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地求供水与沙漠植树的是非曲直

  

  近日,林场主孙先生下跪哭诉当地煤矿开发影响其种树水源的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从3月28日起,孙先生及其女儿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多条该事件短视频,将煤矿占用林地,阻断林场灌溉用水等情况一一介绍,视频中一家人都为此事痛心哭泣,无数网友声援称“不该让环保人受到欺负”。

  

  孙先生跪地求供水

  有人反对孙先生植树

  事件披露并为全国广为知晓后,3月29日下午,涉事煤矿就供水事宜与林场主人孙先生协商。但3月29日晚,孙先生女儿告诉媒体,目前林场仍未恢复供水,也没有得出解决办法。

  植树造林,造福千秋后代,这是人们共同的心愿,也是一个基本的认知,因为树木可以挡住风沙,守住良田,维护生物多样性。因此,也才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说。但是,另一个问题也随之出现了,在沙漠植树造林是否就是只有好处,没有弊端。

  针对这个问题,微博认证账号@濒危物种基金发文表示,孙先生在当地种植的树木种类并不能治沙,相反甚至会导致原生植被破坏,使荒漠变沙漠。因此,有关部门应该立即制止孙先生在荒漠种树。

  

  @濒危物种基金提出的理由是,从媒体的直播画面中可以看到,孙先生种树的地方原生植被很好,他们都是在其空隙处挖坑种树,现在贸然种下那么大的树,对原生植被的地下水资源是一种掠夺。其次,“种的树二十年了还需要浇水才能活,这并不是治沙,而是把抽水机安放在沙漠,无尽地破坏地下水和荒漠生态。”

  同时,从可辨认的孙先生种植的树种来看,有速生杨树等完全不适合沙漠种植的乔木,可能对当地原生植被造成破坏。

  因此,@濒危物种基金认为,当地政府如果不予制止这样不科学合理的治沙植树方式,任由舆论裹挟,将使当地生态系统深受其害,“我们建议当地职能部门客观回应事实,引导舆论理性回归,引导公众关注荒漠保护。”

  对于孙先生的沙漠种树与当地煤矿是否存在争夺水资源的问题,当然需要调查,而且涉事煤矿曾发生过未建好污水处理站时就进行排污、未经依法批准就占用土地建厂房、无开采许可情况下不但采煤还在卖煤等情况。相关情况最初被媒体曝光时,当地监管部门直言“没办法处理”。因此,需要趁此事曝光的热点,对相关企业生产是否违背环境保护,以及是否与孙先生的植树造林争夺水资源进行调查,彻底解决当地的环境保护问题,推进环境向好发展。

  治理沙漠需要科学植树

  不过,@濒危物种基金也确实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在沙漠植树造林才是科学的、适宜的,因而能起到有利于改造和保护环境的作用。一些研究已经揭示,在沙漠只是种植高大的乔木和速生林既不能有效防护风沙,还有可能造成原本就缺水的沙漠更加缺水,以及荒漠的沙漠化。

  2011年,北京林业大学曹世雄教授发表在国际著名地学期刊《地球科学评论》(Earth-Science Reviews)发表了一篇题为 “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过度依赖造林:生态恢复中的经验教训”的论文,其中提到了几个重要问题。

  

  从1952年到2008年,中国在超过27.2%地区(主要是在西北、华北和东北的三北地区)进行人工造林。但是在1952-2005年间,通过造林工程,只有24%的树存活了下来。但另一方面,水土流失的程度在过去30年间有所扩大,而且中国干旱-半干旱区的沙漠化速率从1950年代中期的11%,发展到1980年代中期的57%,再到2000年代早期的19%。

  显然,大规模造林取得了成果,但并非十分显著,原因何在?

  曹世雄教授总结的原因是,中国的干旱地区主要是由原生的盐生灌木、干草原和热带草原植被以及草本植被的群落构成。但是,在中国的西北干旱区采用的是单一的植树造林,主要种植乔木来抑制沙漠化和沙尘暴的产生。

  而要在短期内看到植树的效果,人们就会选择种植那些快速增长、寿命短的树木,例如速生杨树。速生乔木的根会生长到更深的地方汲取当地大量的地下水,使得当地地下水水平面不断下降,土壤表层的水含量也逐步降低。结果是,当地原生的草本植物反而难以利用水分,造成原生草本植物的死亡。

  

  缺水导致树木枯死

  调查表明,在陕西省,人工造林使土壤水分和树木冠层以下光照减少,人工造林的地区植被覆盖率减少了30.5%。植被覆盖的减少又导致地表粗糙度的下降和近地表的风速的增加,并增加地表径流。这些因素结合起来,导致土壤进一步流失。

  另外,种植的大型乔木和一部分灌木也增加了这个地区的水蒸散发,也进一步加剧当地的水分流失。因此,在沙漠化或干旱地区单一种植树木,一是并不能完全绿化和固沙,二是造成地下水的过度消耗。这两个结果最后集中到一个结果,沙漠治理效果并不太好。

