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重点片/区研究与设想:黄花路

  编 者 语

  《北京长城文化带保护发展规划》《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建设保护规划》已发布。规划明确了长城沿线“一线,五片/区,多点”的空间布局。之后,规划团队继续对北京长城的重点片/区进行了价值研究,也尝试提出了建设保护设想。上一期谈到的古北口路重点片/区位于北京密云区,本期黄花路重点片/区涉及到怀柔区及延庆区。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建设保护规划》《北京长城文化带保护发展规划》提出了“一线,五片/区,多点”的空间结构。按照“整合区域资源”的思路,依据长城资源富集程度,以明代长城军事防御单元名称冠名,确定的五个重点片/区分别是:马兰路(平谷区)、古北口路(密云区)、黄花路(怀柔区、延庆区)、居庸路(延庆区、昌平区)、沿河城(门头沟区),这些片/区都是中国长城历史上的“明星”,涵盖了北京八个“C位”长城点段(国家文物局公布北京长城重要点段:明长城——将军关段、古北口-金山岭段、五座楼段、慕田峪段、箭扣段、居庸关段、八达岭段、沿字号敌台黄草梁段),五个重点片/区将是北京长城展示阐释的集中片区。五个重点片/区详细规划方案完成将为深入理解北京长城价值特征及推动国家文化公园、长城文化带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图1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北京长城文化带空间结构布局规划图——黄花路重点片/区

  01

  黄花路价值特征梳理

  黄花路重点片/区地处北京城区正北方向,西大墙、慕田峪-箭扣、南冶口-擦石口、海字口-火焰山、四海口-九眼楼共五道长城和辛营、擦石口、磨石口、四海冶、雁栖河共五条沟域交汇于此,被人们称为“北京结”。长城城堡沿沟域密集分布,与长城主线上的关口形成关堡防御组合,包括亓连口堡、长园堡、慕田峪堡、贾儿岭堡、辛营堡、田仙峪堡、渤海所堡、擦石口堡、磨石口堡、驴鞍岭堡、大榛峪堡、南冶口堡、海字口堡、四海冶堡、岔石口村南堡、永安堡、火焰山营共计17座城堡,长城敌台、马面等单体建筑200余座,在慕田峪、箭扣、西大墙段分布最为密集。此外,还有北京明长城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空心敌台——九眼楼。

  

  图2 箭扣至西大墙段长城

  

  图3 九眼楼敌台和火焰山戍堡

  黄花城重点片/区各类资源富集,渤海所城堡旁至今保留有千亩千年明清板栗园,其中一棵“栗树王”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古法板栗栽培技术和竹马等长城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至今;擦石口沟内保存有10处与长城相关的摩崖石刻,包括观澜、龙枕石、一泻千里、秦皇旧址、名关、仰视见天、天限华夷、极关逊险、苍岩翠柏、如堆。这些都是明代戍守长城的将士和巡视长城的官员留下的遗迹遗存。

  

  图4 龙泉庄摩崖石刻

  这里还是“打响北平抗日第一枪”的革命纪念地,沙峪抗日烈士纪念碑、四海革命烈士碑、慕田峪渡槽和辛营渡槽等革命文物,以及北京市第一家以红色收藏为主题的长城红馆等红色文化资源,记述了长城脚下这片热土所承载的红色记忆和红色故事。

  

  图5 黄花路重点片/区特色资源分布示意图

  ① 长城多重价值意义的空间交汇点

  黄花路重点片/区内的长城恰是明代三镇四路长城交汇点,蓟镇石塘路、昌镇黄花路、宣镇南山路、东路于此区域交汇。这里也是明代外边和内边长城的分界枢纽,可以看到砖石包砌与毛石垒筑墙体的不同建构方式在此分化延伸。九眼楼至箭扣段的5道长城“工”字形交汇点被命名为“北京结”,有“万里长城”中心枢纽之称。此处长城结点处在“北京湾”靠背的地理位置,据守京师正北方向,历史上军事地理重要地位不言而喻。长城选址布局借助险峻山势,构筑多道严密防线形成绝险的防御态势,与东北方向的古北口路和西北方向的居庸路两大扼守交通要道的门户长城有所不同,是拱卫京师与皇陵的明代长城代表性精华段落,也是明代长城多重意义的空间交汇点。

  

  图6 长城“北京结”军防区位示意图(根据《北京志·长城志》标绘)

