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无声息的“城市摆渡”
我站在临江门。背后是闻名遐迩的解放碑,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忙碌的“棒棒”和扯着嗓子叫卖的报贩。俯瞰山下,远处嘉陵江波光粼粼,近处一号桥一带已是华灯初上。
那是1998年8月的一天傍晚,我刚从一座小县城辞职来到重庆主城,面对陌生的城市,心里充满着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与恐惧。一个问题不停地在我心里涌动:万家灯火中,啥时有属于我的一盏?
让我不敢相信的是,4年以后,真的有了“我的一盏”。在渝中区黄花园半山上,我按揭了一套小三室,房号5-2.近年重庆成了“网红打卡城市”,所谓“8D魔幻城”就是讲的山城立体景观。我家所在小区离著名景点洪崖洞不远,也很魔幻。我住5楼,出门并不是下到1楼,而是往上再爬一层。到6楼,那里也有一道大门,一脚就踏在了山上的临华村路上。
“家就是港湾”,这句话一点不假。有了房,妻儿、父母也安顿下来。于是,在这座城市就有了根,我不再有漂浮的感觉。我拥有了安稳,常常喜欢慵懒地躺在沙发上看看书、听听音乐,偶尔也对这城和这城人心存感激。小日子就这样惬意地过着。没想到,5-2这套普通而宁静的小三房很快就热闹起来,成了农村通往城市的摆渡“中转站”。
一天半夜,座机骤然响起,电话那头传来妻侄哭泣的声音。小伙子十七八岁,刚刚高中毕业,去了沿海工厂打工。由于年龄小,加之老实巴交,总是被人欺负,这次又受了委屈。“要不,你到重庆来吧。”妻子心疼了。几天后,5-2住进第一个农村打工青年。
侄儿运气不错,很快在一家小型民营企业找到工作。不过老板有言在先,服务对象分布在市区各处,每天需要跨区域奔波,确实非常辛苦,所以试用者最终能够留下来十不到一。我们也鼓励他,走出去,挑战自我,其他的先别管,把胆子练大就行了。试用期满,没想到他留了下来。小三室,我们夫妻一间,儿子一间,老人一间,长期住下来肯定有诸多不便。妻子试探性问我:“让他出去租房吗?”我想起了临江门那个落寞的傍晚和那个落寞的我。我说,没必要,家里住得下。心里是想让他省几个房租,打个工找点钱不容易啊!
小伙子和我上初中的儿子住一间房,上下铺。一住就是多年。这几年他早出晚归,珍惜获得的工作机会。一次盛夏的中午,我在路上看见他背负产品挤上公交车,给远在歌乐山(几十公里外)的客户送货。看着满头大汗、步履匆匆的侄儿,我放心了。我知道,这座城市不会亏待一个辛勤付出的人。我见证了这个农村孩子的成长与嬗变,从胆小怕事到自信满满,从不喜言语到谈笑风生,从职业“小白”到累累……两年后,家里又住进了两个侄女。一个来上初中,一个来做家务照顾全家生活,家里满满当当装了七八口人。5-2每天热闹非凡,早晨等候上厕所的情景至今还在大家的笑谈中。
2007年下半年的一天,尚未满23岁的侄儿兴奋地告诉我们,他已在渝北区一个楼盘看中了一套期房,两室一厅,20万元左右,准备去交首付。“还房贷吃力吗?”我们担心他年轻冲动。他老老实实算了一笔账,每个月几百块钱房贷(那时低),一点压力也没有。一年后新房交付,第二年装修完毕,随后开开心心搬了过去。屈指一算,他在5-2住了差不多5年。这5年他从一个胆怯的农村男孩,变成一个年薪二三十万的“新重庆人”。他后来与同事相爱结婚,先后生下两个乖巧的儿子,前年又搬进了大洋房。
2010年,我儿子和小侄女分别考上清华大学和上海大学,5-2终于清静下来。但是,负责给他们弄饭洗衣的大侄女依然住在这里,她也是高中毕业,在重庆五六年期间,一边做家务,一边去重庆师范大学成人学院学习,已获得大专毕业证书。这时,恰逢一家新成立的网络公司招人,她去应聘马上被录用了。她此后发展顺风顺水,先是在南岸区买了套两室,新房装修好之后才搬离5-2.十多年了,她结婚生子,房子早换成了三室一厅。最近又得到她升职的消息。一个农村姑娘的人生逆袭之路,应该是从5-2起步吧。
二十年来,5-2犹如通往城市的“中转站”,有十多个来自家乡的打工亲友在此停留,有的三五日,有的三五年。值得一提的是两个表妹和另一个侄儿,他们最短的住了三个月,最长的住了四年。现在,一个表妹成了企业的财务主管,一个表妹成了国有监理公司的总经理;这个侄儿先是在酒店打工,后来去媒体拉广告,几年前和别人合资开公司经营……
如今,5-2已彻底清静下来。但每周星期六,这些分散在重庆主城各区的侄儿侄女,总会带着一家大小准时赶来。他们自己买菜自己下厨,弄上一桌丰盛的饭菜,一起分享生活工作中的酸甜苦辣……我知道这种聚会就是对5-2的追忆和感恩,犹如我对重庆城发自内心的感恩——这座包容的城市容纳了我与我的亲人,这座多维的城市为我与我的亲人的未来提供了如此多的可能!
我常常在想,这座城里,应该有千千万万像5-2这样的“中转站”,源源不断把自己的亲友摆渡到城市的各个领域,最终融入城市,他们以及他们后人的人生因此而彻底改变。是这个不同凡响的时代,让我一不小心客串了一把“摆渡码头”的“艄公”,心里自然也有点小小的成就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