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钱学森归国前收到电报:中途切勿下船,50年后才知发报人真实身份

  原标题:钱学森归国前收到电报:中途切勿下船,50年后才知发报人真实身份

  1955年10月8日中午时分,位于深圳的罗湖口岸缓缓打开桥门,等候多时的行人神色匆忙地踏上罗湖桥,行色匆匆的奔赴下一个目的地。

  深圳罗湖桥是早年间联系大陆和香港的重要通道,每天都会在固定时间开放,以方便大陆和香港之间的往来。

  那天的众多行人中隐藏着一支特殊的归国的旅人。

  为首的那名中年男人神色肃穆,仔细看似乎还可以看见眼眶中噙着的热泪。跟随他同行的还有一位中年妇人和两个小孩,无一例外,每个人都神色庄重,却又小心翼翼。

  在桥的对岸,也有一位中年男人在拿着照片紧张的搜寻着与照片长相一致的面孔。这位拿着照片的人叫朱兆祥,是当时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筹备负责人。因为紧张,朱兆祥捏着照片的手都在微微颤抖。

  猛然间,朱兆祥的双手被那位眼含热泪的中年男人握住了。看到面前这位男人滚滚而落的泪水,朱兆祥瞬间意识到,眼前的一行人就是他翘首以盼良久的钱学森及其家眷。

  为了这一刻,钱学森一家已经等了足足5年时间,其间还经历了身陷囹圄、遭受软禁、特工监视等种种磨难。而就在回国之前,钱学森还收到的一封来自父亲的电报,上面写着:切勿中途下船。可见此行的凶险。

  但这些磨难都没等阻挡钱学森迫切地归国心,与强烈的爱国热情。

  为什么美国坚持不愿意放钱学森回国?钱学森身上到底背负着怎样重要的机密使得美国人如此忌惮?整个归国过程中又经历了怎样的曲折与磨难?

  赤子之情报国心切,意图归国困难重重

  1949年4月20日,解放军渡江战役正式打响。与此同时,毛主席和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种种迹象都预示着中国即将解放,一个全新的红色中国即将诞生在古老的东方大地上。

  新中国即将成立的消息令海外华人振奋异常,无数海外华侨纷纷准备待政局稳定之时即刻启程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为百废待兴的中华大地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此时远在美国的钱学森刚刚接受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邀请,担任古根海姆喷气推进中心主任、航空系教授和加州理工学院终身受聘教授。众多冠冕加身的钱学森此时也不过年仅36岁,是当时加州理工最年轻的华人终身教授。

  1949年5月20日,钱学森收到了一封特殊来信,寄信人是美国芝加哥大学金属研究所研究员葛庭燧教授。在信中,葛教授将曹日昌教授代表中国“北方当局”写的信转达给了钱学森。

  曹日昌教授当时在香港大学任教,同时兼任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香港分会的职务,负责联络和争取海外留学生和学者归国。

  在信中,曹教授情真意切地表达了新中国对钱学森的殷切期盼,详细介绍了新中国百废待兴的现状,诚挚邀请钱学森回国领导新中国的航空领域建设。整封信可谓是用语真切,读来不禁为之动容。

  钱学森虽然远在大洋彼岸,却通过新闻报道不间断地关注着国内的政局变化。聪明的他自然知道,信中的“北方当局”指的就是中国共产党。

  葛庭燧教授也再另写了一封信,期望钱学森能够带头响应祖国的期望,带领海外的知识分子“致力建设,造福新中国。”

