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村支书火出圈,她的故事不是个例……
凉山新青年
有态度 有温度 有你有我
近日
95后村支书爆红网络
?作为村支书的张桂芳带领村子
修路、清理河道、修建公共设施
还建立首个彩虹主题村庄
为乡村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像张桂芳一样的人不在少数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
响应国家号召
在毕业后走进农村
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扎根热土、服务民生
让梦想扎根在家乡
把青春播撒在希望的田野上
打开科技助力农业生产新方式
小球藻培养基、调水实验室、光生物反应器……如果不是身处现场,或许很难想象与这样一组专业化词汇产生联系的,不是科研院所,而是位于湖北省赤壁市安丰村的数百亩农田。
田淑娴在这里深耕科技兴农一线,探寻现代生态农业的“新路径”,让家乡土地焕发新的生机。“与农业的相遇,是我久别的重逢”,田淑娴用这句话来形容她与农业的缘分。
田淑娴流转改造后的高效农田
硕士生新农人
身材瘦小,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笑起来脸上就有两个深深的酒窝……这是记者初见田淑娴时的印象。
田淑娴在自己的基地旁
今年34岁的田淑娴,已经扎根农村近6年。她大学本科时选择了生物技术专业,硕士时选择了捕捞学专业。“就是想多储备些专业知识,再回乡从事农业生产。”她说。
2014年,田淑娴硕士毕业。“当时,我接触到了一些农产品相关的运营工作,看到别人的农产品热卖,我更坚定了决心要回去。家乡的地好、水好,我也一定能做出优质农产品。”田淑娴说。
2017年,在外工作两年多后,她毅然辞去工作,回到家乡。
探路农村生产新方式
回到村里,田淑娴把目光投向了小龙虾养殖行业。那时,村里也有一些农户养殖小龙虾,但如何提升虾的质量、产量成了农户犯愁的难题,她走访和比较后,把重心锁定在水质和饲料两大“关键点”。
为了养出高品质的小龙虾,田淑娴在承包的农田旁建起了自己的实验室,监测水质、调配饲料。通过查阅资料和不断实践,她利用乳酸菌、小球藻扩培技术和生物发酵饲料等技术,逐渐形成了系统专业的养殖管理调水和饲喂方案。
田淑娴在承包的农田旁的实验室里配制营养基
农业科技,成为推动改变的关键。经过科学饲养的小龙虾个头大、品相好,头一季,就带来了一万多元的收入。
“娴子,你把虾养好了!”乡亲们也纷纷夸赞。
养虾只是第一步。为了避免打捞不干净的小龙虾和新投放的虾苗“自相残杀”,田淑娴探索了一种更生态、更环保的办法。
她将鸭子引入农田,吃掉无法打捞干净的小龙虾,这样不仅能解决了上述问题,也为养鸭提供了“天然饲料”,同时鸭子的粪便也成了水稻的肥料,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
带动村民新发展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找到了发展农业的“新路径”,田淑娴还带动乡亲们一起学习技术、发展农业,并逐渐成为村里的“领头羊”。
如今,村民们遇到种植、养殖的难题常常来找她请教,她也细心地一一解答。
2018年,田淑娴成立了娴子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应用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实现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禽畜粪污资源化利用。目前,社员已有200余人,预计2023年总产值可达500万元。
田淑娴还开起了线上店铺,通过直播等形式探索更丰富多样的销售渠道,带动附近村民增收致富。
田淑娴(左)在一家现代化茶园调研农田数字化管理技术
“希望土壤越种越肥、农产品越来越健康、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让更多乡亲共同发展、共同致富。”田淑娴说。
