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广州“小修小补”手艺人:他花三个月时间手工修复进口钟
城市生活缺不了品质消费,同样也需要接地气的服务。“烟火气”是一座城市最美的底色,而满足群众基本生活需求的“小修小补”就是“烟火气”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前,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推动补齐便民服务设施短板,让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
曾几何时,千年商都羊城的街头巷尾,也遍布着手艺精湛的修理师傅。如今,他们在哪里,又有着怎么样的动人故事呢?
今天,我们将推出“小修小补”手艺人故事系列报道。
3手艺人故事①
小时候拆钟,长大后修表。
陈文荣是岭南商旅旗下中华老字号广州市李占记钟表有限公司的一名修表师傅。“我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小时候就住在市中心,走上街就能看到修钟表的,回到家就学着拆闹钟和玩具。”
如今,已经40岁的他,用一双手修复了上万个钟表。还曾经用三个月的时间修复和调试了一台有着百年历史的古董钟。
当问起他“好师傅”的标准是什么时,他将“品德”摆在了“技术”之前:“不要把没坏的说成是坏的,把小问题说成了大问题,把普通的修理变复杂了,这才是名好师傅!”
先“识”表,再“修”表
陈文荣刚来李占记时,还是个不到20岁的毛头小子。“先从销售做起,逐渐认识和熟悉各种名表和品牌。”一年后,他转去前台,做交接表的工作。“就是有顾客来修表时,我要判定这个表是什么牌子,并将电池价格或抹油价格报给顾客,顾客同意后再把表递交给师傅检测,待师傅检测完毕后报维修总价给顾客。”
在前台又做了两年后,通过严格的培训和钟表知识理论及实操考试,陈文荣终于成为了一名修表师傅。“其实来李占记前,我专门学了两年的相关专业,但那些都是理论知识,修表就是要不断实践和探索。”
正在工作的修表师傅陈文荣。
在这里,有人拿价值300万的名表过来修,也有阿公阿婆喝完茶顺路给自己几百元的手表换电池,对于陈文荣而言,都是同等重要的顾客。“有的表外壳破损,有的机芯变形,甚至有些经历了车祸被碾轧过,我们都会认真对待,慢慢调整修复。”
古董表修复,全靠“一双手”
越“新”的表越好修,因为可以找厂家更换零件。很多古董表,因为已经停产,往往只能单纯靠手工修复。
“这么多年我修过的钟表,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个来自德国的百年前生产的机械钟。”陈文荣回忆,当时一个70多岁的广州老西关街坊,拿着父亲留给他的走时不准的德国古董钟过来求助。“这个钟的生产厂家已经倒闭了,无法更换原厂零件。老先生在来李占记之前,问了很多地方,也找了很多年,都没人肯接这单生意。”
遇到这种情况,只能用手工修复。“修表加校对,前前后后共用了三个月的时间。”
陈文荣在广州李占记一干就是20年。
据陈文荣介绍,来店里修表的客人,除了广州本地人,还有不少珠三角的顾客,甚至有外省人慕名而来。
有一位客人,带了一块古董劳力士表从江西赶来广州李占记。“他这款表已经停产了,因此在官方渠道咨询时,对方表示要送回瑞士,有些零件还要重新开模,所以维修费较高,要2万元。”让这名客人为难的是,当年买手表的钱都没有这个报价高。修表有些不值,不修,又会留下遗憾。正是抱着这种为难情绪,他四处寻找合适的维修点。
“我们给出的方案就是,不用换零件,手工修复,最终让这名客人只花了官方报价一半的钱。”
学无止境,品德为上
陈文荣说,修表不仅要用手,用眼,更要用心。
“做这行就是要不断学习,了解国内外钟表行业应用的最前端的科技,即造表科技。”只有知道怎么造表,才能修好表。“我会用业余时间去各种品牌的官方网站看它们发布的信息,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
有时候,遇到了新问题,门店里的技术小组也会聚在一起研究,一起想办法。“只要用心,经过多年的累积,见多识广,最终就会成为一个好师傅。”
因此在陈文荣眼中,要想成为“好师傅”,技术不是难题,关键是品德:“其实很多过来送修的表,出现的都是小问题,但如果为了多赚钱,就把没坏的说成坏了,把小问题说成大问题,最终将一个普通的修复变得复杂,那就是道德有问题。”
陈文荣始终认为,用好手艺修表的同时,不让顾客花冤枉钱,那才是真正的“好师傅”!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伊晓霞 实习生李涵颖
摄影:南都N视频记者 吴泽嘉 康浩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