卫首都圣地亚哥,还赶在西班牙主力军之前,克拉罗河右岸的克切雷瓜斯截住西班牙军。由于奥希金斯在战斗中表现非凡的机智和勇敢,被人们誉为“能干的将军”。经过一年多奋战后爱国军和西班牙军双方相持不下,经英国海军上校詹姆斯·希利尔的调停后洪达政府与西班牙军于1814年5月3日签订《利尔卡伊条约》,双方实行停战。奥希金斯对这一协议表示支持,认为协议可使智利人有时间整顿内部事务。这次停战只是权宜之计,爱国军和西班牙双方都想以退为进、重整旗鼓来消灭对方。奥希金斯准备继续战斗,西班牙军则阴谋利用革命队伍内部的矛盾,故意从奇廉城放走何塞·米格尔·卡雷拉和他的兄弟路易斯·卡雷拉。卡雷拉兄弟回到圣地亚哥纠集旧部,7月23日发动政变,重新夺取领导权。奥希金斯拒绝承认卡雷拉为领导,准备与卡雷拉兵戎相见。此时秘鲁总督何塞·费尔南多·阿瓦斯卡尔撕毁停战协议,派遣马里亚诺·奥索里奥率5000大军再次镇压智利的革命。9月奥索里奥的大军攻陷圣费尔南多,奥希金斯为顾全大局与卡雷拉重新合作,共同对敌。

  (十)1814年9月底西班牙殖民军以3倍于爱国军的兵力进攻兰卡瓜要塞,10月1日到2日奥希金斯率军在卡查波亚尔河畔的兰卡瓜镇广场与西班牙军激战,而卡雷拉却临阵脱逃。爱国军惨遭失败,奥希金斯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率200人突出重围,爱国军主力丧失殆尽,兰卡瓜沦陷。这为西班牙殖民者打开通往圣地亚哥的大门,爱国军此时也无力守卫首都圣地亚哥。10月2日卡雷拉辞去执政官一职,逃往阿根廷。卡雷拉辞职后奥希金斯率爱国军余部及其家人也向安第斯山转移,撤往阿根廷。10月8日抵达阿根廷库约省的门多萨,投入何塞·德·圣马丁(这时他任库约省省长)军中。几日后卡雷拉抵达阿根廷,而后由于卡雷拉不服圣马丁指挥,与其兄弟取道布宜诺斯艾利斯到美国求援。兰卡瓜战役后西班牙军占领整个智利,恢复殖民统治。智利人民在曼努埃尔·罗德里格斯的领导下进行游击战争,奥希金斯在阿根廷受到圣马丁的重用。圣马丁早就制定解放智利,从海路进攻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老巢——秘鲁的远征计划。他任命奥希金斯为远征军副司令,在门多萨厉兵秣马、积极准备,用两年多的时间积聚力量,编练举世闻名的“安第斯山军”,为解放智利和秘鲁作准备。1817年1月在奥希金斯的协助下圣马丁指挥4000人的安第斯大军翻越安第斯山同奥希金斯,一起进军智利。2月12日奥希金斯指挥军队在查卡布科打败西班牙军,次日占领首都圣地亚哥。

  (十一)2月14日圣马丁与奥希金斯在圣地亚哥胜利会师,首都人民涌上街头,欣喜若狂地欢迎祖国的解放者。接着由圣马丁提议,奥希金斯当智利的最高执政官。奥希金斯执政后继续扫荡智利国土上的西班牙势力,解放智利广大地区,西班牙军的残兵败将龟缩在塔尔卡瓦诺苟延残喘。1818年2月12日奥希金斯在塔尔卡签署宣布智利共和国正式成立的法令,正式宣布智利独立,成立共和国。何塞·米格尔·卡雷拉(1785年10月15日 - 1821年9月4日)是智利早期独立运动领袖,第一任总统。早年投身于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民族独立运动,1811年通过政变成为政府首脑和独裁者。1814年在兰卡瓜被西班牙入侵者打败后逃亡阿根廷,次年到美国请求援助。1816年回到阿根廷,被当局禁止再进入智利。此后协助阿根廷外省的首领进行反对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叛乱,1821年因同伙出卖而被捕遭枪决。1817年2月17日奥希金斯正式就任智利执政官,成为智利独立后首位执政官,不久后将自己晋升为大元帅。他执政后努力扫清保王党残余势力,规划解放秘鲁,制定一系列改革措施。智利共和国宣布成立之后西班牙殖民者并不甘心,不久便派马里亚诺·奥索里奥率军前来镇压智利革命。

