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散21年后,贺子珍凭衣服认出儿子,为何毛主席却拒绝相认?

  1953年6月中旬的一天,上海,一位名叫朱道来的年轻人敲响了一间寓所的房门。片刻后,房门被人打开,一位头发花白的中年女子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

  中年女子仔细端详着朱道来的面孔,又看到了他手中拿着的夹衣,正是自己当年所缝制的。不禁从眼里溢出大滴大滴的泪水,只听她用颤抖的声音自语道:“是毛毛,这就是我的毛毛。”

  这位喜极而泣的中年女子,正是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共产主义战士——贺子珍,而站在他面前的朱道来不是别人,是她与毛泽东在长征时期寄养在群众家的孩子——毛岸红。

  时隔多年,母子再度重逢,但失而复得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太久,半个多月后的一天,贺子珍接到了华东局转告的中央组织部通知,要朱道来和他的养母黄月英前往北京。

  

  贺子珍认为此举是中央要让主席和朱道来父子相认,但一段小插曲的发生,将失而复得的喜悦冲散了!

  主席也因这段插曲对这件事情做出了决定:“以后不要再谈毛毛的事情了,不管他是谁的孩子,将他交给人民和组织吧。”

  那么这段改变了朱道来人生走向的插曲是什么?主席拒绝相认的背后,又有怎样不为人知的隐情呢?

  1927年7月15日,随着汪精卫在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宣布“宁汉合流”之后,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以失败告终。

  为了挽救危局,挽救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于同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八七会议”。

  

  在会议上,共产党人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主义,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战略方针。

  同年秋季,毛泽东来到了群众基础良好的湘赣边界,趁着农田秋收之际,率领当地的工农武装和进步军队发动了秋收起义。

  在攻打长沙受挫后,部分起义的参与者对革命前景感到失望,纷纷脱离了起义队伍,在此关键时刻。

  毛泽东带领队伍改变了既定计划,率领部队南下,并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将原本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拉开了工农革命军政治和编制现代化的第一步。

  之后,毛泽东带领队伍来到了井冈山,与驻守在此地的红色“绿营”首领袁文才和王佐所率领的赤卫队会合,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7年10月6日,毛泽东与袁文才在江西宁冈县东源乡大仓村一户林姓人家内召开了一场会议,探讨接下来的工作计划。

  在会见的间隙,袁文才向毛泽东介绍了手下的部将后,还向毛泽东介绍了贺敏学和贺子珍兄妹。

  

  彼时贺子珍只有18岁,外貌清秀靓丽,洋溢着青春的风采,毛泽东见到她后,以为这姑娘是袁文才或者他手下部将女儿。

  但当袁文才向毛泽东做介绍时,告诉他贺子珍的身份是中共永新县县委委员的时候,毛泽东不免连声惊呼道:“看不出,看不出。”

  这次会面结束后,贺子珍同袁文才一道返回了茅坪,在路上,袁文才对贺子珍说道:

  “我看在不久的未来,革命的春天就要降临在这块土地上了,有了毛委员的领导,我们必能迎来一条康庄大道。”

  受袁文才情绪的感染后,年轻的贺子珍也流露出了激动的神情,她按捺不住自己的兴奋,一再发表见解,畅谈将要到来的革命高潮会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当时,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还处在筹备阶段,毛泽东率领的革命军第一团并没有立刻上山,而是选择到附近的莲花与茶陵等地打土豪和筹款。

  

  毛泽东因为在先前的战斗中受了伤,没有选择跟随队伍一道出征,而是住在茅坪村南侧的一处私宅之中。

  借着这次养伤的计划,毛泽东与袁文才和王佐等人促膝长谈,向他们讲述当下国内形势和未来的革命情景。

  一行人互相熟悉了一段时间后,袁文才等人坚定了跟随毛委员的决心,为了更好的讨论计划,袁文才邀请毛泽东来到茅坪的八角楼入住。

  位于茅坪的八角楼离袁文才的家只有几步之遥。毛泽东外出找人谈话或者在河边散步的时候,都要从袁文才的家门前经过。

  那时贺子珍刚刚从疟疾中恢复过来,身体异常虚弱,时常坐在袁文才家门口晒太阳。

  每当毛泽东经过的时候,要是看到贺子珍,他就会走过来和她将讲句话,问问他身体恢复得怎么样,除了对身体上的寒暄外,他还会和贺子珍探讨下革命的未来。

  就这样,和蔼亲切,博学多才的毛泽东,很块就在贺子珍的心中立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随着了解的深入,男女情愫也油然而生,有了共同的革命理想,两颗心逐渐交织在了一起,成为了坚定的革命伴侣。