  接到来信的钱学森按捺不住心中喷薄而出的激动和喜悦,将这两封信翻来覆去地看了一遍又一遍。

  从当初远赴重洋踏上漫漫求学路开始,他等这一刻已经太久太久。祖国母亲的殷切召唤,让怀揣着赤子之心的他看到了报效家国的曙光。

  稍稍平复心绪后,钱学森立刻拨通了同在加州理工任教的林家翘教授的电话,询问他有没有收到最新的关于祖国的消息。

  电话那头的林家翘也难掩激动之情,大呼钱学森这通电话来得正是时候,因为他刚刚收到早些时候回国的周培源教授寄来的信。

  周培源在信中真实、详尽地描述了他归国后在北平的所见所闻,可谓是他们关于国内近况的第一手资料。

  钱学森撂下电话后就匆匆前往林家翘家里,甚至没来得及穿上外套。在林家翘家中,钱学森看到了周培源的亲笔信。

  从这些文字中,钱学森知道了北平的老百姓热烈地簇拥着解放军进入城门,也知道了解放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在读到解放军主动保护好古城建筑时更是连连称赞。

  祖国和人民的召唤,清朗爱民、尊重科学和教育的政府,使得钱学森坚定了回国的信心。

  下定决心后,钱学森主动写了两份辞职信,要求辞去美国海军军械研究所顾问的职务和退出美国国防部空军科学咨询团。

  然而,回国的计划却并未如钱学森预想得那般顺利和美好,此时满怀期待的钱学森一家还不知道前路是何等的曲折与漫长。

  钱学森提交辞职报告之后就兴致勃勃地着手准备着与回国有关的各项事宜。

  然而,美国海军方面却迟迟不肯给出答复,关于辞职报告的审批一拖再拖,最后陷入了无限延期审批当中。

  为了能够顺利回国,钱学森不得不亲自前往美国国防部,再三催促关于两份辞职报告的答复。

  经过美国军方的横加阻拦和无端干预,直到1949年底钱学森才等来同意他辞职的答复。

  本以为事情最棘手的部分已经成功解决,却不曾想,美帝国主义才刚刚亮出带血的魔爪。

  1950年6月6日,正在加州理工办公室奋笔疾书备课的钱学森迎来了两位不速之客。

  这两位不受钱学森欢迎的来访者,是美国联邦调查局委派的两名特工。

  他们的来意很简单,主要是询问钱学森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及参与共产党活动的情况。

  同一天,美国海陆空三军指挥部正式签署了禁止钱学森参加涉密研究的通知。

  经此一事的钱学森敏锐地意识到美国政府正在将充满恶意的怀疑与诬陷投向自己,此等无耻行径很快就激怒了这位素来正直、行事端正的科学家。

  1950年6月19日,钱学森发表了一封令全美国人震惊的声明。

  在声明中,钱学森宣布自己将辞去在加州理工学院的一切职务,并即将返回自己的祖国。

  除此之外,钱学森更是直言不讳地表明,在过去的10年间,他在美国一直是一位受欢迎的客人,并且他也为美国的科学进步贡献良多,他深信这是一种互惠关系。

  “既然现在这种受欢迎的地位已经不复存在,而怀疑的阴影也在头上盘旋,那么,最绅士的方式就是离开。”

