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不属于我的城市

  

  2005年,一个热爱画画的人从成都搬到北京,在大望路一座老旧小区的公寓里,一住就是五年。乘着纸媒时代的黄金之风,她抵达了自己的巅峰——

  出版绘本漫画作品《我的路》,畅销百万册,被译成多种语言;斩获国内外众多奖项,如国内动漫界最高奖项“金龙奖”首奖;寂地一度成为当年漫画圈的当红作者。

  她笔下,拥有两颗黑眼豆豆的V先生,几乎填充了一代人的青春。

  

  V先生和《我的路》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

  

  “属于我的美好时代不过刚刚开始”,这是寂地多年前的想法,也是当时无数意气风发的“北漂人”的愿景。

  但随之而来的,是纸媒时代的落幕,和她不得不面对的下坡路。

  寂地逃离北京,搬到了大理,开始过一种“闲云野鹤”的生活,种花、养猫、学习煮饭,修理漏雨的房顶,到旧货市场买二手家具,给生锈的栏杆刷漆……而那段魔幻有趣的“北漂”经历,也唤回了一种更加勇敢率真的创作。

  暌违五年,寂地带来了新作《不属于我的城市》。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亦可购买

  ▽

  

  “不属于我的城市”,这些故事我们如此熟悉:

  不配拥有名字的“灯光师五号”,过劳倒下却无人问津;终于成为“大人物”的漂泊者,却忘了来到这里的理由;生活在氧气泡泡里的社恐女孩,一旦与人亲近便感到窒息……

  和寂地一样,我们很多人在最敏感简单的年纪,只身来到“不属于我的城市”。像个置身事外的过客,只留下一段在这里生活过的回忆。

  我们终将告别青春,也终将告别不属于自己的城市,但无需否认的是,我们深爱过它。

  以下,是寂地新书的创作手记,我们一起随她走到故事背后。

  北京,不属于我的城市

  01

  《渺小的我们》

  “没有钱的时候,人就会觉得自己很渺小。”

  很多年前,我有一个好朋友,总是抱怨画漫画是一个不起眼的行业,没人看得起我们这些小作者。

  他说:“我希望有一天我可以赚一百万,到时候报纸上就会登着《某某某漫画家靠画漫画赚了一百万》到时候,就会有很多人向往这个行业,加入这个行业。”

  我们钻出闷热的地下室到地面上吹吹冷风,没熄灭的烟飘散着金色的火花,在北京的晚风中飞舞,一直飞向远处的城市灯火辉煌。

  那时候,一百万,听起来是个多么巨大的数字啊,许多画漫画的朋友还在温饱线上挣扎。发愁着房租水电,为温饱担忧。

  “画漫画真的可以填饱肚子吗?”大家常常为此争论不休。

  有人会为了几百块的设计费带着砖头跑到广告公司门口闹事。有人一整年都寄居在朋友租来的清水房阁楼楼顶,像个罐子似的,夏天闷热得要命,冬天冻死个人。还有人买一碗两块钱的泡面都要分成两顿吃,还要省下一点来喂猫。

  有人被房东赶走时,也没钱请搬家公司,不知哪儿搞来一个板车,大家在烈日下齐心协力地推。

  

  没有钱的时候,人就会觉得自己很渺小,在大大的城市里,一切都那么艰难。

  可那时我们好开心啊,通宵通宵画画,坐着十几个小时的硬座火车到彼此的城市,谈天说地,把附近的街道翻来覆去地走上十遍,点着数儿吃一顿烤串儿,然后把身上所有的钱凑一凑买单。

  我们总是聊啊聊啊,笑啊笑啊。彼此喜爱彼此欣赏。

  我常常看着他们年轻的脸想:“我真爱这群人啊,如果我死掉了他们就能幸福的话,我也愿意。”

  后来,那时一块儿玩的小伙伴,每个人都赚到了自己的一百万。还有的漫画家成了大富豪,几千万上亿的投资开始往这个行业砸。虽然没多少钱掉到作者头上,但我们都感觉到生活变好了,至少,都衣食无忧了。

  漫画真的变成一个受人尊敬,有许多人向往的行业。曾经小小的漫画展变成了大型商贸会,烤串儿摊前的聚会搬到了金碧辉煌的会议厅,桌子变得好大,人们彼此变得好陌生。

  