  

  (十二)3月19日由圣马丁担任总指挥的革命军与西班牙殖民军在塔尔卡城东北面的坎查拉亚达平原会战,革命军遭到失败,奥希金斯本人右臂负伤,被迫退回圣地亚哥。为了抗击殖民军的进攻,奥希金斯和圣马丁及时整顿爱国军,在圣地亚哥市民的支持下再一次战胜殖民军。4月5日爱国军和殖民军又在圣地亚哥南部的迈普平原展开决战,这场战斗进行的异常激烈,圣马丁亲临前线指挥爱国军英勇奋战,打退西班牙军的多次进攻。而奥希金斯一面在首都圣地亚哥养伤,一面组织后勤与预备队支援前线。当时尽管奥希金斯发着高烧,还是架着负伤的右臂率领1000余人,在群众的欢呼声中离开圣地亚哥城奔赴战场。据说他在离开首都之前说过这样的话:“我虽然只有一只手臂,但我将用这一只手臂来决定国家的命运。”当革命军与西班牙军战斗正酣之时奥希金斯率援军与圣马丁会合,一举打败西班牙军,取得决定性胜利。当殖民军被击败的时刻奥希金斯到达圣马丁的指挥所,他拥抱着圣马丁喊道:“光荣属于智利的救星!”圣马丁回答说:智利将永远不会忘记今天亲自来到战场的那位卓越的负伤战士的名字。“迈普战役宣告胜利结束,它在拉美独立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奥希金斯执政后释放在胡安·费尔南德斯群岛上被西班牙殖民者囚禁的爱国者,同时他支持圣马丁解放秘鲁的战争。

  (十三)1819年奥希金斯开始封锁秘鲁港口,禁止西班牙商船的活动,并通过军舰将圣马丁的部队运至秘鲁南部地区。圣马丁的军队从南部开始进攻,最终解放秘鲁。奥希金斯虽然没有直接参与解放秘鲁的行动,但在人力及财力上对这次胜利做出巨大贡献。奥希金斯担任国家元首之后滋长宗派主义情绪,在他的默许下革命军1818年4月8日在门多萨省逮捕和枪决卡雷拉的两个兄弟胡安·何塞·卡雷拉和路易斯·卡雷拉。这一行动遭到在智利国内很有威望的曼努埃尔·罗德里格斯的反对,奥希金斯也就逮捕和杀害他。1822年举行制宪会议,奥希金斯主持会议,通过智利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二部宪法,规定将奥希金斯的集权统治再延长10年。这种排除异己和加强集权的行为在智利内部引起严重的宗派斗争,同时奥希金斯的改革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智利的封建制度,却引起大庄园主、军队和天主教会等保守势力的不满和反对,从而导致内乱保守派乘机在各地组织军事暴动,蓄谋推翻奥希金斯的政府。1822年11月拉蒙·弗雷拉·塞拉诺将军在康塞普西翁首先起事,不久全国骚动,奥希金斯处于四面楚歌之中。1823年2月28日圣地亚哥发生骚乱,军队不服从奥希金斯的指挥(奥希金斯在当年2月21日失去对陆军的控制权)。市民代表要求他引咎辞职,奥希金斯曾试图说服反对他的正在集会的人们。

