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心理学帮人还是绑人?一个概念,就把无数人困在了“格”子里
一位30岁的男子,因为婚姻问题前来求助。说到婚姻为什么会出问题,他叹了口气,“唉!是我的性格,没办法。”
督导师问:“谁告诉你是性格的原因?”
他非常肯定地说:“公司都有标语: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命运决定成败。这肯定没错!”
——这不过是千千万万中的一员。性格理论,让心理咨询师们打造了一栋“性格专用格子楼”,把无数人困在了专属于他自己的“格”子里,再也走不出来了——因为根据西方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性格具有稳定性,是很难改变的,还有什么理由去做不大可能完成的事情呢?躺平,也就成了唯一的选择。由此,性格及相关的问题也就成了无解的难题。
无独有偶。一位姑娘前来求助,感觉原来的心理咨询师似乎在带着她围着问题绕圈子,明明感觉问题就在眼前,却总也抓不着。现在,她最困惑的问题就是,咨询师给她的定位是“人格没达到正常水平”,这是不是真的?不是说人格是很难改变的吗?人格的问题,是不是就没有办法了?
——这不过是千千万万中的一员。人格理论,同样打造了一栋“人格专用格子楼”,同样把无数人困在了专属于他自己的“格”子里,再也走不出来了——人格具有稳定性,只要是人格的原因就很难改了。尽管心理咨询师通常会说,或多或少还有一定的可塑性,但对于焦虑、恐惧中的求助者们来说,“很难改”才是他们更在意的重点,还有什么理由去做明知不大可能的事情呢?躺平,也就成了唯一的选择。由此,人格及相关问题也就成了无解的难题。
仅性格与人格两项,就已经导致无数人困死在了那个由心理咨询师贴上了标签的“格”子里,再也出不来了。
而事实上,所谓性格、人格,不过是心理学家们把收集来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类分析后,通过冥思苦想硬造出来的两个概念而已;所谓理论,不过是心理学家们从逻辑的角度对于自己的分类所作出的解释说明而已;所谓证据,只是这些理论可以解释这样的分类而已!
更直白地说,所谓性格理论与人格理论,不过是心理学家们的自圆其说而已,根本就没有任何科学证据!
虽然这些理论也的确帮助了不少人,然而,越来越多的例子却证明,似乎有更多的人正被这些理论所绑缚,就好像是被关进了一个个专属于自己的小“格”子里,再也出不来了!
如果你是心理咨询师,你遇到过这类的求助者吗?
根据2021年3月发布的2020版“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与2008年全国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数据比较,结果是:中国国民在“情绪体验”、“自我认知”、“人际交往”、“适应能力”的四个维度均有所下降!
同时,2020年调查样本的生活满意度的“工作”、“家庭生活”、“身体健康”、“精神生活”、“生活压力”均有所下降!
十年变迁认知(就是这样写的)方面,总的来说,人们在看待身边他人状况的时候,认为总体心理健康水平比十年前有所下降!
这就是说,十年来,心理学越来越发达,学心理学的人呈几何级数增长,民众对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知识知道得越来越多,然而,出现心理问题的人不是减少了,而是大量增加了!
这到底是为什么?
一个真正科学的心理学学科,能是这样的结果吗?
这是不是就是类似上面所说的性格、人格理论反向作用的恶果呢?
西方心理学,到底是在帮人,还是在绑人?它帮的人多,还是绑的人更多?
这很值得心理服务工作者们深刻反思。哪位大神能解释一下?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