  ② 长城最高建制的军事防御体系

  黄花路重点片/区南线长城分属蓟镇、昌镇,是明代名将谭伦、戚继光北上戍边的关键防线。蓟辽总督谭纶曾驻扎密云并亲自督理古北口、石塘岭、黄花镇各路,除完善关口堡寨整体布防外,特别加固加宽长城墙体,修筑慕田峪两侧垛口墙,增建改建空心敌台千余座,城墙、敌台、关隘、堡寨、烽火台严密呼应防守,构成了最高建制的长城军防体系,以据险扼要,称为金汤要塞。

  

  图7 昌镇长城军防格局(根据《四镇三关志》改绘)

  黄花路重点片/区北线的长城属宣府镇。因高山纵横重叠的地势地貌,山间形成彼此相连的小盆地,长城也依山脊修筑,特别险峻,沿边墙有大小诸多关口道路。因此形成以守御为上策,分兵扼控要害,间遣精锐巡塞外,遇敌则量力战守战略为原则,以九眼楼为结点分南山路和东路,宣镇长城扼守重山列东北之险,居庸壮表里之势,为京师东北方向的军事和政治要地。

  

  图8 宣府镇东路东端起点长城军防格局(《延庆州志》)

  ③ 长城文化景观的代表性地区

  黄花路重点片/区长城所处燕山山脉一带为沉积岩与侵入岩交错分布的断层区,不仅山势险峻,而且由于岩性的不同,有不同的剥蚀面和峰顶状态,呈现断崖陡壁地貌景观。凤驼梁、黑坨山、云蒙山高程在1400米以上,山峰相距较近构成环列形态的“北京湾”北部靠山。长城蜿蜒与山体起伏巧妙结合,呈现出这一地带无与伦比的自然与人文景观高度统一特征。

  

  

  图9 黄花路长城墙体、关口、城堡对应关系示意图(根据京师(北直隶)在东北方军事地理(明)标绘)

  明代宣府镇至京师之间长城城堡密集且连续,随着社会发展和长城逐渐失去防御功能,绝大多数城堡延续着生产生活,为当今的村落,部分发展为乡镇行政中心。长城对区域村镇布局、地域文化、民风民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代军防堡寨布局深刻影响了区域现代三生空间格局。

  ④ 国家重要的礼宾接待地

  宣府镇长城所守护的东路是明朝通贡世界和商贸人士的指定进京线路,沿途有多处礼部涉外接待诸国使节的处所,如永宁城公馆和柔远馆等。交通沿线也设置众多仓敖,如延庆州、四海冶、岔道城、周四海、黑汉岭等堡寨均设仓,以保障军政及接待供给需求。同时,长城沿线地区的民间贸易和商业活动繁荣昌盛,也凸显了民族融合的纽带作用。

  1985年澳大利亚总理登临慕田峪长城、2014年APEC峰会举办后的雁栖湖国际会都建设,使得区域内的长城担负起更多的国家首脑接待任务。近些年国际游客人数占到全部游客量的40%以上。为落实怀柔区“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服务国家顶层国际交往的核心承载区”“国际会都”的规划定位,黄花路重点片/区长城将更多地承载向世界讲述长城故事、弘扬长城精神、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使命。

  02

  黄花路重点片/区空间布局构想

  ① 主题定位

  国际范·观 长城文化景观。全方位展现长城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的独有特征,凸显明代砖石质长城与区域独特自然景观共同保护的特色,结合国际会都建设,建构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全球影响力的中国长城文旅目的地。突出长城文化精神的国际窗口传播作用,助力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规划目标。

  

  图10 黄花路重点片/区延庆九眼楼长城看北京城(董旭明拍摄)

  北京结·悟 长城精神价值。作为国家层面要求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的样板区,建设“长城保护修复实践基地”平台(已经挂牌),汇集长城研究、保护、利用、管理各类人才,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并与国际接轨的长城保护修复理念和技术,助力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② 建设目标

  长城保护·示范全国。创建国家级长城保护示范区。依托黄花路重点片/区长城精华段的资源禀赋,建设好国家长城保护修复研究中心和实践基地。

  文旅融合·联通国际。建立国际化长城文旅融合区。凝聚慕田峪和响水湖等长城成熟开放景区经验,探索箭扣、九眼楼特殊段开放模式,建设黄花路重点片/区的长城主题展示区及文旅融合区。创建具有国际传播影响力的长城文化景观旅游地。