走出农业产业数字化升级新路子
“手里有两把刷子,心里有一杆秤砣,用自己的真本事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这才是‘新农人’的担当!”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服务中心负责人王偌飞说。
曾经梦想走出农村的“农三代”王偌飞,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因为种辣椒,辞掉年薪百万的企业高管职位,从深圳返回故乡,并带领父老乡亲闯出了一条辣椒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好路子。
王偌飞在麦田里检查小麦生长情况
用5G技术种辣椒
在临颍县5G智慧辣椒种植应用基地,一排排“灯塔”状的水肥传感器矗立田间,无人植保机忙着给辣椒追肥,多功能气象站随时监测着天气状况。
“5G技术就像是作物的大脑和眼睛。”王偌飞介绍,通过5G网络,将多功能气象站、水肥一体机、近地遥感无人机等物联网设备数据上传至大数据平台,就能实现作物管理和收获的自动化。
“返乡前,我们公司的主要产品是智能传感器。随着智慧农业的深入发展,我觉得这一新兴技术在农业应用上大有可为。”王偌飞说。
2019年5月,王偌飞带领团队从深圳回到漯河,创立河南益民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该团队运用数字化技术,探索出“5G+智能化设备+大数据计算+精细化服务”的大数据精准农业解决方案,建成上千亩的5G智慧辣椒种植应用基地,实现了辣椒种植的规模化发展、数字化升级。
2020年,专家测产验收小组对“5G+辣椒”的模式进行现场测产:鲜椒平均亩产759千克,产量提高30%以上;坏果率降低40%以上;每亩经济效益预计提高35%以上。同时,水、肥、农药、人工等成本降低了约50%。
“我的梦想,就是让全世界都吃上我们用5G技术种的辣椒!”王偌飞说。
“把老乡们从苦累中解放出来”
临颍县王岗镇素有“中国辣椒第一镇”之誉,这里有30年“麦椒套种”的传统。
“以往种辣椒苦得很!”临颍县王岗镇的辣椒种植户王会婵说,“移栽辣椒时,麦穗儿已长得老高,弯着腰跪在地上,麦芒扎得脸生疼,膝盖套着垫布也磨得红肿。”因长期受到辣素腐蚀,她的指甲已严重变形。同时,由于辣椒种植管理成本高,需先育苗、再移栽,收获期每人一天最多摘半亩。
“我是地地道道农民的子孙,家中世代务农,因此深知椒农的艰辛与不易。”王偌飞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老乡从苦、累、穷中解放出来!”
经过4年的努力,如今,在临颍县第二村级集体经济工业园里,簇新的二代无人播种机、施肥机、收割机等一字排开。这些联合洛阳一拖等公司共同攻关研发的特种农机设备,是王偌飞团队艰辛得来的“战果”。
他说,“一台辣椒直播机,每天可播种60亩以上,地膜和滴灌带铺设一次性完成,比原来的人工分步铺设效率提高80倍以上!”
除了播种收获机械化外,他带领的团队围绕“种、管、收、加、储、销、服”七大环节,推动辣椒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实现了管理、初加工、储存等全过程的机械化、智能化。
王偌飞在辣椒地里劳作
“新农人”的力量
“辣椒一茬接着一茬长,智慧农业也需要新一代农民为其注入活力。”王偌飞说。
通过对家乡辣椒种植业的调研,王偌飞发现,现在的辣椒种植户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接受新知识困难。“种地的人不会用设备,导致建好的智慧平台难以大显身手。”
因此,从2020年起,王偌飞陆续引进多名高学历年轻技术人员,投身智慧农田管理。次年,临颍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服务中心又启动“零元创业人人持证”项目,以发工资和分红的形式,提高返乡青年收入,让其回得来、留得住。