  担忧着房屋水电,明天的饭钱时,我们对创作有那么大的热情。不再担心这些后,却没人再关心创作了。

  然后,虚高的泡沫破灭了,留下一个正常的市场,大家却开始觉得不够了,开始盘算,计较,争夺。变成一地鸡毛,一盘散沙。

  而我,想说却不出口的那些话,无处安放的热爱,不曾磨灭的热情,在我心里慢慢生长,生长,凝聚成这样一个故事。它有许多荒谬的情节,却一字一句,都源自我真实的感受,取自我真实的生活。

  我亲爱的,走散的朋友们,欢迎对号入座。

  

  02

  《躺在你身旁》

  “死去时,没有人记得起他的名字,

  人们叫他‘灯光师五号’。”

  我曾被骗去参加广告的拍摄。对方说就是简单拍一下我画画就好,报酬颇高,我想画画也是我的本职工作,于是就答应下来。

  结果被拉到北京郊区摄影棚,他们居然搭了布景,几十工作人员在那里,十盏聚光灯对着我。根本不是画画,而是要我演戏。

  零度的气温,我穿着一件衬衣,和另外一个被骗来的程序员一起,拍了四十八个小时,不眠不休,从此我就知道那些科技产品上看起来人们笑容灿烂的照片和视频,为什么普通人自己在家就拍不出来。

  我不是专业演员,面对那么多灯光镜头当然就很恐慌,频频被吆喝。化妆师姐姐和她的助理发现我真的只是画画的,频频给我补妆,频频轻言细语地安慰我。

  凌晨四五点我蹲在角落哆嗦着等待导演的指示,听着灯光师们小声聊天。他们拍完这场还要赶往下一处。我问他们你们不累吗。他们笑着说,累啊。一个看起来二十出头的男孩说:“你知道吗,这个点儿人最容易死了。”

  然后告诉我谁谁谁就是熬了几天夜,这个点突然倒下,死了。大家都点点头,说是的,说悠着点,别一头栽倒就死了。

  他们说话的语气,就像是谁丢了一件无关紧要的东西。他们还要去下一个摄影棚,拍下一场戏,没人愿意理解这些事真实的含义。都是为了生活,身不由己。

  那次拍摄结束后,化妆师姐姐和助理加了我的微信。我常看见他们跟着剧组东奔西跑,有些剧你可能从来都没听说过,但还是有许多人为它们奔波忙碌着。我感到他们有一种力量,在渺小的生活里,努力活着,努力让自己体面有尊严。

  一年后的某一天,我看见化妆姐姐的助理发了一条微信,那个开朗爱笑的化妆师姐姐死了。熬了几天夜奔波了很多地方,死在了酒店里。

  我们常常只看见聚光灯下的人,聚光灯背后更真实有生命力的那些人,却无人知晓。

  我写了这样一个故事,纪念那些安静的生命。

  

  03

  《查无此人》

  “一起消失也没关系。这个世界,我最喜欢你了。”

  那时候我生活里已经走失了许许多多的人。他们消失的方式各式各样。

  有些是渐渐淡出我的生活,有些人变了,再也不是曾经的模样。

  我想我也一样,曾经在一些人的生命里鲜活过一阵。然后消失,安静,退场。可其实,我们只是长大了,有了各自的生活,现实生活里的琐事,渐渐将年少时闪耀在你我心里的人身上的光芒擦去。

  你渐渐将他们遗忘了。但他们还在自己的世界里闪光。

  我也开始觉得,自己安静下来,被遗忘,消失一阵子也没关系。

  我还在写着,画着,继续着自己热爱的事情。有一天我做了好的故事,被读到,自然又可以被想起。

  

  04

  《装在玻璃缸里的海》

  “许多曾向往的浪漫广阔,到头也不过是一个玻璃缸罢了。”

  我童年住在一个内陆小县城,却总在听关于大海的歌,读关于大海的故事。

  长大后有很多机会去海边旅行,住在一个又一个小岛上,也喜欢水族馆,我第一次到一个水族馆中,看着头顶飘来飘去的鱼群时,觉得童年时许多浪漫的幻想都得到了满足。那时,我觉得水族馆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地方。

  在我学会潜水,下潜到真正的大海中,看到自由的鱼群,海沟上彩色的珊瑚礁,周围的蓝色的幽暗,四周,下方都看不见边际后,我才意识到,自己曾经的想法多天真,水族馆是一个多么狭窄的地方。

