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难出贵子:凿壁偷光的匡衡如何变成了贪腐的“胜天半子祁同伟

  寒门难出贵子:凿壁偷光的匡衡如何变成了贪腐的“胜天半子”祁同伟

  只要上过小学的中国必然知道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这个故事作为苦学典范,可以与“头悬梁、锥刺股”并称为“双骄”。由于刻苦学习,匡衡最后做了大官,还成了大汉王朝的宰相。然而出身贫苦的他却没有成为“为民请命”的好官,反而成为一个贪渎、心胸狭窄的恶官。他不仅排挤打败匈奴的英雄陈汤,而且还大肆兼并小民土地,最后因贪污被罢免。

  

  匡衡是东海郡人,他出身于世代贫农之家,家境十分贫寒。但是此人胸有大志,热爱学习,他在亲戚的帮助下走上了学术之路。他白天为他人打工,除了赚点生活费外,还可以获准到主人家读书。要知道,当时没有印刷术,一本书非常贵。所以匡衡只能用这种方式,来继续自己的学业。

  由于白天要工作,所以只能晚上看书。但是他的家里买不起油灯,所以到了晚上就看不见了。于是,他偷偷早开墙壁,借着隔壁的灯光刻苦读书,终于有所小成。

  然而匡衡不算太聪明的人,他参加了九次国家考试,直到最后一次才以丙等的成绩得以补为文学官吏。但是匡衡苦学不止,终于厚积勃发,成为大学问家。在重视经学的汉代,匡衡受到了大家的一致追捧和赞誉,官也越做越大。其中,汉元帝喜好儒术,与已经成为大学问家的匡衡很谈得来。于是到了公元前36年,匡衡成了大汉帝国的宰相,而且还封了侯。

  

  然而,自幼贫苦的匡衡并没有成为“为民请命”的好官,不仅贪污腐败,而且还心胸狭隘,陷害忠良,和同样出身贫苦的祁同伟有异曲同工之处。

  首先,匡衡总与斩杀郅支单于的陈汤过不去。陈汤很多人都很熟悉,就是那个率领西域诸国,击杀匈奴单于于中亚的大英雄。“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就是此人的豪言。

  当陈汤回到国内,汉元帝非常高兴,很想重赏他,然而宰相匡衡开始从中作梗。匡衡心胸狭窄,嫉妒陈汤的功劳;同时他又深受儒学熏陶,认为陈汤妄开边衅,还伪造圣旨出兵,不被罚就不错了,更别说给封赏了。

  

  其后,汉元帝想依照斩捕单于律来封赏陈汤,因为这本来是汉朝第一次击杀匈奴单于。但是匡衡却硬说郅支单于没有正统地位,根本不是单于,不应按杀单于来封赏。于是在匡衡的一再撺掇下,陈汤以如此大的功劳,仅被封为关内侯,连侯爵也没捞到,食邑也才三百户。

  除了嫉贤妒能外,匡衡还贪污腐败,这恐怕是因为他穷惯了,穷怕了,所以当了宰相后,便无穷无尽地贪渎。元帝封其为安乐侯时,其侯国食封土地本为三十一万亩,匡衡利用郡图之误,非法扩大食封土地四万多亩,这不可是一个小数字。

  最后在汉成帝年间,匡衡因此被罢免,最终被免为庶人,努力了一辈子又回到了起点。

  匡衡的事例充分说明,寒门难出贵子的道理。首先,他的穷让他抵挡不住财富的诱惑,如果出现腐败;其次,他的眼界狭窄,不懂看清全局,容易嫉贤妒能;最后,他的根基不深,一旦东窗事发就很快倒台,最终永不翻身。而这点,不就和胜天半子祁同伟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