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量增体重降 周岁娃查出糖尿病

  原标题:食量增体重降 周岁娃查出糖尿病

  指导医生 泉州市儿童医院小儿内分泌科主治医师 袁高品

  ■早报记者 许奕梅 通讯员 何毓慧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中儿童糖尿病以1型为主,一旦确诊需终生治疗。医生建议,家长应充分了解糖尿病的发病征兆,一旦确诊迅速控制好血糖,避免急慢性并发症,守护“小糖人”的平安成长。

  周岁娃食量突增体重反降

  重度酸中毒抢救28小时

  家住市区的宝宝小兵(化名)约有1周岁5个月大,生得活泼可爱。日前宝宝的食量突然大增,吃得多喝得也多。家人觉得孩子正在长身体,能吃是好事,因此虽然宝宝的小便次数也明显增多,大人对此就没有太在意。

  持续十多天后,小兵突然在半天里连续出现3次不明原因的腹泻,连食物也吐了出来,精神状态较差。家人担心孩子是不是肠胃出现问题,赶忙送他到医院检查。

  医生检查发现,小兵连日来食量较平时增加一倍,喝水明显增多,小便次数也多,体重反倒下降1千克,血糖值更是高达21mmol/L,小便尿糖、尿酮体明显增多,诊断为重度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紧急安排小兵住院后,医生给小兵打了两条静脉通路,一边输注胰岛素,一边输注液体补充水分,并不停测血糖、血压、心率及尿糖、尿酮体等指标。经过28小时的抢救,小兵酮症酸中毒才得以纠正,脱离了生命危险。

  根据孩子的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医生初步诊断小兵患有1型糖尿病,合并了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纠正后改为胰岛素皮下注射控制血糖,须终生治疗。

  儿童糖尿病呈低龄化

  急性并发症会危及生命

  袁医生介绍,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以及其他特殊类型,其中儿童糖尿病以1型为主,大约占了90%,是危害儿童健康的重大儿科内分泌疾病。

  1型糖尿病也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主要由于体内的胰岛β细胞受到破坏,无法产生胰岛素来降低血糖。据统计,我国近年1型糖尿病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二到十万分之五,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年平均增速达5%到34%,发病呈低龄化趋势,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异,10岁时发病率达最高峰。

  袁医生表示,以小兵为例,糖尿病临床的典型表现是“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胰岛素缺乏导致机体不能利用葡萄糖,就会有饥饿感;血糖升高,过多的糖分从尿液中排出,引起尿量增多和体内缺水;血糖不能被利用,胰岛素不足使脂肪分解,人就会消瘦。

  “糖尿病患儿要警惕急性并发症,以酮症酸中毒和低血糖最为常见。”袁医生指出,初次发病的1型糖尿病患儿酮症酸中毒发病率为15%到75%,如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患儿昏迷、脑水肿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如果患儿频繁恶心、呕吐,腹痛,呼吸深慢伴有烂苹果味,精神差或烦躁,可能并发酮症酸中毒。低血糖可部分表现为饥饿、面色苍白、手抖、多汗、心慌等,严重会出现昏迷、抽搐,需立即补充葡萄糖和碳水化合物。

  控制血糖避免并发症

  饮食“三减”提高免疫力

  “良好的血糖控制可预防并减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袁医生指出,如果血糖控制不好,经常偏高或时高时低,会出现视力下降、肾功能不全、手脚麻木、冠心病等慢性并发症,对患儿生活学习造成影响,严重时还会致残。

  袁医生建议,目前1型糖尿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对已确诊为1型糖尿病的患儿,家属不必过于纠结寻找病因,重点应放在治疗上。胰岛素治疗是最根本措施,同时还要有个体化的饮食控制,合理的运动,不断调整以达到最好的血糖水平,避免急慢性并发症。

  生活中在保证孩子营养均衡的前提下,应减少零食和含糖饮料的摄入,将“三减”(即减盐、减油、减糖)纳入日常,引导孩子参与体育锻炼,强化心肺功能,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控制血糖稳定,提高免疫力。

  研究表明,肥胖儿童25%以上伴有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儿童85%以上伴有肥胖或超重,对有家族史和肥胖等情况的高危儿童需主动干预。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高危儿童应从10岁(或青春期)开始,至少每3年筛查一次空腹血糖或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若体重增长过快应提高血糖筛查的频率。

  如果发现孩子出现“三多一少”,或者低年龄的孩子出现不明原因精神差,需要去医院检查血糖和尿常规,及时排查是否存在血糖异常。

  来源:东南早报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