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评论丨山东双城双“数”盛会,背后有何深意?

  这两天,山东双城,迎来双“数”盛会。

  4月7日,2023青岛数字文化应用发展大会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开幕。

  4月8日,第十七届中国电子政务论坛暨数字变革创新峰会在济南开幕。

  两天两场数字盛会,山东为什么如此重视“数字化”?

  从出门买菜用手机支付,到看一场特效炸裂的科幻电影;从运输装卸全自动的“无人码头”,到政务服务的“一键办理”,云上办公、线上学习,数字化已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数字盛会”接连开启,正是山东抓住机会,顺势而为,主动搭建平台,统筹资源、整合力量,把数字发展态势、发展机遇转化为山东高质量发展优势、发展胜势。

  其实,山东在各个领域已经成为数字化赋能的标杆。

  2022年,“数字山东”可谓是亮点频出: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应用全国领先;产业数字化指数全国第一;全年信息技术产业营收实现16266.9亿元;开通全国首个数据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全国首推“无证明之省”……

  从商品到要素,从产品到服务,从技术到人才,从线上到线下,“数字里的山东”更加激情澎湃。

  “数字浪潮”席卷当下,山东要怎么“乘势而上”?

  “文化+数字”,山东就要做“文数兼修”的优等生。“去过长城吗?如果没有,现在就可以云游长城!通过手机就能立即穿越到喜峰口西潘家口段长城。”这是青岛数字文化应用发展大会的文化产业数字化馆一家企业的负责人介绍的。

  在喜马拉雅展区,可以将一张“有声明信片”发给你最牵挂的人……

  一段段代码激活尘封的文化遗产,一部VR便可沉浸式游遍大好河山,一场直播开辟产品畅销新渠道。“文化+数字”实现高精度、沉浸交互式的数字还原……

  近年来,山东推出“好客山东 云游齐鲁”智慧文旅平台项目。平台上线3万余家省内的景区、酒店、文旅企业;《独行月球》《流浪地球》等具有影响力的数字文化作品很多镜头都是在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拍摄的;虚拟数字人“易小安”不仅能主持演讲、艺术演绎,还能与现场观众互动;数字人“泉小荷”,会“说”七国语言、90余种人声。元宇宙空间阅读平合,立体化、沉浸化阅读;“数字长城”通过游戏技术,足不出户体验“诗与远方”。

  山东是数据大省,更是文化大省,拥有“双优势”的山东,让数字赋能文化蝶变,充分释放数字文化“双创”强大动能,助推文化强省建设跃上新台阶。

  让数据“领跑”,让百姓“零跑”。“听说原先办这些事情要跑8个部门,办完至少得5天。现在只需要在手机上填1张表单,拍照上传3份材料就可以了,3分钟搞定,比‘网购’还快。”一位“新手妈妈”在家里3分钟办结了新生儿出生全部业务。

  从8个部门到1张表单,从5天到3分钟,群众办事的小变化,背后是政府运行的大变革。

  近年来,山东将“打造数字强省、智慧山东”作为现代化强省建设的重中之重,将数字强省纳入“九个强省突破”之一。

  山东电子政务排名持续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进入了全国第一方阵。“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接诉即办”等创新实践不断涌现,山东全领域推进“无证明之省”建设,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网上政府、掌上政府: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2021中国数字政府发展大中城市指数报告》,其中显示,山东数字政府发展指数列全国省域第三。

  《2022标准化支撑政府数字化转型评估指数及全国典型实践50强案例》,山东评估指数排名全国第二。

  数字领航,让高质量发展“新”中有“数”。数字经济的暖风,吹活了山东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

  一根头发丝的误差算大吗?在轴承行业,算!山东一家企业生产线制造的轴承,在大数据的加持下,精度可以达到头发丝的1/20。

  你能精准把握,一棵果树需要多少水,多少肥吗?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可以将果树所需的水和肥料精准送到每棵树下,还可以实时分析土壤数据,出现情况随时自动预警。

  越来越多的行业实现了生产方式的数字化变革,迈向智能化,孕育了新动能。

  万千企业点“数”成金,而从单个企业延伸到产业集群,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作用更加凸显,2022年,山东有29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国家特色专业性平台,数字经济高新技术企业4100余家,涌现出海尔、海信、浪潮、歌尔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全省数字经济总量突破3.9万亿元,占GDP比重达45%,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山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山东在今年初印发的《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中再次明确,要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推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倍增,集中培育先进计算、新型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网络安全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到10%左右。

  全面深化数字赋能,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开展“工赋山东”专项行动、布局一批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创建“产业大脑+晨星工厂”新模式等多项工作,到2025年,打造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小灯塔”企业400家左右,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中应用工业互联网的比例达到45%左右,全省两化融合指数排名保持全国前三位。

  数字化浪潮方兴未艾,这个春天,山东抓住数字时代风口,勇立潮头,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文/张童童)

  闪电评论,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