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被质疑:是脱不下的长衫,还是不合理的企划?

  原标题:“产教融合”被质疑:是脱不下的长衫,还是不合理的企划?

  4月12日,广西外国语学院一名学生自曝学校强制要求学前教育专升本的学生到深圳实习,参与流水线工作。12日记者联系了广西外国语学院,工作人员回应实习属于本科教学培养方案里面的实践实训课程,目的是实现产教融合,学生可以自己选择。(4月12日 澎湃新闻)

  从事件相关视频可以看出,这些学生通过专升本考上广西外国语学院,一年学费就需2万左右。而学校的“产教融合”项目却“强制”将学生们送往流水线。学生们辛辛苦苦考上本科,交昂贵的学费,却还是得进厂打螺丝,心里当然会有点不服气。此新闻一出,网友们众说纷纭,有的质疑,“为什么语言类专业要进流水线”;有的嘲讽大学生心高气傲,“总摆着读书人的架子”;还有些网友提出这种“产教融合”并非个例,质疑学校是否从中获利……

  诚然,不论是“产教融合”还是“校企合作”,对于学生而言都是一个提前熟悉职场环境的锻炼机会。特别是对于一些注重实力的专业,提前进入职场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在实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提升专业能力,还能学到在课堂中接触不到的职场礼仪、职场社交、为人处世之道等。从本质上看,“产教融合”对于大学生而言的确是一次有价值、有意义的实践。

  然而新闻中的学生如此排斥,是不是因为校方策划的“产教融合”并未安排妥当呢?一方面,“学前教育”与“流水线”,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工作让人很难联想到一起,难怪学生反应那么大。另一方面,如今部分学校打着“自主”的旗号,实际上条条规则都在强迫学生必须遵循。从相关视频中学生的激动情绪合理推测,这次广西外国语学院的外出实习,若是有学生选择不去,学校会不会扣留其毕业证呢?学生们都已成年,对于自己的未来规划各有不同,对于有考研、考公、考编打算的同学而言,“产教融合”的确没有必要,还耽误了他们的复习时间。至于另一部分同学,也许自己能找到更合适的工作,对于这种专业不对口的实习也应有拒绝的权利。

  事实上,学校应当根据学生发展所需来对接企业,要把实习当成培养和教育学生的重要环节,而不能打着“为学生好”的名号“强制”学生参与实习,把“产教融合”异化为“学生打工,学校发财”的乱象。要知道,“产教融合”是学校与企业的对接,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那么学校为什么不能为学生们选择对口的企业实习呢?如今部分学校不考虑学生是否能真正有所收获,而是潦草地与企业签订协议,只给学生提供一次意义不大的实习机会。由此想来,我们不难怀疑这些学校是不是在应付了事,亦或者打着“产教融合”的招牌,为企业输送廉价劳动力从而换取“人头费”。而当学生发现所谓的实习只是“进厂打螺丝”,感到愤怒也是情理之中的了。

  因此,敢于质疑“产教融合”并不是脱不下长衫,学生不愿去流水线也不是放不下读书人的身段。当一份不包五险一金、毫无学习价值的流水线实习摆在学生面前时,与其指责他们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不如反思如何优化该企划。“产教融合”本是双赢的合作,而如今在部分学校的“骚操作”下,却变为向企业单方面提供廉价劳动力,完全偏离了其本意。用“帮助学生早日脱下长衫”来包装其意图已经行不通了,只有尽快完善产教融合,才能给学生、给社会一个满意的答案。(张子优)