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治愈的时间》:人最重要的,是为自己而活
在电影《亲爱的》里有这样一个场景:
儿子被拐卖后,妻子久郁成疾,丈夫黄渤便带妻子来到了一个神秘的地方。在这里,大家围成一圈,互相倾述,形成了一个包容和安全的团体氛围。
黄渤讲述了自己的故事,整个过程中他感受到自己每天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寻子上,处在不知疲惫的状态,而妻子也整日沉浸在哀伤情绪里。
经过这次团体谈话,夫妻二人终于宣泄出多年积压在心里的悲伤、思念、绝望、愤怒和各种压力。
在这个特定的环境里,他们得到了宣泄、支持和温暖,学会了分享、表达和取暖。
其实这种集体谈话方式,在心理学上叫做“团体治疗”。
在《被治愈的时间》一书中,作者克里斯蒂·泰特也讲述了自己通过团体治疗的方式,对自己人生产生的重大转变和积极作用。
团体治疗内容,涉及生活中关于拒绝、释怀、愤怒、容忍、醒悟等方方面面的情境。
其实我们每个人,终身都在团体中被伤害或者被治疗,比如面对父母、婚姻、职场、亲友……但也正因为身处团体中,我们才能更大程度地确保自己是被治疗的、成长的。
因为再强大的人也需要被照顾,而团体就是这样一条项链,让每个人美不胜收。
《被治愈的时间》:
人最重要的,是为自己而活
文 |?天楠
01
团体治疗:自我重铸的新途径
很久以前,当人类还是以部落形式存在时,有些成员因为受到大自然的创伤,比如火山、地震、海啸……本能地关闭了一部分功能,于是失去了劳动能力,日日被灾难化的情绪闪回、囚禁。
对此,部落里的“能人”会把他们组织起来,围着篝火又蹦又跳,嘴里发出各种奇怪的声音,然后找一些植物煮成汤剂灌下去,他们的痛苦随之散去,又恢复了劳动能力。
这或许就是团体治疗的起源。
而现在的团体治疗通常是:六到十二人聚集在一起,没有任何计划、任何主题,谁都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然后,在这种充分自由的空间里,除了时间的边界(开始与结束的时间固定)、空间的边界(每次见面固定的房间)、关系的边界(组员之间无血缘与利益关系)之外,组员之间可以发生任何互动与对话。
当这一切都具备的时候,团体治疗便真正开始了。
关于对这种团体形式的描述,在《被治愈的时间》一书中,有两种比较贴切的比喻。
有时候,它像一个微型家庭。有人会在里面扮演焦虑的母亲、严苛的父亲,还有人会扮演家里排行老大的牺牲者、排行老二的自恋者、排行老三的透明人和承受家族死亡焦虑的老幺。
有时候,它又像一个微型社会。有人会在里面扮演唠唠叨叨的说教者、回避掩埋冲突的和事佬、表达空洞内容的旁观者……
在这场团体治疗中,没有人会展示自己的社会角色属性,而是让所有事情充斥在他们彼此的关系中,这便形成了团体治疗的基础。
其实,当一个人选择来到一个团体时,就已经代表着他想在人们的目光中完成自我重铸。
而在团体中具有影响力,本身就是一种力量的展示。
02
勇敢迈出那一步,
走进内心,温暖彼此
“你觉得自己有心理疾病吗?”
“你有没有过想要自杀的念头?”
“你会把自己的秘密完全暴露在别人面前吗?”
