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京剧院小剧场京剧《吝啬鬼》首演圆满成功
3月25日,北京京剧院小剧场京剧《吝啬鬼》在吉祥大戏院隆重首演。中国戏剧教育家、话剧导演艺术家、教授、中央戏剧学院名誉院长徐晓钟,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中国戏曲学院党委书记李必友、院长尹晓东,山东省京剧院党委书记、院长蒋庆鹏,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教授、国家一级演员赵群,西城区文化顾问、西城区总工会原主席、北京国粹艺术传承促进会名誉会长许立仁到场观演,北京京剧院院长刘侗、副院长朱甲、迟小秋陪同观演。
小剧场京剧《吝啬鬼》根据法国剧作家莫里哀同名喜剧改编。作为北京京剧院年度重点小剧场京剧创排项目,该剧特邀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导演系系主任、国家一级导演王绍军担任改编指导、导演,北京京剧院青年编剧郜庆龙任改编,青年作曲刘洋任唱腔设计、作曲。国家一级演员、北京京剧院丑角名家梅庆羊,北京京剧院优秀青年演员孙世民分饰该剧主演"贡老爷",同时汇集文丑、武丑、花旦、花衫、小生等各行当优秀演员。在丑行挑梁的新创剧目稀缺现状下,小剧场京剧《吝啬鬼》应运而生,从人物形象、剧本结构等多维度进行了本土化与京剧化处理。
创作设计为西方经典名著融入中国传统国粹韵味
小剧场京剧《吝啬鬼》用传统戏曲语言搬演西方故事、推动中国戏曲艺术走向世界,使域外观众更易感知京剧之美,极具时代意义。
王绍军表示,希望这部戏能让中国的观众感受西方经典剧作的思想内涵,让西方的观众感受京剧艺术独有的呈现方式和艺术魅力。
京剧中的丑行表演多以念、做为主,唱段一般较少。此次小剧场京剧《吝啬鬼》为主角"贡老爷"设计了大量唱腔和核心唱段。为了发挥"贡老爷"幽默、独特的性格和丑行特点,在唱腔设计上运用了挑滑音,唱念穿插,同时结合曲艺的说唱艺术,全面展现丑行表演特色。此外,全剧以一首京剧传统曲调《渔歌》贯穿始终,并结合圆舞曲、女声小合唱及器乐曲等多种形式,使得该剧既遵循京剧声腔规律,又显得新颖独特。
服装方面则追求中国传统戏曲服饰之美,通过写意性、程式性、夸张性、装饰性和可舞性的基本特征来表达人物性格和身份,传达人物情感和内心。在服饰色彩和制版等方面加入了历史元素和西方元素,如剧中"马小姐"和"贡小姐"的服装,整体采用京剧褶子和袄裙的大体款式,但在领子的设计上采用了西方露肩礼服的元素,力求"润物细无声"地自然融合进戏曲服饰当中,给人以新奇之感。
舞美延续中国传统戏曲"一桌二椅"的舞台美学,简洁、灵动。以红、黑两色为主色调,舞台上一抹中国红色彩艳丽、跳跃,红色在西方文化中也象征生命力,在这部戏中更抽象化地阐释着人性。同时设置由圆形梳妆镜演化而来的装置,时而有戴着各式面具的演员从中穿行,代表着世间的人生百态;时而又作为转场设置象征闺房。另一个由古代窗棱演化而来,上附貔貅的传统戏曲云纹的门框形装置,暗寓着"贡老爷"的极致吝啬。
舞台表演结合多种艺术形式,打破艺术圈层
该剧开场融合借鉴西方假面戏剧和中国传统大头娃娃的表演形式,演员头戴面具通过诙谐幽默的舞蹈拉开整场演出序幕。在"贡老爷"父子二人讨价还价时,以意象化的"算盘舞"展现主人公"贡老爷"精打细算、吝啬至极的人物形象。而在"贡老爷"设宴一折中的"做饭舞",则是借鉴了韩国音乐剧《乱打》的艺术形式,用戏曲的打击乐演奏出摇滚乐的乐感,伴随着轻快的音乐节奏,舞蹈动作编排与生动有趣的情节、幽默诙谐的演出风格相呼应,为该剧增色不少。这些舞蹈的编排也体现出了该剧对西方戏剧、西方文化进行本土化移植的特点。
运用意象化的手法,将"贡老爷"视为生命的金钱拟人化,创造出一个新颖的角色--"金钱人"。尤其在"贡老爷"与他热爱的"金钱人"相拥起舞时,更令人忍俊不禁。不仅巧妙展现出主人公"贡老爷"对金钱如情人般的热爱与呵护,更让观众在愉悦观演的同时深刻感受到人物性格,引发对于当下"金钱观"的思考,这也是创排小剧场京剧《吝啬鬼》的社会价值与现实意义所在。
演出开始前,北京京剧院副院长朱甲、迟小秋对剧组全体演职员进行动员。朱甲副院长表示:剧组要在两天时间里在吉祥大戏院完成A、B两组演员的彩排和首演,非常辛苦。但大家的精神状态非常饱满,希望全体演职员认真努力、各负其责,高质量完成演出。副院长迟小秋则从演员表演、乐队演奏与演员的配合、舞美呈现等方面提出了要求,鼓励全体演职员不断增强战斗力和凝聚力,在吉祥大剧院的舞台上精彩亮相。