  作为世界公认的力学和应用数学界权威、卓越的空气动力学家和现代航空科学即火箭技术的先驱者和创始者,钱学森身上背负着太多的头衔与名誉。

  而这样一位人才选择回到新中国,将对美国造成重大损失。

  消息一出,即刻就在美国社会各界引起轩然大波。

  一时之间,针对此事的各种观点纷呈迭起。既有意图挽留他继续留在美国的,也有指责他辜负美国培养教育之恩的。

  不论外界声音如何,钱学森都不予理会,更不屑与之争辩。早已决定回国的他正在积极地为回国做准备。

  不仅早早地雇佣搬家公司,将全部家当都打包在八个木板箱里,更是辗转多种渠道订好了从温哥华直飞香港的机票。

  正当钱学森满怀期待地准备踏上归途时,一件早有预谋的“意外”发生了。

  1950年8月23日当晚,钱学森刚抵达洛杉矶国际机场就被美国司法部移民归化局扣押在了当地。

  稽查队向钱学森出示了一份文件,那是司法部不允许钱学森离开美国的命令。

  随之而来的,是美国联邦调查局以涉嫌机密为由扣押了钱学森提前运往海关的八个行李箱。

  他们将钱学森行李箱中所有关于文字性的东西都用微型胶卷拍摄记录,足足拍摄了有12000多张,甚至还编制成了详细的目录。

  为了“合理合法”的限制钱学森离境,美国当局大肆诬陷钱学森企图携带机密出境,宣称钱学森触犯了“出口控制法”,并以此拒绝钱学森的出境要求。

  此等诬陷造谣的假新闻激起了钱学森的激烈反抗。

  在美当局发布造谣新闻的第二天,钱学森就在报纸上发表声明称自己带走的仅仅只是一些个人的笔记资料和曾经的备课笔记。

  更是直接表明自己一点也不打算以任何不被接受的方式离开美国。

  钱学森的坦荡与正直更加衬得美国当局的卑鄙与无耻,也引起了美国舆论的广泛同情。

  经过长达两个月的研究,不得不无奈承认没有在其中发现有机密文件,并最终将行李箱归还给钱学森。

  就当钱学森一家以为此事能告一段落时,却不曾想更为严峻的考验即将到来。

  回国之路艰辛漫漫,神秘电报及时提醒

  1950年9月7日下午,钱学森的家门被两名陌生男人扣响。

  毫无防备的钱学森以为是普通的推销人员,就直接打开了家门。见钱学森开门,这两人迅速出示了一份搜查令,并以莫须有的“企图运输秘密文件”的罪名将钱学森逮捕。

  原来这两人的真实身份是美国移民归化局的两名特工,逮捕钱学森后,两人便簇拥着钱学森坐上了早已在一旁等候多时的汽车。

  突如其来的变故使钱学森和妻子蒋英一时之间不知所措。

  待缓过神来后,钱学森已经被带到了圣佩德罗郊外的一座监狱里。

  钱学森被“特许”关押在一座单人房间,其目的是彻底断绝钱学森与外界的交流与联系。

  在被关押的15天内,钱学森不被允许和任何人讲话,每天晚上狱警会每隔15分钟就开灯检查一遍他是否在牢房之内。

  很快,经过妻子蒋英和众多华侨的努力,钱学森的不公待遇被《纽约时报》公开报道,彻底在美国社会流传开来。

  为了替钱学森洗清冤屈,加州理工学院的院长李·杜布里奇和钱学森的导师冯·卡门及一众好友四处奔走,积极设法营救钱学森出狱。

  经过众人的不懈努力,钱学森终于被允许以缴纳一万五千的美金的超高额保释费保释出狱。

  在当时的美国,一般绑匪索要绑架赎金的金额大多数只有一千美金左右。

  1950年9月23日,钱学森在经历了15天的牢狱之灾后终于得以走出监狱。

  妻子蒋英亲自开车来接丈夫回家,见到丈夫的第一眼,蒋英险些没有认出来眼前这个憔悴、枯瘦的男人是曾经意气风发的丈夫。

  15年的非人折磨使钱学森硬生生地瘦掉了30磅。

  更为可怕的是,保释出狱并不代表着这一案件的完结,美国司法部将持续对这一莫须有的、凭空捏造的罪名进行持续审查。

  在整个案件审理期间,钱学森的行踪都将受到美国政府的严密监控。

  每天去了什么地方、见了什么人、读了什么信件都会被如实记录在案,毫无隐私可言。

  钱学森的妻子蒋英是一名音乐家,但是长期的监视和软禁让她毫无从事艺术的条件。

  他们一家不敢雇保姆,因为害怕保姆被美国政府收买来监视自己的一举一动。无奈之下,蒋英只能放弃了全部的事业,一心一意在心中做起了全职太太。

  但是现实的苦难并未磨灭这一家人赤诚的爱国心,他们始终都没有拆开那八个行李箱,家中也常备三个准备妥当的行李箱。

  一旦美国同意他们回到中国,那他们将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拎着箱子出发。

  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也时常写信鼓励他,让他不要熄灭自己心中的拳拳报国情。

  钱均夫的其中一封家书写道:“人生难免波折,岁月蹉跎,全赖意志坚定……相信吾儿对科学事业的忠诚,对故国的忠诚;也相信吾儿那中国人的灵魂永远是觉醒的。”

