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市场研究
【艺术家星空文化艺术栏目;特约撰稿人:刘凯祥】
台商往事(义乌篇)
2023年清明期间,台湾名人返乡祭祖引发了华人世界的高度关注。实际台湾人群中大陆籍占90%以上。两岸本是同根生,两岸本是一家亲。
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文创IP产业中心、偶猴IP爆品智造局参展
4月初,受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文创IP产业中心,偶猴IP爆品智造局的邀请,我们共赴义乌参加2023第17届中国义乌文旅博览会暨文创论坛。这次义乌之行,让我回想起上世纪91年--94年期间,与台商携手在义乌开拓一片手工艺基地的一幕幕场景,与台商交往的一段美好往事。
9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同时大陆对台胞也发出了召唤,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当时我大学毕业后留校在东华大学工作,已有中级职称并兼任校教工团委副书记。有一天,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吴教授找到我说:“她在日本进修时认识了来自台湾的刘董,88年刘董到大陆各地寻找合适的手工艺基地,考察选址了3年,但一直没定。得知刘董有意把日本人造花手工艺项目引入到大陆。希望能见面一起详谈。”
第一次与刘董见面,是在上海长宁区古城公寓的办公室。他身材不高但很敦实,50岁多岁,家在台湾高雄,夫妇共有二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女儿在日本读大学。刘董是台湾著名大学的高才生,台湾首批公派赴日本的研究生。当年曾与台湾首富王永庆弟弟一起共事过。刘董说他想把日本的人造花手工艺制作技术,从台湾转到大陆来。
人造花落户义乌
人造花在日本的市场应用很广,如日本有一种装饰在蛋糕上的人造花,人们亲切的称之为“蛋糕花”。因为接触到食品,对制作材料要求非常高。别小看蛋糕花一个个很小,日本在研发方面确实领先,花、树的各种材料,树皮的纸就像人的皮肤是有弹性的,铁丝的柔软等仿真感极强。而且各种材料的质地、形状、颜色等都不同。最不同的是,花叶不是平面的,需用有纹路的铁膜压制,花叶受热后产生了有真实立体感的花纹。这套工艺经过反复研究与实践,成熟后在日本的蛋糕花上应用成功,接着又拓展到服饰上胸花、发饰、耳环、项链、手捧花等饰品以及家庭、办公室装饰等生活软装方面。
大陆有丰富的劳动力储备,大家对人造花制作转移到大陆非常有信心,很快组建了以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吴教授负责设计研发,刘董负责日本及海外市场,我负责协调国内政府扶持、政策落地、企业管理等方面,这一颇具领先及高度的组织构架。
对于人造花手工艺制作基地的选址,我们讨论了许久。因为人造花的材料涉及面非常广,有纺织面料、皮革材料、竹制品、金属制品等五花八门。而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义乌,在这里,与手工艺品制作有关的各种材料选择非常便利。人造花手工艺制作的第二个特点是需要大量的手工制作人员。义乌及附近的劳动力潜力巨大,而且民风淳朴、勤劳朴实。
我们马上与浙江义乌外径委领导接洽,义乌的行事效率及政府服务理念,市场意识非常强。当地外经委领导对引进外资并带有技术的项目很重视,亲自接待并陪同选址、落实优惠政策、抓紧配套设施。刘董说他在中国看了许多地方,义乌的市场经济、社会服务形态是最适合的。因为人造花主要是手工艺,设备方面大机器不多,压花的模具等也是小型的,对厂房要求不高,对水电煤也没有特殊要求。这样我们把手工艺制作基地定在了义乌。
记得我们第一次去义乌,火车经过嘉善、嘉兴、诸暨、杭州等多个站,约10个小时才到达义乌站。火车出站后,看见许多人力三轮车在等候(那时义乌出租车很少)。当时义乌城市范围很小,三轮车去近的地方2元,远些的5元。
起初我们租用了义乌桥东村一栋五层楼,安营扎寨。一楼仓库、二楼办公、设计工作室,三楼打样及制作车间,三楼以上员工宿舍。
