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是羞耻那么简单!今天我们还不能直视月经这个“隐秘的角落”吗?

  看到#散装卫生巾#的热搜tag时,周然想起了初一那个会把卫生巾装进一个精致的小包,再光明正大地带着它穿过走廊,迎接三个班的男生的嘲笑去上厕所的女同学。

  文 |王思雨 陈冬艳 编辑 |小豆

  8月28日,“散装卫生巾”话题冲上微博热搜。该热搜词条信息显示,一家网店因售卖散装卫生巾引发热议。网络图片显示,在一家网店中,100片卫生巾售价仅为21.99元。

  

  100片售价为21.99元的散装卫生巾 (图源网络)

  当众多网友在微博呼吁卫生巾降价,呼吁为贫困地区女生捐助卫生巾的时候,也有不少人再次提起了“月经羞耻”这个话题。

  无论是使用“大姨妈”、“m巾”等代名词,还是羞于在公共场合拿出卫生巾,这种认为来月经本身,或在公开场合谈论月经,或暴露相关物品会感到羞耻的想法,都可以被称为“月经羞耻”。

  8月28日,南都周刊在微博发起“月经羞耻”相关投票,近2000人参与了投票,10%的人认为女性来月经是一件羞耻的事情。

  

  有很多网友留言:都2020年了,还会有人觉得来月经是一件羞耻的事情吗?但媒体后续的报道证实,这个现象确实存在,尤其是在乡镇或偏远地区,“月经羞耻”和“月经贫困”并存。

  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是来自青春期某件事引发的尴尬害羞的回忆,可能是家庭或学校生理教育的缺失,也可能是某些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的束缚。

  从“第一次”开始的羞耻感

  对于周然来说,临下课前一分钟猫着腰在书桌抽屉里翻找卫生巾,环顾四周确定没有人看着自己后,把卫生巾迅速塞到口袋里,是中学时代每个月都要经历的“尴尬”时刻。

  卫生巾的包装通常是方方正正,打开后一片一片得像吐司,因此女孩子们也称呼它为“面包”。

  那时,周然在广西一个小县城里上学。2011年,刚上六年级的她,有时会被班里比较早熟的女生拉着去小卖部买“面包”。

  买好的卫生巾通常会让老板用两层黑色塑料袋包着,“像个黑匣子,神秘,但又觉得见不得光。”周然说。

  

  8月28日,看到#散装卫生巾#的热搜tag时,周然想起了初一那个会把卫生巾装进一个精致的小包,再光明正大地带着它穿过走廊,迎接三个班的同学的嘲笑去上厕所的女同学。

  “她太勇敢也太幸福了。”周然羡慕这个刚从广州转学回来的女生,“她有一个当医生的妈妈,从小在开放包容的城市里长大,至少不会觉得来月经是羞耻的。”

  周然来自广西农村,从她记事起,父母就在广东工作,她一直跟着奶奶生活。从小到大,父母、老师跟她说过最多的话是:你要做的就是好好学习,然后走出农村。在她和身边的小姐妹的印象中,父母和老师很少过问她们的生理情况,只在生物课上提到过简单的生理知识。

  周然第一次来月经是2012年的大年三十,羞于到村口买卫生巾的她向妈妈开口求助:“妈妈,我……我来那个了。”得到的回复却是:“那你今晚不要跟着回老家祭祖了,不干净。”

  因为“见血”,月经一度被众多农村地区认为是不祥的存在。因此,女孩子来月经后,不能参与任何祭祀活动。

  玩笑、偏见和被忽视的生理教育

  小宇记得很清楚,自己关于月经的启蒙知识是在六年级的教室里开始的。

  七年前的四川小城镇,一周一节的体育课是小升初的孩子们难得的休憩时光。小宇却发现临座的小芬趴在桌子上,用手捂着肚子。她关心地问:“你怎么了?”

