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首优美的现代诗,总有一句能触动到你,看到就想摘抄下来

  虽然现在提笔写字的人少了,但仍有那么一拨人,始终保持着自己的个性,就喜欢拿起笔来抄抄写写,摘抄些美妙的句子,这种事看着没有意义,但只有本人才能体会到乐在其中的妙趣。那么,经验丰富的摘抄人们,下面这几首现代诗是否都见过了呢?幻想与梦

  我热爱我的梦,它像般温暖着我的心。我的心收缩,像石子沉入水底。我的心膨胀,像气球升向蓝空。把阳光和月色,把将来与过去,像闪电礼花惊碎夜空,化为的光波。早晨来了知了又开始唱那无味的歌。梦像雾一样散去,只剩下茫然的露滴。

  

  顾城(1956—1993)是大家比较熟悉的现代诗人,朦胧诗代表人物,诗和人生都是传奇。顾城的诗里面总是充满了丰富自由的想象,容纳了无数的美好,有一种奇幻童话般的意境。因为没有伙伴,顾城便投入到自然的怀抱,一片树叶、一只蚂蚁、一条小河都能引起他的关注。他厌恶现实的肮脏,更致力于发现自然的美好,于是便把那些小鸟、麦田、小溪统统纳入诗歌中,企图创造一个童话般美好的、不被世俗污染的世界。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浪子诗人郑愁予的这首《错误》,有着很强的江南风情意象,诗里写了一个苦苦等待的女子,等了一年又一年,花开又花落,结局终究是寂寞失落。

  对这首现代诗的解读有挺多,有人认为这是一首普通的思人诗,也有人认为这是写给祖国的、希望统一的诗。

  不过郑愁予解释过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当年他的父亲上了抗战前线,他跟着母亲一起逃难,一路见到了许多,当他到江南的一个村落时,回忆起逃难的种种,便将其写了出来,诗的主角是以郑愁予的母亲为原型的。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里弯曲吧,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纪伯伦(1883-1931)是黎巴嫩裔美国诗人,难以想象他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有这样的思想了。这首诗其实特别有意思,是写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他说“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这话既是在说孩子到这个世界来不是他们的选择,而是父母的选择和希望,又是在说孩子一存在就是自由的个体,他们不为谁而存在,只为生命和自己。

  有些父母觉得孩子是自己生的,那他就属于自己,就好似自己的所有物一样,爱他们,却又想控制他们。

  但其实孩子首先是个人、自己,其次才是其它身份,他们拥有自己的人生和自由,父母不该以爱之名绑缚着他们。我喜欢你是寂静的

  我喜欢你是寂静的,仿佛你消失了一样,你从远处聆听我,我的声音却无法触及你。好像你的双眼已经飞离去,如同一个吻,封缄了你的嘴。如同所有的事物充满了我的灵魂,你从所有的事物中浮现,充满了我的灵魂。你像我的灵魂,一只梦的蝴蝶。你如同忧郁这个词。我喜欢你是寂静的,好像你已远去。你听起来像在悲叹,一只如鸽悲鸣的蝴蝶。你从远处听见我,我的声音无法触及你:让我在你的沉默中安静无声。并且让我借你的沉默与你说话,你的沉默明亮如灯,简单如指环,你就像黑夜,拥有寂寞与群星。你的沉默就是星星的沉默,遥远而明亮。我喜欢你是寂静的,仿佛你消失了一样,遥远而且哀伤,仿佛你已经死了。彼时,一个字,一个微笑,已经足够。而我会觉得幸福,因那不是真的而觉得幸福。

  

  这是智利诗人巴勃鲁·聂鲁达(1904-1973)创作的一首情诗,他着重写恋人的沉默与安静,好像在表达恋人的不理不睬给自己带来了多么难耐的忧伤和焦虑,但即使这样,如此的恋人也是诗人所爱的。

  星星耀眼,蝴蝶斑斓,它们都沉默着,一如恋人的沉默;它们都在绽放着美丽,也如同恋人的美。

  寻李白(节选)

  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肝硬化怎杀得死你?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从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当地一弹挑起的回音

  

  余光中写的这首李白诗相当出名,尤其是这句“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相当不凡,将李白的纵横豪气和仙才奇妙地刻画了出来。

  余光中在对李白的追寻中,完成了一次心灵的和鸣,在对李白的膜拜中,完成了一次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他用最为深情的述说和言词,对诗仙李白的人生进行了最精彩的描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