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是怎样炼成的:《春夏秋冬又一春》导演手记

  原创 刘珍 秦朔朋友圈

  · 这是第5116篇原创首发文章 字数 7k+ ·

  · 刘珍 | 文 关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

  1904年,美国《企业家》杂志发表了《企业家宣言》,为这个群体画像:

  - 我不要选择做一个普通人,如果我可以,我有权成为一位不寻常的人。

  - 我寻求机会,不寻求安稳,我不想成为一位有保障的国民,卑微无趣地安享着国家的照顾。

  - 我要做有意义的冒险,我要梦想,我要创造,我要失败,我也要成功,我渴望奖励,拒绝施舍。我不会拿我的自由换取恩惠。也不会拿我的崇高换取救济。我宁要充满挑战的人生,也不要万无一失地活着,宁要心满意足地颤抖,也不要萎靡虚空的平静……

  企业家阶层在美国占据重要地位。美国总统柯立芝在1923年总结美国精神时说,“美国的事业就是企业”。工业化早期的洛克菲勒、范德比尔特、卡内基、阿斯托、福特和摩根等企业家在石油、铁路、钢铁、船运、汽车、金融领域的创新推动美国进入现代化并成为一流工业强国。

  被称为“美国工业时代最后的传奇”的杰克·韦尔奇在2001年将通用电气打造成市值世界第一;而在数字化时代,苹果、微软、亚马逊、谷歌和脸书等美国公司依然引领世界。

  抗日战争爆发前,我国近代工业化企业有过短暂的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在和黄炎培谈到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过程时说,我国实业界有4个人不能忘记,即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搞交通运输的卢作孚和搞纺织工业的张謇。

  - 1978年,伴随改革开放,中国拉开了现代企业发展的序幕;

  - 1984年成为中国现代公司元年;

  - 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 2001年,中国加入WTO。

  每一个转折时刻,在中国大地上,一个个“不寻常”的市场主体勇敢地走上了英雄之旅,他们创造、更迭、传承,从对现代企业懵里懵懂到与美国优秀企业在某些领域平等交手,也就在40余年间。

  《改变世界——中国杰出企业家管理思想访谈录》七季节目采访了近50位一线创业者——以白手起家的民营企业家为主体,也有使命担当的国企领导。市场风雨激荡,大浪淘沙,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他们也逐渐成长为真正的企业家。

  中国中化集团原董事长宁高宁说:“我们对于企业家这个群体的研究还很不够。”的确如此,去除身份标签,他们都是一个个具体的人:既宏观又微观,既理性又感性,既朴实又锐利,既一呼百应又独坐孤城……有来时路,有当下局,还有未来思。一切成长也都化为思想和力量,写在他们的脸上,以及言谈举止间。

  这个企业家群体远远不仅是节目访谈过的“50人”,他们踩上了狂飙突进的全球化黄金时代的节奏,浓缩了时代,穿越了技术与产业的周期轮转,探索无尽,笃志前行。

  作为七季节目的总结片,《春夏秋冬又一春》这个名字源于韩国电影大师金基德先生的同名影片,那部片子讲的是在人性弱点中轮回的芸芸众生,本片的主角却是人类当中强悍的品种,肉身之外,他们创造了另一个“我”——企业,为它注入自我的灵魂,与它一起经历商海“春夏秋冬”的考验,克服并超越人性的弱点,赢来生命旅程的“又一春”。

  春·生

  神话学大师坎贝尔的神话英雄们启程之时,必是受到某种神秘召唤,当代中国企业家的启程,却是来自现实世界的强烈挤压。比如:

  - 为了儿子过年能吃上一顿肉,刘永行(东方希望)的无线电维修摊开张了;

  - 看到母亲坐月子连一碗鸡汤都喝不上,傅光明(圣农发展)决定办养鸡场;

  - 为了解决自己的生计和前程,15岁的辍学少年郑元豹(人民电器)在家里偷偷用铁锅熔化铜做零部件……

  这可能是世界上最令人意外的一群创业者,被逼到极处,白手起家,简陋粗暴,执着勇敢,如同深埋于地下的种子,哪怕再蜿蜒曲折,也终能找到破土发芽的缝隙,那是生命的元力。

  改革开放释放了人——从头脑到手脚。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中国广袤的贫困农村,一群人就此启程。而在遥远的城市,不堪精神贫困的一群人也开始走出樊笼。

  - 上海的机关干部王正华在街边2平米的亭子间创办了春秋旅行社,他说:我真的是想干一点事情;