有次刘董和我聊天,回忆去日本读研时虽是公派,家里还有3个孩子。劳力士手表差价是很可观的,每次从日本回台湾时带上一个就能补贴家用。读研阶段时常想着如何把日本的人造花手工艺项目带回台湾制作。后来日币一路升值,劳动力也水涨船高。日本就逐步把人造花的制作工艺连同设备、模具等移到了台湾制作。刘董有次特别得意的大收获,在日本东京国际时装节上时装模特胸前佩戴着一朵向日葵(人造花),经日本NHK电视台转播后,向日葵风靡日本。那段时间,刘董在台湾制作的向日葵每周一次空运去日本。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往往身边有许多艺术品我们却没有观察到的。但刘董拥有这双发现美的眼睛。到了90年后,台湾劳动力成本也上升了,就考虑转到中国大陆。
义乌手工艺基地开始是以设计、打样、小批量制作、培训等为主。我们请来了台湾工艺师,手把手地教员工制作。东华大学吴教授有时会到义乌指导。制作线上的员工,清一色全是女性。员工大都是17、18岁的女生,初中毕业的多,高中生就可以做小组长了。手工活一般以计件算,月平均工资约200元。她们住的宿舍要用好几栋楼才能安排下。别小看这些姑娘,后来制作线上品质管理的组长,协助基地外包制作的技术指导、材料管理等重要岗位,都是出自姑娘中的佼佼者,还有人从基层开始培训,当上了厂长助理。
原材料一开始几乎全部从日本等进口,各种造型所需的花芯、花蕊、树干、树枝、树叶、网纱等分门别类,约有几百种材料。
义乌手工艺基地规模逐步扩大后,日本、台湾的手工艺设计师,培训师等纷纷来到基地,指导、培训。渐渐地把日本、台湾的设备、技术也转移到了义乌基地。同时也带来了手工艺制作标准化流程;和品质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后期连刘董太太还有台湾骨干,也亲自到基地坐镇,协助管理。刘董太太来之后,管理等方面更顺了。我也深深体会到刘董一家,几十年全部精力都在手工艺上了,付出的实在太多、太多,我很敬佩。员工从最初几十人发展到还需在义乌附近(吴店、佛堂、义乌黄山、大陈、廿三里),以及上海青浦,江苏苏州等地设立手工艺制作分部。每一手工分部,基地技师带上培训出色的员工去后,就能辅导当地的手工制作了。每到一地,一个个长长的工作台两边,在家的中年妇女集中起来手工制作,有说有笑、热火朝天,最多时手工制作者上千人。
后来材料除了日本提供的,我还与上海工艺品厂、苏州等地工艺品厂一起研发、逐步选用国内可替代的。在义乌制作的人造花装箱后先发往上海,之后定期用集装箱运往日本。
丝袜花(丝网花)成为新潮
我们在日本的合作者坂本先生,在日本主要负责人造花系列的装饰品市场,后来义乌作为人造花制作基地后,坂本又常来义乌。坂本在日本饰品领域很有影响力,我们把一类服饰上配的胸花(人造花型)的名字就称为坂本玫瑰。1992年,我陪同坂本到手工制作基地参观,坂本感叹中国劳动力与日本天差地别。他比喻义乌就如同像个“黄金桶”,刘董请我陪坂本在义乌多留几天,说坂本回上海看到美女钱就没了。在义乌有次我们一起坐人力三轮车,坂本一路胆战心惊,说义乌TAXI慢点。随着我经常陪同坂本往返上海,和坂本越来越熟了,大家都知道义乌周边是中国最大的袜子生产集散地。大小袜厂星罗棋布。有一次聊起如何把废弃袜子利用起来的话题时,大家非常有兴趣,试着把破损的袜子蒙在铁丝上,然后喷上花的各种颜色,人们称之“丝袜花(丝网花)”。看到了这种非常逼真而且不会落叶的花之舞,大家非常兴奋。马上请东华大学吴教授及设计团队,创意设计丝袜花型并指导工厂制作丝袜花样品。同时吴教授将丝网花设计成大学生、研究生课程,在东华大学教学应用并结合到了室内装饰花、新娘手捧花等很多领域。我还联系上海市妇联,为妇女再创业培训制作丝网花,丝网花制作成为许多人创业的手艺,丝网花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一个创意,变废为宝。应该说丝袜花(丝网花)是中日两国共同创意、合作研发、中国设计师先行设计、在日本和中国,同步得到生活化应用的环保文创之作。
手工纽扣 墙内开花墙外香
大家见过服装上的中式盘纽吧,中式盘纽、中国符号、美丽别致,欧美人也喜欢服装上这种手工配饰的感觉。而由于纯手工的盘纽不统一,没法达到标准化的要求,也没法使用在西式服装上。我们请了台湾的设计师,和一位有欧洲设计风格的上海美术老师共同担当设计重任。
我们反复研究如何把手工制作纽扣与标准化钮扣进行结合。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了一种解决方法。把盘纽一分为三:1纽扣底盘、2纽扣环、3手工纽扣。在纽扣环上用盘钮相同的线条把纽扣环包住;把手工盘好的花型粘贴在纽扣底盘上;再把二者用AB胶粘合在一起。这样就把中式盘纽与标准尺寸的纽扣环合二为一了。纽扣环按各种标准尺寸,手工盘纽的材料不同(线、皮、竹等)、花样设计不同。这样组合的造型能有上百种,非常丰富。配合不同面料的服装,甚至在西装、大衣等高级定制服装上,也能表现出这种手工盘纽的效果,达到珠联璧合。实验成功后,我们按西服的样式和面料,配制了各种盘纽标样,有家专门做欧美服饰配件供应的三盟服饰看到后如获至宝,欧美的订单如雪片般飞来。
