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支招如何让青少年在数字化浪潮中避免“溺水”

  史上最严密游戏监管令发布 立足打赢“注意力争夺战”

  专家支招如何让青少年在数字化浪潮中避免“溺水”

  核心阅读

  网络游戏治理事关教育督导、出版管理、网信、通信管理、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作为社会利益的代表者,政府各部门要加强部门联动,主动承担责任,理顺合作机制,实现各部门有机衔接和一体化用力,做好面向企业和全体社会成员的监督、宣传、引导,共同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绿色、文明、和谐的网络空间。

  近日,一则由教育部、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印发的通知,犹如一颗重磅炸弹,投入了曾经沉迷网络的青少年群体及“恨铁不成钢”的家长群中,引发强烈关注。曾经令家长头疼、令社会担忧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问题,有望因此得到进一步解决。

  这则通知就是《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网络游戏内容、防沉迷要求、校内管理、家校协同以及就落实好此项工作加强监管问责等方面予以详细规定,充分体现了国家对预防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决心和信心。

  作为一线教育管理者,山东济南外国语学校校长刘新利深有体会地说:“《通知》体现标本兼治、内外联动、疏堵结合,充分突出了问题导向,特别是‘严格校内教育管理’‘推动家校协同发力’等要求切中肯綮,蛇打七寸”。

  沉迷网游好学生成绩下滑

  今年7月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网民1.8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94.9%,上网玩游戏的未成年网民比例62.5%,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刘新利说,网络游戏本身并无对错,但沉迷其中却百害而无一利。一方面,它极大地影响了青少年的学业发展,容易造成课堂注意力不集中、语言表达困难等问题,特别是针对自制力不强的学生,网络游戏无异于“电子海洛因”,使其沉迷其中而无法自拔,最终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人生的方向。另一方面,它也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校园里“小眼镜”和“小胖墩”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了影响我国青少年健康的两大重点突出问题,甚至个别不良网游添加了许多宣扬暴力、血腥、色情等不健康内容,让许多正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期的青少年误入歧途。

  北京市八一学校九年级学生沈菂是老师、家长、同学眼中的好学生,但有一段时间也曾热衷于玩网络游戏。“那还是小学六年级的时候,看到身边的同学拿着手机,联网对战,玩得不亦乐乎,让我看得眼热。”沈菂说。

  只是,随着和网络游戏的亲密接触,沈菂开始不能自拔沉溺其中,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迅速下滑的学习成绩,是逐渐变得慵懒的身体,是父母焦虑的眼神……沈菂说,如何摆脱网络游戏的诱惑,重新找回那个阳光乐观的自己,是包括其在内的很多同学都感到迷茫的问题。

  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安全教育指导专委会主任委员,北京教育学院科研处处长、教授李雯认为,青少年是数字世界的原住民。当代青少年经常被称作是“数字一代”“网络一代”,他们成长的历程一直伴随着网络游戏的蓬勃发展,他们是网络游戏用户中最年轻的群体,他们对网络游戏的潜在风险和主要危害往往认识不足、抵制乏力,非常容易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为此,预防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非常重要。

  构建复合管理教育体系

  引导青少年这一“网络原住民”群体健康上网、适度使用网络游戏产品,日益成为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的一项重要课题。

  今年6月1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其中增设的“网络保护”专章,明确规定了政府有关部门在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方面的职责。

  而此次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通知》,对加强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了网络游戏防沉迷的具体要求,构建了学校主导、家庭重视、中小学生发挥主体性、企业参与、各部门联动监管的复合管理教育体系,在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刘长海看来,有助于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加强网络保护的要求,促进广大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江苏省南通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郭毅浩认为,《通知》为教育部门依法履职,引导中小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对待、合理使用网络,预防和干预沉迷网络游戏提供了具体方法和实践路径。

  小小的沈菂也感觉到了不一样。看了关于这个文件的报道,又听父母讲解了其中的具体规定后,沈菂对一些规定印象尤其深刻,比如,要求网络游戏企业要确保游戏产品内容健康干净,不能妨害中小学生身心健康;要求游戏用户必须实名验证,防止中小学生钻空子;要求学校在加强手机管理的同时,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满足同学们身心发展需求;要求家长不仅要管好孩子,更要做好榜样,带头远离网络游戏;相关部门也要加强企业监管,对不遵守规定的害群之马依法严惩等等。

  “这个文件对网络游戏企业、学校、老师、家长,以及相关的管理部门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可以称为‘史上最严密’的游戏监管令。”沈菂说。

  为少年撑起法律保护伞

  如何将《通知》的规定落到实处?

  在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安全教育指导专委会委员,辽宁省北镇市实验小学副校长刘营凤看来,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家庭教育促进法从不同角度就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提出了明确要求。“法律就是硬规矩。这是在全面依法治国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宏观背景下,从根本上应对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问题的必要途径,法律的介入,使我国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政策得到立法的支撑,能够使得《通知》精神更好地贯彻执行。法律助力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为青少年撑起了法律的‘保护伞’。”

  同时,要多方共建“预防站”。“面对沉迷风险,以多方协同的方式进行干预,构建政府、学校、平台、家庭共同发力、齐抓共管的多方联动格局,完善工作体制,创新教育管理模式,形成完备的防护体系。”刘营凤说。

  其中,要发挥学校主导作用,为中小学生合理开展网络游戏提供全面指引。在刘长海看来,学校一是做好管理约束,督促学生养成合理开展网络游戏的习惯。二是做好思想观念引导,促使学生明确合理开展网络游戏的要点。三是做好环境营造,将引导和约束有机结合。丰富校园文体设施,提供有吸引力的课程、社团活动及其他课外活动,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

  作为一名教师,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劲松分校张勇也认为,学校要加强手机管理,要组织文体活动,要强化教育引导。从某种意义上讲,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是一场“注意力争夺战”。学校和老师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履职尽责,深入挖掘日常生活中的教育价值,和政府部门、家庭、社会一道,共同打好预防网络游戏沉迷“组合拳”,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虚拟的网络空间转移到现实学习生活中来,把中小学生引导到健康快乐成长的轨道上来,帮助他们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

  在教育部门和学校之外,刘长海提出,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要发挥家庭奠基作用,和学校联手引导子女养成合理开展网络游戏的好习惯;要发挥学生主体性,做好网络游戏中的自我管理,中小学生要提升网络素养,理性拥抱数字化时代,明智对待网络游戏,在数字化浪潮中努力增强“戏水能力”,避免“溺水”;要引导互联网相关企业加强行业自律,主动承担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责任;要落实政府各部门的联动监管责任,构建细密的管理教育网络。

  “网络游戏治理事关教育督导、出版管理、网信、通信管理、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作为社会利益的代表者,政府各部门要加强部门联动,主动承担责任,理顺合作机制,实现各部门有机衔接和一体化用力,做好面向企业和全体社会成员的监督、宣传、引导,共同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绿色、文明、和谐的网络成长空间。”刘长海说。(记者 张维)

  来源:法治日报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