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背景下,为什么要重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对大学生群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网络时代背景下教育环节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只有树立正确的思维导向和价值观念,才能推动祖国未来的发展。
反观当下的网络信息时代,信息的传播呈现了自由化的特征,在网络平台呈现的各种繁杂文化中,依旧存在很多糟粕文化,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从某种程度上看,网络平台可以成为当今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高校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时要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效果,这是党和国家针对现实生活提出来的新要求。
因此,对网络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网络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传播网络正能量的现实需要
我国网络信息的发展速度非常迅猛,影响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也给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如今,网络也成为了当下大学生努力弘扬国家正能量的主阵地,网络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鼓励大学生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去表达爱国主义的情感。
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善于表达与创造的发声群体,借助网络信息的传播,影响着爱国主义的舆论走向。
网络新媒体为当下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新场地。例如,网络上涌现的先进典型事迹传播了正能量,让更多的大学学生从中获得启发,提升了自己的新闻敏锐性,拓宽了自己的思维,对于网上的热点事件加强了判断能力。
网络媒体的发展也衍生出了很多新型话语表达方式,让更多的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形成讲道德、知荣辱的社会文明风尚。
在当下一些热火的网络平台,很多高校结合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能够用简练的语言提炼国内外的热点以及各种理论知识传送到校园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学校内的教育工作者也能通过学生的评论进行回复,进而借助网络传播校园的正能量,让每一位大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对国家的深厚情感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唱响爱国主义的主旋律。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
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向前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未来社会的发展前提。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既包括大学生自身的能力,还包括大学生的素养。
具体来看,大学生的内在需求包含了成长成才、个性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追求和社会性的发展需求。
而网络平台作为时代发展的新兴产物,网络信息技术将数字信息通过科技手段进行传输,使大学生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
网络背景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正确面对现实,努力实现个人的价值,在奉献社会当中不断成长。
融合网络内容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树立坚定的爱国信念提供保障。相比于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往往按照教材上的逻辑顺序去讲课。
这让大学生在课堂上感到枯燥而出现厌倦感,极大程度上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果,也让大学生理解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片面化。
如今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给大学生带来了不同的体验,提升大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一方面,大学生与网络平台能够进行实时互动,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局限。
另一方面,将网络平台融入进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能够让大学生的爱国主义与国家观、历史观、社会观相结合,克服大学生的思想信念危机,让他们对于国际形势和政治局势有更好的感知,加深自己的爱国意识。
依托网络优势有利于加强高校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视,为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活动奠定基础。
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使舆论的主战场转到了网络空间。结合当今社会的发展和现实,一些西方媒体人通过网络舆论,摆下意识形态战场,有组织的高强度网络舆论攻击我国。
因此,针对网络信息化发展要在意识形态领域引起高度的重视,既有法治治理又要掌握网络空间话语权,运用新媒体信息传播国家理念、增强民族振兴和社会主流价值观,满足大学生正确的内在需求,确保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意识。
高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要求
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原有的教育模式。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获取更多自己想要查阅的信息的同时,也容易被一些虚假和片面的言论所蒙蔽,形成个人偏激的看法。
因此,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就是要结合当前形势,通过开展网络爱国主义教育,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
网络平台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目前在多元化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下,每位大学生作为信息传播的主体,将自己的思想与情感意识画上了多彩符号,在自我反省和认知当中不断成长。
由此可以看出,网络已经成为对大学生进行宣传爱国主义的首选渠道,一方面可以极大程度上减少信息传播阻碍,让大学生随时掌握新闻动态,关注国家的政策方针。另一方面,网络还改变了大学生的行为方式,突破了以往校园环境的局限性。
网络与爱国教育融合发展有利于深化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通过网络平台,外国势力利用网络舆情影响个别大学生的情绪,这些大学生由于缺乏正确的判断,往往会成为谣言信息的播种机。
那些西方文化强调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思想观念通过互联网传入我国,与中华民族群体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形成了鲜明对比。
因此,高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对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开展,要进行统筹规划,及时了解学生的价值导向。
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去带领大学生分析我国的社会现状,要让他们身处不同立场去思考社会问题,而不是听信片面言语产生激动的情绪,动摇爱国主义信念,影响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养成。
二、网络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取得的成就
爱国主义教育是人们经常提起的问题,也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背景下对大学生群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
下面分析了网络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取得的成就,探讨了网络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不同的角度对现存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剖析。
网络拓展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传播媒介
网络的诞生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发明之一,遍布了全球各个领域,数字化传媒形式将全球文化推向更高的境界。
同时网络也拓宽了每一个人的思维,强化了每个人自身的主动性,拓展了人的活动范围,扩大了爱国主义的影响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各个高校也正在努力探索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与时代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网络媒介的发展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载体。相比照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多数情况下是带着学生实地参观各种革命纪念馆。
例如9.18纪念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此外,学校还会在特殊的节日组织学生到井冈山、西柏坡等红色根据地实地感受革命氛围,通过游览革命建筑以及观看革命遗址,在游览过程中体会革命先辈的付出与牺牲,加深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理解。
然而随着3D时代的来临,网络虚拟化平台为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提供了更多阵地。例如,很多综合档案馆、纪念馆和革命遗址突破了二维的视觉体验。
通过提供各种虚拟的空间体验,让人们进入三维空间虚拟体验,将革命运动里面的故事情节进行再次展现,增强了每一位用户的体验感。
让他们能够在浏览过程中感悟历史的变迁,领略历史发展过程中先辈英烈的无私奉献精神,从内心深处产生爱国之情。
网络媒介的发展拓宽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空间。近几年研发的互动投影技术,能够增加人与机器的互动,营造更好的宣传氛围,实现个性化的引导方式。
通过人工智能将影像系统所产生的信息反馈给受众群体,大大缩短了现实教育中所需的时间和空间。
此外,网络媒介可以通过打造个人IP的形式,塑造出新的人物形象。例如,共青团中央入住哔哩哔哔哩和抖音等平台。
尤其是各个省份的公众号每周都会推送一次青年大学习活动,打通青年理论武装的“最后一公里”。
让大众熟知了“团团”这一形象,更好地拉近了大学生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心理距离,新的时代背景下政务媒体有着新职责,同时也为高校提供了新的教育资源。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