“80后”陈邦兵就是返乡创业的“新农人”之一。“自己本就是从农村走出来的,能利用先进技术减轻农民辛苦、促进农民增收,也算是为乡村振兴做了一些实事。”他说。
另外,在王偌飞的主导下,产业园区开展托管服务带农增收,把农户从土地上解放了出来。
“农户通过村集体将土地托管给服务中心,农户只负责种和收,服务中心包揽水、肥、药等管理,实现了‘农户干两头、企业管中间、集体托两家’。”临颍县王岗镇梁岗村党支部书记胡学民介绍,在王偌飞探索的“三方分享”联带模式下,农户和村集体还能拿到二次分红,分享到了更多的发展红利。
“返乡创业就是为了让农民获益,他们得了实惠,我才踏实!”王偌飞说。
拍出农村生活真实面貌
江雅雨初二就去美国读书,在许多个深夜,她独自啃着汉堡包看中国的美食纪录片,想念童年记忆里最美好的青衣江。
这可以部分解释这个“95”后女孩如今的选择:毕业回国后,她短暂做过跨境旅游的工作,最终回到农村,拍摄农民的故事。
江雅雨和村民一起运送猪粪
“他们(农民)应该有更好的生活,被更多人看见”
这个想法最早是2019年冒出来的。当时,一位朋友想寻找瓦屋山上生长的冷笋,而瓦屋山就在洪雅县境内,江雅雨于是帮着找笋。
江雅雨跟着笋农上山,一位笋农说,他们在山腰建了一间小屋,夜晚住那里,方便采冷笋。江雅雨预计那会是一个浪漫的山间夜晚,但突然出现在她眼前的这间塑料棚,连称得上“小屋”都很勉强:要住一两个人的空间只有两平方米,几条木头拼在一起,铺块布就是床,床旁边是简易的灶,用来生火取暖、烹饪。
“你确定今晚要跟着我们住在这里?”一位笋农主动问她。
江雅雨没有住下,但在回程途中,一些新的想法在她心中酝酿。
她和自己的伙伴们合作做跨境旅游赚了点钱,但后来旅游生意陷入困境,于是他们决定改行去农村拍摄短视频,先试一年。
真实的记录者
抵达云南悟母村时,江雅雨的第一反应是,终于不用过像沙丁鱼一样挤在地铁里的生活了。她喜欢放空,但城市里的图书馆或公园总是人潮涌动。坐在悟母村的田坎上的感受却不同:蓝天白云属于她,独处的时光也只属于她。
江雅雨跟着农户去农场参观
江雅雨的自媒体展露了悟母村最真实的一面,也记录了农民在经济受益和生态保护之间摇摆的困惑。
江雅雨是个观察者,记录那些活跃在中国各省土地上的年轻农民,最近3年,她跑了100多个村子。
江雅雨很少替农民夸大种植的苦,但她如实地记录下,最早跟着笋农上瓦屋山时,那种并不浪漫的感受:一旦过了季,笋就不鲜了,收购商会压价,所以笋农即便遇到刮风下雨,也要进山挖;眼下的危险还包括被冷笋的刺扎伤手;等到挖笋结束也不轻松,笋农要背几百斤笋下山,全天候盯着烘干过程。
为农民做点事
江雅雨回忆,早期的短视频发布后,有网友直接在评论区留言,想跟笋农买笋,后来,她的自媒体账号越来越受关注,她就在视频评论区附上销售链接,帮忙把农产品卖出去。
她看过一些农业直播,主播哭着诉说果蔬滞销,以极低的价格卖水果,“城里人天生就有悯农的思维,认为农夫是需要帮助的。”但她认识的农民明明是自尊自爱的,极其爱惜自己的农作物,渴望公平贸易。而且,农民卖货的核心竞争力是品质,不是表演。
“你很难想象世界上有一种职业,干了一年最后拿不到钱。”江雅雨认为,农民更希望的是农作物能卖一个合适的价格,而不是被层层中间商压价,“我很少会听到农人说,今年赚到了一些,可以买房子买车了,他们更多会说,今年赚了一些,够买明年的种子了。”
江雅雨把大部分利润给农人,留下一部分利润用作经营和团队未来发展。
“为农民做点事,可以有千百种方式。”她做了父亲看来有点“犟”的选择,“我找到了一辈子要做的事。”
她也开始学做农活儿了。手把手教她农活的是付永军,他曾是城市商业浪潮里的一份子,在电视台和房地产公司工作过,后来母亲生病后,决心回到农村,“城市里鸡没有鸡味,猪没有猪味的,一点也不健康。”
在作物成熟的季节,江雅雨学习干农活
跟着付永军,江雅雨体会到农民的喜悦和难处。她从地里采摘过比自己的头大两圈的白菜,也见过外表有疤痕、有虫眼的果蔬卖不出好价格。
她加入了付永军在成都郊区建立的有机农场,想要留存更多老种子、耕种技术、种植安全的食材。
某些时刻,亲近土地能让她安心。
她曾为自己接受过良好教育而骄傲,但自从钻进那些厚厚的农学书籍里,跟着农民去拉粪、插秧、打芽,她突然发现自己过去“自以为是,连餐桌上的大米怎么来的都不知道”。这是她自己用脚走出来的学问。