  ③ 空间布局:黄花路重点片/区空间布局:一路、二区、四线、五沟。

  一路:长城精品线路。慕田峪—箭扣—北京结—九眼楼长城精品线路。

  二区:怀柔延庆两区。怀柔区渤海镇、雁栖镇;延庆区四海镇联动。

  四线:渤海镇东线、渤海镇西线、四海镇南山线、四海镇东线,四条长城主线。

  五沟:辛营沟域、擦石口沟域、响水湖沟域、四海冶沟域、雁西河沟域,五条长城生态沟域。

  03

  落实国家及北京市层面建设保护项目

  ① 建设长城保护修复实践基地

  建设“长城保护修复实践基地”品牌。依托已建成的国内第一家长城保护修复实践基地和已开展的长城研究性修缮工程,探索长城保护、考古、研究、展示等贯穿一体的新模式,引入数字化和智能化等科技创新的文物保护新手段,借鉴国际遗产保护新理念,持续推进长城保护修复实践基地各项工作,打造集国家级长城保护研究中心、传统技艺培训中心和全国长城修缮实践示范基地,引领全国长城保护修缮行动。同时,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多渠道保护展示长城,探索创新长城精品游览线路的文旅新模式,将其逐步打造成长城保护利用的新标地和打卡地。

  ② 落地北京长城文化系列节庆活动

  助力“北京长城文化节”系列节庆活动。以北京“四个中心”建设为引领,以北京长城文化、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依托,积极主办、参与北京长城文化节庆系列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长城,理解长城文化,促进长城文化多元化传播。

  ③ 开展“京畿长城”国家风景道建设

  依托现有交通体系,细化多级长城文化探访线路。串联长城重要关口和城堡,以及长城沿线的革命文物、摩崖石刻、农业景观等特色资源,组织策划向导式高端精品长城观览、戍边体验、红色足迹、寻觅石刻、健康骑行、亲子研学等多元主题的文化探访线路,提升道路路面和建立标识系统,完善公共服务保障设施,构建完整的“京畿长城”国家风景道黄花路文化探访线路体系。

  ④ 挂牌“长城人家”“长城村落”

  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助力乡村振兴,挂牌“长城人家”“长城村落”,提升黄花路长城沿线民宿品质和管理水平,积极申报第一批“长城人家”和“长城村落”挂牌活动。依托长城国际文化村打造,建设完善一批教育培训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研学旅行基地等。根据村庄特色和周边资源禀赋、交通区位等特点,充分发挥长城脚下村庄在城堡遗存和关堡文化展示、长城相关非遗文化传播、长城文化研学体验、长城文化旅游服务等方面的支撑作用。

  ⑤ 融合慕田峪-箭扣长城文旅区

  依托慕田峪和九眼楼长城景区,构建慕田峪-箭扣-北京结-九眼楼整体的价值阐释与展示体系,打造以长城保护理念和长城文化景观观赏为特色的慕田峪-箭扣文旅融合区。依托长城保护修复实践基地,开展长城研学及培训活动,策划长城文化国际传播、长城红色文化教育、长城传统文化传承、长城文化创新体验等长城文化深度体验系列活动,针对箭扣长城资源独特性和地势特殊性,探索专业型和预约式的长城景区开放模式和多方参与的长城开放运营管理模式。

  04

  强化“北京结”长城的示范效应

  黄花路重点片/区的建设保护以全面构建充满长城文化魅力、传统人文风采、智慧人文关怀的长城文化景观带为目标,实现自然和人文等特色资源的深度融合和协同管理,充分发挥重点片/区在北京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及长城文化带可持续保护发展中的核心示范作用;力争构建全国明代砖石质长城保护修复研究中心和实践基地,充分发挥榜样标杆的引领作用;作为首都四个中心建设的重要载体构成,充分发挥阐释长城文化和阐发长城精神的重要窗口作用,助力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符号的长城文化能够全球传播,助推凝聚中华民族重要精神力量的长城精神得到全面弘扬。

  北京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及长城文化带的建设旨在推进长城文化传播和长城精神传承的同时,提升当地人民生活品质,增进民生福祉,助力地方社会文化与经济发展。规划提出重点片/区的初衷是期望集合优质资源,实现更为聚焦的长城展示利用,探索多元化的开放利用和多维度的资源整合等保护发展模式,使公众更好地享受长城资源保护利用的成果。

  北京建筑大学与北京市文物局战略合作机构:

  北京长城文化研究院

  我们是一所致力于长城与长城文化保护发展的研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