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五链融通”推动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

  海宁市聚焦“高品质育人,高质量就业”办学目标,积极推进“政策链、产业链、课程链、创新链、就业链”五链融通,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办学新模式,探索特殊学生培养新机制,全力助推海宁教育高质量发展。

  织密制度体系,凝聚职教三方“政策链”

  一是重点布局为牵引。搭建“政校企”协作平台,从“组织联建”“活动联办”“学生共育”统筹谋划三位一体总布局,构建“市级统筹保障、部门协同合作、学校具体落实”职业教育发展总体系。成立“海宁市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系统全面开展入学评估,精准实现职高段学生科学安置。定期举行残联、民政、产业协会联席会议,面向特殊学生就业发展需求,围绕产教融合遴选优质福利企业,形成“政府主导、学校主体、企业主动”校企合作运作机制。二是三方联动为保障。完善“政府+”政策保障机制,建立特殊学生“普特融合”共育机制,着力培养企业产业适应适用技能型就业者。健全“企业+”效益保障机制,落实产教融合激励、补贴、税费等政策,探索“学生学技能,企业招职工,学校得发展”三方共赢之路。三是党建联学为推动。成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定期开展“校企产教融合、党建联学共建”主题活动,针对职业教育重点工作项目开展讨论撰写提案,形成“职业教育十项战略抓手”工作督导机制,以每月“向党汇报”“主题大宣传”等形式,在党的建设引领下着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深化校企合作,激活订单培养“产业链”

  一是精准匹配“共合作”。结合海宁区域经济特色、地方产业特点,围绕经编针织、袜业包装、农产品种植等产业行业,先后与海宁市阿帕奇新材料有限公司、海宁市丹宏农产品有限公司、海宁铂尔曼酒店、海宁市百丽丝染整有限公司、海宁良库咖啡等6家企业及残疾人庇护中心签订“学生培养合作协议”,校企双方紧扣“学校、学生、企业”三方需求开展“订单式培养”。二是共建共育“校企家”。深入推进家庭、学校、企业三方协调育人机制,定期邀请学生家长、企业负责人在校举行“校企合作聚合力、产教融合谋发展”校企家三方恳谈会。定期组织学生及家长实地考察海宁市阿帕奇新材料有限公司等合作企业,深入了解企业产业特点、用工要求、培育方向等,让家庭、企业共同参与特殊学生培养全过程。三是多元协同“六融通”。校企双方通过课程目标、课程模式、教学内容、教学管理、德育教育、考核评价“六融通”合作,如与海宁市丹宏农产品有限公司合作“灵芝繁育”项目,围绕灵芝种植、培育养护、生产效益、员工素养等方面联合培养,使学生技能培养融入企业生产服务流程和价值创造过程,初步实现“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毕业即就业”。

  创新办学模式,完善职教专业“课程链”

  一是扩容提质办学模式。投入260多万建设“苗圃实训基地”“实训工坊”“彩虹坊”三大校内实训基地,涵盖家政服务、工艺手工、电子商务、咖啡茶艺、生活技能、西式烘焙、中式烹饪、园林绿化等功能教室及实训场所,联合残联打造“海宁市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用于职教专业教学和技能实训,形成“职教+实训+就业”一体化办学模式。二是强化“双师型”师资建设。引进海宁市职业高中、海宁技师学院等专业教师8名定期到校进行中式烹饪、园林绿化、咖啡茶艺、硖石灯彩等职教专业及非遗项目授课。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参加跟岗培训及考证,截止2023年先后组织教师参加中式烹饪、中式面点、西式烘焙等职业技能培训20多人次,多位教师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效提升了师资专业化水平。三是改革产教“适融”课程体系。校企共研课程,构建通识教育、专业课程、岗位实训、展能社团“理实一体”适融课程体系,从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三方面提升特殊学生就业能力。联合校企合作单位成立职业教育校本教材开发工作组,先后开发创编《西式烘焙》《中式烹饪》《电子商务》等校本课程,有效提升了职教专业水平。

  融通研学产销,打造职教品牌“创新链”

  一是匠薪“勇往职前”合作社。围绕专业课程和未来就业方向,设立花卉养护、咖啡奶茶、西式烘焙、校园保洁、办公维护、超市管理等六大合作社,由专业教师作为社长,以团队形式带领学生开展校园岗位实训,按月根据学生工作情况发放代币计发薪酬,形成“实践体验+内外培养+匠薪评价”岗位实训实施路径,有效培养学生勤勉刻苦、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与职业素养。二是厚植“互联网+”实训坊。创营“海培爱心公益网店”,按学生“工种匹配、靶向培养”原则,细分网店运营、店铺美工、产品制作、销售客服等岗位,承担来料加工、订单服务等电商业务,产销爱心手工皂、串珠工艺、硖石灯彩、香薰石膏等手工作品,截止2023年网店销量突破7500多件、等级四颗钻,先后被《人民日报》、央视网、中新社、浙江卫视、钱江晚报、淘宝网等各大媒体专题报道。三是深耕“灵芝种植”产教园。开拓灵芝繁育、产品研发、定向营销转化通道,自2019年种植灵芝以来连续四年喜获丰收,灵芝成品由校企合作单位海宁市丹宏农产品有限公司定向收购,加工制成“灵芝孢子粉”面向市场进行销售,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了“研学产销”市场化,期间先后接待中残联、省残联、省内外特校来校参观交流,受到中残联副理事长程凯高度肯定,并在浙江省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研训活动中做工作经验介绍,擦亮了职教特色品牌。

  实现终身服务,铸就转衔安置“就业链”

  一是“联盟式”就业孵化。建立“校中厂”,引进海宁市百丽丝染整有限公司、海宁良库咖啡等合作企业在校建立来料加工坊、咖啡休闲吧、电子商务直播间、园林种植园等实景培训项目,为学生提供实战平台,突破学生技能培育瓶颈。企业建立“厂中校”,合作企业设立校外实训基地,开展零件组配、经编落布等实训,实现学生学业与企业用工无缝对接,截止2023年共有61名学生到“厂中校”学习、实践。二是“一体化”转衔安置。对接民政、残联及福利企业,三方定期举行“就业安置分析洽谈会”,组织家长考察优质福利企业,了解企业工作环境、薪资待遇,按照学生能力组织开展“职前跟岗实习”,实现就业转衔安置,近三届职高生毕业即就业无缝转衔,实现100%就业。三是“贯穿式”终身服务。组建“终身式就业服务工作组”,对已毕业职高学生就业情况进行排摸调研,建立“就业追踪数据库”,动态更新学生就业安置情况,针对有职业技能提升需求学生开展职业技能入校再培训,截止2023年先后开展残疾人法律权益专业知识培训,咖啡奶茶、中式茶艺、西式烘焙、中式烹饪、家政服务等职业技能培训350余人次,帮助特殊学生提升就业能力适应市场就业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