  - “不甘心过有力不能使得出来的日子” 的中科院计算所科研人员柳传志和同事们在传达室创办了联想;

  - 1987年,43岁的任正非经历着高位跌落、失业失婚等人生艰难,不得不在“生活所迫,人生路窄”的时候创立华为。至此他信奉“唯有惶者才能生存”,深入骨髓的危机感贯穿华为的发展史。

  1984年底,青岛二轻局干部张瑞敏接手资不抵债的青岛电冰箱厂,则是出于责任感——“已经签了引进设备的合同,如果再没有人来,这批设备到来之后就没人管了”。这种责任激励着张瑞敏带领海尔一直往前奔跑,不停变革,直到创建“人单合一”模式,开创了中国企业从接受国际标准认证到输出国际标准认证的新时代。

  1994年出任中国石化副总经理的王基铭,痛感石化工程领域大量的技术设备引进,费用昂贵,引进后还要受制于人的惨痛现实,用乌纱帽来做担保,力撑本土制造企业研制国产设备。在他的主持下,我国大型装备国产化不断取得突破,国内成套技术进入当代世界先进行列,彻底改变了炼油和石化项目关键设备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庙堂之下,河南许昌小镇青年于东来,自主创业多方摸索,在辛苦经营的超市被一把恶意之火烧掉之后,在痛苦的反思中确立了人生目标:希望不是做生意,而是想让更多人幸福地生活。他真的把这个思想化为企业的信仰,在日复一日的精进中,做成了零售业的传奇“胖东来”。河北信誉楼、衡阳香江百货、山东德百集团,越来越多的“胖东来”式企业涌现……

  初心宝贵,它决定了创业之路怎么走,以及走多远。

  - 当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得到确立,接下来的创业者们就有了更为正常的创业动机。1992年下海创办建业地产的胡葆森,感受到小平南巡吹响了中国城镇化和新一轮市场化改革的一个冲锋号;

  - 本着“中文语音技术,要由中国人做到全球最好”的朴素想法,中科大的刘庆峰在1999年带领十几名同学创立了科大讯飞;

  - 武汉大学18岁的雷军被一本《硅谷之火》点燃了心中大志:要做一家伟大的公司——这一理想的真正展开一直要到他40岁的2011年。

  2000年前后归国创业的互联网英雄们,从张朝阳到沈南鹏、梁建章、张磊等则看到了大趋势:投资中国,是可见的正确之事。而新一代移动互联网的年轻创业者们,如王兴、张一鸣、黄峥等,在精研人性之后用算法精确制导,企业之于他们更类似游戏中攻城掠地的掌控感,充满了超现实的乐趣,他们也因此天然具有着冷酷理性的格局与国际化的视野。

  初心即使命。企业家是一群有幸找到使命并矢志不渝去实现它的人。

  夏·长

  冒险是企业家的天职。

  “你是想卖一辈子糖水呢,还是想抓住机会来改变世界?”1983年,乔布斯就依靠这句话成功挖角百事可乐总裁约翰·斯卡利(John Sculley)。斯卡利后来回忆说:4个月来(乔布斯和斯卡利商谈的时间),我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无法说“不”。

  张维迎教授把企业家分为两类:一类叫套利型企业家,一类叫创新型企业家。百事可乐生意固然不错,但却是一杯糖水的重复的套利;而“改变世界”看似漫无边际却直击伟大创新的核心——对于创新,真正的企业家都会富有激情,如同夏天的植物遇到了最好的生长季节,冒险为想象力和创造力开辟了道路。

  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社会上套利型企业占比较高,主要是因为短缺经济或者稀缺性资源而产生的套利机会巨大,考验的是企业家敏锐的商业嗅觉和大胆的决策;而物质丰富到一定程度之后的供给侧改革,在强调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则更多依赖于是否能够做出别人还没做出的东西,满足甚至创造出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

  张教授说:“套利可以短平快,一开始就赚钱。但创新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不赚钱的,只有过了一个点,才会开始赚钱。这就需要企业家们看得很长远”——此时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尤为重要,这也就回归到企业家的本质定义上来。

  按照创新经济学之父熊彼特的观点,企业家是经济发展的带头人,是能够实现生产要素的新组合的创新者,是创新的主体。而新组合的实现过程,也是旧组合的破坏过程。因此,熊彼特把这一过程称作为“创造性的破坏”。

