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一幅见鬼图,慈禧太后爱不释手,常人晚上根本不敢看

  

  琴棋书画作为古人抒情言志的不二之选,历来被人们争相传诵。而最为人们费解的莫过于画家的杰作,时至今日,千古流传的名画数不胜数,虽然价值连城,但常人往往因为难解其意而不屑一顾。其实这些画作均为名家所作,虽然古人推崇歌以咏志,但画作也不例外。将自己的见闻或者情感通过画笔呈现在画卷上,所表达的主观情感在欣赏的时候如不能设身处地,便不能感受作者的心境。还有很多画作的背后,所体现的正是当时的社会百态,而解读也是众说纷纭。今天我们要说的这幅画作亦是如此,灵感来源于清朝蒲松龄的名著《聊斋》的一个故事。

  

  作者要将生动的故事浓缩于一幅栩栩如生的画作之上并非易事,而这幅画作名为《窥窗见鬼》图。据传是清朝一位“红顶商人”为了给慈禧太后六十大寿而请专人所作的礼物中的一幅。而《聊斋图说》呈上之后,慈禧爱不释手,只因后来八国联军进京而流落海外,直到五十年代才得以回国。

  

  画作是根据《聊斋》中的故事而绘制,而《聊斋》故事常以鬼魅狐妖而为人们津津乐道,这则也不例外。说的是一个书生途经树林的时候遇见一个美丽的女子,随后便沉迷于女子的美色而对旁人的劝诫置若罔闻。没多久,书生在行路途中偶遇一名道士,道士语重心长的告诉书生美女其实是鬼魅幻化,书生开始生疑。为了印证心中的疑惑,书生便在一天夜里借故外出后藏身窗外窥探屋中女子,而他从窗缝中悄悄看到的正是画作所呈现的内容。

  

  故事引人入胜,其背后所反映的社会现状同样鞭辟入里。书生因为愚昧而贪图美色,看人待物也只流于表面,同时也指出哪些看似光彩照人的皮囊背后所隐藏的实质是狰狞的鬼魅。画作将故事的精彩生动地体现了出来,让人们在看了画作之后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而故事中的诡异气氛也在画作的每个角落弥漫开来,细看之下惊悚之感油然而生。

  

  画中恶鬼面目狰狞,执笔所画人皮更是惟妙惟肖,二者鲜明的对比跃然纸上。通过放大再细看桌上人皮,其眼神并没有盯着执笔的鬼魅,反而目不转睛的盯着画外欣赏画作的我们,让人久久不能平复。而窗外偷窥的秀才更是妙不可言,其惊恐之状透过眼神让欣赏画作的人感同身受,通过简单的线条便能如此传神正是画师深厚造诣的体现。除此之外,画作颜色的运用也是恰到好处,使得本就诡异的主体活灵活现,如果深夜细看定然让人毛骨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