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高度,决定孩子的起点》笔记3

  《不许失败的创业:中国式父教的七大硬伤》读书笔记

  问题一:很少关心孩子的能力培养

  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都是由诸多方面的影响形成的。如果父母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一定会给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布下陷阱,从而影响孩子的人格发展。

  1.不关心孩子的能力培养的危害有:

  (1)会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

  父母在关心孩子学习成绩的时候,也应该多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困难等。

  (2)会让孩子产生厌学心埋。

  在孩子需要学的时候就学,需要休息的时候就休息,要懂得劳逸结合和给予孩子童年的机会。

  (3)会导致孩子的能力发展不平衡。

  父母们应该摒弃“一切都是为了学习”的宗旨,而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

  

  问题二:很少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 WHO )给健康下了一个完整的定义。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只是指健康的身体状况。

  1.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情绪表现:恐惧、焦虑、不愿上学、容易生气、有敌意、想轻生(认为活着没有意思,情绪低落)等;

  (2)行为表现:喜欢独处、不愿意与他人接触、不爱说话、喜欢逃学、崇尚暴力行为等;

  (3)生理表现:暴饮暴食、睡眠质量差;

  2.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

  目前,我国儿童心理问题的发病率为12%~16%,患有心理疾病的儿童占2%左右。

  3.父母们要有一个正确的观念与意识,尽可能地了解儿童心理特点及心理疾病的知识,对孩子的智力水平有一个全面的分析和了解;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及其优缺点进行不同的培训和教育;把“学会认知、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作为教育目标,一点一滴地渗透到对孩子的教育中,让孩子的身心都得到健康成长。

  问题三: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

  1.纪伯伦在《论孩子》中写道:“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2.浙江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说:孩子就是孩子,父母就是父母!父母必须认识到:孩子的主观感受是谁也代替不了的。

  3.父亲要明白: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意愿,今后也有可能会离开你们,独自生活,因此要给孩子们一个独立的人格,别动不动就说些让孩子不悦、伤害孩子的话——“听我的,我生了你,都是为你好”或者是“我会害你吗?别忘了,你的一切都是我给的”。

  这样只会让孩子变得没有主见,甚至会形成自卑的心理。

  

  问题四:为孩子提供过度保护

  1.过度的保护指的是父母给予孩子过多的关心、过多的教育、过多的照顾,从而限制了孩子的自由。

  2.教育学专家、心理学专家、社会学专家以及医学专家,曾做了一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父亲的过分保护是不良的行为,父亲要及时纠正这种做法。

  3.过度保护的危害:

  (1)对性格成长的不良影响。

  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根本没有办法正确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慢慢地,孩子的智商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就连他的人格也会出现某些障碍性的东西。

  在父亲的过分保护下,孩子的肢体语言笨拙,思维依赖性强。到了青年期以后,他们就不太懂得和人交往,缺乏社交动机,思想无法独立。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言行举止远不如在健康环境下成长的同龄孩子。

  (2)对心理发展的不良影响。

  在父亲的过分保护下,孩子不懂得谦和忍让,不懂得和别人交往,更不懂得去体贴和理解别人。

  问题五:总认为“听话”才是好孩子

  家长真的想让孩子听话的话,就要学习一些如何教育孩子的知识,不仅要懂得孩子的心理成长期,而且要了解孩子的生理成长期;孩子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等。

  这样才能了解到孩子的内心世界,鼓励孩子说话,而不是盲目地“听话”。

  问题六:棍棒出孝子

  1.孩子不是弱者,不是卑微的,不是卑贱的,而是父母用爱创造的。

  2.一名心理学家曾指出:大多数杀人犯都是在暴力的、缺乏爱的环境中长的。但无论是哪种恶劣的环境,究其最根本的一条就是——父爱的缺失。

  3.父亲的棍棒教育即使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但这样的教育方式也很可能只会让孩子变得心理扭曲,性格怪僻、冷漠。

  严重的话,孩子还会交上坏朋友,从而误人歧途。

  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父亲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眼光去审视和理解事物,而非使用暴力手段。

  

  问题七:忽略了对孩子生存能力的训练

  1.父母的溺爱方式只会让孩子的人生逐渐走向病态。

  2.父母要引导孩子适应社会上的大规则,不要去帮孩子建造一个“无人、无事”的小世界。父母应该理性地认识,并且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各种生存能力。

  (1)正确的判断力。

  父母能做的就是在生活中,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向他们灌输正确的价值观,让孩子掌握选择和判断事物的能力。

  (2)对制度价值接纳的能力。

  让孩子认同制度价值——对本国制度的适应和认同是一个人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3)适应和应对规则的能力。

  父母们不要认为教育孩子遵守规则是严厉的要求,这样的做法是在帮助孩子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强化他的生存能力。

  (4)交际能力。

  卡耐基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成功的管理者,专业知识所起的作用是15%,而交际能力却占85%。

  (5)竞争能力。

  在孩子两岁左右,就会出现拥有和占有的意识,这是一个发展的阶段过程。

  这个时候,父母应该正确引导孩子:自己的东西自己要做主,别人的东西应该由别人来做主。

  在孩子三岁左右,就进人了竞争的非常敏感时期,而这一时期也是孩子建立自尊和自信的关键时期。

  如果父母过分强调竞争结果,孩子过于自信的话,则会出现飘飘然、骄傲的状态;而对处于劣势的孩子来说,就会让孩子产生挫败感,从而对今后的人生产生负面影响。

  父母们应该给孩子一个“非竞争性”环境,让孩子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潜能。当然,“非竞争性”并不是说没有任何原则和纪律,而是让孩子知道一些规则和底线。

  锻炼孩子生存能力的机会无处不在,父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要勤于动脑,相信一分耕耘就会有一分收获,付出努力总会有回报的。

  欢迎点赞+关注,我是平原雪,爱阅读,爱写作,爱分享,以我之笔,书写生活与梦想。

  关注我,温暖你,链接我,照亮你,愿你我的生活,一半书香,一半烟火,恰似人间最美模样!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