  “创造性的破坏”可能是新的技术发明、新的产品、新的工艺、一个改变行业的应用、一个颠覆过去的新商业模式、一场带来产业升级换代的技术革命。经过一轮轮市场淘洗活下来的企业家们,必然会从套利走向创新,高燃企业家人格中最闪耀的冒险精神。

  从分装小作坊到全球农化企业20强的红太阳创始人杨寿海说:“我不敢回忆过去,从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生产创新到团队创新,没有一个地方是不冒险的,每年都要冒几次险。”

  宁德时代创始人曾毓群的办公室,曾经挂着一副“赌性坚强”;王传福带领比亚迪经历数次转型“豪赌”:从电池、芯片、云轨、燃油车到电动车……每次杀入新的战略性领域,都要顶着内部的反对与恐惧,外部的质疑与唱空。

  真正的企业家们无不是冒险大师。企业家的冒险并不是盲动和冲动,他们的“赌”并不是逞匹夫之勇,而是对于产业的深入研究和前瞻性判断、对于自身家底的把握与自信,以及敢于押上一切抛弃现实安稳与既得利益的勇气和胆略。

  曾任中国建筑和中国国药的双料董事长宋志平说:“一件事情要成千上百次地去想,反反复复地去琢磨。你看起来一个决定好像是瞬间做的,两材(中国建材、中国中材)合并了,可是合并经历了十年时间,多少次的周折。所以说企业家一定要看清楚未来,别人代替不了。”而刘永行在进入重化工领域之前,足足准备了10年,不找银行贷款,全部用自有资金去发展。他说:“万一失败了,也不会连累国家和社会。”

  针对未知做决策就一定有风险,即便千算万算,万事俱备,有时候还需要一点运气的东风,这是敬畏。一次次成功的冒险,使得企业成长壮大,突飞猛进,企业家也因此“封神”,反之,也许是一念深渊,万劫不复。这四十年中因冒进而倒下去的大小企业不在少数,鲜有失败了再东山再起的案例。所以张瑞敏说,要争取成为先驱,不要成为先烈。

  尽管如此,冒险依然是企业家职业生涯中的必选项,冒险带来的企业创新令世界生活在更新的希望之中,也让企业卓然而立,让人类梦想照进现实,企业家因此获得自我成就的充溢。

  秋·收

  2022年6月,东方甄选爆火之后,GQLab采访了董宇辉:

  GQLab: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董宇辉:让我坚持下来的动力有两个:

  第一,人得去寻找工作的意义。我就是农村人,……如果通过卖农产品让青年人愿意返乡,让孩子有人陪伴,让老人也有人照顾,这就有意义,就能让我有成就感。

  第二,……你身边最好的朋友是谁?你会在他最难的时候抛弃他吗?

  GQLab:……不会。

  董宇辉用了“最好的朋友”来称呼他的老板——孙东旭(新东方在线CEO),是他制定了东方甄选的规则,董宇辉如此描述:我们这个帐号从2021年12月28号开始直播,没花过一分钱买流量,是抖音生态的一个奇葩,有着非同凡人的习惯和价值观。

  后来,在东方甄选直播间,董宇辉对谈作家梁晓声,作家被他的阅读量惊到了,问董宇辉:“亲爱的同志,你到底读了多少书?”董宇辉回答:“俞老师(俞敏洪)要求新东方的老师每年读20本书,这是新东方的文化。”

  众所周知,东方甄选是新东方遭遇教培行业整顿之后,俞敏洪力排众议新开辟的一条赛道,他没有给团队收入与利润指标,只要求“卖的产品是实实在在的好产品,为老百姓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而这个团队回报他的是,仅仅在开播六个月之后,东方甄选在销售、口碑与股价上全面飞升,创造了2022最牛逆袭公司的奇迹。

  这个奇迹的背后是流量时代董宇辉这样的顶流主播的巨大商业价值;而董宇辉背后,则是俞敏洪创造的新东方文化对全体员工的长期滋养,是员工对企业的高度认同、价值创造,不离不弃与互相成就。

  企业家博到最后,留下的最有价值的是什么?是财富?是公司规模?是企业品牌?这些可能都会消失。2022的东方甄选给了完美的回答——一个打不散的队伍,一个能绝地重生,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组织。

  凝聚力才能最终使企业迎来收获的秋天。

  - 曾经的凝聚人心是1984年甫一上任的张瑞敏颁布的海尔十三条,加强纪律管理,造物之前先造人;

  - 是1994年的董明珠,建经济检查办公室、筛选分厂、成本办,打造制度并严格执行;