  (十四)当他发现形势已不可逆转且不得不交出权力时遂发表一个庄重的、富有爱国激情的隐退声明,此后新政府对他进行长达几个月的“公众审判”,在宣布无罪后奥希金斯和他的家人流亡秘鲁。1823年7月28日奥希金斯和他的家人抵达秘鲁卡亚俄港,不久后移居利马。秘鲁政府授予奥希金斯荣誉和地产,奥希金斯和他的家人居住在秘鲁首都利马的庄园。他在秘鲁期间过着类似流亡者的生活,他盼望能被重新召回智利。奥希金斯侨居秘鲁期间他支持西蒙·玻利瓦尔的爱国军解放其他南美国家,他曾和玻利瓦尔共同庆祝阿亚库乔战役的胜利。1836年安德烈斯·圣克鲁斯攻占秘鲁后建立秘鲁-玻利维亚邦联,奥希金斯表示反对成立邦联。之后他支持智利针对秘鲁-玻利维亚邦联的战争,向智利政府通报敌情。而后调解两国的冲突,但没有成功。1841年3月智利总统选举时奥希金斯被一位议员提名为总统候选人,但他在选举中只获得1票,而且当时他远在秘鲁。智利议会于1842年恢复奥希金斯的荣誉,并允许奥希金斯回国,但奥希金斯的身体状况已极其糟糕,无法进行长远的旅行,况且他已决心隐退,安度晚年。奥希金斯人生最后的时光在利马度过,1842年10月24日奥希金斯因病在秘鲁首都利马逝世,享年64岁。1869年他的遗体被送回智利,安葬在圣地亚哥大公墓的中心。

  

  (十五)奥希金斯成为最高执政官后毫不留情的清除革命营垒中某些觊觎国家最高权力的对手,逐步平定南方保王党的军队,于是国内局势趋于稳定。同时颁布1818年宪法,规定建立一个由5人组成的、具有立法权的参议院,与奥希金斯共同行使行政统治权。同时设立一个掌管高级司法权的最高审判法庭,并将圣地亚哥定为智利首都。这部宪法使奥希金斯为自己保留极大的权力,对国家实行集权统治。奥希金斯执政后为了整顿市容,政府组织人民在圣地亚哥修建林荫大道,开辟新市场,清理垃圾及污物,铺砌一些街道。改进街道的照明,开辟公共墓地,使圣地亚哥的市容大为改观。奥希金斯为了整顿社会风尚对一些不良的社会传统风尚采取一些措施,禁止斗牛、斗鸡、斗殴、酗酒和赌博。设立城市警察,严惩匪盗,处死歹徒。为了扫除封建旧习,奥希金斯下令取缔贵族爵位,禁止出卖官职并废除长子继承制,将平民中功勋卓著者组成“功臣会”与贵族抗衡,借以打击封建贵族的势力。奥希金斯对教会神职人员采取区别对待的政策,凡是顽固维护西班牙殖民统治、反对独立运动者一律撤职或驱逐,凡是支持独立运动者的话政府则委派他们继续从事教会事务。同时奥希金斯允许新教的存在,以此削弱天主教会的势力。奥希金斯执政后改革国家的税制,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他将总海关从圣地亚哥迁到瓦尔帕莱索,使这一城市成为西海岸的销售中心。同时制定严厉的反走私措施,关闭政府的货栈。

  (十六)1822年修改基本贸易法,并重建遭地震毁坏的科波亚城。为了发展农业,奥希金斯修建拉美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迈普运河。奥希金斯执政后重视发展国民教育,恢复曾经关闭的智利国家学院,建立拉塞莱纳中学及瓦尔帕来索和圣地亚哥的采用兰开斯特教学法(英国教育学家约瑟夫·兰开斯特的教育法教育学生,即学校中成绩优良的学生应该辅导学习不好的学生)的公立学校,并由各地市政会和修道院负责大力发展初等教育事业。1818年奥希金斯在圣地亚哥市建立智利国家剧院,建立公共图书馆,赞助印刷业的发展,鼓励外国书籍和杂志进口。免去图书、期刊和报纸的税收,出版书报。健康的文化生活取代各种愚昧落后的社会陋习,以提高国民的文化水平。在军事上奥希金斯组建一支拥有4500人的陆军军队,并从1819年开始担任陆军总司令。他把缴获的西班牙船只及从英国、美国买来的船舰组成一支有23艘战舰和1600名海军的国家舰队,成为拉丁美洲历史上第一支革命派的海军。奥希金斯利用它们有力地保卫智利的海防,清除国土上西班牙保王分子的残余势力,在1817年3月和1818年8月分别创办陆军学校和海军学校。在外交上奥希金斯与各国政府修好,他继续维持与阿根廷的友好关系,与独立后的秘鲁和大哥伦比亚结成反西班牙同盟,并取得美国的承认和英国的借款。

  #世界历史#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