还是在义乌的手工艺基地发挥劳动力的优势,加上了大兵团作战的优势。人们不可想象的是,这种中国风的小小纽扣,是用一个个集装箱运往欧洲的。一时间欧美服装配件上刮起了一股中国风。
义乌窗口 开向全国
1992年春,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的积极倡导下,1993年8月,西南五省七市在昆明联合举办中国首届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昆交会)。我们展出了出口日本的人造花及饰品,胸花、发饰、耳环、项链、手捧花、服饰腰带等。明星刘晓庆那天穿着一身深色修身的时装,显得很有精神。在我们展品前非常仔细的看,还在自己衣服上试着,爱不释手,问哪里有买?我说都是出口的。她兜了一圈,又转到我这,说非常喜欢这些款式,能否把样品全部留给她。我问她最喜欢那种颜色的,她说最喜欢黑色造型。在昆明街头,妇女头上戴的发饰,看到了我们出口的的设计样品。
从工厂到市场,有数十倍之差,义乌头脑机灵的老板,经常找我们谈合作,想把外销手工饰品,通过义乌批发到全国。我们也尝试着与国内合作,出口日本的各种发饰样品稍作改动,过不了多久就会在中国风靡起来。在上海华联商厦等全国饰品专柜,新款一出,一扫而空,全国代理商趋之若鹜。
对义乌手工艺基地建设,当地政府鼎力支持。记得有一年春节,我去义乌外径委领导家拜年,家里招待拿出了义乌制作的米酒,也称甜酒酿。过年过节,每家每户必做几罐甜酒酿送亲戚好友。浅尝一口,酒中带着米香,绵软、嫩滑,甜醇且爽口。我们还饶有兴致的聊起义乌鸡毛换糖的故事,义乌非遗红曲酿酒的历史等等。我说租给我们整栋楼的义乌娄老板,自己却还住在原先简易的平房里。每次经过隔壁他家时,看到一家吃饭的景象,常被义乌人的勤劳、朴实感动。
手工艺情结
我那时才30出头,上海、义乌两地频繁来回。在义乌期间,白天忙完,晚上喜欢听音乐,潘美辰的“我想有个家”,”我曾用心爱着你”等歌曾经无数次打动过我。无聊时吃了晚饭就开着YAMAHA摩托车,沿着篁园路市场、五台街、江东桥一带兜风。再晚点,就去望江楼(当年是义乌最好的歌舞厅),点杯茶坐着听歌手表演。有次主动上台唱了一曲,还有人捧着鲜花送上台。
当时我感觉手工艺饰品由自然或特殊材料制成,同时能集创意及设计。此类产品美观,具有艺术性和创新性,能传达文化内涵,富有装饰性、功能性和传统性。在国内的手工艺领域,放眼望去,我们的设计与国际接轨;管理方面与国内工艺品企业(不论是国企还是私企)对比,我们也是领先的。
1995年,我已结束了义乌的项目回到了上海。因为别的文创工作去日本交流时,在东京街道上看到“造花”(日语人造花)发布会。我箭步赶去现场,正好开始,我随着大家一起击掌庆祝。突然发现,发布会现场展示并要交易的,其中有我们在义乌手工艺基地出口日本的人造花--蛋糕花。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眼泪夺眶而出,赶紧离开现场。走到东京街道上,眼前一片茫然,感觉仿佛还在义乌基地。
深浅不一的印记,付之一笑的回忆。回首我们曾经走过的手工艺文创之路,有与国际创意及设计团队的通力合作;有对品质追求完美的精神,有对手工艺制作专业化的信念,有对手工艺人培育及展现的敬意---。
文创新时代
2023中国义乌文旅博览会上,正所谓十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各省充分利用地域文化等多种元素,打造文创作品。
劳动力红利时代虽然不复存在了,但义乌小商品大世界的格局巍然不动。一带一路,义乌是一路的起点。商品集散的便捷、快速,面向全国、全球,物流超低成本的高速运转着。
手工艺从纯手工到半机械化半手工生产;从独立制作到分工仔细;从家庭副业式到手工作坊,再到现代化管理的企业;从沿街叫卖到前店后厂,到体验店,再发展到互联网、线上直播、抖音等新媒体营销。不是仅有作品本身的审美差异性才具有文创多样性,手工艺整个过程也包含着文创的内涵。今天中国手工艺文创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改变了许多传统表现方式,并呈现出了最为丰富、最为立体的感官形式,这一切都是手工艺人适应这个开放、多元环境的结果。
在不断追求科技飞跃的时代,手工艺文创犹如一颗璀璨夺目的宝石,熠熠生辉。
上图为:东华大学吴静芳教授作品
刘凯祥 (美华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作家)
中华青少年联合会会长、原上海文化总会秘书长
注:文中配图选自东华大学吴静芳教授作品
2023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