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起报名!佛山民办中小学招生安排出炉

  4月19日(周三),佛山市民办学校报名将启动。招生日程安排如下:

  

  今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招生总体安排是怎样?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近日,佛山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杨丹霞、基础教育科专干吴玉凡就招生入学热门话题,与大家互动交流。

  建议积分生家长要做好两手准备

  连日来,禅城区和南海区桂城街道、里水镇、西樵镇、狮山镇,三水区西南街道、云东海街道、白坭镇等教育部门通过不同形式发布学位预警。

  杨丹霞解释,佛山作为人口流入城市,加上2023年是“全面二孩”入读小学的高峰年,今年义务教育学校学位压力确实比较大,特别是小学一年级。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城镇新建住宅集中片区、外来人口流入密集片区学位较为紧张。

  但杨丹霞也强调,佛山一直以来全力扩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今年也会全力保障佛山户籍生、政策性借读生入读公办学校的需求,也会尽最大努力为普通借读生(积分生)提供部分公办学位(含政府购买民办学位)。

  按照计划,“十四五”期间,佛山将力争再新改扩建中小学160所,新增义务教育公办学位(含政府购买学位)不少于39.55万个。

  2021—2022年,全市已新增义务教育公办学位(含政府购买学位)25万个。其中通过新改扩建公办学校新增6万个;优化调整义务教育公民办结构,全市14所学校“民转公”新增公办学位 4.5万个;实施政府购买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学位14.7万个。2023年,佛山还计划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28所,预计将新增公办学位3.4万个。

  杨丹霞提醒,对于积分生而言,预计今年可提供的积分学位会减少,相应分数线预计会提高。建议积分生家长要做好两手准备,一是可以同时报读民办学校,二是同步了解户籍所在地学校招生政策,户籍所在地有义务为户籍生提供公办学位,并及时在户籍地报名。

  注册前可同时知道公民办录取结果

  今年,市教育局今年特别修订了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实施方案,同时强调,要进一步落实公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同步招生政策,即“公民同招”。

  杨丹霞解释道,“公民同招”一般指公办、民办学校招生纳入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实现同步报名、同步录取, 家长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意愿同时报读公办、民办学校,有多个录取结果的,选择一个到校注册,是方便家长、尊重家长选择权的一项举措。

  按照招生日程表,4月中旬前,全市公办学校完成报名;4月19日-25日,全市民办学校报名;5月下旬前,公布公办学校户籍生、民办学校录取结果;6月上旬前,公办学校户籍生、民办学校完成注册。

  “目前各区均已陆续发布公办学校招生方案,家长可关注属地教育部门官方微信公众号详细了解。”杨丹霞提醒,民办学校报名、查看资格审核结果、填报志愿均有对应的时间节点,请家长务必牢记各流程时间,千万不要错过。

  此外,今年民办学校普通招生的录取规则有较大调整,将按照志愿顺序依次摇号,学生首先参加第一志愿录取,如被录取,第二志愿自动失效,不再参加第二志愿录取。学校如在第一志愿录取中已完成全部招生计划,则不再开展第二志愿录取,所有填报该学校为第二志愿的志愿自动失效。也即今年不会出现学生被2所学校同时摇中的情况。建议家长将最想去的学校放在第一志愿,避免盲目报两个热门学校。

  申请民办学校长幼随学有条件要求

  为回应群众关切,解决因“多孩”家庭子女在不同学校就读带来的“接送难、两头跑”等问题,今年,佛山将进一步完善幼儿园及义务教育学校招生转学“长幼随学”服务机制。

  “日前,市教育局已印发通知,对幼儿园、公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在招生、转学中开展‘长幼随学’作出了相应要求,各区也将明确本区的有关细则。”吴玉凡表示,从去年开始,佛山便已经在民办学校中试行长幼随学,共解决了600多个多孩家庭的问题。因此,今年的重点是将长幼随学制度化,并且优化服务流程。

  吴玉凡提醒,如果家长需要申请民办学校长幼随学,家长应该按照要求进行操作:报名时填报“长幼随学”信息,弟弟妹妹应符合哥哥姐姐学校所属区的报名条件,并将哥哥姐姐学校所属区作为报名所属区;填报志愿时必须填报哥哥姐姐所在学校为第一志愿。其中,哥哥姐姐所在学校为一贯制学校,同时弟弟妹妹具备该学校直升资格,必须填报该学校为校内直升志愿。未按上述要求填报志愿的,不纳入兄弟姐妹优先补录范围。

  “学校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学生学科成绩作为入学依据,任何校外培训机构组织开展的以升学为目的的选拔性考试,或其他任何考试,其结果都不被承认,也不可能被作为入学依据。”杨丹霞提醒广大家长,佛山中小学招生全部纳入官方招生平台监管,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纳入平台统一招生录取,明确要求各学校不得与任何机构、个人合作,或以委托开展招生培训、测试等方式招生。欢迎市民致电12345热线或属地教育行政部门举报相关违规情况。

  来源: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佛山市教育局、佛山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