  海的广阔袭击了我,令我在一种未知的恐惧前欣喜万分。这种感觉很熟悉。我从小就常常搬家,离开熟悉的地方和环境,在不安中发现许多新鲜的东西。在未知面前感觉自己的渺小。

  于是这个故事在我心里生长出来。

  我年少时满世界地跑着,最后也总是要落脚的。我有时也会沮丧地发现,许多曾向往的浪漫广阔,到头也不过是一个玻璃缸罢了。很多时候,我接受,拥抱这种失落。

  但大海始终在那里,自在又广阔。

  

  05

  《左手的决定》

  “我希望你拥有一些你真正喜欢的东西,我希望你能过得开心。”

  2018年的夏天,我进了一会儿精神病院。

  起因是时差没倒好,再加上发生了杂七杂八的糟心事儿,老家又出了些状况,家人都回去了,我留下照顾宠物,一开始只是失眠,五六天没睡着觉。第七天我开始出现一些幻视幻听,许多没处理好的,被我抛在脑后的心里问题,变成一个白日梦魇。

  清醒过来的时候我正在精神科进行脑部检查,后面有好些天我都活在一种“我是谁,我来地球做什么,生活有什么意义,我配不配自己得到的一切……”这些无意义的思索里。

  我有了一张病历,病历上写着“轻狂躁抑郁症”,简单的说就是躁郁症。得到了一些镇定药。并不是一种特别严重的病,很多艺术家都有,比如梵高,后来人们推测他也有躁郁症。但他可能比较严重,我的很轻。

  后来有朋友告诉我也有可能我在失眠多日的情况下误食了有毒的蘑菇,也有人说是长途旅行水土不服导致体内激素紊乱。

  有人问我看见了什么,我回答说,我看见了内心深处,那个非常自我厌恶的自己。

  她不停对我说:“你是个垃圾。”“你不配得到你拥有的。”她对我进行最恶毒的语言攻击,而她又最了解我,于是说出的话叫我窒息。

  一个月以后我又去了精神科复查,大夫叫我等了很久又问了我一些问题。

  等待的时候我看着医院里病人的作息时间表,想万一我要被留在这里,是不是也能适应这种生活,我很欣赏他们早睡早起活得很规律。

  大夫表情严肃地问完问题后,和蔼地对我笑了,说你没问题。说比起很多躁郁症患者,我非常平和冷静。

  我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只是内心深处那股自我厌恶的情绪,一旦被放出来,就很难再收回去。我不得不长时间与她相处,共存。

  

  有一个下午,我坐在电脑前,打开一个文档,就一气呵成地写完了《左手的决定》。

  写完后,我觉得勒在自己心上的绳子松开了。我开始觉得一切都没关系,开始可以平静地面对内心深处那个可怕的声音。

  最开始,这个故事只是写给我自己看的。我想把它留在抽屉深处,或者丢进垃圾桶里。但员员读了,说他很喜欢这个故事,写得很轻松有趣。他坚持要把它收录在书里。

  这时候,我心里那个总是否定我做的一切的声音,突然对我说:“我喜欢这个故事,你应该把它收在书里。”

  这一次,我同意了她的看法。

  THE?END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亦可购买

  ▽

  

