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关焕新生 长城大省河北擘画千年遗产华丽蜕变
中新网石家庄3月31日电 (郝烨)渤海之滨,山海关历经烽火狼烟,带着金戈铁骑的磅礴之气,昂首挺立在燕赵大地;塞外,金山岭长城横亘燕山山脉650余年,演绎“万里长城金山独秀”的长虹之势;“冬奥之城”张家口,“万里长城第一门”大境门盘踞关山脚下,成为中华民族融合的生动注脚。
历经沧桑巨变,如今,随着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不断加速,长城正从历史的长廊里缓缓走入新时代。河北作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带来“十个一”新答卷:着力在建机制、强法规、定规划、重保护、抓项目、促融合、深挖掘、塑品牌、新展示、深参与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一张张冀望升腾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蓝图,让文化遗产保护的有益探索在燕赵大地重焕新生。
打通“最初一公里” 探索入法入规新路径
塞北群山层林尽染,“雪如意”靠山静卧;国家越野滑雪中心赛道与明长城遗址遥相呼应;北京冬奥会火炬在“万里长城第一门”大境门进行传递……
“百年冬奥梦圆”让从事长城保护多年的张家口市长城保护管理处副处长常文鹏感到欣喜,“长城是不可再生资源,对长城的破坏和不当行为都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所以我们对长城的保护开发一直扎实践行‘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的原则。”
作为长城资源大省,河北省现存有战国、秦、汉、北魏、北齐、唐、金、明代等不同时期的长城,总长2498.54千米,居全国第三位;长城资源数量8601处,居全国第二位。巍巍万里长城,历经千年风雨。如何才能保护好、传承好祖先馈赠的宝贵遗产?河北随即作出响亮的应答。
为进一步高效推进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路径,河北率先成立省级领导小组,组建专家咨询组,设立工作专班;颁布实施《河北省长城保护条例》,率先对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工作立法;制定印发《河北省长城遗址抢救性保护实施意见》;出台《长城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协同工作方案》……多项政策保障和规范指引落地,打通长城保护“最初一公里”。
以政策保障和规范为指引,各项任务在这片底蕴深厚的文化沃土顺利推进,也让常文鹏对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他看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启动以来,从立制到立法,河北都在一步步筑牢长城保护网,不仅夯实了长城保护的根基,也积极探索了从长城本体保护向长城周边环境整体性保护的转变,深刻扩展了长城文化的外延和文化价值内涵。
顶层设计夯实关键领域新地标
在渤海之滨、燕山之麓,“天下第一关”山海关以长虹卧坡之势,依山傍海坐落于此。角山长城脚下,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暂定名)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械轰鸣。
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暂定名)副馆长冯振介绍称,项目将全面展示中国长城的历史文化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就,推动本区域乃至全中国长城文化的弘扬与保护,将成为长城精神、长城文化、长城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特色资源的集中展示平台,成为长城学的研究基地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标识性工程。
顶层设计、规划先行。当下,河北以山海关、金山岭、大境门、崇礼四个重点区段先行先试、示范带动,沿太行山和燕山串联起“两带、四段、多点”的空间布局和展示体系;印发实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段)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专项规划》,推动实现长城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布局合理的规划实施体系正在建成。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处长赵奇介绍称,为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段)建设保护规划》落地实施,河北省同步制定规划解读材料,制定实施规划配套实施方案《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段)建设实施方案》、项目推进方案《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段)重点项目推进方案》及年度重点工作方案,形成有效落地支撑的工作推进体系,使规划实施过程成为凝聚共识、激发力量、整体推进的过程。
文化赋能打造文旅融合新场景
文旅融合工程是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的五大工程之一。近年来,河北省不断发挥文化赋能、旅游带动作用,重点建设山海关关城、金山岭山乡、大境门商堡、太子城冬奥4个文旅融合区;打造10个长城非遗研学体验基地;成功创建金山岭长城国家5A级旅游景区、崇礼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扩大优质产品供给,满足城乡居民文化和旅游消费新需求。
河北地质大学土地科学与空间规划学院党委书记白翠玲认为,承载着长城精神的文旅产品不仅能够增强市场对长城这一国家文化标识的感知和认同,还有助于塑造长城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自信。长城文旅产品作为长城文化旅游带供给侧改革的核心,也将助推产业提质增效,引领带动长城沿线城乡融合和区域纵深发展。
建设具有开创性和示范性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是历史机遇,也是时代重任。“十个一”阶段性成果,让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段)建设走在前列、形成示范。如今,这条文明巨龙在历史深处传来声声回响,新时代的长城故事正以更生动鲜活的方式被娓娓道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