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改革的现状与对策
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滨河小学学生在“三分钟党史微课堂”上阅读党史读本。程学虎 摄
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建设改革非常重视,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一文中指出,青少年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承载着传承民族希望的重任。学校要根据高中阶段的青少年朝气蓬勃、心智日益健全的特点,打开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改革和发展的思路,在教学中思考如何提升学生个体的思政品质。
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改革的现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正在逐渐深化。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以往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教学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高中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的言行和教学方式将会对学生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一些教师对新课程的研究不够重视,部分高中思政课程的教育内容不够多元,教育内容的深度不够,教育方法也比较简单,导致学生在深入理解课程内容的时候速度较慢。另一方面,由于学校的思政教学制度不够完善,利于提高学生在思政课程中的学习积极性、研究自主性和创新能力,导致在学习具体的思政案例时困惑不断,教师在处理具体教育问题时也难以得心应手。
另外,尽管学校的思政教学管理制度正在不断地完善之中,但思政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教学步骤较为僵化,教学内容千篇一律的现象,导致学生对思政概念不甚理解,教师的教学进度缓慢。如果学生对思政教学内容不够感兴趣,缺乏学习思政课程积极性,那么,学习的自主性、创新性、道德理念接受能力必然会受到影响,学校便无法根据学生的进步建立更加完善的教育研究管理方案,最终将影响思政课程的整体育人效果。
为了有序开展各项思政课建设改革与发展工作,学校要充分认识高中思政课建”改革的紧’性,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教师言传身教、改变教学方式、调整思政课教育手段等途径,防止思政教育的形式化和表面化。同时,学校需要坚持理论结合实践,观察和分析高中思政课改革的现状,从科学规划思政课程、创新思政教学方式、完善思政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找到思政课优化改革的方法,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教师师德修养和理论功底,从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青春力量。
精确定位思政目标,科学规划思政课程
教育部门对完善思政课程体系提出了诸多要求,也为教师把握思政教育目标提供了方向和旗帜,有利于教师根据整体思政课程目标对教学现状进行梳理,以便在教学中借助新颖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实行循序渐进的思政教育,引导学生立德成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思政教育是精准揭示正确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过程,需要根据国家整体规划的思政课课程目标,在教学目标设定的时候进行分解式规划,根据不同阶段、同学生群体的需求设计具体教学目标。《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整体规划思政课课程目标”,即“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其中“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引导学生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认同”。为此,高中思政课建设要注重增强学生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认同感,引导学生始终把党、祖国、人民时刻装在心中。
例如,在讲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节课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图片、视频素材,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并让学生通过了解近代中国人民的各项尝试和斗争,理解改变中国人民命运的关键。同时,鼓励、引导学生列举20世纪初中国革命前辈接触、了解、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历史事件,在主动学习中树立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深刻认同感。在思政课教学中本着科学精神,利用历史分析方法,适应高中阶段身心发育的特点,顺应学生思想认知的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树立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远大理想。
运用新媒体技术,创新思政教学方式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给现代思政教育模式变革带来了新的机遇。信息技术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线上+线下”的思政教育方式,为学校思政教育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很多教师开始主动地学习高中思政教育的新方式,利用信息技术革新思政课堂教学方式,让思政教育能够紧跟时代步伐,不仅能够使用实用性更高的教育内容作为载体,而且可以为思政教育注入新媒体的活力。改变“灌输式”的教育模式,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大大增加课堂上的信息容量,提高课堂上的思政教育实效。
例如,很多教师利用新媒体教学延伸课堂教学的“触角”,利用多媒体视频分享优质精品课,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地观看课件,了解课程内容。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节课时,教师利用线上学习软件,加速学生对新时代新征程的了解,熟悉并学习新时代的科学内涵、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等知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学习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教师要善于借助多媒体,制作合适的教学课件,在课前鼓励学生借助线上教学进行预习,课后借助线下动态学习达到复习的目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达成更好的教育目标。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在多媒体教育素材的引导之下能更深入地思考“国家的面貌发生前所未有变化之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否发生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涵”“应如何解释全体中华儿女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代全面到来”“作为高中生承担着怎样的历史使命”,甚至进而从世界大局的角度来理解新时代的含义,理解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充分利用考核机制,完善思政教学评价
为了充分发挥思政教学的作用,学校可以建立一套思政学习考评机制,在调动教师扩展思政教学思路的同时,借助更加新颖的考评机制,对高中思政教学改革的效果进行科学评价,激励高中教师增强思政教育的职业认同感和思政教学的责任感。如果学校能够建构比较完善的思政教学评价机制,便可以通过考评机制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形成先进的思政教学机制,提高思政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在充分利用考评机制达成对师生的鼓励和约束时,学校的思政教学评价也将会呈现出崭新的发展态势。
现阶段的思政学习考核目标偏重于考查学生对理论概念的掌握情况,考核目标较低,因此,教师应该在新的考核机制建设中重视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思考能力。新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应规定考核具体内容、范围和标准,并且便于得到条理清晰的考评结论,以便教师按照不同的主题进行思政育人,同时,更加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单元时,教师要讲清楚这一单元涉及的两个关键点,即“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由于这两个知识点比较接近,容易混淆,因此,教师有必要利用主题式的考核方式,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根据考核、活动原则,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学会说明我国人民行使权力的方式,以及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因等。例如,教师通过“快问快答”“大屏幕填空”“小组实践题目汇总”等方式,帮助学生在启发式教学引导下,真正掌握知识的内涵。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每一个学习小组设定学习目标,依托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建立不同主题的考核目标,阶段性地分析本单元的考核效果,利用对单元主题的考核数据,撰写阶段性的教育报告。教师对考核结果和相应的实践结论的分析,可以为高中阶段思政教育的课程实践提供改善依据;考核的结果可以作为学生个人学习档案的记录和总结,使教育考核更直观地呈现学生学习的特点,以便有针对性地循序渐进地推进学生的思想进步。
鼓励学生深入学习思政教育的内容,理解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是高中阶段营造思政教育环境的重要内容。广大教师需要顺应学生思想认识的规律,对高中阶段的思政课目标作出精准定位,更加科学地制定每一阶段思政课的教育目标,用教学紧密衔接各个阶段的教育过程,使高中思政教育评价落到实处,取得更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作者赵万胜,系江西省兴国县第三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中国民族教育》2023年第3期)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