  文化名人纪念演讲

  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

  梁漱溟文化思想

  |

  叶圣陶孙女回忆叶氏文脉

  |

  柳诒徵先生纪念讲座

  |

  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

  陈作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

  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

  林散之、高二适先生纪念讲座

  |

  钱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

  阮玲玉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讲座

  |

  上官云珠、周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

  孙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周年纪念论坛

  |

  王阳明逝世四百九十周年纪念论坛

  |

  文化名家系列讲座

  莫砺锋:开山大师兄

  |

  周文重:国际关系新格局

  |

  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

  |

  周晓虹: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中国化

  |

  周晓虹对话钱锁桥

  |

  周晓虹、张新木、刘成富、蓝江对谈:消费社会的秘密

  |

  群学君对话舒国治

  |

  群学君对话叶兆言

  |

  黄德海、李宏伟、王晴飞、王苏辛、黄孝阳五作家对话

  |

  孙中兴:什么是理想的爱情

  |

  杜春媚对话郭海平

  |

  程章灿:作为诗人与文学史家的胡小石

  |

  谷岳:我的行走之旅

  |

  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情

  |

  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

  |

  周志文:人间的孔子

  |

  严晓星:漫谈金庸

  |

  周琦:越南法式风情建筑

  |

  魏定熙:北京大学与现代中国

  |

  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

  |

  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系列高峰论坛

  |

  毕淑敏读者见面会

  |

  徐新对话刘成

  |

  谢宇教授系列演讲

  |

  王思明:茶叶—中国与世界

  |

  祁智对话苏芃:关于写作

  |

  甘满堂:闽台庙会中的傩舞阵头

  |

  张静:研究思维的逻辑

  |

  翟学伟:差序格局——贡献、局限与新发展

  |

  应星:社会学想象力与历史研究

  |

  吴愈晓:为什么教育竞争愈演愈烈?

  |

  李仁渊:《晚清新媒体与知识人》

  |

  叶檀读者见面会

  |

  冯亦同:金陵之美的五个元素

  |

  华生、王学勤、周晓虹、徐康宁、樊和平对话

  |

  城市文化与人文美学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一期)

  |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二期)

  |

  大唐风物,侘寂之美: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一期)

  |

  大唐国宝、千年风物: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二期)

  |

  当颜真卿遇上宫崎骏: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三期)

  |

  史上最大正仓院与法隆寺宝物展: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

  |

  梦回大唐艺术珍品观展会

  |

  四姝昆曲雅集:罗拉拉、单雯、孙芸、陈薇亦

  |

  昱德堂藏扬州八怪精品展

  |

  《南京城市史》系列人文行走活动

  |

  《格致南京》系列文化活动

  |

  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美学系列讲演

  |

  “文学写作与美好城市”高峰论坛

  |

  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

  |

  首届微城市文化论坛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一期:南京运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二期:明孝陵)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三期:文旅融合)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四期:城南旧事)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五期:灵谷深松)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六期:清凉山到石头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七期:从白马公园到明孝陵)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八期:从玄武门到台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九期:从金粟庵到大报恩寺)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期:从夫子庙到科举博物馆)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一期:从五马渡到达摩洞)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二期:从狮子山到扬子饭店)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三期:从南朝石刻到栖霞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四期:牛年探春牛首山)?|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五期:中山陵经典纪念建筑)

  |

  从南京到世界:第一届微城市论坛

  |

  园林版昆曲舞蹈剧场《镜花缘记》

  |

  秋栖霞文学日系列活动

  |

  社会科学研修班与专题课程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8)

  |

  社会科学经典理论与前沿方法暑期班(2019)

  |

  口述历史与集体记忆研修班(2020)

  |

  中国研究:历史观照与社会学想象力学术研讨会

  |

  中国社会学:从本土化尝试到主体性建构——纪念中国社会学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

  |

  第一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

  (2018)?|

  第二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9)

  |

  长三角论坛2019新春学术雅集

  |

  第三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20)

  |

  新书分享会 | 经典品读会

  《金陵刻经处》

  |

  《生活的逻辑: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1927-1937)》

  |

  《谢辰生口述》

  |

  《袍哥》

  |

  《年羹尧之死》

  |

  《朵云封事》

  |

  《两性》

  |

  《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

  |

  《东课楼经变》

  |

  《旧影新说明孝陵》

  |

  《光与真的旅途》

  |

  《悲伤的力量》

  |

  《永远无法返乡的人》

  |

  《书事》

  |

  《情感教育》

  |

  《百年孤独》

  |

  《面具与乌托邦》

  |

  《传奇中的大唐》

  |

  《理解媒介》

  |

  《单向度的人》

  |

  《陪京首善》

  |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

  《诗经》

  |

  《霓虹灯外》

  |

  《植物塑造的人类史》

  |

  《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

  |

  《拉扯大的孩子》

  |

  《子夜》

  |

  《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

  |

  《骆驼祥子》

  |

  《朱雀》

  |

  《死水微澜》

  |

  《通往父亲之路》

  |

  《南京城市史》(新版)

  |

  《被困的治理》

  |

  《双面人》

  |

  《大名道中》

  |

  《笺事:花笺信札及其他》

  |

  《九王夺嫡》

  |

  《乡土中国》

  |

  《白鹿原》

  |

  《冯至文存》

  |

  《在城望乡》

  |

  《海阔天空》

  |

  《遗产的旅行》

  |

  《城堡》

  |

  《被遗忘的一代:第四代导演影像录》

  |

  《了不起的盖茨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