  多元种植效果更好

  其他一些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因此,相当多的研究人员建议,改造沙漠并非只是单一地植树造林,尤其不要单独种植乔木和速生林,而是要合理种植,从乔木到灌木,再到草皮和植被都要种植,并且要减少树木的密度,在原生植物的环境上进行改良,以多元和立体的方式植树造林,才能达到治理沙漠的良好结果。

  

  孙先生买水植树

  而且,根据这个理论,要改造沙漠和固沙,也不必完全是植树,而是应当在固沙策略上想办法,如种植草皮和提高沙区地表粗糙度,以减少大风所带来的扬尘。从2005年后,在治沙的过程中,中国研究人员和三北地区当地群众创造和采用了生物固沙、草方格沙障固沙等技术。

  生物固沙也即植物固沙,需要乔木、灌木、半灌木和草本种植结合起来,不能只栽乔木,由此可以提高沙区的地表粗糙度,如砂生槐、杨树人工林、花棒、梭梭树和藏沙蒿等的种植都能将地表砂粒提高到11毫米以上,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少扬尘。

  

  梭梭树(灌木)

  另一方面,也要采用创新和发明制作的阻沙设施,如尼龙网格沙障、仿真植物沙障、网格袋沙障、化学固沙剂等。同时,还可以采取作物留茬、免耕或春季耕作的方式,以防止地表扬沙。但是,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时间,没有几十年的积累和努力,是不可能获得显著效果的。

  由于坚持了立体植树造林和固沙,中国治沙的成果也是显著的。2019年第六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9年,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57.37万平方千米,沙化土地面积168.78万平方千米,与2014年相比分别净减少37880平方千米、33352平方千米。重度荒漠化土地减少19297平方千米,极重度荒漠化土地减少32587平方千米。

  2019年沙化土地平均植被盖度为20.22%,较2014年上升1.90个百分点。植被盖度大于40%的沙化土地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5年间累计增加791.45万公顷。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土壤风蚀总体减弱。2019年风蚀总量为41.79亿吨,比2000年减少27.95亿吨,减少40%。

  

  过去和现在的毛乌素

  联合国的统计是,全球2000-2017年的新增绿化面积中,25%以上来自中国,中国对全球绿化增量的贡献比居全球首位;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库布其沙漠植被恢复;距北京仅有180公里的塞罕坝通过人工种植形成了112万亩人工林海,大大减轻了沙尘对京津的侵扰。

  通过调查和协商来解决供水矛盾

  现在需要调查和明确的是,孙先生承包的林场种植的是什么树,是否有林业人员和科学家的指导,是否进行了科学的多元和立体种植。根据初步披露的事实,孙先生与灵武市马家滩镇人民政府于2003年7月17日签署了《荒沙地承包合同》,将马家滩镇马家滩村(1-2队)的荒沙地发包给孙国友,总面积10000亩,期限50年,用于生态建设、种树、种草、经济林、养殖综合开发为一体。

  现在,承包的林场又增加到约20000亩,已经有15000亩林场种上了树苗,本打算今年等供水恢复,把剩余的5000亩也补种上新树苗。如今,供水问题暂未得到解决,林场内的树木都受到了影响,“新种的树苗如果没有灌溉很容易死掉。”

  

  孙先生搬运树苗栽种

  需要弄清的是,孙先生承包林场后,是否从事了多元和立体种植,是乔木、灌木、半灌木和草皮一起种植,还是只种植了如@濒危物种基金指出的高大乔木和吸水的速生树。如果是单一种植乔木,就需要改变,进行多元和立体种植。但是,从合同内容和现在的情况看,孙先生也种植了一些耐旱的梭梭树和灌木,说明是在进行种树种草的多元和立体种植。

  但最终,都需要在调查和科学认证的基础上,才能确认孙先生的植树造林是否适宜当环境,以及是否应当获得足够的供水。现在,既不能轻率否认孙先生的植树造林,也不能全面肯定孙先生的植树造林。而且水资源的供给还需要当地协调解决。

  

  参考文献

  1.宁夏万亩林场主“跪地求水”,家属:协商结束,尚未供水,新京报,2023年3月29日

  https://news.sina.com.cn/o/2023-03-29/doc-imynqenw8179781.shtml

  2.Cao, S., L. Chen, D. Shankman, C. Wang, X. Wang, and H. Zhang (2011), Excessive reliance on afforestation in China's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Lessons i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Earth-Science Reviews, 104(4), 240-245.

  3.认知沙尘暴 敬畏大自然,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2020-05-15

  http://www.forestry.gov.cn

  4.成都山地所在雅江河谷防沙治沙生态工程成效评估研究中取得新进展时间:2022-04-14

  https://doi.org/10.1016/j.iswcr.2021.0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