  - 是2008年方太茅忠群把西式管理制度进行本土化改良,重新学习和导入中华优秀文化;

  - 是宋志平用高悬的气球标语公示加薪分房的计划与决心,点燃员工心中的火;

  - 是宁高宁用与国际和市场接轨的职业经理人的专业打法带动央企“大象起舞”;

  - 是浙江桐乡的张毓强带领团队在烂泥坑里建设中国第一条8000吨池窑拉丝生产线的共患难,以及在巨石总部的凤凰湖畔带领团队跑步健身的率先垂范;

  - 是好孩子集团连接国际国内市场的一套成熟管理体系,即便在沟通受阻的疫情期间也能保证新品不断……

  每一支打到今天的公司,都有企业家创造的凝聚力密码。

  企业的凝聚力是企业家本人的思想人格魅力和一套适合企业的科学管理体系的结合,刚柔相济,雌雄同体。

  知识经济时代,吸引董宇辉们的是“工作的意义”,他们管自己的老板叫朋友,为着共同的目标,遵循着共同的价值观,一起奋斗。

  这样的时代,需要企业家与时俱进。如果冒险是企业家个人的史诗,而凝聚团队去赢得一场场“战役”则是一部气势恢宏的交响乐,企业家必须彻底完成从个人英雄主义到集体英雄主义的转变。

  任正非在《一江春水向东流》一文中列举了他从小到大的英雄情结,以及被社会暴打直至不惑之年后才终于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的政治内涵。所以他在创建华为时,不再做专家,而是做组织者。从员工持股制度到华为基本法、轮值CEO制度,一路总结摸索,华为终于得以“驾长车踏破通信行业的贺兰山缺”。

  任正非在文中说:“我知识的底蕴不够,也并不够聪明,但我容得了优秀的员工与我一起工作,与他们在一起,我也被熏陶得优秀了。他们出类拔萃,夹着我前进,我又没有什么退路,不得不被绑着,架着往前走,不小心就让他们抬到了峨眉山顶。”

  曾经的技术精英意识到众人之力,转身做支撑一个个大力神成长的大地;而在车间张贴劳动纪律的张瑞敏,在一波波时代巨变掀起的市场惊涛中变革求生,终于找到物联网时代的组织之道——人单合一,激发人的善意和潜能,还有自驱力——某种程度上,这既是凝聚力的最高级形式,也回到了马克思所说的人之为人的创造性劳动的原点。

  冬·藏

  2014~2016年,TCL连续3年营收超过1000亿,是海尔、美的、格力之后第四家营收超过千亿的中国家电企业,这也是TCL走出2004年跨国并购挫败后卧薪尝胆来之不易的好日子。

  2017年内部高层会议,一位发言者却用数据对比刺破了这表面的美好,当着李东生和众多高管的面直陈TCL的现状只是千亿规模的虚胖,实际已经高血脂、高血压都有了。真言逆耳,举座皆惊,大家等着李东生的反应。

  后来,这位高管连升两级。

  李东生的理由是:她敢对我说真话。

  李东生是清醒的,他敢面对真实。这也许是TCL扛过四十年风风雨雨的秘诀所在。保持真实是一个企业家最重要的盔甲。

  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里奥的工作原则第一条就是:相信极度求真和极度透明。因为了解真相是成功的关键,对任何事(包括错误和缺点)都保持完全透明则有助于加强理解,不断改进。然而,保持真实何其难也!正如李东生所说:当了企业的最高负责人,其实你能够真正听到不同意见的机会就少了。

  一直在国企推动改革的宁高宁对这个问题同样有深刻洞察,他在访谈中剖析:如果说这里边(公司)没有人能说话了,那么这个公司可能就有问题了。你在公司时间越长,年龄越大,越变得别人不敢说话。这是人性的一个缺点。

  荣格原型理论中人格面具的另一面即是阴影。对于个体而言,坚定的初心、冒险精神与凝聚力等外在的人格面具熠熠生辉,内在的阴影也会如影随形,这是人的初始设置。

  企业家在成为企业的“一家之长”之后,权力成为真实的障碍;在做大做强之后,光环成为真实的障碍——障碍的背后,自大和膨胀随之而来。老子所说“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成为很多企业家的噩梦。如经营决策上的盲目扩张脱实向虚、外在传播上的夸张、个人生活上的放纵。

