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红色故事 上好“行走的思政课”
“倘若面临危难,我一定会像我的曾祖一样,毫不犹豫地冲向前线!”清明前夕,臧庚烈士的曾孙、毕业于苏州大学的臧光瑞先生受邀与苏大党员师生一起前往苏州烈士陵园祭扫英烈,在讲述英雄事迹时动情地抒发着青年一代的爱国情怀。近日,苏州各中小学校也以清明为契机,组织师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缅怀先烈主题活动。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隆重盛大的春祭节日,礼敬祖先,尤其是缅怀英烈,这不仅仅是对传统节日仪式感的传承,更是对红色基因、英雄力量的汲取。寄托哀思、缅怀先烈的过程就是追忆历史、重温故事、感悟精神、汲取力量的过程,清明是再合适不过的思政契机,祭扫现场是再生动不过的思政课堂,清明前后在中小学生包括大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应该成为一种传统,一年年、一代代接续下去。
英雄是天空星辰,墓碑是奋斗路标。革命先烈是我们最闪亮的坐标,是民族精神、爱国情怀最具有说服力、感染力的讲述者,一个个英雄故事筑起了一座座精神丰碑,这些都是上好的思政课的宝贵资源。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要厚植他们的爱国意识和家国情怀,点亮人生信仰灯塔、确立人生价值坐标,这是上好青少年思政课的意义所在。
比起坐在教室里照本宣科念书本、讲故事,利用好红色资源,抓住重大节点,把思政课堂搬到纪念馆里、纪念碑前、实践活动现场,“行走”的思政课堂更加可感可触,因而也更有力量。当然,上好思政课“难在经常、贵在日常”,思想的洗礼、精神的浸润需要的是一次次的铺染。做好思政教育除了要用好清明这样的重大节日集中讲好红色故事形成一股股学习热潮,还要注重“余音绕梁”,营造一次又一次的学习场景,把讲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化为经常。
清明节当天,由苏州日报社联合苏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策划推出的“红色印记永不朽 英烈精神我传承——我讲革命遗物里的红色故事”融媒报道也正式启动。让无声的烈士遗物带我们穿越时空,“慎终追远”还将持续,精神传承还在继续。(苏报融媒评论员 杨 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