  父亲的嘱托,故国的召唤,无时不在拨动着钱学森的心弦,他决定自己不能再坐以待毙。

  时间很快来到了1955年5月,那时新中国在经济、国防、科技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成就,抗美援朝的胜利更是帮助我们在世界上彻底站稳了脚跟。

  钱学森有一天在《人民画报》上无意中看到了北京正在举行盛大的游行活动,而在毛主席身边站着的,正是父亲钱均夫的老师陈叔通老先生。

  当时中美双方正在就双方战俘、侨胞等问题展开谈判,美国政府毫无廉耻地宣称“中国留学生愿意回国者皆已放回”。

  见此消息的钱学森心急如焚,决定冒险写信给陈叔通老先生求援,请他寻求祖国的帮助和救援。

  1955年6月15日,钱学森将事先拟好的信件草稿用繁体字公公正正地誊写在了香烟盒内的衬垫纸上,借口外出逛超市时趁美国特工不备,将信件投进了商场的邮筒内。

  钱学森在信内充分诉说了自己及一众高知华侨的爱国之情,以及自己长期不得归国的焦急与痛苦,更是怒斥了美国政府的无耻谎言。

  钱学森的信件经由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之手顺利传到了中央层面。

  周总理亲自看过信件之后沉默了良久,发出了深沉的叹息。这叹息即是为了钱学森的痛苦遭遇而叹息,也是为了那些不得归国的海外游子而叹息。

  周总理深知这一信件的重要性,他迅速联系了正在日内瓦负责与美国谈判的王炳南,指示他务必在谈判中利用好钱学森的亲笔信,并积极设法让钱学森归国。

  钱学森的亲笔信经周总理批示,迅速转送到了王炳南代表的手中。在中美大使级谈判中,美国代表继续坚持中国留学生不愿归国的无耻言论。

  见状,王炳南代表直接拿出了钱学森的亲笔信,美国大使自知谎言已被拆穿,尴尬不已。

  后经过与美方谈判代表的持续交涉,最终以提前释放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俘获的11名飞行员将领为交换条件,换取了钱学森回国。

  1955年8月4日,钱学森终于等来了允许他回国的通知。确认了消息的准确性后,钱学森激动的热泪盈眶,握着妻子蒋英的手泪流不止。

  见识到美帝国主义的虚伪与狡诈之后,钱学森一刻也不想再待在美国,迅速着手买最近日期的船票回国。

  和钱学森同样激动的,还有我国的外交部。

  外交部在第一时间就给钱学森发电报,让钱学森确认归国时间与行程,并让他将准确的行程信息发电报告知陈叔通老先生,以便我国派人迎接。

  在钱学森启程的前一天,加州理工学院的院长杜·布里奇亲自前来拜访,他试图做出最后的挽留。

  钱学森显然早已知道他的来意,不等院长开口,钱学森主动说:“只要能回到我的祖国去,无乱让我做什么,哪怕是种苹果的,我也是快乐的!”

