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设计师关彦斌:新时期城市设计发展趋势几点思考

  伴随着中国速生城市的超常规城市发展建设,城市设计始终执着于实事中求是,于实践中证道,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于美好城市营造。进入新时期,面向着人们对于更美好城市家园的向往,如何更好地深度营造,深度治理?对此,城市规划设计师关彦斌提出新时代城市设计发展的几点思考。

  思考一: “规 - 建 - 管”全过程

  关彦斌表示:“上海、深圳等城市的实践经验证明,城市设计只有贯穿于“规-建-管”全过程,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例如上海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结合了城市设计内容,规定重点地区的附加图则应包含建筑形态、公共空间、道路交通、地下空间和生态环境的控制指标。”

  由此可见,将城市设计融入控制性详细规划可以更好地规范开发行为,避免地块不合理的开发建设对城市公共空间和风貌特色的不利影响。

     思考二: “法定化”地位

  很多省市都已经通过不同方式让城市设计与法定规划衔接。在对常州市2002年—2014年所有城市设计项目的调查评估中发现,由于重复编制覆盖之前规划、城市发展方向变化、未落实至法定规划等原因,43%的城市设计项目已不具备指导作用。其中,未与法定规划衔接的城市设计项目均未得到实施,与法定规划衔接的城市设计项目中,有一半得到了实施。因此,应加强城市设计修编制度与程序的建设,通过与法定规划衔接,逐步强化城市设计成果的时效性与稳定性。

  思考三: “分层分区分项”编制

  城市设计是一个全过程的系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从总体规划阶段到具体建设行为都应有相应的城市设计进行衔接,并有不同的工作重点。与总规衔接的总体城市设计应通过专题研究服务于总体规划,在城市特色定位、公共空间系统布局等方面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与详规阶段衔接的城市设计要更加关注整体管控和各地块关系的协调。专项城市设计诸如眺望系统、城市街道等,对重点需求进行针对性回应与把控。

  思考四: “精细化”管理

  根据国际经验,未来城市设计的地块在结合产权之后会越来越小,精细化管理将每个地块细分,并细化图纸内容能够更好地对地块进行控制。因此,关彦斌建议“将设计中每个地块的城市设计控制图编入法定管理,绘制图则并在土地出让合同中体现。”

     思考五: “自下而上”兴起

  通过民意调查,明确居民需求,用城市设计的手段实现居民意愿,是城市设计“自下而上”的重要过程。从空间环境建设入手,强调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创新治理模式。另外,关彦斌认为:“通过研究多方关系和产权落实,重塑角色关系,有利于城市设计更好地落地。”

     正如关彦斌所说“城市是一个有机生命体”,如果不把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来认识,而只作为设计产品来对待,很多理念就会错误。城市作为一个有机生命体,在不停发展,因此在城市设计的时候需要加强社区街道自下而上的力量,需要根据使用者和城市空间、自然之间互动的结果展开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