  自大还有两个副产品:要么虚无,一直把自己置于名利巅峰,不接地气,看不到他人,找不到做企业的真正意义,还有一种就是虚幻,在长期营造的知名度幻象中,自我催眠甚至披上宗教外衣,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成为企业家的路途危机四伏。而几乎所有的外部危机都可以通过内在力量的铸造而获得化解——冬天到来的时候,如果内部管理体系成熟,甚至是更好的爆发机会,几乎每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有抓住危机中的历史机遇的经典时刻。

  实际上,企业家的唯一对手就是自己,就是这些人性的弱点(阴影)。能否正视这些弱点,进而克服、摆脱这些弱点,是企业家本人能否成功蜕变,引领企业长治久安的关键。唯有真实,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当真实直立之时,如同正午的阳光垂直洒向地面,阴影就会消失无踪。

  保持真实是一种能力:永远深入一线,如收购Twitter后的马斯克,把他标志性的行军床搬到办公桌旁;持续不断学习,成功的企业家阅读量都大得惊人;保持思考与输出:任正非在心声社区发表的思考宏文、宁高宁的管理笔记、俞敏洪的《老俞闲话》,都是保持自省与沟通的佳径。

  企业家是一群拥有强大意志力与执行力的人。长期主义贯穿在他们的生活与工作之中。一个简单的细节是:很多企业家戒烟,都是一旦决定第二天就戒了,绝无反复;还有锻炼,都是风雨无阻,数十年如一日。同样,他们也可用强大的意志照顾好自己的心灵,抵达“无复枝叶,纯有贞实”的境界。

  又一春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自然规律,也是人生的规律,也是企业生命的周期规律。商海中的企业家们只有经历了“春、夏、秋、冬”,并掌握“生、长、收、藏”的精髓,才能让自己的企业基业长青。

  自1978年起,第一代的创业者们已经经历了40余载春夏秋冬,活过40载的企业屈指可数。40多年后的又一春,百年大变局之下,世界已是另一种景象。

  使命与激情、坚守与跨越,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一代代创业者,依然在创造他们生机勃勃的春天:

  - 那是宁德时代兔年新春在德国启动的第一座海外工厂;

  - 是王传福在仰望U8发布会上骄傲宣称的比亚迪20年来从未放弃的技术梦想;

  - 也是遭受极致打压的华为成立军团,调整队形,灵活坚定地为客户创造价值;

  - 是新东方第二曲线东方甄选的成功开辟;

  - 是76岁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获得基金从业资格;

  - 是曹德旺捐资建设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为目标的“福耀科技大学”;

  - 是刘畅已经拿着刘永好的接力棒跑出了新的姿态;

  - 是张瑞敏等上一代退休,接班人周云杰等新一代接棒;

  “老兵不死,只是淡出舞台。”交接班大会上张瑞敏引用了麦克阿瑟的这句话,他说:“今天,我也是如此。海尔的创业精神永不灭,但我会逐渐淡出舞台”。

  从自我的确立到自我的消散,就是一位真正企业家的生命历程。

  张謇说:“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朽。”他留下的实业与教育遗产,依然泽被后世。乔布斯去世已十余年,苹果手机还风行于世,他非凡的创造力仍激励着很多创业者;两家世界500强的创立者稻盛和夫更像一个智者,很多人都在品读他的名言:“带着比降生人世更高层次的灵魂离开,我认为这就是人生的目的。”

  企业家,不同于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或其他各类专业化的职业精英,他们是一个综合体,需要非凡的眼光、才智、勇气、精力、意志去联通梦想与现实,他们深刻地理解人性,把技术变为产品,在产品中植入信念并传布于世,从而改变或改善世界。到达峰顶的企业家与矢志传道的高僧大德有共通之处,一个是在精神世界布道,一个是在增强版现实中完成修炼,都给人信心、希望和力量。

  美国的企业家们把可乐和咖啡卖到全世界,把迪斯尼童话变成了迪斯尼乐园,还推动电脑操作系统、互联网、智能手机、聊天机器人等一波波改变世界的科技应用接连出现,太平洋对岸的我们还需要全心潜心投入,基于星辰大海,基于人类的本质需求,去创新、创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征途上还需要一代代优秀企业家传灯接力。

  作者:第一财经电视导演。

  「 图片 | 视觉中国 」

  开白名单:duanyu_H 商务合作:qspyq_biz@163.com

  内容合作、投稿交流:friends@chinamoments.org

  原标题:《企业家是怎样炼成的:《春夏秋冬又一春》导演手记》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