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第一的研究生会主席!这个男生不简单
新湖南客户端4月7日讯(通讯员 李博)“作为社会发展的后备力量,我能做的就是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升个人素质。针对当前存在的社会问题,尽己所能去解决,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作为长沙理工大学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土木水利专业2020级的一名硕士研究生,杨恩喆目前共发表论文13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两项。同时,连续7年担任院主要学生干部,曾任院研究生会主席、院团委副书记等。
然而,无论是在学习探索还是项目研究的过程中,杨恩喆的背后都藏着不为人知的艰辛。“我的肩上是风,风上是闪烁的星群。”用这句话来形容一路向前的杨恩喆,刚好合适。
脚踏实地,做学习的“奋进者”
作为一名研究生,杨恩喆始终以学为本,重视专业理论学习。读研期间,他的综合成绩连续两年均位列专业前二,荣获国家奖学金、一等奖学金(3次)、第三届校“卓越研究生奖学金”,个人还获评“校优秀研究生”等奖项。
优异的学习成绩,离不开良好的学习方法。读研后,杨恩喆感受到研究生期间的课程学习和本科相比还是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比如,研究生期间的课程大多都是专业课,更多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需要在实验室进行相关实践操作;课程学习的评价也不再单以考试成绩论,而是需要将课程知识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进行一个综合汇报。因此,读研期间要广泛涉猎,在阅读文献、了解专业前沿的基础上,进一步扎实理论学习,并形成自己对于专业的独特认识和思考。
“对于学习和科研的热爱与激情,是促使我前进的不竭动力。”杨恩喆说,“用心倾注的科研也给我带来很大的正向反馈,我始终相信天道酬勤的道理”。通往成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面对困难或是问题时,杨恩喆总会迎难而上,放平心态,积极寻求最佳的解决办法。知难不畏难,是他一直能有所突破,并屡创佳绩的原因。
刻苦钻研,做科研的“开拓者”
杨恩喆在研究生期间扎根科研探索,针对我国面临的严重水体氮污染问题,他积极开展节能减排的水处理新技术研究,力求真实可靠的水治理技术,以实际行动“守护好一江碧水”。
为什么会选择在水治理技术上进行研究?杨恩喆解释到,“本科期间我学的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里面曾涉及到水处理相关内容。大学期间,通过一些竞赛和实践,我意识到污水治理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在杨恩喆看来,科研虽苦,但很充实。由于生物处理的特性,实验往往需要一段长期且稳定的时间投入。在研一阶段,为保障实验顺利进行,杨恩喆每日往返于新老校区之间。他长期驻扎在实验室,连续两个暑假都没有给自己留出一天假期。
为培养过硬的专业素质,杨恩喆还积极参与学科竞赛,以赛促学,不断提升业务水平。针对水体氮污染问题,他结合厌氧氨氧化技术探索高效节能的脱氮手段,和团队开创“环境污染物厌氧生物处理关键技术及装备”项目,并一举拿下“大禹杯”湖南省水利模型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长沙理工大学研究生创新成果展“最具产业价值奖”等奖项。同时,他积极引领带动团队发展,作为“研本1+1”引领计划的成员,他在科研中为大家指引方向,以指导者的身份带领给排水1901班的同学参加节能减排大赛、大学生给排水科技创新大赛和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等科研竞赛,获得了长沙理工大学2020年大学生给排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等奖项。
在科研探索的道路上,杨恩喆深知只有将科研理论成果应用到实际工程中,才能真正实现价值意义。研二期间恰逢导师团队与校外公司进行合作,他将实验室研究成果——“一种猪场废液处理工艺”投入到实际猪场废水的处理中,有效解决了猪场废液处理效率低、能耗高的问题。过程中,他还积极参与项目中试实验的设计与搭建过程,并时刻关注实验进展,保障了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杨恩喆实现了技术产业化,并成功应用于实际污水治理过程。他将科学研究扎根在祖国的大地上,以专业知识助力国家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担当有为,做幕后的“奉献者”
在校期间,杨恩喆一直坚守在学生干部的岗位上,用自己的一份热情全心全意为老师和同学服务。研究生期间,他曾担任院研究生会主席、水研2001班班长,个人还获评“十佳院研会主席”“优秀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优秀团员”“优秀团干”等荣誉称号。
“工作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带领院研会举办了2021年湖南省水利、海洋与环境发展研究生创新论坛”,作为学院承办的重要省级科研活动,杨恩喆在老师的指导下,带领院研会积极准备此次活动,包括前期准备与宣传、活动流程确认与排演、后期收尾总结等各项事无巨细的内容。在学院师生及杨恩喆的共同努力下,活动成功开展,得到了广泛点赞好评,杨恩喆也因此荣获了“湖南省第十四届研究生创新论坛优秀组织者”荣誉称号。这一次重要活动的成功举办也增长了杨恩喆统筹管理的经验。据统计,杨恩喆在校期间一共组织开展了省、校、院级活动70余次。在他和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院研究生会连续两年获评校“优秀研究生会”荣誉称号。
谈及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时,杨恩喆说:“我认为学生工作和学习科研并不冲突,两者很多时候是相辅相成的,但是想两者都做好,一定要学会合理规划”。最开始时,杨恩喆也常常因为学习和工作两头忙而感到焦虑,后来他尝试给每件工作划分轻重缓急,明确什么是现在必须做的,什么是可以暂时先放一放的,同时规定每天至少留出4个小时阅读文献和完成学术任务。这样做之后,杨恩喆感觉自己的生活逐渐变得有规律,做每件事的条理也十分清晰。
当问到“坚持服务的初心是什么”,杨恩喆说,“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总有人愿意交换出自己更多的时间来服务他人、服务集体,努力留下青春浓墨重彩的一笔”。
未来,杨恩喆将读博,继续扎根科研探索。针对我国面临的水体污染问题,他将坚持研究节能减排的新技术,把高效可靠的水治理技术运用到祖国的江河湖海,以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的姿态书写无悔的青春篇章。
人物名片:杨恩喆,长沙理工大学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土木水利专业2020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污废水处理新技术相关研究,目前共发表论文13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本人第二的身份在环境生物技术领域顶级高水平期刊Bioresource Technology(中科院一区,IF=11.889)上发表论文2篇,以第一作者身份在CSCD核心期刊《中国给水排水》上发表论文1篇;以共同作者的身份发表SCI论文10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两项。曾获国家级奖项1项、省级奖项4项、校级奖项13项。从2016年入学长沙理工大学至今,连续7年担任院主要学生干部,现任水利研2001班班长,曾任院研究生会主席、院团委副书记、院团委宣传部部长等。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