  两人结合之后,贺子珍成为了毛泽东的贤内助,并马不停蹄地投入到革命根据地的妇女工作之中。

  与此同时,中国革命正如袁文才当年所畅想的一般,来到了一个新的高潮。

  1931年11月,中国共产党在江西如今举办了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宣布成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并在之后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发起的第四次反围剿,稳定了新生的红色政权。

  然而遗憾的是,由于博古和李德等人的左倾冒险主义,导致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战役中失利,为了保住革命的火种,红军只能选择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了苏区。当时毛泽东和贺子珍的儿子毛岸红(小名毛毛)已经两岁多了,牙牙学语,正是讨人喜的的时候。

  毛泽东每次出门,到了傍晚小毛毛都要站在门口,等爸爸回来,有时候他等饿了,毛泽东还没有回来,小毛毛就会学着妈妈贺子珍样子说:“我不饿,我要等爸爸回来一道吃。”

  长征开始后,毛泽东和贺子珍明白,这个年仅两岁的孩子根本不可能进行长途跋涉。

  于是夫妻二人经过艰难地商量后,决定将孩子交给留下来坚持游击活动的弟弟毛泽覃和弟媳贺怡照顾。

  

  临行之前,贺子珍从邻居那里要来了一点棉花,将自己身上的灰布军装剪开来,一针一线给毛毛缝制了一件夹衣,当做未来相认的信物。

  在和毛毛以及毛泽覃夫妇告别后,毛泽东和贺子珍踏上了长征之途。中央红军离开苏区后,苏区立刻变成了白色恐怖肆虐的人间炼狱,毛泽覃的游击战处境也愈发凶险。

  为了保护毛毛的安全,毛泽覃将小毛毛秘密转移到了瑞金的一个百姓家里。为了不负哥嫂的重托,确保这个孩子能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下茁壮成长,毛泽覃没有将孩子的下落告诉任何人。

  然天有不测风云,在后来的战斗中,毛泽覃不幸牺牲,关于毛毛下落的线索就这样断了。可是作为母亲,贺子珍从未放弃过寻找儿子的念头!

  而这一找,20年的时间匆匆而过……

  1953年3月的一天,时任江西省人民政府省长的邵式平,接到了一封从由中央组织部部长安子文拍来的加急电报。

  在电报中,安子文提到在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前夕,有一些干部和红军将士,将他们的子女寄养在了瑞金的群众家里。

  中央委托江西省政府帮助寻找这些红军留下的孩子们,让他们与家人团聚。在电报的最后,安子文又着重提到,毛主席和贺子珍的儿子毛毛也应该在当地的群众家中,希望邵省长能够多加留意。

  

  看完电报后,邵式平不免长叹一声,在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不少人为了中国革命饱尝了骨肉分离的痛楚,就连主席这样的伟人也不例外。

  于是,邵式平立刻找到了江西省民政厅厅长朱开铨,朱开铨在看完中央发来的文件后,从干部队伍中挑选了一位名叫王家珍的资深干部,由他负责找寻失散的毛毛。

  接到上级派发的任务后,王家珍立刻准备好了相关材料,马不停蹄地赶往瑞金。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两个多月的寻找,王家珍在叶坪乡的一处小村庄中获得了一点重要的线索。

  有两个年过六旬的老农告诉王家珍,在一个叫做朱坊村的地方,有一个叫做朱盛苔的农民,在当年红军离开的时候,收养了一个干部的孩子,据说孩子的真实父母名头很大。

  对于王家珍而言,这无疑是一条重要的线索,简单的休整后,他于第二天来到了朱坊村,找到了朱盛苔和他的妻子黄月英。

  