代表委员话“新农人”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如何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各位两会代表有话说。
给予年轻人更多差异化、个性化的政策支持
作为大学生回乡创业的典型,全国人大代表陈雨佳关注的重点也在返乡青年创业上。结合自身的创业实践,他认为乡村振兴发展需要有知识、有技术、善经营的青年人才助力,他们掌握先进的科技知识,思想超前,对社会和变革有一定的敏感度,是乡村振兴的动力之源。
陈雨佳建议,国家应针对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给予年轻人更多差异化、个性化的政策支持,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创业。同时,要抓住“乡情”这张牌,把吸引返乡青年实用人才工作放在发展首位,及时关注和掌握并动态收集青年的基本情况、发展走向,用乡音动人,用乡情引人,让还在奋斗中的青年实用人才主动“走回乡村”。
“荣誉村民”疏通人才回村堵点
“为切实解决当前乡村振兴人才难题,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健康发展,我认为应建立‘荣誉村民’制度,引导人才回村。”全国政协委员石文先提出,可以各个乡村的特点,聚焦个体的短板弱项,推进人才引进工程,将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引导进村。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政策,让他们以“荣誉村民”身份在乡村扎根,干事创业。让这部分人积极投身乡村产业发展、公益事业服务。
首先,建议可通过村规民约明确“荣誉村民”获取条件、评选程序、权利义务,规范“荣誉村民”引进、管理、退出机制。将“荣誉村民”纳入村集体统一运行管理,对“荣誉村民”住房等方面进行优待,深化“荣誉村民”与村集体之间的利益联结。
其次,相关单位应出台相应扶持政策,支持到农村服务的专业技术人才通过项目合作、短期工作、专家服务、兼职等多种形式到农村开展服务活动,作为职称评审、岗位聘用的重要参考。探索“荣誉村民”带头发展产业激励政策,就业创业与其他市场经营主体享有同等或更优惠政策。
打造多元化就业层级
完善大学生农村就业待遇与保障
全国人大代表张天任说:“大学生到农村就业主要通过政府引导,主要是通过‘三支一扶’‘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项目。大学生到农村的就业岗位单一,市场化岗位较少。”
“鼓励农村中小型企业提供更多可供大学生选择的职位。”张天任提出,应打造“政府政策-企业-大学生”的多元化就业层级。针对有意愿提供就业机会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支持,让企业享受到一定优待,协助企业制定大学生就业管理政策,提高大学生农村就业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
“大学生返乡创业仍然存在资金、住房等方面的后顾之忧。”张天任提出,要完善相关社会保障制度,出台大学生失业保障政策。大学生农村创业就业失败,要保障其后续创业就业问题。还要解决入职农业就业的大学生在就近县域及城镇住房待遇以及下一代教育等问题。
“新农人”们的故事还在继续
他们秉持着对乡土的热爱
在乡村发展的“时代”田野上
助力乡村振兴
跑出青年“加速度”
来源 |共青团中央
本期编辑 | 番茄
微博 | @凉山共青团
征 集
共青团凉山州委微信、微博、抖音、快手征稿啦~关于学习体会、生活感悟、工作思考、读书笔记、旅游日志、小视频等方方面面。你的故事,我们想听!欢迎大家投稿给凉山小火团~
征稿邮箱:1152896760@qq.com
联系方式:0834—218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