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别小看城中村,它是城市发展的“幕后功臣”

  对很多人来说,城中村是“脏乱差”的代名词,其内蕴的活力与潜力却被忽视了。在《狂飙》等以城中村为背景的影视作品中,多见围绕土地、财富、权力而生的人性博弈。先有“村”,后有“城”,城中村是城市空间高速扩张的背景下,由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造就出的“特殊产物”。

  城中村是如何在城市化进程中逐步形成的?南北方的城中村有何差异?未来城中村的形态将有何变化?澎湃问吧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助理教授赵益民一起聊聊城中村及中国城市化进程。

  点击图片即可提问城中村的定义@陆川有许多树:城中村的定义是什么?只有位处城市中心的村落才算城中村?

  赵益民:城中村是一个大的范畴,一个大而化之的定义是:凡是与城市空间有交集但又不符合想象中的城市景观的地方,都可以被人称为城中村。所以这个概念内蕴着一种否定性的元素,因为不够“城”所以才成为“村”。

  @澎湃网友qeyaQ3:城中村是否是深圳、广州之类高度城市化的地区才有的称谓?一些县城中有很多类似区域,但是没听说过在县城有城中村。城中村是一个比较得来的概念吗?

  赵益民:广深的“城中村”名号之所以很响亮,确实与它们比较独特的地景有直接的关系。县城中也存在很多居民自建房,就自身的建筑结构来说与广深城中村差别不大(可能楼层没有那么多),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城市和乡村景观的互嵌。这些地方之所以没有吸引人们的注意,一是因为太过普遍,二是因为太过“普通”——这当然是需要去关注和纠正的。其实我也很好奇,他们当地的话语中会如何称呼这样的建成环境,如果不叫城中村的话?

  @白色盖毯:为什么广州那边的城中村特别多,跟当地政策有啥关系?

  赵益民:这一点和珠三角的特殊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有直接的关系。在南方,尤其是珠三角,城市化的进程猛烈,地方政府也乐于采用各种折中措施,以实用主义的态度来推进城市化进程。而在北方,尤其是以北京为代表的城市,一方面在早期城市化的进程没有珠三角那么剧烈,另一方面行政的力量非常强大。

  当城市开始走向某一个村庄,北方大多不会像珠三角那样保留一部分宅基地,而是直接拆掉,村民就直接回迁安置了,原先跟农村聚落有关的形态和景观都消失了。所以在北京很难见到城市内部或者市中心的城中村。

  城中村真的“脏乱差”?

  @澎湃网友NNVzU3:城中村真的“脏乱差”吗?是否有环境很不错的城中村,如果环境好的话,还能被称为“村”吗?

  赵益民:如果你真的前往深圳或者东莞的“城中村”去看,尤其是规模比较大、人气比较旺的地方,不太会感觉有多么脏乱差,反而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一种活跃的“城市性”的存在。

  @一条猪kk:目前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到哪个地步了?速度有放缓吗?赵益民:城市化的速度可以用很简单的算术来计算,但是速度和阶段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如何能够真的做到城乡融合发展,如何能够让城市真正以人为本,这些才应当是讨论城市议题时更加合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SELINAA:城中村改造等于拆除吗?目前城中村改造的方式主要有哪些,城中村对哪些产业发展是有利的存在?

  赵益民:在目前的城中村改造中有两种主要模式,一是拆除后重建,二是微更新。总的来看,第二种路径一般被视为临时性措施,主要是为了防止火灾或其他安全隐患,从长期看改造城中村确实基本都以拆迁收尾。

  至于产业发展和城中村的关系,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来看。在微观层面,城中村比较灵活的空间安排和高密度的经济活动与人口聚集能够为小规模弹性生产提供很好的基础,具体可以参见广州中大布匹市场和旁边的康乐村案例。从宏观看,城中村事实上以社会力量有效地容纳了大量迁徙人口的居住和生活需求,降低了进城的成本,间接为包括珠三角诸多城市在内的很多地方提供了快速工业化的一个重要条件。

  @落落罗罗:在城中村改造的过程中,真的会出现电视剧里演的那种土地争夺战吗?在现实生活中,具体会出现哪些力量之间的博弈?

  赵益民:土地争夺或者说围绕着土地的资源与利益争夺是切实存在的,比如广州冼村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村长的权力与不同村庄的社会历史和社会结构紧密相关,需要视情况讨论。现实之中,力量博弈主要发生在村民、村集体、基层政府、上级政府、开发商等很多主体之间

  @澎湃网友nE7bqm:城中村的改造涉及到太多问题,既要考虑城市整体发展、居民意愿,也要考虑到改造后的居民生活。

  赵益民:是的,正是因为这样,我们需要探索多种多样的发展路径,并且把所有相关的人群都考虑在内,而不应当用一种模版套在所有的地方。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