  送走杜·布里奇后,钱学森又收到了一封署名父亲钱均夫的电报,电报中嘱咐钱学森在归国途中千万不要下船,到达边境站后会有朋友在那里迎接。

  当时的钱学森还不知道,这封电报并非自己的父亲所发,也是这封神秘电报让钱学森避开了一大险境。

  念念不忘终得回国,两弹一星助力发展

  钱学森一家当时乘坐的邮轮经由美国旧金山启程,其间经过洛杉矶、夏威夷、日本横滨、菲律宾最后抵达香港九龙,经由香港再入境大陆。

  整个旅程前后要经过21天时间。

  在这21天的旅途当中,暗杀、迫害、绑架等等危险都有可能出现。唯一能保持绝对安全的方法就是在这21天当中不离开轮船半步。

  根据当时的国际条例,邮轮上属于美国领土,一旦在美国领土上出事,将对当时微妙的中美关系造成不可逆的影响,而这正是美国政府不想看到的。

  在钱学森启程当天,加州理工学院的院长杜·布里奇并未前来送行,而是意味深长的对身边的人说:“他回家一定不是去种苹果的。”

  钱学森一家当时返乡情切,订的是最早邮轮的三等船舱。

  船上的旅途艰辛异常,但钱学森一家坚持不下船透气,坚持不离开邮轮上岸走动。

  得益于那封电报的提醒,钱学森意识到:“我一离开这个船,就相当于离开美国领土,他们就可以对我不负责。或许就会想办法把我整死。”

  1955年10月8日,钱学森一家经过漫长而艰辛的旅程终于抵达香港九龙。

  经过中国外交部的安排,香港政府以“押解过境”为理由将钱学森一家送到了连接香港与大陆的深圳罗湖口岸。

  为防止意外出现,经过钱学森夫妻的商量,蒋英担负了一项艰巨而又伟大的任务。就是在众人经过罗湖桥到达桥对岸时,一旦出现有人暗杀的情况,蒋英必须第一时间用身体护住钱学森,用自己的牺牲来保全丈夫。

  幸而吉人自有天相,众人的努力终究没有被辜负,钱学森一家平安归国了。

  1955年10月12日,钱学森一家终于来到上海,与阔别多年的父亲钱均夫得以相见。谈及那封提醒他不要下船的电报时,钱均夫意外地表示那封电报并非自己所发。

  钱学森等人虽然疑惑,却也因为刚刚回国且并未造成恶劣影响而未曾深究。

  10月28日,钱学森终于来到了新中国的首都,看到天安门前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钱学森再也抑制不住喷薄而出的爱国之情,喃喃地说:“祖国啊,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钱学森抵达北京后受到了毛主席的亲自接见,并任命他为中科院力学研究所所长。

  一年之后,由他受命组建的我国第一个火箭及导弹研究机构正式成立。在随后的岁月中,钱学森更是协助组织实施了中国首次导弹与原子弹相结合的实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两弹元勋”。

  1970年4月,钱学森更是牵头组织实施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任务,成为新中国科技史上的里程碑。

  直到2005年,钱学森一家人才知道,当年那封提醒他不要下船的神秘电报是经由周总理批准,中国外交部化用其父亲的名义发的。

  目的就是让他时刻提防着美帝国主义的陷阱与恶意。

  从钱学森1955年回到祖国怀抱,到他2009年与世长辞,他一直为了祖国的发展殚精竭虑、尽心尽力。他璀璨绚丽、光耀千古的一生,将一直成为我国科研工作者的灯塔与指路明灯。

  结语

  爱国之情是通过实践和锻炼而养成的一种眷恋故乡的感情。

  钱学森不仅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先驱,也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楷模。在他的心中涌动着的是一颗为国奉献的心。

  在漫长的时光和曲折的磨难中,钱学森始终用智慧和勤奋自我淬炼。他凭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将中国的导弹事业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为中国航天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老一辈科学家为了祖国的发展如此殚精竭虑,我辈更当自强。

  参考文献:

  【1】王渝生.我的事业在中国 我的归宿在中国 回国艰辛路漫漫 中国航天之父 中国导弹之父 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J】.中国科技教育.2021(12):72-73

  【2】吕成冬.科学与忠诚:钱学森鲜为人知的艰辛回国路【J】.记者观察.2022(01):83-87

  【3】王文华,王曦.新中国迎来人民科学家——钱学森艰难曲折的归国路【J】.传记文学.2019(11):16-35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