  小芬的声音如蚊蝇:“你能不能帮我把班里的几个男生叫出去,我‘那个’来了。”

  想到之前在生理书上看到的内容,小宇立刻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便把几个男生叫了出去。小芬看男生们都走了,就从书包里翻出卫生巾,在小宇的搀扶下去了厕所。

  当两人回到教室时,小芬却发现自己藏在书包里的卫生巾被扔得满桌都是,有几片还掉在了地上。她看了看四周,发现之前那几个在教室里的男生正小声嬉笑。

  小芬回到座位后将头埋进臂弯,小声地抽泣起来。

  课间发生的事很快在班里传开。第二节是语文课,孙老师走进教室,看见趴在桌上的小芬,和掉落在桌底的卫生巾,很快猜到了事情的原委。

  小宇永远不会忘记,那节课上,孙老师严厉呵斥了几个男生的行为。之后,她以一种轻松平常的语气说:“女孩来月经,男孩会遗精,这都是很正常的生理现象。”

  孙老师说:“女生不必感到害羞,如果下次再有男生翻你的卫生巾,你就问他需不需要给你也来一片。”

  班上顿时哄堂大笑,一直趴在桌上的小芬也抬起头,笑着擦了擦红红的眼睛。原定的课堂内容被一节生理卫生课代替。

  但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女孩都能遇到这样一位“孙老师”。

  8月31日,南都周刊发放了一份有关两性对女性生理期看法的调查问卷。在收回的479份问卷中,仅有35.7%的人表示其所在学校和家庭曾关注过如何看待女性来月经的问题,且开展过相关心理交谈、讲座等活动。

  

  在敏感多虑的青春期,牵扯到生理知识的话题,往往会令大部分女生感到尴尬。

  如果没有老师和家长及时正确的引导,随着年龄的增长,它可能就会成为一种只能埋在心里,不敢直面的“月经羞耻”感。

  因为羞耻,不敢求助

  周然称自己在生理方面是“自学成才”,“每次我跟我妈聊起月经的话题,她都会想办法转移话题。”母亲的扭捏让她觉得来月经是件不好的事情。

  第一次来月经向母亲求助无果后,周然不敢再求助,只能自己学着怎么用卫生巾。“最开始觉得特别不舒服,后来才知道,连着好几个月(卫生巾)都放反了。”

  直到前不久跟闺蜜们聊起,周然才发现,身边的朋友几乎都有相似的经历。在网络不发达的乡镇里,她们甚至在来月经三年后,才知道经期不能吃生冷的食物、红糖水可以缓解生理疼痛。

  “没人教,也不敢问。”周然用一个“怕”字概括了自己的心路历程。

  根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ESCO)的统计,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十分之一的女孩在例假期不去上学,主要原因是月经带来的羞耻感。

  因为羞耻,忽视经期卫生

  除了不敢向他人求助,部分女性也因为月经带来的羞耻感而忽视了经期卫生。

  据UU公益的调查,在贫困地区已经来月经的女生中,有5%完全不用卫生巾,13%表示羞于向长辈开口要钱买卫生巾。UU公益在过去5年间走访了11个省、自治区的70多所贫困地区学校,项目覆盖约1.5万名女童。他们发现很多女童用破布条、卫生纸、作业纸、袜子等解决月经需求。

  网友@坠入的小L君 表示:母亲到现在晚上还会用布来代替卫生巾,为了省钱。

  但事实上,被忽视的经期卫生往往会给女性的身体带来不良影响。

  电影《护垫侠》(Padman)中,医生告诉男主角克拉西米,印度的很多女性会因为在经期使用树叶、草灰、脏布而不孕不育,甚至死掉。

  

  电影《护垫侠》中,人们宁愿花费51卢比去求神免灾,也不愿意花费55卢比买卫生巾护垫(图源《护垫侠》)

  生命时报8月28日发布的一条名为《卫生巾使用须知,每个女生都要知道》的微博中提到,“更换卫生巾前要洗手”“卫生巾不能长期储存在浴室”等7条卫生巾常见的使用误区。

  

  长期以来,在公众面前谈论月经似乎都是一项“禁忌”。但当这个话题真的被点破时,结果并不一定会如想象中那样尴尬或不堪。

  2016年,中国游泳运动员傅园慧,在里约奥运会女子100米仰泳比赛结束后,对记者说“因为我来例假了”。在大家惊讶于这位女运动员如此耿直的同时,不少人也在评论区留言:当众谈论生理期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

  月经本身便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它是女性身体新陈代谢的催化剂,也是两性生育后代的必要前提。因此,它不应该被当作玩笑,更不应该是偏见存在的理由。

  当有一天我们谈论月经时不再遮遮掩掩,当山村的女孩子不再因为觉得羞耻而不敢向社会求助,我们离“月经贫困”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又远了一步”。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的周然、小宇、小芬均为化名)

  来源|南都周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