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医生多年的硕导经验:学医讲究“出身论”,第一学历的确很重要
很多人说,学医要根据自己将来就业所在地来选择医学类院校,这个的确是很靠谱的,不过如果生源地所在的本省如果没有好的医学院,只能到外地学医了,而且随着就业难度的增加,学医不读研想找好的医院很难。
医生的成长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相对于理论知识实战经验更为重要,这也是顶尖中医大多来自世家而不是院校,世家子弟大多七八岁就开始把脉行针,而院校生十八九岁才开始接触医学知识,因而很多童子功的技艺院校生根本无法接触。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医生都应该这样,也是每天在挫折中成长起来,我37岁了,每天工作和学习的压力很重,除了7小时睡觉,大部分时间都在背书。我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刷手机一小时的时间,第一,看新闻和病人有话题,第二,查资料。你啊,做好一辈子读书的准备,没有自己的时间,全部是病人的。
女医生多年的硕士生导师经验:学医讲究“出身论”。女医生是某医科大学的硕士生导师,一个熟人家的孩子是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地方院校毕业生,想报考她的硕士。虽然考的分数很高,可女医生得知孩子的本科院校后便一口回绝。
大家十分不解,女医生事后说出“真相”:原来学医十分讲究“出身论”。很多不知名的地方院校生大学五年全部扑在了“考研”上,每天就是上考研班和背题,根本不会去医院实习,更不要说培养临床思维。而重点高校的学生会把时间更多用在临床思维和实践上。分高者反而在写论文、科里干活方面能力并不强,也因此不招导师们喜欢。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一天到晚都考试有什么用,这条经验是导师从事实中得出来的,这些结果有历史大数据分析,可能大部分这个情况的学生,研究生毕业素质不咋地,第一文凭厉害的,易出名医。
考研是很专业的事情,导师要从各方面选择学生是导师的本分,导师带的学生能不能成才,课题能不能结,导师是有压力要考虑的问题。也是考导师能力的事情。其实现在所有专业硕士生招生都看出身,不仅仅是医学。高考失败,在以后的求学、求职道路中处处被动,这就是现实。
不过也有网友觉得,考上985的学生不也是高考前拼命刷题出来的?有什么思维可言?反倒是中等生的思维没被压榨,更有潜力! 人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高中和本科阶段,主要都是在拼基础知识,研究生阶段则是重在研究。
有探索精神,有创造思维的,其实更多的是高考580-620的孩子。他们多少还有灵性。所谓学霸,潜力基本压榨干净,分数再低的,认知水平就那样了。 所以,目前的一本,是潜力最大的。
要在目前的形势下顺利进入三甲医院,第一学历仍然很重要,不但是考研的门槛,也是进入三甲医院的门槛,对此大家怎么看?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