整场演出精致紧凑、亮点纷呈,幽默诙谐的风格和跌宕起伏的喜剧情节,使得现场观众笑声连连。全剧尾声时,莫里哀巨幅画像展现在观众眼前,演员们集体鞠躬致敬,现场响起热烈掌声。
演出结束后,领导及专家上台看望演职员。九十五岁高龄的徐晓钟教授发表感言,他说:"北京京剧院是中国京剧的一只领航船,我多年来从事话剧,但从北京京剧团到北京京剧院的戏,我看过许多。我从小是学京胡长大的,并且进入了京剧的业余剧社,年轻时我们一些学生在汉口的维多利亚电影院演《空城计》,我拉京胡,因此今天也感到特别的亲切。同时看到大家的演出感到很兴奋,诸位用国粹艺术的唱、念、做、打等程式将法国作家莫里哀的经典剧作《悭吝人》在京剧舞台上呈现出来,我非常感动。通过演员的表演,音乐、舞美、服装等方面的配合,将中国传统艺术的美学精神与西方经典剧作相结合,用多年来对京剧艺术的文化和精神内涵的理解和掌握,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从形式到内容有机结合,难能可贵,也令我十分敬佩。"
尹晓东院长表示:"我首先代表中国戏曲学院李必友书记祝贺北京京剧院小剧场京剧《吝啬鬼》首演成功,中国戏曲学院作为这部戏的创排支持单位,由王绍军老师带领多位学生加入创作工作中,也非常感谢北京京剧院的信任和支持。徐晓钟教授对这部戏的评价和观众的掌声足以证明这部戏的创作的价值和意义。京剧艺术之所以称之为国粹,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包容开放、兼收并蓄。北京京剧院能够把400多年前莫里哀的这部戏搬上京剧舞台,用我们独有的艺术形式表现西方经典剧作,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海纳百川",广泛吸纳不同文化,不断丰富自己,发展自己的特质。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希望这部戏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
刘侗院长对专家和领导的点评表示衷心感谢,他说:"我从20多岁就开始学习徐教授的作品,现在近60岁了,多年来一直坚守在戏曲艺术创作的道路上,徐教授对戏剧戏曲艺术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是我成长的动力。徐教授能够出席今天的首演并给予点评,指引我们创作的方向,我表示衷心的感谢,并代表全体演职员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您的谆谆教诲将鼓励我们继续前行。这部戏的主创和演员团队成员,绝大多数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分别来自京剧表演、戏文、导演、音乐等不同专业,在此感谢中国戏曲学院为当代戏曲传承发展,特别是人才培养做出的坚持和贡献。小剧场京剧《吝啬鬼》是剧院继2000年推出小剧场京剧《马前泼水》之后创排的唯一一部取材于国外名著的作品,这是我们在小剧场京剧创作探索道路上的一个全新尝试,这部戏创作的初衷就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论述,让全世界各族人民、各国人民美美与共,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京剧艺术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滋养全民族健康成长的重要源头之一。中国戏曲戏剧艺术相伴而生,互相交流、互相促进、互相成长。在中西文化互鉴交流的大背景下,在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大背景下,我们还有很多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事要做。"
许多戏迷观众朋友,特别是年轻的朋友们也表达了对这部戏的喜爱之情,一位热情的女戏迷说:"刚才演员们向法国的作家致敬的时候,特别激动。演出结束我没有走,听到大家分享这部戏的创作过程,我最大的感受只要走进剧场,就会被京剧艺术的魅力吸引,不自觉的喜欢它、爱它。我是出差到北京,特意来看京剧,一起来的朋友更是第一次看京剧,刚开场不一会儿我问他感觉怎么样,他说没想到京剧这么棒!这部戏的表演形式很新颖别致,既传统又现代,与观众又很亲近,可见咱们戏曲艺术也是与时俱进,希望今后有机会多进剧场看戏。"
