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老农创作一首18字的诗,竟获国家级文学奖和万元奖金遭到非议

  “这就是抄袭!”2016年,湖南一70岁老农创作一首18字的诗,竟获国家级文学奖和万元奖金。没想到,却因此遭到非议……这位老农名叫危勇,家住湖南湘阴县鹤龙湖镇。父母在他很小时就去世了。虽然他因贫穷只读到小学四年级就辍学了,但他一直对古诗词有一种莫名的喜欢。遇到不认识的字,没人教时,他就自己查字典,自己摸索。小时候,其他同龄的小朋友都在打闹嬉戏,他却一个人待在屋里看书。《唐诗三百首》《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他全都看过。通过自学,他居然也摸清了古文的平仄、押韵和对仗等规则。到了少年时期,危勇便开始学习写作。因自己是个农民,所以他就以农村生活为题材,创作了许多跟农村相关的诗词。为了寻找写作灵感,他闲来无事便会骑着自行车在村里到处逛,一旦有灵感浮现,他会立即记录下来。之后,他会把自己创作的作品投到期刊或报纸上。在他十五六岁左右,他的诗就曾在《少年文艺》杂志上发表。经过多年的打拼,危勇的日子越过越好。在20世纪90年代,他花了6万元买了十几亩的水塘,如今价格已翻了几番了。村民们都夸他很有眼光。步入老年的危勇,既有房又有钱,子女也个个有出自息,并且还会舞文弄墨,深受村民爱戴。村里那些德高望重的老人做寿时,都很喜欢请危勇为其做祝寿诗。在他们看来,这是很有面子的事情。而接着发生的事,让他一下火遍了全网。一天,危勇看着他养了一群鸡,脑中浮现出骆宾王的《咏鹅》。这时,他灵光一现,心想:“我为何不做一首《咏鸡》呢?”他思考了片刻,头脑中出现了几个画面。草垛上,日光下,一只雄鸡昂首挺胸,对着晨曦啼叫,似乎在跟人们说:“天亮了,大家该起床了。”墙头上,月光下,这只昂首的雄鸡,对着皓月啼叫,好像在告诉人们:“夜深了,大家该睡觉了。”于是,一首《咏鸡》便应运而生了。“鸡,鸡,鸡,尖嘴对天啼。三更呼皓月,五鼓唤晨曦。”危勇对此诗很是满意,在他看来,三更对五鼓,皓月对晨曦,对仗工整,韵律优美。同时意境上也给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气息。2016年11月,湖南湘阴举办了一场农村文化活动。危勇以他的这首《咏鸡》参加了“农民文学奖”的比赛。谁也没有想到,年近七旬的危勇,竟凭借这首《咏鸡》,斩获了国家级“农民文学奖”。该诗只有18个字,却获得了一万元的奖金。算下来,他每个字就值556元。此消息传出后,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然而,当网友们读完此诗后,却众说纷纭。有夸奖这首诗很有农村气息,是首好诗;也有提出该诗与骆宾王的《咏鹅》过于相似,批评他这是抄袭。但危勇对这些评论并不在意。他觉得自己之所以能获奖,利益于热爱和努力。别人农闲时,不是在打牌,就是在到处晃悠。但他都是手捧诗书。这几十年累计下来,他已熟读的好几十本的诗书。古人云:“熟读诗书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危勇能在近70岁时写出《咏鸡》,其实与7岁的骆宾王一样,都是在熟读诗书后,胸有点墨,有感而发而已。其实,当今许多好作品,或多或少都有模仿、借鉴以往优秀作品的痕迹。只要模仿借鉴得好,有自己的新意,照样可以是佳作。危勇的爱好诗词,不仅仅是只读“圣人书”,而是将熟读的诗词带入生活中,观察周围事物,结合自己熟悉的农村生活,来创作自己的作品。可能在文化大家看来,危勇写的诗并不出彩,但他所的诗却将学以致用体现得淋漓尽致。“农民文学奖”奖的意义就是传播文化,建设新农村,让新农村有更积极的风貌,以影响更多的人去传播传统文化。而《咏鸡》这首诗正符合了这些点,所以,它能获得2016年第二届“农民文学奖”,可以说是实至名归。《工人日报》有一段话说得好:“《诗经》的国风、汉乐府中有许多农民写的诗歌,我们称之为经典。为什么今天,我们就不能接受带着泥土味道的作品呢?”百花齐放,才能姹紫嫣红。大家说是不是呢?

  

  参考资料:1.《农民写诗得奖,有何不妥》,2016-04-04,中工网—《工人日报》之《高谈阔论》。2. 《湖南70岁农民诗人18字〈咏鸡〉诗获农民文学奖》,2016年01月06日,中国作家网,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