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艺术夜校首次面向外籍人士开班春季班共开设教学点位123个课程278门,学员近
原标题:市民艺术夜校首次面向外籍人士开班春季班共开设教学点位123个课程278门,学员近八成为80后90后
声乐表演提高班课堂。均本报记者 叶辰亮摄 制图:张继
江南点心班课堂。
声乐表演提高班课堂。均本报记者 叶辰亮摄 制图:张继
“记得第一次吃到同事带给我的青团,觉得很美味;这一次吃自己亲手做的,感觉更棒了。”吃着热乎乎刚出锅的青团,當山绘梨奈开心不已。
昨晚开学的2023年上海市民艺术夜校春季班,市群艺馆总校率先为外籍人士开出的江南点心班人气颇高。“上课前,我先说一个story(故事)。”负责授课的五星级酒店点心师仲军端出一盘颜色各异、造型多样的江南点心,向学生们普及中国美食知识:“青团是江南地区在清明时节常吃的传统小吃。这一时令美味通常用糯米混合捣碎的艾叶制成……”紧接着,揉面、分割面团、包馅料、上蒸笼,在他手把手指导下,来自五个国家的13位学员忙得不亦乐乎。传统的青团大多用的是猪油,照顾到外国友人的口味,仲军特意换成了黄油。
一人将面团切分成差不多大小的小面团;一人把面团揉开,将豆沙和蛋黄馅包进面团……结伴而来的马西奥和宝拉夫妇俩默契十足,最快完成了作品。两人来自巴西,在上海待了四年,这里市民的友好、环境的安全和优质的教育资源,让他们爱上了这座城市。“我们喜欢中式美食,但都是去饭店里吃,家里做的基本是家乡食物,希望通过这次学习,自己会做一些中国美食。”完成青团制作的夫妇俩和一旁来自俄罗斯的伊莲娜越聊越热乎。
伊莲娜在上海待了七年,她说俄罗斯也有类似的点心,但跟青团又不太一样。青团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一大袋糯米粉倒进盆里后,她有些迟疑,“需要都倒进去吗?”她发现中式点心各种料的配比和西式点心完全不同,要掌握好不容易。仲军化身“救火员”赶来,帮忙加麦汁。“soft(柔软)”,他捏着面团,用简洁的英文点拨学员。很快,伊莲娜掌握了要领,把包好的青团放入蛋挞托里,上面再点缀一些核桃碎,看着手里的成品露出愉悦的笑容。
“除了学习做点心,我也希望能结交一些朋友。”當山绘梨奈来上海半年,工作圈和生活圈接触的人不多,她希望扩大一点自己的社交圈,看到市群艺馆开设了这个班,便打电话来报名。记者发现,江南点心班还配备了专业翻译,为的是让外籍人士更好地融入课堂。
据悉,作为今年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社会大美育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上海市民艺术夜校春季班共开设教学点位123个、课程278门、招收学员6507人。从报名情况来看,39%学员为80后,40%学员为90后,最热门的课程名额八秒钟就被抢完。
上海市民艺术夜校从2016年起推出,面向18到55岁人群开设艺术课程,多次登上热搜。七年的时间里,课程一加再加,校区也不断增加。据市群艺馆培训部副主任陶欣介绍,今年的一大亮点是专业力量的引入,不少院团、博物馆、图书馆首次加入到夜校,将他们的专业资源转化为大美育资源,滋养上海市民的心灵。比如,三次登台央视戏曲春晚和元宵晚会的上海评弹团,昨天首次开出了“江南印象”评弹表演(初级)课程,为学员们介绍评弹的发展及演变、各流派的特色以及教唱经典弹词开篇,让学员在学唱中领略评弹之美。
今年春季班共开出37门课程的市群艺馆总校,除了第一次面向外籍人士开班,还首次开出六门提高班课程,包括国画、书法、声乐、古典舞、故事、Q版娃娃制作,任课老师都由专业院团或院校副教授以上级别教师担任。
“上海市民艺术夜校这几年来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好评,不少市民觉得12次课程意犹未尽,希望能有机会得到进一步提升,根据学员反馈诉求,我们开设了提高班,满足市民多元化的需求。”上海市群众艺术馆馆长吴鹏宏透露,接下来总校将会同各分校一起策划设计秋季班课程内容,面向更多在沪外籍人士开设课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秋季班还将进一步拓展覆盖面和课程数量,邀请更多专业机构和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加入夜校教学点。“在去年首次实现上海16个区全覆盖的基础上,今年争取教学点、课程、学员均实现倍增,让更多人就近就便享受到高质量美育。”(叶辰亮 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