在《被治愈的时间》一书中,作者克里斯蒂·泰特分享了自己接受心理治疗的经历。
在法学院读书时,泰特虽然成绩优异,但总是郁郁寡欢,常常与自杀念头作斗争。
她本以为人生就这样了,但经朋友介绍,泰特拜访了罗森医生,她讲述了自己经常害怕孤身一人死去,甚至担心没有人会爱自己。
随后,罗森医生表示愿意帮助泰特改变目前的生活,同时提出了两个条件:一是必须加入心理治疗小组;二是必须与小组分享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秘密、羞耻,还是挫折、悲伤。
起初,泰特很犹豫,但她还是想努力尝试一下。
在第一次团体治疗中,她分享了自己尘封内心多年的秘密——饮食失调和童年创伤。
当勇敢迈出第一步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泰特与组员和医生的关系变得更为密切,他们成为了她发生转变的见证者,为她加油打气,对她推心置腹。
泰特也深刻领悟到,恐惧和愤怒是她无法与其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罪魁祸首。
因为害怕袒露自己的沮丧和愤怒,所以她不得不与其他人保持一定距离。
但在小组中,泰特可以完全释放自己,甚至与组员们发生冲突。
最终,她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的愤怒,也学会了如何应对他人的不快和失望。
在此之前,泰特一直认为自己不可以向所爱之人发火,但团体治疗告诉她,发泄愤怒是构建一段健康亲密关系的必经之路。
几年的团体治疗让泰特的生活彻底发生变化:她开始和朋友合租,不再独居,不再拒绝与人深交;她和律所同事相处融洽,也敢对上司说“不”;她开始谈恋爱,遇到了一位出色的男人并和他步入婚姻。
从泰特的经历可以看出,人人皆有焕然新生的可能,不必总是拒人于千里之外。
你所做出的改变,让你正在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03
不一样的团体,一样的疗愈
在《被治愈的时间》一书中,不仅有很多作者的治疗经历,还有该书审译者李仑带领不同团体的经历。
生命的尽头不是毁灭
这是一个由晚期癌症患者组成的临终关怀团体,他们都清楚自己在世的时间不长。
组员们在一起交流的内容是人类临终的三大议题——此生爱过谁、被谁爱过、人生还有哪些遗憾。
带领这样的小组并不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因为你的对手是死亡,而且你注定会一败涂地。
当李仑问组员们可以为他们做点什么,组员们说不如讲个笑话吧,因为现在气氛挺压抑的。
于是,李仑就讲了几个冷笑话。然后一位组员打趣地说,原来健康人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
在那一刻,组员们凝视着彼此,死亡焦虑不再使他们退缩,无力感也不再继续淹没他们。
死亡本身变成了使者,引领组员们看到生命的尽头并不是毁灭。
主宰人生靠自己
这是一个特别迷茫团体——青少年。
这个人生阶段正是意义感体验不稳定的时期,这些“七八点钟的太阳”并不知道自己作为独一无二的人的价值,并不知道自己的未来是充满着各种可能性的,并不知道勇气和活力是一种生命的绽放。
这些青少年中的一部分人因为恐惧和滥用自己的力量,不断破坏着自己的天赋与才华。
当李仑走进他们时,既不深情说教,也不机械鼓励,只是进入他们的世界,邀请他们为自己的存在探求意义,就好像他们要在自己的领地上学会主宰一样。
相信这场宏大又细腻的“成人礼”,能让他们找到自己未来的无限可能性,寻找生命的绽放。
特殊职业需要特殊的爱
这是一群拥有特殊使命的职业团体——警察和教师。
他们的工作责任使他们无暇在家庭里享受与亲人交流的自由,一种牺牲感模糊了自由和责任的边界。
李仑试着倾听、理解他们,帮助他们更好地在职业角色和家庭角色之间寻找新的平衡,创造性地、艺术性地在国家需要和家庭需要之间重新为自己赋能。
家庭与社会,或者爱与工作,是人生的两大支点。
哪一个更重要,是每个人自己决定的,然而这两个部分的能力却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幸福。
生活状态无时无刻不在改变,尝试找到新的平衡,才是对生活最好的爱。
04
写在最后
如果我们把目光聚焦在人类的内心世界,就会发现一些痛苦的终极议题,比如死亡、孤独、自由与责任、意义感等。
而面对这些痛苦时,希望《被治愈的时间》一书可以为那些困惑、孤独或被孤立的人,以及质疑生活是否值得的人带去一线希望。
正如村上春树所说:“这世上肯定有某个角落,存在着能完全领会我想表达的意思的人。”
就像作者克里斯蒂·泰特献遇见罗森医生,以及这些年来与她并肩的团体治疗组员们。
其实,对作者而言,让他人走进她黑暗的内心角落,是她所经历的最可怕的过程之一,但这同样也是最有价值的人生经历。
即刻踏上你的转变之旅,勇敢迈出第一步吧,因为人人皆有焕然新生的可能。
作者简介:天楠,天南海北,愿与你同行。
THE?END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亦可购买
▽
文化名人纪念演讲
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
梁漱溟文化思想
|
叶圣陶孙女回忆叶氏文脉
|
柳诒徵先生纪念讲座
|
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
陈作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
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
林散之、高二适先生纪念讲座
|
钱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
阮玲玉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讲座
|
上官云珠、周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
孙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周年纪念论坛
|
王阳明逝世四百九十周年纪念论坛
|
文化名家系列讲座
莫砺锋:开山大师兄
|
周文重:国际关系新格局
|
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
|
周晓虹: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中国化
|
周晓虹对话钱锁桥
|
周晓虹、张新木、刘成富、蓝江对谈:消费社会的秘密
|
群学君对话舒国治
|
群学君对话叶兆言
|
黄德海、李宏伟、王晴飞、王苏辛、黄孝阳五作家对话
|
孙中兴:什么是理想的爱情
|
杜春媚对话郭海平
|
程章灿:作为诗人与文学史家的胡小石
|
谷岳:我的行走之旅
|
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情
|
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
|
周志文:人间的孔子
|
严晓星:漫谈金庸
|
周琦:越南法式风情建筑
|
魏定熙:北京大学与现代中国
|
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
|
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系列高峰论坛
|
毕淑敏读者见面会
|
徐新对话刘成
|
谢宇教授系列演讲
|
王思明:茶叶—中国与世界
|
祁智对话苏芃:关于写作
|
甘满堂:闽台庙会中的傩舞阵头
|
张静:研究思维的逻辑
|
翟学伟:差序格局——贡献、局限与新发展
|
应星:社会学想象力与历史研究
|
吴愈晓:为什么教育竞争愈演愈烈?