经典可以催生热爱,激发更多艺术工作者投身于改编和再创作,也吸引着更多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走进剧场。北京京剧院始终坚持鼓励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碰撞,鼓励不同艺术圈层之间的互通交流,持续为传统文化增添鲜活底色,点燃年轻观众的文化自信。
2022年是莫里哀诞辰四百周年,2023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2024年是中法建交六十周年,北京京剧院选择在此时间点用京剧的表演艺术形式来演绎这部流传三百多年的不朽名剧,对于中法文化交流互鉴具有深远意义。
作为北京京剧院首部以丑行挑梁的新创剧目,该剧自创排起得到了上级单位的大力支持,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巡视员马文在观看演出彩排后对北京京剧院小剧场京剧《吝啬鬼》改编外国名著及丑角挑梁方面的大胆尝试和创新举措表示鼓励,他表示:"《吝啬鬼》的题材非常适合以京剧艺术形式展现,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演绎西方故事是推动文化走出去的良好方式。希望剧组能持续将《吝啬鬼》打磨为精品,让国粹艺术漂洋过海,感染西方民众。"
3月25日当晚,由梅兰芳京剧团青年丑角演员孙世民饰演贡老爷、演出培训中心青年青衣演员孙思雨饰演马小姐、演出培训中心青年小生演员王天宝饰演贡少爷、演出培训中心青年青衣演员尤雅莹饰演贡小姐、演出培训中心青年丑角演员任喜涛饰演福妈、演出培训中心青年丑角演员李浩亮饰演阿健、演出培训中心青年老生演员刘孟千一饰演县官、贡财,青年丑角演员何昊然饰演金钱人。北京京剧院一众优秀青年演员再次用戏曲语言将欧洲文学长廊中的经典人物形象搬上京剧舞台。剧中饰演"贡老爷"的青年丑角演员孙世民表示:"感谢剧院提供给我锻炼和展示的平台,感谢梅庆羊老师帮助我探索如何用中国的国粹京剧将西方戏剧的经典人物演好、演活。怎样用京剧丑角的表演方法创新性塑造出'贡老爷'极端吝啬的性格特征,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希望我的表演能让观众眼前一亮。"
一位外国友人在观看当晚演出后表示:"小剧场京剧《吝啬鬼》用传统戏曲语言搬演西方故事、推动中国戏曲艺术走向世界,使域外观众更易感知京剧之美,极具时代意义。希望贵剧团能对外国人积极推动京剧。我期待再次看更多美丽的京剧,希望更多外国朋友也可以享受!"
此次北京京剧院创排小剧场京剧《吝啬鬼》,用京剧艺术演绎世界著作,是助力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战略性举措。在交流中推动文化创新,在互鉴中深化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与尊重。让国粹艺术成为西方国家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口,成为世界读懂中国的一张名片,为"一带一路"的伟大理想,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也为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在文化深入广泛合作共享中,做出京剧人应有的贡献。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未来,北京京剧院将不断砥砺精神、增强信念,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艺术作品,用艺术架起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桥梁,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让外国民众通过欣赏国粹来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增进对中国的了解,促进民心相通、文化相融。向世界宣传推介我国优秀文化艺术,让国外民众在审美过程中感受魅力,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