  一番交流后,朱盛苔表示自己当年确实收养过一个红军孩子,给他取名叫朱道来。并将当时收养的情形大致讲了一下。

  王家珍越听越激动,因为朱盛苔所讲的和组织上提供的相关情报没有太大的区别,他连忙询问朱道来的下落,却得知孩子已经在两个月前被人领到南京去了。

  王家珍没想到有人会捷足先登,于是就询问朱盛苔,是谁将孩子给接走了。

  

  听到王家珍的问话后,朱盛苔的妻子黄月英叫苦不迭,朱盛苔也是皱紧了眉头,苦笑道:

  “那是一个从南京来的中年妇女,手里拿着南京军区开的介绍信,说这孩子其实是她和他丈夫霍步青的儿子。”

  “那女人见到朱道来后,就一把拉着道来的手不放,坚称道来是她的孩子,硬要将他带到南京去。”

  “我们夫妇见她可怜,虽然也不确定道来是不是她的孩子,但只好让道来跟着她回南京了。”

  在搞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王家珍立刻将讯息整理成报告,随后向朱开铨汇报了这一情况。

  很快,中央组织部就收到了这封汇报,同意王家珍和黄月英前往南京,将朱道来接到上海让贺子珍同志辨认。

  又经过了一番周折,王家珍、黄月英、朱道来三人搭上了前往上海的火车。

  1953年6月的一天,当朱道来出现在贺子珍面前的的时候,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虽然已经过去了整整19年,但从眉眼之中,她看到了自己和毛主席的影子。

  

  她紧紧抓着朱道来的双手,哽咽着讲不出一句话,泪水从眼眶中喷涌而出。就在这时,她又瞥到了朱道来手上的一件破旧衣服。

  她一眼就认出来这是当年在离别时,自己在昏暗的灯光下为他缝制的夹衣。此时,贺子珍再无疑虑,眼前的朱道来一定就是自己的儿子——毛岸红!

  母子相认,在场众人无不动容,回过神来的贺子珍又紧紧握住了黄月英的手,感谢他们夫妻这十几年来对毛毛的照顾。

  为了防止这么大的事情出现纰漏,当时在上海警备区担任防空司令员的贺敏学亲自过来,把朱道来带到部队的一家大医院去体检验血,由于当时没有DNA亲子鉴定技术,只能通过血型检测来确定亲属关系。

  经检查,朱道来的血型和贺子珍相同,这让贺子珍内心中的确认感更加深了一层,朱道来就是毛岸红。

  

  随后,相关人员将朱道来的讯息报告给了党中央,闻悉此事后,周总理连忙命令组织部和华东局将朱道来和他的养母黄月英带到北京。

  朱道来的出现,在中央领导的小圈子里掀起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风浪,朱德、董必武、谢觉哉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来到他们下榻的招待所中探望。

  大家看到朱道来的面孔后,不免啧啧称奇,因为朱道来实在是太像毛泽东了。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先前将朱道来接到南京的那个女人。

  在得知朱道来要成为毛岸红后,不远万里从南京跑来北京。在所有人面前,坚称朱道来是她的儿子,谁也不能从她身边抢走!

  这一闹,消息就传到了毛泽东那里,主席这才意识到,这次相认,可能会给另一个家庭浇灭生活的希望,既然这个孩子都是革命的后代,争夺所谓的归属也没有太大的意义。

  于是毛泽东决定,将这个孩子交给人民,交给组织,让他成为一名真正的革命后代,为这个崭新的社会添砖加瓦。

  就这样,毛泽东和贺子珍“错失”了他们的孩子岸红的再次相遇,对于伟人而言,无疑是一个莫大的遗憾。

  

  对于主席而言,是否与朱道来相认都不重要了,在大爱无疆的伟人面前,朱道来只是万千群众中的一份子。

  不过令人痛心的是,朱道来在70年代因故早逝,而他的死和他自己的身世一样,都成为了历史上的无解之谜。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