|
李仁渊:《晚清新媒体与知识人》
|
叶檀读者见面会
|
冯亦同:金陵之美的五个元素
|
华生、王学勤、周晓虹、徐康宁、樊和平对话
|
城市文化与人文美学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一期)
|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二期)
|
大唐风物,侘寂之美: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一期)
|
大唐国宝、千年风物: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二期)
|
当颜真卿遇上宫崎骏: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三期)
|
史上最大正仓院与法隆寺宝物展: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
|
梦回大唐艺术珍品观展会
|
四姝昆曲雅集:罗拉拉、单雯、孙芸、陈薇亦
|
昱德堂藏扬州八怪精品展
|
《南京城市史》系列人文行走活动
|
《格致南京》系列文化活动
|
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美学系列讲演
|
“文学写作与美好城市”高峰论坛
|
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
|
首届微城市文化论坛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一期:南京运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二期:明孝陵)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三期:文旅融合)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四期:城南旧事)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五期:灵谷深松)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六期:清凉山到石头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七期:从白马公园到明孝陵)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八期:从玄武门到台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九期:从金粟庵到大报恩寺)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期:从夫子庙到科举博物馆)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一期:从五马渡到达摩洞)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二期:从狮子山到扬子饭店)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三期:从南朝石刻到栖霞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四期:牛年探春牛首山)?|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五期:中山陵经典纪念建筑)
|
从南京到世界:第一届微城市论坛
|
园林版昆曲舞蹈剧场《镜花缘记》
|
秋栖霞文学日系列活动
|
社会科学研修班与专题课程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8)
|
社会科学经典理论与前沿方法暑期班(2019)
|
口述历史与集体记忆研修班(2020)
|
中国研究:历史观照与社会学想象力学术研讨会
|
中国社会学:从本土化尝试到主体性建构——纪念中国社会学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
|
第一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
(2018)?|
第二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9)
|
长三角论坛2019新春学术雅集
|
第三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20)
|
新书分享会 | 经典品读会
《金陵刻经处》
|
《生活的逻辑: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1927-1937)》
|
《谢辰生口述》
|
《袍哥》
|
《年羹尧之死》
|
《朵云封事》
|
《两性》
|
《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
|
《东课楼经变》
|
《旧影新说明孝陵》
|
《光与真的旅途》
|
《悲伤的力量》
|
《永远无法返乡的人》
|
《书事》
|
《情感教育》
|
《百年孤独》
|
《面具与乌托邦》
|
《传奇中的大唐》
|
《理解媒介》
|
《单向度的人》
|
《陪京首善》
|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
《诗经》
|
《霓虹灯外》
|
《植物塑造的人类史》
|
《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
|
《拉扯大的孩子》
|
《子夜》
|
《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
|
《骆驼祥子》
|
《朱雀》
|
《死水微澜》
|
《通往父亲之路》
|
《南京城市史》(新版)
|
《被困的治理》
|
《双面人》
|
《大名道中》
|
《笺事:花笺信札及其他》
|
《九王夺嫡》
|
《乡土中国》
|
《白鹿原》
|
《冯至文存》
|
《在城望乡》
|
《海阔天空》
|
《遗产的旅行》
|
《城堡》
|
《被遗忘的一代:第四代导演影像录》
|
《了不起的盖茨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