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在自然和生活中领悟教育的意义

  原标题: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在自然和生活中领悟教育的意义

  在世界的屋脊上享受「万丈高楼平地起」的喜悦,百废待举,万象更新,将要被幸福簇拥。因为在这里只要有一位老师能够带领孩子们认识世界、拥有知识,那就是这些孩子们想要的单纯幸福。但,想要接受完整的教育,却是一件比「登天」还难的梦想。

  以老师为题材的电影不计其数,一幕幕春风化雨的暖心片段,想必烙印在许多影迷的心中。的确,老师是学生的指南针,一位好老师就是孩子们的明灯,引导他们、启发他们,而在《不丹是教室》里,更加肯定了教师的价值,老师可以让他们看见未来。对这群住在喜玛拉雅山上的孩子而言,能有固定的老师,有机会好好学习,这就是他们最憧憬的未来。

  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在自然和生活中领悟教育的意义。

  《不丹是教室》叙述一位在首都廷布成长,受到良好的教育的年轻老师乌金(希拉布多吉饰),一心想要追逐音乐梦,带点玩世不恭的心态,甚至想要提前离开教职,但却意外被部长指派到最偏远的山区鲁纳纳小学任教,从此也让他的人生观有所转变,更领悟了教育就是幸福的神圣意义。

  导演巴沃邱宁多杰(Pawo Choyning Dorji),本身也是一位摄影师,曾出版摄影集《看见神殿》,对于图像美学有独到的见解,不只让观众浸润在山、云、雪连成一气的群峦里,是既辽阔又深邃的视觉享受,更透过镜头的语言,饶富诗意的、敬虔的表达对于大自然的崇敬与神圣的意象。

  全片在海拔五千公尺的深山实地拍摄,光看乌金从市区坐车到加沙,再经过山势陡峭的九弯十八拐,在人烟稀少、空气稀薄的深山里长途跋涉的过程,更可以藉由图像了解,不论是对于乌金以及电影工作团队,拍摄这部电影是一份艰苦而漫长的使命。

  导演透过图像告诉我们,站在世界的高处,就会有更宽阔的心灵视野。越是在纯净无瑕的环境中,越能与自身产生对话,原来幸福竟就近在咫尺,一旦感受到了幸福,也能看见未来。

  一切本乎返璞归真,取之于自然,用之于大地,使用太阳能电力拍摄,邀请当地的素人担纲演员,整部电影如同纪录片一般的真实、平凡、温暖、诚恳,我想这就是本片的动人之处,也相信这些参与拍摄素人小朋友,在他们的成长过程必也留下珍贵的记忆。

  在这里,面对险恶的环境、气候的严寒、资源的缺乏,终能转化为一股神秘的精神力量,外推了生命的力度。导演透过镜头为「天人合一」下了一个定义:

  非仅是消极的清静无为;清静,乃是用恬静单纯的心情积极地寻求未来,再与皓白雪山为伴,视牦牛的辛劳为无私的奉献,对宇宙万物由衷的崇敬与尊重,进而和宇宙融为一体,达到「天人合一」的美好境界,这才是真正的幸福!

  幸福是否可以是假象?或是稍纵即逝呢?导演也若有似无的点出不丹贫富悬殊及城乡差距的忧虑,这个曾经以国民幸福指数(GNH)全球最高闻名于世的国家,这样的光环正逐渐褪散,到了2017年排名下滑至97名,或许村长的一句话「那些象征国家未来的年轻人,却总想去别的地方寻找幸福」,更反映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拉扯。

  不丹,这片人间净土正逐渐的变质。不丹人民的归属感,是否就如失根的兰花一般,灵魂逐渐失去重心,最后迷失在浩瀚穹苍里?那么,这样一来,不丹,哪来的幸福感可言呢?

  数据,是一种客观的表述。很明显的,导演将鲁纳纳视为「现代乌托邦」,他用人口数、海拔数、区域的大小等等数据的对比,与文明社会的功利主义产生辩证。

  最后,乌金在悉尼的一间餐馆驻唱时,当他在演唱一首经典老歌时,面对众人的嘈杂与不屑一顾,突然若有所思地停止了,他想起了莎尔顿(凯儿丹拉姆古龙格饰),那位用歌声「供养」天地的女孩,是他在鲁纳纳的回忆,就唱出了《圆满牦牛之歌》,乌金想要藉由歌声告诉众人:纯粹的可贵与善良的珍贵。

  幸福,就是回到大自然,专注生活本身,回归自身的感知,我想这就是「不丹」这个「教室」藉由电影教我们的事。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漫娱之生

  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在自然和生活中领悟教育的意义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