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璐丨提升涉林语言服务能力 助力国际化新林业发展
3月21日,第11个国际森林日,吉首市红山国有林场郁郁葱葱。彭璟 摄
核心提示
绿色是美丽中国的底色,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成色。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指出,地球绿化,改善全球气候变化,中国功不可没,中国人民功不可没。森林既是水库、钱库、粮库,也是碳库。这一论断形象概括了森林的多元功能与多重价值,为重构林业价值体系、实现林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张沉香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绿色发展是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随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湿地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等公约的缔结,林业已被纳入到国际社会政治议程,成为解决全球环境、乡村发展、荒漠化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资源治理和应对气候变化等主要途径之一,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在林业产品开发、林业生产技术、林业管理规范与标准、气候变化应对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方兴未艾。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紧跟国际化新林业发展趋势,提升中国在国际林业领域话语权,实现我国林业高质量发展,涉林语言服务是系统性、关键性的一环。
瞄准趋势,汇聚系统提升林业语言服务能力共识
随着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林业与经济发展、气候变化和国际环境保护运动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促使人类不得不从全球角度重新审视森林,重新思考世界林业的发展之路。因此,发展国际化新林业已成为世界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所谓“国际化新林业”,不仅指传统的林产品进出口贸易,更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国际规范和标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林业资源优化配置,促进资本、科技、林草资源、林产品、碳汇等林业生产要素国际交换的过程。
紧跟国际化新林业步伐,能让我国林业分享发达国家长期的产业和技术积累,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我国林业高质量发展步伐。同时,林业国际化有利于我国实施林业“走出去”战略,优化配置全球森林资源,以建立稳定、安全、经济、多元的森林资源保障体系,实现国家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
林业国际化发展为我国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增强国际话语权、维护国家利益、展示大国风范提供了广阔平台,当下,我国已成为世界林业发展进程的积极参与者和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当然,林业国际化客观上使我国林业产业面临日益严峻的国际竞争和新的挑战。同时,发展国际化新林业需要我国林业管理部门深入了解国际规则,遵循世界林业发展新理念,不断调整和优化林业政策。
完成国际交换过程,顺利实现林业新发展目标,离不开强有力的语言服务保障,需要涉林语言服务具备专业性、规范化、多语种、跨文化和时效性等特点。现实而言,我国涉林语言服务水平不高,难以适应林业快速国际化的步伐。具体表现在涉林语言服务语种单一、准确性和规范性缺少保障、响应不够及时、专业能力和语言能力脱节等方面。其原因在于:其一,涉林语言人才培养和储备严重不足;其二,涉林语言服务体系不健全,缺少语言产品和技术支撑,没有形成涉林语言服务合力。因此,大力提升涉林语言服务能力,已成为我国林业国际化进程中的当务之急。
统筹规划,大力培养国际化新林业语言服务人才
提升涉林语言服务能力,是牵涉面广的系统工程。作为牵头部门,各级政府的林草部门应充分发挥其引领、规划、协调和指导职能,加强国际化新林业语言服务人才的培养。在制订或修订部门人才规划与计划时,将国际语言服务人才纳入其中,或设立专门的岗位与职数,或将国际语言服务能力要求设定为必备条件、优先录用条件,逐步优化部门人员结构,储备必要的国际语言服务人才。
与农林高校或语言服务机构合作,根据部门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需要,举办国际语言服务能力培训班,量身定制培训方案和培训课程,或以派遣培训方式,对从事涉外业务的在职人员进行分批分阶段的国际语言服务能力培训。
农林高校肩负农林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之重任,应成为国际化新林业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的主力军。目前,我国共有39所公立本科农林大学,它们既是农林人才培养的摇篮,也是语言服务人才的重要培养单位,在国际化新林业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各农林高校特别是林业院校,应当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着力建设一批适应型、引领型农林专业,培养国家紧缺农林人才,尤其应充分考虑国际化新林业的发展需要,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组织、教材建设等方面发力,加强国际化新林业语言服务人才培养。
各高校林学类专业应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加强外语能力方面的要求;创新培养模式,以互派交换生或“3+1”“2+2”等联合办学模式与国外大学联合开展涉林人才培养;加大双语授课课程比例,引导外语基础较好的学生额外选修国别文化与小语种课程;鼓励学生到林业相关部门和国际化林业企业实习。
高校外语类专业可结合本专业优势,主动开设一定数量的农林类通识课程,鼓励学生成体系地额外选修农林类专业课程;在编写、选用教材或组织教学材料、安排教学内容时有意识地向农林领域靠拢;有效引导学生到农林部门或农林企业实训、实践,鼓励学生以语言服务志愿者或实习译员身份积极参加各种农林类国际合作项目、援外项目或国际会议。
涉林企业应发挥语言服务提供者和语言服务对象的双重功能,一方面加大对从事涉外业务人员的外语培训力度,另一方面加强与高校的国际语言服务人才培训合作,为外语专业学生实习、实训、实践提供便利和行业指导。
协同联动,构建“五方一体”的国际化新林业语言服务体系
各语言服务平台、语言服务企业、语言服务者、语言服务对象和语言服务资源库等应协同联动,尽快构建“五方一体”的国际化新林业语言服务体系。
语言服务平台是体系中的“牛鼻子”。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可以科研项目形式,鼓励和支持农林高校和语言服务企业联合申报建设国际化新林业语言服务平台,直接连通语言服务企业及服务者、语言服务对象和语言服务资源库三个要素,一起构成提供国际化新林业语言服务的语联网。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有效优化资源配置和利用,跨越语种、空间限制,系统解决信息不对称、语言服务供需矛盾、服务语种单一、准确性和规范性缺少保障、响应不够及时等问题,快速提升语言服务水平。
语言服务企业与语言服务者,可视为语言服务的提供者,其中语言服务企业是语言服务的组织者,语言服务者是语言服务的实施人。语言服务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其组织优势和行业优势,既参与平台的开发与建设,提供必要的设施设备、辅助翻译工具和术语库,又组织提供具有资质的规范性语言服务,确保语言服务质量符合行业标准和服务对象的期望水平。语言服务者可隶属于语言服务企业,也可为自由语言服务者。语言服务对象是语言服务的需求者或委托方,其语言服务需求在语种、层次、领域、水平等方面一般有其自身的特点,他们通过语言服务平台迅速找到符合自身需要的语言服务企业或语言服务者,用合理的成本得到期望的语言服务质量。
林业语言服务资源库是国际化新林业语言服务体系的重要保障。通过资源库建设,可以统一和规范林业术语的表达,有效提升语言服务的准确性,同时大大降低语言服务者林业专业知识不足或语言能力不足的风险,迅速提升语言服务质量和效率。资源库建设大体上可分两步走:其一,解决版权问题,整合导入目前已公开出版的《林学名词》《中国林业年鉴》《汉英-英汉林草常用词汇和用语》,借助辅助翻译软件,提供术语转换和辅助翻译一体化的语言服务;其二,通过必要的审核程序,将已完成的高质量语言服务项目数据有选择地导入资源库,适时更新和丰富资源库数据,满足国际化新林业与时俱进的语言服务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森林是国家、民族最大的生存资本,关系生存安全、淡水安全、国土安全、物种安全、气候安全和国家外交战略大局,林业建设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新时代中国林业被赋予了新的使命,社会各界需要结合各自职责,形成合力,为中国林业“引进来”和“走出去”提供语言文化层面的强大支撑,助力中国林业的国际化新发展。
(作者系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硕士生导师)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