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工之声 | 北京:精准选派 严管厚爱 提升质效

  选调生工作是着眼干部队伍长远发展实施的一项战略举措。北京市深入贯彻落实相关部署要求,加大选调力度,坚持精准派、用心帮、悉心育、重实效,扎实做好选调生到村任职工作。

  精准选派,搭建干事平台

  建立与市委农工委、市农业农村局及各区委沟通协调机制,统筹做好选调生到村任职工作,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

  围绕中心任务布局。根据乡村振兴任务需要,将选调生向重点任务村倾斜,实现对598个经济薄弱村全覆盖、152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全辐射。围绕城市副中心建设需求,从全市统筹转任75名选调生予以专项支持,安排规划建设、财政金融等领域市级机关选调生到通州区建设发展一线贡献力量。着眼推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选派科技、经信等专业选调生到工作前沿,为“三城一区”建设补充有生力量。

  根据业务专长定岗。坚持人岗相适、人事相宜,选派文史、党建专业选调生到中央组织部确定的红色试点村工作;安排规划、建筑专业干部参与民宿开发、古村落保护;组织农学、经济领域选调生到农业大区、重点乡村,推动发展特色农业。选调生到村努力将专业所长对接发展所需,在火热实践中施展才华,形成了有针对性的一批国情调研报告,为首都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借助组团优势发力。根据区域功能定位,统筹各级各类到村力量,注重专业搭配、来源互补,以区为单位建立沟通交流平台,实现选调生智力资源在区内有效聚合,帮扶合力叠加放大。对重点村实行“常驻式”选派,实现接续奋斗、久久为功,连续六年安排选调生到平谷区大桃种植村任职,有效助力当地“大桃经济”高质量发展。

  悉心培育,促进履职尽责

  制定《选调生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选调生工作的若干措施》《选调生到村任职工作补助资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等政策,为选调生在村工作提供全方位保障。

  全周期教育培训。将选调生培训纳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计划,纳入党校主体班次,通盘研究、周密安排。推荐选调生代表参加中央组织部举办的能力建设主题培训班和社会治理主题研修班。健全到村任职培训体系,到村前举办初任培训班,提升能力水平、部署工作任务;到村一年后召开工作推进会,分享经验、传授方法;在村期间,采取现场教学、集中研讨等方式开展专题培训,解答疑惑、推动工作,以高质量、高频次培训促进选调生高质效履职。

  全过程帮助指导。建立“1+1”传帮带机制,由选调单位1名思想好、作风正、经验丰富的处级干部和1名任职村党组织书记作为选调生的共同帮带责任人,定期谈心谈话,帮助熟悉情况、融入基层。足额配套补助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选调生利用国情调研资金开展深入调研、购买学术书籍,利用服务群众经费为村民购买农用物资、举办文体活动,得到群众一致好评。

  全方面热情关心。建立市、区、街乡、村联动关心关爱机制,明确管理职责,指定专人负责,通过调研看望、座谈交流、电话沟通等形式,及时掌握思想动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各区充分利用到村任职专项补助资金,在交通食宿等方面给予有力保障,确保选调生在村踏实锻炼、安心工作。

  从严管理,提高蹲苗成效

  坚持从严要求、从严管理,确保选调生健康成长。

  明确纪律要求。通过教育培训、工作部署,明确选调生在村任务清单和工作要求,教育引导到村任职选调生摒弃优越感,克服“镀金”思想,严守纪律规矩,严格依法办事,认真履职尽责,努力在基层做出一番事业。

  追踪日常表现。建立选调生成长档案,“一人一册”记录参加培训、工作调研等“活情况”。健全自管自治体系,明确全班负责人和各区、各街乡联络员,将每名选调生纳入组织管理网络,定期提交思想工作小结,开展业务研讨。

  健全考核体系。加强平时考核、年度考核、期满考核,压实选调单位和所在区的工作责任,实现信息共享,注重在田间地头、乡语口碑中全方位了解其表现。将考核结果作为选调生培养使用的重要参考,对表现突出的及时使用或纳入优秀年轻干部人才库。近五年,共有700余名选调生通过遴选进入中央或市级机关工作,2021年乡镇换届中7名到村任职过的选调生提拔任乡镇班子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