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卧冰求鲤”的故事,是不是古人编造的?
原标题:“卧冰求鲤”的故事,是不是古人编造的?
元代郭居敬编成的《二十四孝》辑录了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卧冰求鲤是其中之一,讲的是晋代琅琊(今山东临沂)人王祥冬天为继母捕鱼的事情,这一故事被后世尊为奉行孝道的经典。
该故事最早出自干宝的《搜神记》第11卷:王祥字休征,琅邪人。性至孝。早丧亲,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每使扫除牛下。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母又思黄雀炙,复有黄雀数十入其幕,复以供母。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焉。
这段文字的大致意思是:
晋朝时有一个琅邪人叫王祥,他早年丧母,继母朱氏不爱护关心他,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不是。王祥因而失去父亲的疼爱,总是让他干打扫牛棚之类的脏活累活。后来父母生病了,王祥没有计较以前的是非,忙着照顾父母,一直没有去休息,连衣带都没有解开过。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后想吃鲤鱼,但因天气寒冷河水冰冻,无法捕鱼,王祥便脱去衣服赤身卧于冰上,忽然间冰层化开,从裂缝处跳出两条鲤鱼,王祥赶紧捉住鲤鱼回家供奉继母。继母又想吃烤黄雀,王祥就支上捕鸟的网捉黄雀,很快就有数十只黄雀飞进他的网中,他旋即捉来供奉继母。同乡的人感到非常惊讶,认为是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所致。
房玄龄等人在编撰《晋书》时,将这一故事收录其中。到元代时郭居敬将其列入《二十四孝》中。不过,《二十四孝》只编列了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没有讲捉黄雀的事情。
按说,卧冰求鲤作为二十四孝之一,是孝道教育的经典,应该在激励后人尽孝道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产生很深远的影响,但是,实际上却未必如此。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这个故事很可能是假的,是人们胡编乱造出来的。
看到这样的说法,有人可能会说,你胡说八道,竟然说二十四孝之一的卧冰求鲤是假的。我的回答是,你先别着急,先别骂人,让咱们静下心来认真地看看这个故事,认真地审视一下,认真地思考一下。
故事的关键部分是这样说的: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后想吃鲤鱼,但因天气寒冷河水冰冻,无法捕鱼,王祥便脱去衣服赤身卧于冰上,忽然间冰层化开,从裂缝处跳出两条鲤鱼。
我们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所谓卧冰求鲤,真真切切是假的,是古人胡编乱造出来的。
有人可能会说,这只是比喻,是一个神话故事,只是表达了人们的良好愿望。我的回答说,如果是比喻,是神话故事,就应该说明白了,让人们一开始就知道,它是虚构的,是假的。一个虚假的故事,不应该用来教导所有的人,更不应该用来教导天真无邪的孩子们。这个王祥,说得有名有姓,而且历史上确有其人,古代的名士们编造出这样一个故事,想骗谁?
就是这样一个虚假的故事,还堂而皇之地列为二十四孝之一,成为教育千千万万后人的经典,是不是非常荒唐?明明是假的,明明做不到的东西,还让人们去学习,作为他们的后人,是不是感到非常悲哀?一个虚假的故事,所造成的危害是非常巨大的。它不仅起不到教育孩子以及后人的作用,反而让人们学会了弄虚作假。古代社会产生了那么多的伪君子,这样的虚假故事应该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我们从这一事例中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呢?最重要的是,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下,二十四孝的其他内容是不是真的呢?有几个真的有几个假的呢?那些真正的孝有多少能够付诸实施呢?那些假的孝产生了多大的副作用呢?由此,我想到了古代的其他东西、我们传统文化中的其他内容,这其中有多少真东西有多少假东西呢?那些价值观,那些道德,那些说教,有多少可信的东西呢?
时代不同了,现在这个时代,已经不是古代了,不是那个圣人贤士们说什么就是什么的时代了,人们已经发现,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独立的头脑,都可以理性地去思考所有问题。对于二十四孝,对于传统文化,对于外来文化,对于其他一切东西,大家都可以用自己的头脑去理性地审视它,用科学的方法去思考它。
当然,我这样讲,并不是反对孝,也不是反对传统文化,而是希望大家不要被虚假的东西所欺骗了。对于真正的孝,对于货真价实的传统文化,对于其他一切经过审视后可以相信可以奉行的东西,我是举双手赞成的。我只是希望现在的人们及后来人不再被愚弄、不再被欺骗。我们要分辨真与假,我们也能够分辨真与假。
就因为卧冰求鲤孝道故事,王祥的仕途辉煌腾达,这也许跟《卧冰求鲤》的故事有某些关系吧!古代最高的美德就是“忠孝”二字,王祥的故事一定感动了乡邻,他的一路高升也就很好理解了。当然这只是猜测,无论故事真假,已经不重要了,因为这个故事传颂的是一种美德!
【原创文字,抄袭必究】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